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邓小平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的方法邓小平同志很重视高举旗帜的方法。他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就提出,”怎么样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是个大问题。”《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126页)邓小平在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的伟大实践中,始终把握着“怎么样高举”这个问题。(一)强调毛泽东思想的系统性,反对肢解割裂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文革”期间对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的扭曲,在很大程度上是对这个体系断章取义造成的。所以,邓小平在“文革”后第一篇文章就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必须世世代代地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  相似文献   

2.
“文革”后的复出 胡乔木得到邓小平重新起用之后,成为邓小平身边的“笔杆子”。往日,胡乔木为毛泽东起草文件,如今胡乔木为邓小平起草文件。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在1975     
毛泽东批判“四人帮”1975年春天。邓小平复出工作一年多,就被毛泽东赋予了党政军大权,而且在周恩来的支持下,大张旗鼓地开展整顿,这实在让以江青为首的“文革”势力感到嫉妒、恼怒,甚至恐慌。他们深知由邓小平发起的这一场整顿,将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威胁。从邓小平复出的那一刻起,他们就在密切  相似文献   

4.
1959年,金庸在香港创立《明报》。“文革”期间,邓小平被流放到江西农村。金庸在《明报》上为邓小平打抱不平,强烈抨击“文革”的不合理,并且不断地支持彭德怀等人,赞扬周恩来倡导的“四个现代化”。由此,他成了林彪、“四人帮”眼中香港的头号“反动文人”。  相似文献   

5.
历史是一条河,不能切割,筑坝拦截也只是蓄势待发而已。虽然我们讳言“文革”,但“文革”的幽灵却总要纠缠我们。中国要从“文革”的阴影中走出来,人际关系要由互相猜疑、防范变为互相信任和关爱,必须正视历史,让年轻一代了解历史。只有这样,才谈得上汲取历史教训,才能消除“文革”爆发的社会条件。“投鼠忌器”而任鼠辈逍遥、肆虐,“器”将焉存?  相似文献   

6.
季雨 《决策探索》2004,(7):91-91
“遵义会议”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议.邓小平是当年的参加者之一。他清楚地记得当年会议在哪个房间里召开,自己坐在什么位置.讨论的什么问题。但“文革”期间,这一历史事实却被林彪、“四人帮”否定,林彪、“四人帮”诬蔑他“篡改历史.硬将自己塞进遵义会议”,“是捞取政治资本”。邓小平的照片也被人从遵义会议纪念馆的墙上取了下来。面对林彪、“四人帮”  相似文献   

7.
施平 《领导文萃》2005,(2):68-72
2004年 5月 28日,坐在江西南昌的一辆出租车里,司机自豪地向记者介绍这座城市的容貌,突然没来由地说了一句:“我们支持孟建柱!”他的脸上洋溢着真诚的笑容。一个星期之后,记者奔走于江西九江,也同样在一辆出租车里,当得知记者刚从南昌而来时,司机不无羡慕地说了一句:“听说南昌出了一个姓孟的好官。”江西新民谣:“要想富,留住孟建柱。”上世纪 60年代, 岁出头的知识青年 20孟建柱来到上海长兴岛的前卫农场。13年后,孟建柱从一个拖拉机手,当上了农场的场长。1986年,他离开了农场,不过还是在上海的周边“徘徊”:川沙县委书记,而后是嘉定县委…  相似文献   

8.
小幽默5则     
《领导文萃》2006,(12):100-100
的确比不上你们一个旅游者在导游的带领下参观亚洲的某一城市。他边参观边发议论:“你们这里的楼房建筑太小里小气,缺乏宏伟高大的气势。例如这栋房子,要是在我们美国,起码要高大10倍左右。”“您说得对,先生。的确比不上你们。”“这是家什么单位?”“精神病院。”双重职业一名乞丐自称是落泊音乐家,向一个路人“借”10块钱。这个路人正巧两个星期前见过这乞丐,当时他自称是个失业文员,因此便质问他。乞丐答道:“是的,在这个失业高峰的时候,只靠一个职业是无法谋生的。”跳伞教练给新学员讲课。有个学员问:“要是我的主伞和备用伞都没打开,…  相似文献   

9.
余玮 《决策探索》2004,(3):76-78
当历史学家以巨大的精力投入邓小平及其时代的研究时,未尝不可将历史的镜头对准政治舞台外的邓小平。或许,这一侧面的“镜像”更为引人人胜。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凡人邓小平的非凡情趣。  相似文献   

10.
1978年4月上旬,海军南海舰队106号导弹驱逐舰在湛江港爆炸沉没。这是海军建立以来的最严重的事故。它反映了文革以来“左”的一套对军队建设的严重损害。事故发生后,邓小平对海军司令部和海军主要负责人进行了严厉的批评。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优越性实现不是自发的过程 1、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业已确立的1957年,毛泽东同志讲过这样一句话:“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给我们开辟了一条到达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境界的实现还要靠我们的辛勤劳动。”(《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第781页)这里,“辛勤劳动”很值得玩味。联系社会主义的实践,尤其窥视社会主义的某些曲折,不难想到:“辛勤劳动”很大程度上象邓小平同志说得那样,“老老实实按部就班地干”。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高度,第一次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对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的继承、丰富和发展,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新的里程碑,标志着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和治国方略的重大完善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一、从“法制国家”到“法治国家”,是认识上的深化和飞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总结建国二十多年来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文革”十年的惨痛教训,确立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  相似文献   

13.
题目2:邓小平故居有长联,其上片开篇云:“小事宏观,大事微观,成事纵横观,败事主客观,牢树英雄宇宙观。”其下片伊始云:“平时剑气,战时勇气,穷时傲骨气,达时豪迈气,素标俊彦凌霄气。”请从领导者素质的角度加以评述。  相似文献   

14.
1950年5月杨洁篪出生于上海的寻常百姓家,属于文革“老三届”。1963年夏,小学毕业的杨洁篪考上了上海外国语学院(今为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中学,他在这里为自己奠定了10余年译员生涯最初的基石。在这所中学里,杨洁篪还有幸与现任外交部副部长王光亚同年级,两人还一度睡过上下铺。3年过后,十年“文革”浩劫猝然降临,杨洁篪失去了在高中进一步深造的机会,在迷惘中度过了两载寒暑。1968年冬,杨洁篪来到上海浦江电表厂,成了一名小小的学徒工。那一年他才18岁。  相似文献   

15.
对于自己在“文革”中所走的弯路,冯友兰在1984年出版的《三松堂自序》中,对人生道路上这一“非常时期的表现有一番真实而又诚恳的内心剖析。他本着“修辞立其诚”的精神说:  相似文献   

16.
小幽默5则     
恭维两位画家碰上了。“我昨天参观了画展。告诉您吧,惟一能看的,也就是您的那幅画!”“老朋友,多谢了!别的画家的画怎么样?”“我压根儿就没看!那些画前面全是人,挤不进去……”沉重的和肤浅的某夜发信息给朋友:郁闷中,聊会天吧。不一会,朋友回信:好吧,想聊什么?话题由你定。想了想,回复道:那就聊点沉重点的话题吧,比如说,你的体重!一阵沉默过后,朋友来短信了:这也太沉重了吧,我们还是聊点肤浅吧,比如说,你的智商!顾客的疑问在里约热内卢,一个坐在出租车里的外地旅客问司机:“听说你们这里的司机开起车来车速惊人,可是却很少出事故。这是什…  相似文献   

17.
<正>在日常工作中,填写表格或者介绍人物生平时,经常会遇到籍贯、原籍、出生地、家乡、故居等词语。对于这些与“老家”相关的名词,如果不注意分析研究和区分把握,很容易张冠李戴,甚至出现常识性错误。笔者试略作辨析。一、“故居”与“旧居”“故居”与“旧居”是最容易用错的一组近义词。这两个词语都表示某人居住过的地方,意义相近,但在使用上有一定差别。  相似文献   

18.
自1977年以来,邓小平同志多次第一个提出了解决中国改革开放棘手问题的方法,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1、1977年5月,他针对“文革”风行的“臭老九”错误观点,第一次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邓小平哲学思想研究》一书,在庆祝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之际,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作者周振国是一位长期从事宣传理论工作的同志。细细地研读此书,深切地感到,此书展现的是作者从哲学层次感受改革开放的心路。书中的内容,皆是结合工作生活实际,在运用理论中理解和研究毛泽东邓小平哲学思想的体会,并进而作出了新的概括和说明。这种概括和说明,是作者工作经验的总结,也是对改革开放新的实践的理论思考的结果,是对毛泽东邓小平哲学思想深入研究的成功尝试。这为我们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因此…  相似文献   

20.
陈光中的《风景——京城名人故居与轶事》一书,既涉及到京华人物、府邸宅第、坊巷胡同,又事关地方文献、掌故传说,一篇篇情真意切、情景交融的美文,具有极其浓郁的文化气息。书中《南草厂胡同的溥仪故居》一文,引领我们去感受清朝末代皇帝的最后生活情景,以及他的相关轶事,供品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