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王震中 《东岳论丛》2005,26(3):11-14
国家的出现可以作为文明社会到来的标志,从国家形态的演进反观文明化的进程,则应是从社会意义、社会层面对文明化进程加以考察的可行路径。循此路径,丰富的考古资料可以说明,我国中原地区经历了从中心聚落形态到邦国形态、从邦国形态到王国形态、从王国形态到帝国形态这样非常典型、完整的国家形态演进阶段,从而使得其文明化的进程也是几个阶段的率先递进,并获得了连续、完善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宋建 《文史哲》2004,(1):18-19
中国的文明化进程是一个多元的、复杂的演进过程.长江下游是中国早期文明发展速度最快,发展程度最高的地区,在文明起源和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孝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家庭和睦的客观需要。孝观念的孕育、发展经历了相当漫长的历史阶段 ,从远古的氏族部落、尧舜时代到夏商两朝、周代社会 ,孝在人们的生活中都占有一席之地且其内容在不断完善。可见孝是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道德需要。今天研究孝文化的目的是为了批判地继承和发扬其中的精华 ,使之为我们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4.
梁丽萍 《中州学刊》2002,(6):104-108
中国传统社会系指中国从秦汉到清末大约两千年的社会历史阶段。“王权社会”、“儒教中国”的特点造成中国传统社会汉民族淡泊的宗教价值观 ;“宗法社会”、“巫术残余”的状况导致汉民族痴狂的宗教情绪 ;而中国哲学的政治化与人伦化特点和中国文化的“小传统”直接影响了汉民族的宗教信仰素质。  相似文献   

5.
将文化结构三层次说与礼在先秦时期的发展脉络结合,可知礼的发展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延及夏商物质层面的“礼物”,到西周以周公为代表制作礼乐文明的礼制,再到以春秋战国之际观念层面礼义的探讨三个阶段,将文化的发展从物质而制度而思想的演进与礼从“礼物”、礼制、礼义的—对应,既可以得出历史和逻辑演进一致的结论,也可以研析礼在先秦三个发展阶段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曾宏伟 《江淮论坛》2007,(1):116-119
从最初的实用工具功能形态阶段到修辞性叙事功能形态阶段,再到目前的文化评判与社会参与功能形态阶段,手机短信依次经历了“工具符号”、“大众审美文化符号”和“大众权力符号”的演变,它的文化色彩逐渐浓厚和深化,其在社会文化进程和重大文化事件中的功能和作用亦愈见明显,因此它在当代中国文化中也越来越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地位。  相似文献   

7.
张得水 《东岳论丛》2006,27(3):41-45
中原地区的文明化进程,同时也是中原与周边地区文化融合的过程,文化的融合性是贯穿于中原地区文明进程的主旋律。河南古玉文化从不发达到走向繁荣,是接受来自东方、南方和北方玉文化影响的结果,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原地区在文明化进程中受到周边地区先进文化因素的影响,也是中原文明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8.
从地理环境和思维方式的差异看中西法文化的分野●田成有●郭海林文明社会之初,东方和西方在氏族公社解体后的一段时间都经历过一个“王权神授”的阶段。但到了后来,东西方朝着两个不同的历史方向发展。在古希腊,王权神授在新的条件下萎缩,并走上城邦民主制的道路。在...  相似文献   

9.
周代山川祭祀的民本精神与政治功能张怀通山川祭祀是宗教活动,然而在周代由于民本思想的兴起和王权政治的加强,山川祭祀表现出以下与商代明显不同的特点:浓郁的民本精神与突出的政治功能。对此,本文试作一些探讨,以就教大方。一、周代山川祭祀有浓郁的民本精神周代的...  相似文献   

10.
张子林 《理论界》2006,4(3):124-125
如今,宗教信仰自由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宗教信仰自由成为各国政府奉行的基本政策。宗教的发展经历了从自发宗教到人为宗教两个阶段,一神论是宗教压迫的根源,宗教自由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宗教信仰经历了从人人有信仰宗教的自由到人人有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的过程,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也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日本的近代化,亦即日本的资本主义化或称西化,既是政治上资本主义制度战胜封建主义制度的过程,又是意识形态上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战胜日本封建主义文化的过程。尽管日本在这两方面的变革都极不彻底,但却极大地推动了其近代化进程。纵观近代日本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的接触过程,大体经历了“冲突——融合——再冲突——再融合”四个阶段。经过这种不断冲突和融合,东西方文化在整个日本文化系统中的地位发生了逆转,西方文化成为日本社会的主导文化。  相似文献   

12.
<正> 妇女的历史地位和社会作用是指妇女在不同历史阶段中所拥有的权利和义务及其在不同社会形态中所产生的影响和效用.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妇女的历史地位和社会作用经历了一个由肯定到否定,再由否定到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周期.它与原始公有制到私有制,再由私有制到共产主义公有制的辩证周期相吻合.如果我们能在否定之否定的辩证框架中,联系人类社会发展的周期性过程,客观地考察妇女的历史地位和社会作用,就会对妇女自身历史价值的确定、妇女彻底解放的必然性、妇女的社会作用及其充分发挥,得出更为接近真理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文史哲》2020,(1)
权力的掌控与人力(人口)的掌控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演变的两个关键,故破解中国古史分期之谜和正确认识古代社会性质,必须由此切入。权力作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主导者,高踞于社会任何群体、阶级、集团之上,直接决定历史发展的走向和社会的性质,因此掌控了权力就掌控了全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一切;而权力之所以能够发生上述作用而显得法力无边,其关键和首要条件又在于掌控了人力,人力掌控实为权力之源之本。据此剖析中国古代历史,则先后经历了"无君群聚"社会(太古至夏以前)、"王权众庶"社会(夏商西周至战国时期)和"皇权吏民"社会(秦至清)三个时代。第一时代经历了"兽群""姓群""氏群"三个阶段,既为历史文献、文字学所说明,亦为近代考古成果所证明。王权与"众庶"构成的有机统一体,为第二时代社会结构的主体和主要矛盾关系;皇权与"吏民"构成的有机统一体是第三时代社会结构的主体和主要矛盾关系,尽管地主(由"皇权地主"与"吏民地主"构成)与农民关系也是这一时代的重要矛盾之一,但不可能超越"吏民"与皇权矛盾关系而成为主要矛盾。从第二时代到第三时代,权力掌控从专制集权多元性、层级性、分散性的相对掌控,到专制集权一元性、全面性的绝对掌控,并从专制走向独裁;人力掌控则由血缘性、群体性的相对掌控,到地域性、个体性的绝对掌控,表现为由"众庶"转变为"吏民"。  相似文献   

14.
陈淑卿 《文史哲》2004,(1):168-168
2003年10月26日至10月29日,“中国东方地区古代社会文明化进程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山东大学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山东大学东方考古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和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主办,并得到了山东大学国际交流基金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与会代表90多人,分别来自中国、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德国等国家的大学或科研机构。会议期间,中外学者就中国古代社会文明化进程、东方地区在中国文明发展和形成过程中的特殊地位等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和广泛的交流。关于中国古代社会的社会复杂化进程和国家的产生,邵望平从考…  相似文献   

15.
汪英 《社会科学家》2006,1(1):190-193
上海的广播是在其现代化进程中引进的电子媒介,在社会生活各领域转型的背景下,广播经历了兴起、繁盛和整顿中繁盛的十年兴盛时期,三个阶段的发展呈现各自不同的特点,表现出中国化、上海化和国家化的历史演变轨迹,与社会生活发生互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苏保华 《社会科学》2013,(3):121-129
夏代之前,"中"大致既与方位空间相关,暗中关联到夏代宫室结构与王权意识,也与中分、对称的意识相关,可能与住宅建筑、工具制造中的对称均衡原则暗合。而"和"可能主要表现为音乐演奏中不同乐器的谐和,这种谐和的形式犹未完全脱离巫风,可能亦含有"和天地人神"之意义。到了商代,"中和"之观念既包含了殷商之人彻地通天的意识,也表现了为求通天(含颂神之义)而进行的有秩序的乐舞活动。伴随周代礼乐制度的成熟同步生成、发展的礼乐教化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和"在夏商两代所具有的具象性和神秘主义特质,从而使之包含了更丰富、更具抽象概括性且更加明晰的哲学、社会学以及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17.
主体和客体是哲学中的一对重要范畴 ,对主客体及其关系的研究是哲学领域中的一个永恒课题。纵观欧洲哲学发展历史 ,它对主客体问题的研究经历了一个正——反——合的发展圆圈 ,也就是从古希腊罗马哲学和中世纪基督教哲学 ,偏重于研究客体的正阶段 ,到近代初期欧洲哲学偏重于对主体问题探讨的反阶段 ,再到近代后期哲学关于主客体统一认识的合阶段。不同阶段对人类实践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8.
《文史哲》2017,(3)
人类社会经历了从伦理价值理性主导逐步到经济工具理性支配的转向,货币的理性化是这一转向在经济领域的体现。货币在形式方面经历了简单自然物——贵金属加工物——纸币——虚拟货币的历史过程;在内容方面则从具有自然属性的一般等价物到具有天然内在价值的贵金属,再到信用货币,最终趋向超主权货币或去主权货币。一般授受性是货币的本质特性,货币的"魔魅"是其一般授受性的基础。在货币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魔魅"表现形式,越是靠前的阶段越以自然属性和天然价值为特征。所谓理性祛魅就是货币发展各个阶段的自然属性和天然价值逐渐被祛除,乃至分别被人为形态和创造出的信用所代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杨立明 《北方论丛》2002,(4):125-128
中国晚报到今已经历了七十二年的发展历史,从最初的几家发展到今天的一百六十多家,在中国报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按照它在各个时期发展的不同特点,可将其分为酝酿、初创、发展、繁盛四个阶段.本文尝试对中国晚报史进行系统的划分,以各阶段的史实为基础,进行综合分析,力图通过对晚报发展史的探索与研究,从中发掘出某些新闻规律.  相似文献   

20.
文明是"社会的素质",是社会发展程度的标识。文明与国家既具不同范畴内涵,亦互动互促。国家演进需要文明奠立的基础,而国家也在演进中呵护、助推社会的"文明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