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红 《东岳论丛》2006,27(6):155-157
具有数量结构意义的“俩”、“仨”应该是连说音变形成的合音词,它跟北京话里用在名词前的阳平调“一”的来历不是同一个音变类型。“俩”、“仨”合音形成后仍保存着“两/三+个”的意义,北京话阳平“一”在原式失落“个”音后,量词“个”的语素也随之丢失了。由意义、功能上的差异,北京话阳平“一”能够从相反的角度证明“俩”、“仨”是合音式音变词。  相似文献   

2.
2005年,歙县被确定为全省“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五个试点县之一。两年多来,歙县抓住机遇,多措并举,强力推进。先后组织230名农民参加县电大大专班学习,为农村培养了一批实用技术和管理人才。目前,这些农民大学生中,相当一部分在当地农村经济发展中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3.
因教学需要重学毛主席词《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对“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一句,有一点新体会。“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句,诸家多解释为“好久就怀有凌云壮志,要重新攀登巍峨的井冈山”。(如吉林师大中文系《毛主席诗词讲解》一九七七年版,吉林人民出版社)对此,我有个疑问,这里的主语是谁呢?当然是伟大领袖毛主席。毛主席谦虚的品质,是举世景仰,人所共知的。毛主席会不会在词中  相似文献   

4.
在著名的蒙古历史文献《卫拉特法典》中,有一项特别的惩处规定:罚一个别尔克或以一个别尔克为首罚若干牲畜.我粗略的统计了一遍,大约在十五个条款中出现了二十三次.“别尔克”究竟何意?国内外学者不得其解,故译为“贵重品”、“珍宝”、“财宝”“困难物”,一直延用至今,得不到纠正,影响了对《卫拉特法典》的深入研究.其实,“别尔克”一词有着特定的含义:它是牛、羊(分山羊、绵羊)、马、驼五种牲畜的统称.“别尔克(berhe)”一词在蒙语中有困难、艰苦、困苦、险阻等等多种含义,但作为法律名词出现,则是起源于古代蒙古族儿童的羊拐游戏.羊踝骨分四面,宽凸面汉语叫  相似文献   

5.
问:前不久,我在一商城以2000元的价格购买一部手机。没几天,手机即无法充电。后经鉴定,该手机为假冒伪劣产品。于是,我持手机和购机合同前往商城交涉,要求商城按照“假一赔十”的承诺赔偿2万元。商城辩称,其“假一赔十”承诺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退一赔一”规定相悖,属无效条款。因此只同意赔偿我两倍价款。商城应不应该按照“假一赔十”的承诺赔偿?秦小姐  相似文献   

6.
《重庆社会科学》自2012年第3期起,在全国学术期刊中率先推出"智库建设研究"栏目,包括"学理阐释"和"每期一题"两个子栏目。现将2012年第6期"每期一题"选题预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一篙一橹一渔舟,一个艄头一钓钩;一拍一呼还一笑,一人独占一江秋。」  相似文献   

8.
一、“实践标准”的真实涵义“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马克思主义教科书中的经典表述.支持这一结论的基本论证是:真理在本质上是主观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在主、客观两个世界之间,唯一的桥梁是实践这种主体能动地改造客体,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感性活动.离开了实践,主观不能通达客观,客观信息也无法达致主观.因而唯有通过实践,才能把主、客观联系起来,加以对照,从而对认识的真理性作出判断.对比分析上述论证与结论,我们感到论证对结论的支持关系是存在一定问题的,这个问题可以主要概括为:实践究竟是检验真理的途径、方式,还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尺度?无论从真理的本性,还是从实践的特点作论证,似乎都在说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根本途径,而非检验真理的标准本身.  相似文献   

9.
“一”和“多”在古希腊哲学中是一对重要的对立的范畴。最早用抽象的原则(而不用物质性的元素)解释万物的是毕达哥拉斯学派。他们认为万物的本原是“数”。根据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第一卷(A)第五章中记载: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一切数都是由“一”产生的。(所以,“一”是本原的本原,最根本的本原。)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有十组对立是万物最基本的原则,其中有一组就是“一”和“多”。(986~a15-24)这是最早提出的“一”和“多”的对立。与此同时或稍后,爱利亚学派也提出了关于“一”的问题。最早是克塞诺芬尼,他攻击传统的宗教神话,说他们将神看成和人一样,有许多个;他认为只能有一个和人不同的全知全能的神,神只能  相似文献   

10.
“农业要上去,科技要下去”。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认真贯彻了这一战略思想,取得了初步的效果。 首先,把国家农技干部往基层“放”。我们决定在4个乡镇设置农技中心站,派出农技干部轮流下去蹲点。这样做的结果对加强中心站所在乡(镇)的农技工作,培养锻炼农技干部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重庆社会科学》自2012年第3期起,在全国学术期刊中率先推出"智库建设研究"栏目,包括"学理阐释"和"每期一题"两个子栏目。现将2012年第4期"每期一题"选题预告如下。第4期选题:公共服务均等化。包括公共财政投入、基础教育、公共医疗、社会保障、就业等方面。"每期一题"文章要求围绕主题方向一事一议,任选一角度切入提出具有较强应用性的对策建议,见  相似文献   

12.
葛洪的“玄”“道”与“一”不是一回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些哲学史的论著在论述代表葛洪哲学思想的“玄”、“道”、“一”的概念时,将“玄”“道”与“一”相等同,笔者对此持不同看法。笔者认为,葛洪的“玄”“道”与“一”虽然有一定的联系,却不是一回事。葛洪作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神仙学家和官方道教理论的奠基者,他的道教理论包括他的哲学思想,具有与前人不同的特点。本文试图通过对葛洪“玄”、“道”、“一”概念的比较,将三者放入葛洪整个神仙道教体系中加以考察,以阐明三者的异同,进而论述葛洪宗教哲学思想的本质特色。若有错误,祈请各位专家指教。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人们总是把辩证法与“一分为二”等同起来,似乎辩证法就是“一分为二”.辩证法当然包括“一分为二”,但它仅是“一分为二”吗?可不可以“一分为三”、“一分为多”呢?探讨这个问题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它不仅要对“一分为三”和“一分为多”的命题进行领域广阔的分析和论证,而且要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有关论述作出合理的解答.因为列宁说过:“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毛泽东也明确说过.“一分为二,这是个普遍规律,这就是辩证法”.因此,要在哲学上确定“一分为三”和“一分为多”的命题,没有巨大的理论勇气和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是难以想象的.雷正良和杨远富同志却致力于此.他们从1981年起,对“一分为三”和“一分为多”这两个命题进行了长达十多年的潜心研究,先后在70多家学术刊物发表90多篇论文,其中的成果大多被《新华文摘》和人民大学报刊资料社等权威性刊物转载,有的还被编入《中国哲学年鉴》.最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又推出了他们的力作——《方法论新探——一分为二、一分为三、一分为多》.读完此书,掩卷思索,笔者认为这部著作有如下几个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14.
“二”当然也是一个只有两画的中国字,而不是那个由初等数学或者小代数中的“1+1”在规定体系中演释的逻辑结果。在这个封闭的规定体系中也有一个形状与“二”相似的只有两画的逻辑符号,我们叫它为“等号”,也就是“=”。虽然都是两画,但却反映出并决定了两个不同的哲学体系,导致了两种不同的文化。据说在初等数学中,等号两边完全一样,以至等号两边可以互换,这是一种可以不加证明而任意采用  相似文献   

15.
《琼州学院学报》2016,(1):89-94
文章分析了现代汉语中动量词与"一"组合后构成的重叠式"一QQ"与"一Q一Q"的异同点。在句法上二者都能充当定语和状语,但"一Q一Q"充当句子状语的能力更强;在语义上二者都能表达"每一"和"多量",但"一QQ"侧重表达"多量"而"一Q一Q"侧重表达"每一";在语用上二者都具有描写性,但"一Q一Q"描绘功能更形象、感情色彩更客观郑重、语体色彩侧重文学书面。认知语法学中的像似原则与心理扫描理论可解释二者异同的成因是心理扫描方式的差异,这对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乃至对实词重叠的延伸研究都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16.
考察马克思的“同时胜利论”和列宁“一国胜利论”的内在关系,揭示其统一的哲学基础对于深入认识社会主义运动的必然性和当代社会主义的实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马克思的“同时胜利论”立足于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认为只有在西方全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或至少在几个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爆发无产阶级革命,社会主义才有可能取得以夺取政权为标志的政治革命的胜利。列宁的“一国胜利论”立足于资本主义进入垄断的阶段,认为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冲破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薄弱环节,无产阶级在一个或几个国家首先夺取政权。对于以上两个结论,我国理论界往往简单地不是以后者否定前者,就是以前者否定后者。所以,从理论上搞清楚它们的内在关系,揭示其统一的哲学基础,对于加深社会主义运动的认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女儿是个宝,家里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少不了关心爱护及批评指责。可问题就出在这里:一是大家意见往往不统一。星期六晚上,当爸爸的说:“今晚可以多玩一会儿,反正明天不上课。”当妈妈的没听到,串门回来一看九点多了,于是大声训斥:“这么晚了还不睡,好习惯就是养不成,欠打!”孩子一听记往爷爷奶奶屋里  相似文献   

18.
列宁的《哲学笔记》一书是众所周知的,但是列宁还有一本“哲学笔记”许多人却不了解,这就是他阅读《马克思和恩格斯通信集》一书所作的笔记。 1913年9月,四卷本的《马克思和恩格斯通信集》在德国出版。书中共收有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人之间的信1,836件。列宁在该书出版后的两三个月内就把它读完了,并在阅读时作了许多笔记。1959年苏联以《〈马克思和恩格斯通信集(1844—1883)〉提要》的书名,将这些笔记出版。近年已有中译本印行。  相似文献   

19.
再论矛盾“一分为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正> (一)不理解矛盾“一分为三”的原因长期来不认识矛盾“一分为三”的科学性原因是什么呢?在哲学上借用过米的“矛盾”概念说的是事物与事物之间、事物内部各方面(诸要素)之间的一种关系。这种关系具有四个特性:一、相互分离,有着差异;二、相互依存,并且渗透;三、相互排斥以至斗争;四、相互转化及其融合。从哲学意义上讲的“矛盾”有的可以“一分为二”,有的又可以  相似文献   

20.
传世典籍多见“太一”一词,1993年出土的郭店楚简中更有珍贵的道家佚文《太一生水》篇.那么,“太一”一词到底何时开始出现?它有什么内涵?后来又有何演变?考察典籍可知,“太一”出现的时间在春秋末期或战国早期,是老子开创的哲学概念,其最初的意义为:物体形之大者和时间之最初者,为万物之终极起源.首论“太一”思想的《太一生水》赋予了“太一”至上性和绝对性,“太一”因此而被后世附会为神名,后又因神名而附会为星名.而将“太一”作为避兵祈福神始于西汉早期汉文帝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