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言和民族共同语言是语言在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两个发展过程.两者均是语言的变体,在人们的交际中,它们是传递信息、承栽文化的不可缺少的手段.在其存在和发展问题上,方言和民族共同语言的关系是辨证的,而不是对立的.更不是所谓的方言"干扰”和"污染”民族共同语言.它们既可并存,也可兼容,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方言是民族文化多样化的象征,是优秀文化的栽体,它不断地丰富民族共同语;而民族共同语则促进方言不断地规范化,使它充分发挥其社会功能.方言的规范化程度越高,其民族或社会的统一性就越高.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不仅有利于民族文化繁荣,而且有利于民族团结和统一.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要实现民族理论的创新和发展,除吸收一些亲缘学科如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等的理论外,还应吸收数学的一个奇异分支--分形学理论.作者提出了运用分形的自相似观念来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用分形的奇异性解决长期以来有关民族概念的争议;用分形的分数维观念去认识复杂精细的民族结构;运用分形理论中生成元的依序演化去把握民族范畴的基本规律等等.  相似文献   

3.
乳制品是草原的恩惠,乳制品孕育了我们蒙古民族.在广阔的草原,乳制品是蒙古族的主要食品.本着"醒目、理解、好感"的原则,设计蒙古族特色"宝利尔"乳制品包装,使具有蒙古族特色的纯天然、绿色、环保营养极高的乳制品走进千家万户,让中国人更健康,让世界飘乳香.  相似文献   

4.
刘戈 《民族研究》2005,(6):69-72
在山田信夫刊布的回鹘文买卖契约中,有一个词出现过六次,它的转写字有三种"yägän"、"ygän"、"yigän",均译作"甥".他还把yägän taγay释为"甥舅".其他学者也有类似的解释.但是,笔者认为yägän的汉译应该是"嫂子"或"婶子",yägän-im taγayam的汉译应该是"我嫂(婶)子、我叔(舅)".这个词组多出现在违约赔偿的句子里,即发生了违约现象,当事人的兄弟、子女、嫂(婶)子、叔(舅)都要承当后果.这个现象反映出在古代吐鲁番的普通家庭里,作为妇女的嫂子或婶子是有一定的社会地位的.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民族法学学科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新颁布的《民族区域自治法》是构建我国民族法学基本学科和学科体系的理论基石。本文所论述的民族法学虽然是法学与民族学相互衔接与交叉的学科 ,但该学科的内容主要是指建立在《民族区域自治法》基础之上的、关于多民族国家调整国内民族关系的法律规范的学说。其体系不同于过去从民族学、人类学的视角提出的框架结构 ,而是一门有别于“法人类学”、“法民族学”和“少数民族习惯法学”的新兴法学学科。民族法学作为法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它是在我国不断加强民族法制建设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体现了我国民族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多元一体格局"这样的概括,对演变至今的中国历史及其多民族结构提供了一种有用的认识框架.但无论从历史、地理还是族群文化等方面来看,其值得论证、展开的地方还很多.理论上讲,"一体"有待界说;现实当中,"多元"尚不平衡;而从腹地到边疆、从大陆到海岛,各相互有别的诸"元"差异,也还需要深入分析和研讨.联系中国历史上的帝国治理传统,从"边疆"和"腹地"两个角度及其相互对照试作论述,对多元之"元"及其所体现的不同之"多"做出探讨.  相似文献   

7.
盘瓠神话、关羽传说及蛇郎故事等多种口承文本皆出现"室"的意象."室"为一个神圣的空间,在里面,盘瓠、关羽和蛇成为超自然物,并呈现为原本的生命样式."室"的内外存在明显的时间差,故而"室"的边界往往会被人为地洞穿.而一旦禁忌被打破,神圣的过程便告终止.能不能充分享受"时间"的恩惠,这是民间判定是否为"神圣"的标识之一.  相似文献   

8.
民族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我们应根据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的需要,继承传统民族学的优点,发展现代民族学,更好地促进中国与世界民族和谐。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的民族思想与民族地区的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先生一生致力于追求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富强 ,在领导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中 ,非常重视国内民族问题 ,他所阐述的关于民族的概念 ,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具有鲜明的特色 ,是中国近代民族学史上的最新理论和最高成果 ;孙中山提出的关于民族平等的思想 ,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随着革命的深入不断进步 ,体现了孙中山先生与时俱进的伟大品格 ;孙中山关于发展民族经济的思想 ,也表现出一位伟大革命家深邃与高远的战略眼光 ,对于今天我国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建设仍然具有极其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民族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我们应根据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的需要,继承传统民族学的优点,发展现代民族学,更好地促进中国与世界民族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