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0 毫秒
1.
西部开发是党中央、国务院在世纪之交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本文通过对经济法公平价值理念与西部开发、经济法促进西部发展公平、经济法公平理念在西部开发中的运用三个问题的探讨,试图寻求经济法公平理念与西部实现发展公平的内在联系及其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西部大开发与经济法理念的契合点为分析基点,阐明经济法制度是西部大开发法治保障的核心制度,并探讨了这一法律制度体系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3.
西部大开发:平衡协调论的一次伟大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大开发的法治保障同样存在着“路径选择”问题 ,但经济法是西部经济发展的主导法治保障。立足于现代经济法的平衡协调本质 ,对西部大开发中特殊经济关系的法律调整 ,应改变过去国家全面强制的方式 ,坚持国家干预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宏观的、适当的、间接的调控模式 ,并以此为基点加强西部大开发的经济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4.
以西部大开发为背景 ,对西部女性的应然状态与实然状态作了比较分析 ,西部女性的实然状态与西部大开发的客观需求极不适应。转变观念、提高素质、找准位置、以新的时代理念和精神风貌投身于西部大开发是西部女性的应然状态。  相似文献   

5.
"可持续发展"是指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当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需求构成危害,以实现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科技协调发展,永续不断.可持续发展应是经济法的一个新的价值追求,以可持续发展为新价值目标的经济法应树立全球化观念和"社会一生态"本位思想.  相似文献   

6.
在西部大开发中 ,西部文化以其对经济开发具有的不可低估的价值和作用 ,成为理论界、学术界和中央决策层关注的一个焦点。西部文化的开发和保护不仅关系到西部地区的民族团结、社会稳定 ,同时也关系到西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西部大开发中应树立开发与保护并举的意识 ,使西部文化走上一条以教育为基础、产业化为主要发展模式、民族文化自觉为象征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7.
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的初衷和目标之一。站在20年的历史节点上,有必要对西部大开发促进城乡发展的政策效果进行评估,回答以下问题:西部大开发实施以来,西部城乡建设获得了怎样的发展和进步,西部城乡差距是否缩小、是否更加趋向城乡融合发展,未来西部城乡发展又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做出怎样的政策创新?通过系统梳理西部大开发20年城乡发展历程、研判西部地区城乡发展状态、分析西部地区城乡关系发展未来重大关切,以"三农"为本、以"东西协调"为机,以脱贫为重,以产业为基,以教育为根,探索在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中推进西部城乡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8.
部分学者力求分隔真正的经济法与计划经济体制的界限,这种努力不仅未达目的,还导致种种矛盾。以学界对经济法调整对象的三地面个基本共识为标准,可以发现计划经济体制下存在真正的经济法,可由于情感、认识和技术原因的存在,学者长期努力分隔经济法与计划经济体制的关系。“计划经济体制下存在真正的经济法”的结论有助于形成理性的经济法历史观、渐进的经济法发展观、多元经济法观和善恶经济法观,对经济法研究以及经济法治建设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西部大开发法”促进西部地区的开发是可行的。立法应以邓小平理论和中央关于西部开发的方针政策为指导思想,以理论创新促开发,确立“西部未开土地开发所有权”,以调动开发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关于西部大开发与西部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大开发最核心的任务就是对西部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西部产业结构的现状已经成为影响西部经济稳定、健康、快速发展的主要矛盾,深入探究其形成的机理,构建西部产业结构新方略,以适应西部大开发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1.
目前中国经济法学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忽视中西经济法差异的倾向,导致我国经济法的发展脱离实践而遭受质疑。对中国经济法产生的认识和思考只有立足于中国的现实国情,立足于中西方经济发展的差异,走独立发展的道路,才能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法。  相似文献   

12.
加强西部大开发执法工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部大开发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西部大开发的法制建设对于依法开发、使开发活动有序进行至关重要.在西部大开发法制建设中,人们往往注重立法问题,而实际上执法问题同样重要.西部大开发中的,执法问题实际上是国家在西部大开发中的法律实施问题,包括国家司法机关、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的执法活动.本文在探讨西部大开发执法含义和意义的基础上分析西部开发执法中存在的主要现实问题,并提出加强和完善西部大开发执法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法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经济全球化趋势对国际经济法的发展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21世纪国际经济法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将仍然是南北国家之间新旧两种国际经济秩序的斗争,但在经济全球化时期,这种矛盾和斗争具有新的内涵和表现形式。中国的国际经济法研究应从国情实际出发,围绕经济发展趋势和国际经济法发展中的主要矛盾,以经济全球化与国家的经济主权原则的关系等重大问题为研究任务,同时要注意运用正确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4.
弘扬经济法落实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法是西方国家快速发展和再发展最主要的制度性方法。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为了更快更好地发展。借鉴和弘扬西方先行的经济法,创制经济法典,构建以经济法、社会法为主导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有利于科学发展观的落实。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时间为顺序 ,介绍评论了西方社会从 15世纪以来的主要经济学思想及其对于经济立法的指导 ,如重商主义、重农主义和亚当·斯密的自由放任经济学说 ,从经济学发展的角度观察经济法的发展 ,旨在提供从另一个方位思考经济法的内质的办法  相似文献   

16.
学界一般认为经济法源于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国家对经济运行的调节或干预.这一认识值得商榷.通过对西方有关国家经济发展史的考察,可以发现事实上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其经济发展过程中均采用了各种积极的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由此可以认为经济法源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国家干预经济构成了经济法的一大源头.而在20世纪晚期第三部门兴起、"第三之手"作用于经济领域的过程中又产生了经济法的另一源头.二者均反映了法的社会化趋势.本文亦对我国经济法发展、特别是其中的第三部门问题做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法学经过26年的发展,走过了探索期,与市场经济发展适应期,并迎来了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其基本经验就是与改革同行,理论联系实际;在法域范围、价值所在、适度性原则、综合性功能、渊源特征方面基本取得了共识;在当前及今后主要面临宪法地位问题、基本法的制定问题、实践基础问题、中观经济法理论创立问题以及教育完善问题,而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与逐步解决,正是今后中国经济法学发展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8.
论经济法在中国的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法乃振兴经济之法.科学发展观对新兴的经济法既作出了肯定,又提供了指引.当前,中国经济法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但也遭遇到严峻的挑战.出路在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经济法的创新发展,并使之真正得到贯彻落实.创新包括:经济法理论和方法的创新;经济法基本制度的创新;经济法立法和实施的创新.这是一项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经济安全具有重要影响的事业,必须从理论上深化,在实践中发展.文章就此提出了若干对策性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 ,中国西部各地区的首要任务是加强地方经济法制建设 ,运用法律手段 ,促进和保障西部地区经济的振兴和发展。在西部大开发中加强地方经济法制建设的措施包括 :必须树立长期性 ,全局性的观念 ,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的地方立法 ,以实现西部地区方经济立法促进西部地区的发展 ;完善地方经济立法 ,以促进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发展特色经济 ;依据WTO的标准 ,提高西部地区地方经济立法的质量 ,改善外商投资环境  相似文献   

20.
论道家对社会正义的诉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平等、自由是大多数人所公认的正义原则和人类的普适价值。不少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缺乏平等、自由等思想资源,亦未形成西方的自然律等思想。本文认为,道家的“道”就是中国式的自然律;老子“以百姓心为心”等思想表达了以被统治者的意志进行统治的政治自由主张;郭象等“物任其性”、“各得其正”等主张蕴含了个性自由的可贵精华;而“通天下一气”、“齐万物”、“损有余补不足”等思想,则逻辑地通向了政治平等和经济平等的诉求;道家试图通过无为而治实现上述政治主张,这一模式亦与现代宪政精神相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