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将原有的"思想道德修养"课与"法律基础"课进行整合,是一门崭新的课程。本文对该课程的核心概念——思想道德和法律、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进行界定,并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由原来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两门课程合并而成的一门新的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的新探索。为了适应新形势与新要求,应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创新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手段,开展丰富的教学实践活动,以构建该课程新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实践中要认真钻研教材,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和考试方式,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实践中要认真钻研教材,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和考试方式,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目前高校本科生的第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历史来源、课程内容、教学目标等方面体现出多元性、个体性、实践性等特点.基于此,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过程中,就必须从教学文本的时效性和多样性,课堂教学的规范化、专题化和案例化,教学过程的跨域性和连续性入手探索具体的融入路径,从而更加深入、充分、全面地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相似文献   

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中规定的四年制本科必修课程之一。经过2006年和2007年两个授课周期的教学实践摸索,初步概括和梳理出如下四方面的思考:在保证教材体系不被破坏的前提下,分专题进行课堂教学;"讲授式"与"探究式"相结合,努力提升教学质量;综合运用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保证教学目的顺利实现;完善课程评价体系,促进教学水平提升。  相似文献   

7.
提高大学生道德素养与法律素养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任务.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中,以把握道德和法律关系为切入点,深刻认识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法律的关系问题,正确理解"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才能使大学生领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辨证统一关系,努力培养和提高自身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  相似文献   

8.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下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必然要顺应新时代的发展情势。相较于“基础”(2015年修订版)教材,“基础”(2018年版)教材是一次升级,体系框架更加合理,内容编排更有营养,逻辑进路更加理性,语言表述更加艺术;其主要具有时代性和发展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政治性和方向性、学理性和深邃性、凝练性和生动性等方面特色。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主渠道,"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又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应从内外需求的整合、教学视野的整合、教材内外资源的整合、教研相长的整合来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新教材,体现了党中央对大学生的关怀和厚望,有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新教材符合教学创新的需要,融汇了新内容,有利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对高等学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调研结果表明,教学内容与中学阶段存在重复之处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因此,遵循教育规律,注重有效衔接,克服简单重复;按照现代教育的客观要求,实现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让学生认可和接受,达到教学实效性。解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有效衔接途径,努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全程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育体系,形成不同层级学校之间教师的交流机制,突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研究型特色。  相似文献   

12.
面对新的时空境遇,针对以90后为主体的大学生群体,《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师应当适当转换角度,探寻有效的教育方法与对策。实践中发现,PBL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与动机,培养学生面对复杂、真实情境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教材体系、教学体系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都要面对的一个矛盾。着力解决好它们之间的矛盾是完成教育教学目标的前提与基础。教材体系是教学体系构建的基础,但教材体系不能等同于教学体系,更不是教材体系的翻版或者简单重复,教学体系的构建是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进行的创造性劳动。明确课程教学目标,把握教材的逻辑结构是构建科学有效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体系的前提。以学生为本,依托教材,创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是构建科学有效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体系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4.
"基础"课课程本质、任务和实践性特点,增强其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客观要求等决定了"基础"课要以解决学生成长问题为关键。同时鉴于学生成长问题的长期性和"基础"课教学的阶段性、有限性的矛盾,有必要实现"基础"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衔接互动。通过"基础"课教学内容专题化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模块化设置,实现二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的多样互补,综合性立体式地解决学生成长问题。"基础"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衔接互动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克服和注意。  相似文献   

15.
自古以来,道德与法律不仅是治国的两种手段,也是提升人性的两大支撑。当前,德法相济具有强烈的时代意义,是经济、社会发展和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的开设正是顺应了这种时代的要求。因此,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过程中就要把道德和法律有机结合起来,真实地展现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各自不同的道德要求与法律要求,并根据不同情况引导、教育学生。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生活各领域发生了深刻变革。一个全新的时代,正在重塑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他们更多注重自我、自主和自立。当今时代,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提出了新要求,而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缺陷和局限性,使它无法承担崭新的教育使命。改革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已势在必行。本文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普通高等学校的一门公共必修课,既是高等学校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道德及法律教育的主要渠道和阵地,也是大学生群体政治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和平台。本文结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实践,主要从课程内容安排、课堂教学组织、课内外活动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旨在思考强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政治社会化功能的有效办法,使大学生圆满完成由自然人转变成为具有一定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态度和政治倾向的社会政治人,真正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主渠道,"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又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应从内外需求的整合、教学视野的整合、教材内外资源的整合、教研相长的整合来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体现了新形势下政治思想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即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的现实生活是教学的立足点,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是教学的目的.由此,在教学中必须以学生的成长需要为主线、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基础、以引导学生的思考为中心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必须改革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将教学过程本身向"前后"两端转移,并以立体辐射方式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2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既是一门德育基础课,又是一门法律知识课,二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对大学生传授道德知识和法律知识,共同发挥其独特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