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增长一直是人们非常关注的重大经济问题,二战以后,经济增长已由一个重要的宏观经济目标发展为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增长经济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在实现了经济转型软着陆后,更是保持了7%~8%的高增长率.那么如何看待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呢?本文利用索洛——米德经济增长模型对我国经济增长进行实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经济增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WTO) ,是中国经济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历史必然。入世 ,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于是 ,人们开始疑问 ,已经持续 2 0年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发展潜力如何 ?也就是说 ,入世后 ,中国经济是否仍具备长期高速增长的前景 ?笔者认为 ,城市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所创造的客观需求和供给潜力是中国经济长期高速增长的基本动力源 ,中国加入WTO将加快城市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进程 ,从而将促进我国经济的长期高速增长。一、加入WTO将加快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1998年以来中国出现了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现象 ,多数商品供过于求 …  相似文献   

3.
姚敏 《统计与决策》2016,(21):126-129
文章在界定经济增长质量内涵的基础上,构建包括6个维度和46个基础指标的经济增长质量评价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国各地区的经济增长质量进行测度.2000_2014年,各地区经济增长质量基本呈现波动上升的态势,特别是2008年以来,尽管地区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地区经济增长质量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排名变动较大,与2000年相比,2014年经济增长质量较高的地区多集中于中东部地区,而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质量排名则处于相对靠后的位置,同时2010年以来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差异性呈现扩大趋势.  相似文献   

4.
陈智 《四川省情》2013,(4):50-50
能源供应瓶颈来临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已经高速增长了三十年,1978到2011年GDP年均增速达10%,取得的成绩令世界震惊。  相似文献   

5.
《统计与咨询》2010,(2):47-47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10日在上海表示,2010年中国经济出现高增长、低通胀的可能性仍然较大,预计2010年全年中国GDP增速将较2009年加快1至2个百分点,而全年CPI增速将维持在3%左右。  相似文献   

6.
胡曙光 《统计研究》2008,25(4):106-108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增长迅速.这种迅速增长的势头,引发了世人的普遍关注:这种高速增长正常吗?是什么力量在支撑它?它能维持多久?  相似文献   

7.
能源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对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规模有很大影响。文章利用1993-2010年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单个谱分析模型与交叉谱分析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能源消费、碳排放、节能率与经济增长的周期关系进行了研究。单个谱分析的结果表明,我国能源消费增速、碳排放增速、节能率与GDP增速都具有一个4到5年的短周期,而进一步交叉谱分析的研究表明我国能源消费的增速明显快于GDP增速,领先期为3到3.6年;碳排放增速略领先于GDP增速,但并不显著;而节能率的提高明显滞后于GDP增速,滞后期为3.6到4.5年。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济和对外贸易在经历三十年高速增长之后,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内经济增长下行压力不断加大,潜在风险不断增多,经济和进出口贸易增速逐渐放缓。国内外贸企业今年普遍面临在手订单减少,新增客户不多,经营成本上升等不利因素,给企业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如何在危机中寻求新的机遇,化危机为契机,是外贸企业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今年以来 ,全省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投资和消费需求持续回升 ,财政收支和居民收支增长较快 ,出口规模逐月扩大 ,国民经济在较高的增长平台上平稳运行 ,主要经济指标继续好于全国平均水平 ,增速居各省市前列。进入下半年以来 ,虽然世界经济增速减缓对我省经济增长的制约影响进一步显现 ,出口需求扩张的速度继续减慢 ,导致工业生产增速回落加大 ,但经济运行质量继续改善。预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5 %左右 ,年初制定的其他各项计划调控目标也有望实现。一、经济运行的基本态势1.全省经济继续在较高的增长平台上平稳运行 ,增速…  相似文献   

10.
2014年四川经济最显著的变化,是经过2000年以来连续多年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后,经济增速转入个位数增长,呈现出新常态下减速换挡的显著特征。2015年,四川经济既要面临新常态下增速放缓的客观现实,同时在稳增长、促改革、惠民生等有力措施推动下,经济保持平稳增长的趋势依然较强,但受市场需求不足态势短期难以改变、新增重点产能减弱等因素影响,预计全年经济增长率比上年将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1.
《四川省情》2015,(8):4-4
解读中国二季度经济数据 2015年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O%,比去年全年增速回落0.4个百分点,与一季度增速基本持平,呈现缓中趋稳迹象。  相似文献   

12.
经济增长何为快,何为慢?不同的语境有不同的解。前美国总统特别助理包道格认为,美国会回到3%左右的快速增长,2020年美国会强势回归。您看,3%的增长居然是快速!到了中国呢,那还得了?低于8%都不成,千方百计得保8啊!这个8,相对于我们三十年接近两位数的增长,就  相似文献   

13.
进入 90年代后 ,广东经济迎来了改革开放以来第四个经济周期的增长 ,GDP从1 990年越过谷底开始往上攀升 ,1 992、1 993年达到顶峰 ,增速高达 2 2 . 1 %和 2 2 .3%。过度的经济扩张引发物价迅速上涨和各种经济关系的紧张。为此国家和省从1 993年下半年开始出台一系列紧缩性政策 ,促使经济“软着陆”。由此 ,广东经济在逐步走低中降至 1 996年GDP增长 1 0 . 7%的较合理增长区间 ,商品零售物价也从 1 993年增长 1 8. 2 %下降到 1 996年的 4. 4%。按照以往经济周期的一般走势 ,人们开始期盼新一轮经济扩张期的到来。事与愿违 ,1 997年后经…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利用四川省近30年来的经济变量数据,采用关系分析法和多因素模型分析法对四川省地区经济增长统计数据的可靠性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四川省地区经济增长统计数据相对比较可靠,经济增速在波动中呈上升趋势;1997年后地区经济增长数据则存在一定程度的虚增误差。  相似文献   

15.
虽然在最新一期的2014《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期下调至7.4%,同时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13-2014》也给出了同样的预测数据。但是,这并不影响全球舆论对中国经济的期望:今年早些时候,世界银行下属的"国际比较项目"小组发表了研究报告,认为根据购买力平价(PPP)方法,中国即将在2014年下半年的某个时点替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体。  相似文献   

16.
中国信贷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1981~2007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文章以中国信贷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为研究对象,用中国1981~2006年的数据实证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得出:中国信贷市场发展促进了中国经济增长,中国经济增长促进了中国信贷市场发展,两者是双向促进关系,并据此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2008年全国经济运行的突出特点 中国经济进入调整期与全球经济衰退期重叠 2008年,受各种因素影响,GDP增速连续五个季度回落。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多数下行,中国经济在连续5年持续高速增长后,步入了调整期。与此同时,美国次贷引发的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和世界各国的影响不断加深,导致自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全球最严重的经济衰退。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增长的经济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我国经济实现了GDP年均增长率接近 10 %的高增长 ,其中有10年的 GDP增长率超过了 10 %。在这 2 0年中 ,中国经济的增长主要由投资需求的扩张、消费需求的增长以及进出口额的扩大带动的 ,本文仅从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两方面进行分析。一、改革开放以来 ,消费和投资的发展状况1.消费需求的发展状况改革开放以来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基本都处在 6 0 %左右的水平 ,消费需求已经成为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一个重要变量。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潜在消费市场 ,这是中国未来经济增长保持持续、高速状态的基本依托点。到目前为…  相似文献   

19.
《四川省情》2008,(11):21-23
基本态势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全省生产总值(GDP)9057.7亿元,同比增长9.5%,比上半年9.1%的增长速度快0.4个百分点。其中,三季度增长10.1%,比二季度4.6%的增速回升5.5个百分点,经济增速明显回升。分产业看,前三季度,第一产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1978~2007年中国经济增长的统计资料为样本,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国家经济快速、稳定增长的建议和措施,相信对保证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有借鉴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