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全省县域经济的排头兵,宜都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提升了发展水平,取得了明显成效。2010年,实现生产总值184.2亿元,增长17.1%;固定资产投资141.6亿元,增长41%;财政总收入14.8亿元,增长29.2%,一般预算收入9亿元,增长31.4%,向着全国百强县市、中部经济强市迈出了更加坚实的步伐。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铜梁县抓住机遇,将房地产业列为县域经济三大支柱产业之一重点培育,通过三个“转变”、两个“管住”、两个“培育”,房地产业得到迅速发展。2005年1至10月,房地产共完成开发投资2.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3.03%,是2000年的14倍;房地产业税费总收入达到1.13亿元,占县级财政总收入的比例达到39.8%。房地产业已经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3.
《新世纪领导者》2009,(1):11-12
2008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经济建设成效显著。全省实现生产总值31072.1亿元,长12.1%,按平均汇率计算,人均4749美元;农业连续6年丰收,粮食总产达到852.1亿斤;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6718.8亿元。增长13.8%;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0367.2亿元,增长14.0%。地方财政收入1956.9亿元,增长16.8%。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市围绕“两个率先”目标,坚定不移促转型,心无旁骛谋跨越,县域经济发展活力不断增强。2010年,实现生产总值184.2亿元,增长17.1%;固定资产投资141.6亿元,增长41%;财政总收入14.8亿元,增长29.2%,一般预算收入9亿元,增长31.4%,向着全国“百强”县市、中部经济强市迈出了更加坚实的步伐。  相似文献   

5.
发展经济要抓环境。环境不优,无异于自断前程。基于这种认识,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我们把软环境建设作为全市发展的生命线来抓,以“让外商满意、让企业满意、让基层满意、让群众满意”为目标,坚持纠建并举、标本兼治,进一步优化发展软环境,经济发展后劲明显增强。1—6月份,全市完成生产总值93.2亿元,同比增长25.8%;实现地方财政收入3.49亿元,增长31.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销售收入151亿元,增长4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7.4亿元,增长34.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7亿元,增长16.8%;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41.6亿元,增长16.3%;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12014元,增长13.6%。  相似文献   

6.
团风县是共和国最年轻的县,经过五年的艰苦创业,经济建设突飞猛进,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全县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200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6.65亿元,对比建县前的1995年增长57.77%;工农业总产值7.71亿元,增长48.68%;财政收入6986万元,增长140.65%;农民人均纯收入1896元,增长69.89%。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枝江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湖北工业强市、滨江宜居城市和长江经济带强劲增长极的目标,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突出招商引资,加快园区建设,推进产业集聚,着力改善民生,市域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2010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60亿元,同比增长16%;财政总收入11.2亿元,增长25.6%;地方一般预算收入6.1亿元,增长30.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7.5亿元,增长44.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3350元、7540元,增长10.8%、15%。2003年以来,枝江市连续7年被评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市”,连续7次入选中国中部百强县市。  相似文献   

8.
上半年,面对国家经济下行、白酒行业洗牌的复杂局面,全体稻花香人抢抓机遇、迎难而上、攻坚克难,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经营指标,为实现全年目标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经济指标快速增长。上半年,全集团共完成产值161.94亿元,占年计划的46.33%,比同期98.34亿元增长64.67%;实现营业收入(含税)169.45亿元,占年计划的46.16%,比同期101.93亿元增长66.24%;实现利税5.33亿元,比同期3.91亿元增长36.28%;实现利润2.84亿元,比同期1.73亿元增长63.96%。  相似文献   

9.
2007年以来,临邑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围绕“在鲁西北率先崛起,尽快进入全省第一方阵”的奋斗目标,大力实施工业强县、科教兴县、服务业活县、产业化富民“四大战略”,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2007年1—11月份,全县完成GDP107.5亿元,同比增长18.1%;地方财政收入5,3亿元,增长2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4.5亿元,增长26.9%;出口创汇7375万美元,增长104%;农民人均现金收入5160元,增长11.6%。  相似文献   

10.
兰山区是临沂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单位,有闻名全国的商贸批发城。去年,全区完成GDP306亿元,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0.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896元。今年前三季度,全区完成GDP272亿元,增长19%;实现地方财政收入8.2亿元,增长24%;农民人均现金收入5740元,增长20%。  相似文献   

11.
2003年,黔江工业经济保持稳健快速增长,是黔江工业历史上成绩最突出的一年。全区完成工业增加值8.8亿元,同比增长46.2%;实现利税5.7亿元,同比增长70.2%;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04.7%,同比提高98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20.5万元,增长43.8%;亏损面21.5%,下降8个百分点,亏损额300万元,下降2488万元;工业对全区GDP的  相似文献   

12.
沙市农场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初步建立起集团化发展、公司化运营的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激发了农场活力,实现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2013年,全场实现社会总产值41.1亿元,同比增长27.7%;实现国民生产总值7.9亿元,同比增长30%;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6亿元,同比增长100%;实现人平纯收入15000元,同比增长32.7%。  相似文献   

13.
县域经济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区域经济,比较城市经济而言,农业和农村经济在其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现阶段,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就是要发展现代农业。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县域经济“争进全省十强”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一体化,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2010年,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93.97亿元,比上年增长42.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189元,比上年增加1035元,增长15.8%,总额继续保持全省第九、全市第一的先进地位。  相似文献   

14.
十堰五县一市都是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重点县市。为了摆脱贫困落后面貌,去年以来,我市按照“多予、少取、扩权、放活”的方针,以增强县域经济竞争力,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立足十堰实际,依托优势资源,发展特色经济,初步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十堰实际的县域经济发展路子。2003年,六县市实现生产总值98.7亿元,增长7.6%,比全省县域平  相似文献   

15.
《新世纪领导者》2006,(3):56-57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8.2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9%;财政收入突破3万亿元,增加5232亿元;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8%。国民经济呈现增长较快、效益较好、价格较稳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6.
黄陂区白2012年纳入大别山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以来,我们紧紧围绕“红色大别山、绿色大别山、发展大别山、富裕大别山”的总要求,整合政策资源,彰显特色优势,汇聚多方力量,加快转型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全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2013年,全区实现财政收入106.7亿元,同比增长23%;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930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444元,分别增长12.4%和14.2%。  相似文献   

17.
60年风雨兼程,黄山区演绎了“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的巨大变迁,实现了历史长河中一个甲子之年的完美转身。 经济实力显著提升 60年来,黄山区经济总量不断增加。2008年,全区生产总值37.5亿元,比1978年增长94倍,年均增长13.4%;按可比汇率折算,人均生产总值3390美元。一般预算财政收入3.1亿元,是1949年的953倍、1978年的80倍;财政支出5.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37亿元,与1949年相比,年均分别增长13.1%、17.8%。  相似文献   

18.
1998年天津经济发展经历了严峻的考验,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或好于全国平均水平,国民经济保持了90年代以来快速增长的好势头。国内生产总值1,340.7亿元,增长9.3%,财政收入186.6亿元,增长10.3%;固定资产投资574.3亿元,增长15.2%;外贸出口55亿美元,增长4.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14.1%;商品零售价格下降0.5%。1999年前两个月经济发展继续保持了好的发展势头,实现了好的开局,但从全年看,面临的经济形势依然严峻。1.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继…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们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倍增计划,着力做大工业总量,努力提升工业经济质量,江夏工业呈现“规模质量大幅提升、速度效益兼取”的良好态势,成为县域经济强有力的支撑。2013年完成工业投资305亿元,增长56.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76亿元,增长4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89亿元,增长25.8%;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7家,规上企业达186家。  相似文献   

20.
朱川 《决策导刊》2006,(8):29-30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县域经济要实现强盛,潜力在工业,依靠也在工业。近年来,綦江县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全面营造合力兴工良好氛围,牢牢扣紧项目、引资两大抓手,显著突出抓大、扶小、民营经济三大重点,切实做好改革、人才、安全、稳定四项工作,潜在的区位、交通、资源等比较优势正逐步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促进县域经济实现了又快又好发展。通过“工业强县”战略强力推进,全县工业总产值增幅连续3年超过25%,2005年达到74.3亿元;工业增加值增幅连续3年超过23%,2005年达到21.8亿元:全县工业企业利润2005年达到2.5亿元。全县国有及规模以上企业2003年首次实现整体扭亏为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