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孙中山逝世以后 ,国民党内部分化严重 ,右派活动猖獗。对此 ,共产国际及其代表维经斯基、国民党政治顾问鲍罗廷和中共中央总书记陈独秀之间意见不一。具体表现为 :陈独秀先争后让 ,让中有争 ;鲍罗廷先让后争 ,争中有让 ;共产国际及其代表维经斯基则始终主张让步。三者之间我中有你 ,你中有我。最后 ,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下 ,让步策略占据上风 ,从而形成了 1 92 6年初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第一次大让步 ,即政治上的大让步。  相似文献   

2.
共产国际远东局对中山舰事件性质的认识是有关中山舰事件研究以及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的研究中较少为人注意的方面。实际上,事发半年后,远东局通过深入考察广州的社会和政治状况,明确指出中山舰事件源于中国大资产阶级同日益高涨的工人运动的利益冲突,是“反共”、“反动”的事件,事件后广州政府政策整个右转,以蒋介石为首的中派窃取了广州政府的权力和国民党的领导权。远东局与联共(布)一样反对北伐,但理由与其不同,这促使中国共产党对北伐的态度发生转变。远东局还认为应加强国民党中的工农成分以影响国民党,最终保证无产阶级政党争取国民革命的领导权。  相似文献   

3.
发生在1926年的北伐意义重大,而就在北伐出师之时,陈独秀发表了《论国民政府之北伐》一文,对北伐进行批评,在当时引起了强烈反响。通过分析,陈独秀发表反对北伐文章的成因有以下三个方面:共产国际对北伐的坚决反对直接影响了陈独秀的立场;当时广州政府内忧外患,国共矛盾尖锐,是导致陈独秀反对北伐的客观原因;注重刷新国人思想,轻视军事行动是陈独秀批评北伐的思想根源。而与国民党分家的意图,促使陈独秀将自己对北伐的意见公诸于众。  相似文献   

4.
大革命中共产党交枪错误是由一系列复杂原因造成的,其中共产国际的错误指挥和中国共产党的不成熟是其根本原因,陈独秀个人也难逃其咎.本着唯物主义科学求实的态度,通过深入考察共产国际特别是苏共中央在国共军事合作中所起的作用和当时国共军事关系的实际状况,分析了大革命中共产党交枪错误产生的背景及根本原因,旨在纠正学术界所认为的共产党交枪错误是"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所造成的传统偏见.  相似文献   

5.
大革命中共产党交枪错误是由一系列复杂原因造成的,其中共产国际的错误指挥和中国共产党的不成熟是其根本原因,陈独秀个人也难逃其咎。本着唯物主义科学求实的态度,通过深入考察共产国际特别是苏共中央在国共军事合作中所起的作用和当时国共军事关系的实际状况,分析了大革命中共产党交枪错误产生的背景及根本原因,旨在纠正学术界所认为的共产党交枪错误是“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所造成的传统偏见。  相似文献   

6.
在重庆谈判、政治协商会议前后 ,孙科致力于和平运动 ;在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前后 ,孙科不顾国民党强硬派的反对 ,仍争取国民党走向民主 ;但全面内战爆发后 ,孙科一改过去“亲苏和共”的主张 ,乞求美国援助国民党打内战。  相似文献   

7.
张小满 《南都学坛》2001,21(4):37-38
国共重庆谈判期间,王若飞是周恩来的得力助手,他与周恩来配合协调,刚柔相济,相得益彰。他谈判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强调谈判问题,力争主动;尊重实事,迫使国民党让步;针锋相对,回击国民党代表的恶意攻击和无理狡辩。  相似文献   

8.
1925年10月—1926年3月,在苏联考察的胡汉民向共产国际提出了国民党加入共产国际的申请。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及苏共核心小组对此问题经过讨论,最终拒绝了这一请求。其原因在于,一方面胡汉民及国民党自身准备不充分;另一方面,共产国际考虑到国民党在其“东方战略”中的地位以及当时国共关系紧张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9.
“马林报告”提出了国共实行党内合作等建议,对于推动中共确立国共合作的民主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和促成国共合作,起了积极的作用;但它过分地夸大了国民党的地位和作用,对中国工人阶级、农民、共产党的情况作了不符合实际的分析和阐述,这对于共产国际在指导中国革命问题上的错误倾向和大革命后期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的形成,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正> 中国共产党是在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第三国际)帮助下创立的,最早的发起(?)在上海。本文根据史料,对党在上海的发起组织创立经过记述如下: 李大钊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谈党在上海的发起组织,不能不从李大钊和陈独秀的交往谈起。先是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新青年》杂志(初名《青年》),提倡科学、民主和新文化运动。这份杂志在当时中国的知识界特别是知识青年中影响极大,享有很高的声誊。1917年初,陈独秀被  相似文献   

11.
以客观的态度,结合具体的历史条件、时代背景,对陈独秀与汪精卫发表的宣言进行再评价。《联合宣言》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客观上起到了暂时稳定汪精卫等人,团结国民党左派,维系统一战线,为中国共产党后阶段革命行动争取时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重庆谈判 ,国共双方在展开谈判斗争的同时 ,都作出了一定的妥协和让步。共产党方面在是否提联合政府、承认蒋介石的地位、军队数目问题、解放区问题、国民大会代表问题和各党派会议等问题上作出了大的让步。国民党方面在承认中共政治地位、同意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允许中共军队保留数目、解放区问题和国民大会等问题上也作出了某些让步。双方的让步使谈判得以进行下去并签署协定。双方妥协与让步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对于今天海峡两岸再次进行和平谈判 ,促进祖国和平统一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客观的态度,结合具体的历史条件、时代背景,对陈独秀与汪精卫发表的宣言进行再评价。《联合宣言》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客观上起到了暂时稳定汪精卫等人,团结国民党左派,维系统一战线,为中国共产党后阶段革命行动争取时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基本上结束了内战的局面,从那以后到一九三七年九月,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促成统一战线。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主动做了一系列的重大让步。这些让步体观了斗争的灵活性与原则性的统一,是积极的让步。 一、“消极的”步骤达到积极的目的 从一九三七年二月中共中央致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电,到同年七月十五日,向国民党递送《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中国共产党做了一系列重大的让步,明确规定,取  相似文献   

15.
1924年国民党“一大”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三民主义发展到新的阶段。共产国际、苏联和中国共产党人在三民主义从旧阶段向新阶段发展的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共产国际帮助孙中山提高了对三民主义局限性的认识,为三民主义从旧阶段向新阶段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共产国际为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提供了思想理论上的指导;共产国际、苏联和中国共产党人参与了国民党“一大”宣言的制定,为三民主义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6.
北伐战争是国民党和共产党第一次合作共同进行的反对北洋军阀的战争,这场战争从珠江流域迅速发展到长江流域,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虽然这已经是六十年前的事了,但仍然值得我们纪念,特别是在我们争取第三次国共合作的今天,更有它的现实意义。关于北伐战争问题,陈独秀曾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发过不少指示,讲过不少话,写过专门文章。人们对陈独秀在北伐中的态度提出过不少非议。陈独秀究竟是赞成北伐还是反对北伐,认识不一致。我们从现有材料分析,认为陈独秀对北伐的态度不是从根本上反对,而是先积极后消极,在战略重点上犯了严重错误。  相似文献   

17.
共产国际与“二次革命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共产国际的下级,陈独秀在无奈地接受了党内合作形式的国共合作政策之后,不得不同意和执行共产国际的各项指示.在共产国际的压力与国民党的排挤之下,陈独秀才发表了所谓的具有"二次革命论"倾向的文章."二次革命论"中所表露的无产阶级对统一战线及武装力量的领导权的放弃,恰恰来自共产国际,而不是陈独秀.  相似文献   

18.
陈独秀应对大革命失败负主要责任或认为共产国际应对陈独秀犯错误负主要责任的观点都缺乏说服力.共产国际对中国大革命既有贡献,也犯了错误.但从全面来看,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贡献是主要的,错误是次要的.陈独秀虽然受其指挥,所犯错误多少与共产国际有关,但归根结底,他应该对自己犯的错误负主要责任.  相似文献   

19.
《老友》2005,(5)
共产国际对毛泽东的重视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国际帮助建起来的,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的毛泽东,同共产国际也结下了不解之缘。30岁的毛泽东在中共三大第一次进入党的领导层,就与共产国际代表马林有关。1923年6月在广州召开的中共三大,主要讨论国共合作问题。会议的指导者马林认为,共产党必须和国民党合作,而且坚持共产党员一定要通过个人身份  相似文献   

20.
国民党左派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的积极作用宋代祥70年前,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这是在共产国际和苏联的帮助下,孙中山与中国共产党人的真诚合作,对于推动大革命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而国民党左派人士在推动国共合作的建立和发展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