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3 毫秒
1.
优秀的文艺作品,具有各种不同的艺术特色和风格。语言是风格的直接外壳,任何一部优秀的作品,其具有的独特的风格,主要是通过语言形式表现出来的。抓住语言风格的比较、分析、研究,对具体而深入地赏析一部作品的艺术特色,是关键的一环。 本文试就朱自清和俞平伯同题——《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的两篇游记散文,在语言比较中评述他们不同的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2.
上海翻译界对文艺作品风格的翻译问题进行了多次讨论。其中风格是什么、风格能不能翻译和如何翻译等问题,都存在分歧意见。这里谈谈我的粗浅看法。文艺作品的风格,应该是指一个作家所有作品中经常重复出现的主要的思想和艺术特点的总和。每个作家不可能不受到他所生活的时代和民族环境的影响,因而同一时代的作家就具有一定的时代风格和民族风格的共同特征;但又由于作家的世界观、生活经历和文学修养不同,在作品的思想、主题、  相似文献   

3.
<正> 孙犁——这是我国独具一格的作家。他的作品那么脍炙人口,优美动情,许多评论家都称颂他的作品是有风格的。构成一个作家独特风格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语言则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因此,人们在探讨孙犁风格的时候,无不把语言作为他风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孙犁的语言有什么特色,这些语言的特色又是什么因素造成的?本文就这个问题作几点粗浅的探索。新奇的比喻比喻是人们说话、作文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段。它可以使复杂的事物变得简单明瞭、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生动。所以以描写见长的文艺作品,常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来写人、状物、抒  相似文献   

4.
公文语言的特殊风格是与其他体裁文章语言相比较而言的。探讨公文语言的特殊风格,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公文的语言美,这是十分重要的。不论哪一种体裁文章的语言,都有其自身的美学价值,只是特色有所不同。公文的语言美不同于文艺作品的语言美,有时不为人所注目,但并不能因此否定公文的语言美。如果把文艺作品的语言比喻为五彩缤纷、绚丽多姿的花蝴蝶,那么,公文的语言则晶莹似雪,呈现出清新淡雅的美。风格不一,却同样都是美的。毛泽东同志倡导的文章三性──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是公文语言的基本要求,也是公文语言美的基础。在此…  相似文献   

5.
翻译界对文艺作品风格的翻译有着不少论说,尤其对风格是否可译的问题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风格是一个作家在其作品中所表现出的主要的思想特点和艺术特点,因此,在翻译一部作品时,风格不能不译。本文拟从风格的可译性及其与风格的翻译相关的问题方面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韩寒小说中的主要修辞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后”文学现象被现今社会的各界人士所关注,其主要代表人物——韩寒更是如此。韩寒的语言表达风格迥异,在众多的“80后”作家中独树一帜。通过对韩寒小说文本的详细解读,从具体的语言实例入手,对其作品中所体现的主要修辞格进行全面解析,从而使读者能更好地解读其作品语言风格中所体现出来的突出特点与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7.
风格是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处理题材、驾驭体载、描绘形象、运用语言和多种手法所表现出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一般说来,作为创作主体,作家的个性与特色是一定的,因而创作客体——作品中所表现出的风格也是一定的。但是,往往有这种现象:作家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非常态情况,其风格与原先大不相同,无论从程度和规模上看,都产生了极大变异。本文拟以中国古代一些著名作家为例,对此进行粗略的讨论和分析。一对中国古代文学史稍加注视,我们便可列举出许多这样的作家:曹植、庾信、王维、白居易、李煜、王安石、李清照,等等。考究这些作家风格变异的一个共同之处,就是都有一个“临界点”。以此点为界,作家前后风格产生很大差异。比如,曹植是以曹丕称帝为界;庾信是以出使西魏被  相似文献   

8.
作为广西新生代作家之一,壮族作家李约热具有清醒的小说文体意识,他的作品带有鲜明的后现代小说文本的个性特色。“不确定性”是其主要特色和创作风格,也是作者观照世界的方式。“不确定性”在其作品中主要体现在作者思想意图、故事情节发展、人物形象的不确定性和语言的跳跃性强等方面。“碎片化”是造成李约热小说“不确定性”特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正> 文艺作品要有鲜明的个往,即独特的风格。作品是否形成风格,是衡量它艺术性高低和是否趋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李准是一个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创作风格的作家。作品的风格,体现了作家独有的人格,体现了他的生活经历、思想个性、道德风貌、兴趣爱好、艺术修养。李准自小在农村长大,进入文艺界后,又多次深入农村生活。中原大地  相似文献   

10.
文学风格,除了指作品的风格、作家的风格外,也指流派、阶级、民族、时代的风格等。然而,不论用于任何范围,文学风格的基础,总还是作家作品的风格。因为上述风格,是通过作家作品的风格表现出来的。所以,研究文学的风格,也应当从作家作品入手。一作家风格,是指作家在作品中表现出独特的、稳定的创作个性,也是贯串在其全部创作中共同的、反复出现的艺术特征。它体现着作家的立场、世界观、特殊的生活经  相似文献   

11.
老舍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风格作家。语言风格往往是人格内涵的显现,而人格的形成又取决于作家息息相关的生活事实。因此每位风格作家的身上都有不为他人所共有的特殊文化因子。本文试从老舍外在语言风格入手,探讨地域环境、民族出身和教育背景三方面文化基因对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高天 《理论界》2010,(4):123-124
在通常的创作理论中,风格是一个极具感召力的诱惑,是众多作家创作追求的目标和理论家仲裁作品的尺度。并不是每一个作家都能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可以这样说,有否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已经成为评判一个作家历史地位的重要尺度。  相似文献   

13.
论苏童小说的叙述语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品的表现方式和艺术风貌的形成,对任何一个作家来说都是巨大的考验和挑战,语言是构成作家文学叙事、文体风格及其个性化的关键性因素,也是体现一个时代文学水准的重要标志。苏童小说的话语方式、修辞造诣,叙述语言的经验、质地、砌成的意象,无不显示出作家“这一个”的独特写作风貌。其叙述的浪漫和唯美品质,抒情风格及气质在相当高的程度上表明苏童作为当代唯美主义作家写作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一、艺术作品的风格美 文艺家总是孜孜以求在文艺作品中形成自己的独特的风格。人们欣赏文艺作品也总是喜欢那些风格独特的作品。这是因为唯有风格独特的作品才会放射出绚丽斑烂的美的光彩。如果没有各自独有的艺术风格,所有的文艺作品都是清一式的色调乏味,多么平庸啊! 风格的美,我们从那些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的作品中是可以感受到的。荷兰画家凡·高的绘画作品有鲜明的独特风格。汝信在参观阿姆斯特丹的凡·高博物馆时就充分领略了凡·高艺术的那种非凡的美。凡·高的具有其自己的个性的风格在他的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  相似文献   

15.
美国作家福克纳对新时期中国作家影响巨大,尤其是在表现人性、血缘、历史、文化、时间的神秘方面.贾平凹、郑万隆、苏童、莫言、吕新都从福克纳的作品中汲取了创作的灵感,同时也融入了他们对突出中国乡土文化特色的可贵努力.因此,他们就创作出了充满神秘感的乡土文学,这样的乡土文学显然已经不同于传统现实主义风格的乡土文学了.  相似文献   

16.
仇立颖 《理论界》2012,(12):90-93
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与作者的语言使用习惯及创作意图有关,可通过作者使用的风格策略得以彰显。《呼兰河传》是作家萧红回忆自己童年生活的小说。本文拟将《呼兰河传》纳入语言风格学的研究框架,立足于回忆这一心理过程在语言层面的投射,通过分析作品中两种风格策略———认知性辞格与副词"就"的高频使用,将《呼兰河传》的语言风格与语言体制结合起来,以期对萧红这部作品的语言风格作出自己的概括:童真稚拙而不失成人理性。  相似文献   

17.
作家和艺术家往往注意在自己的作品或艺术创作中表现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以形成自 己的作品风格或艺术风格。棋坛高手往往以自己独特布局和棋路建树自己的风格,在风格 上先胜一筹。搁理论研究,恐怕要研究理论风格,在探索气度、学科鹰度、逻辑高度和皙理 深度等方面充分显示自己的理论风格  相似文献   

18.
为了争取族裔及性别的平等地位,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文学作品《女勇士》喊出了世间最强音。这一主题思想的成功表达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作品的语言风格。这种风格既体现在宏观层面,也体现在微观层面。分析和体味这一语言风格对我们理解该作品的主题思想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19.
提起莎菲,这个20年代中国文坛上引人注目的女性形象,几十年来任人褒贬,众说纷纭.作为批评对象的文学作品或文学形象,从它产生的那一天起,就存在于一个复杂的审美系统之中,一部文艺作品或一个文学形象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与审美系统中的各个方面——作家、作品、读者(批评者)都有关系.长期以来,我们的文艺理论和文学批评里,往往把文艺作品和文学形象产生的影响和作用只归于作家和作品负责,而忽略了接受主体的作用;在强调作家和作品之时,又往往只从单一的政治或社会学的角度去要求,而忽略了作家  相似文献   

20.
国内学者对英国自然主义文学的研究大致有:整体总论,主要研究自然主义在英国的传播和影响;归属研究,主要研究英国哪些作家作品属于自然主义;作家作品论,主要研究作家作品所具有的自然主义倾向和风格。整体上来看,国内对英国自然主义文学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零散的阶段,人们对自然主义在英国的传播和影响还没有给予充分的关注,对作家作品的自然主义归属尚存争论,对作家作品的研究也没有充分展开。梳理和探讨英国自然主义文学研究的成就和不足,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有利于开阔视野,促进英国自然主义文学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