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一个名牌大学的MBA(工商管理硕士)学生,毕业后进入一家房地产公司担任总经理助理,年薪10万。孰料工作没多久,他的月薪就被降为5000,很快又跌到2000,最终被“打了回票”。公司对他的评价是:不具备处理日常事务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不强,且对自己的估计太高。据悉,今年MBA招生仍然火爆:报考同济MBA的人数近2000,而录取数仅400;在复旦,报考研究生者约有一半是冲着MBA来的。而在社会上,MBA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却并非人人都能“挑大梁”。像上述被“打了回票”的MBA,也并非绝无仅有。随着我国即将加入WTO,通晓国际经…  相似文献   

2.
刊中报     
上海招录公务员“两高两多”1997年度上海党群机关招录职位共43报名440人,录取比例为1:10.2。此次社会公开招录公务员主要呈现“两高两多”四大特点。“两高”的主要表现为:一是报考人员的总体素质普遍较高。据统计,报考人员中,党团员占73%,30岁以下的占69.1%;全部为大专以上学历;二是机关招录的要求普遍提高。43个职位全部要求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有些职位还要求必须有硕士研究生学历;一些机关对外语、计算机等工作能力和工作技能的要求也较高,一些职位要求英语达到六至八级;个别机关招录职位的条件近于苛刻。“两多”则体现…  相似文献   

3.
《人才开发》2009,(7):57-57
一个人在他的工作单位或街坊邻里“人缘”好,是指他谦虚待人,有责任心,讲信用,助人为乐,与周围的人关系良好,大家都喜欢他。能以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中的前两条——“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要求自己的人,必定是有好人缘的人。  相似文献   

4.
在大上海的许多医院和医学研究单位,一位原发性肝癌患者拖着沉重的病体,焦急地打探着刘今方主任。人们渐渐得知,这位四处寻访的病人是某市的一名机关干部。他从新闻传媒上看到关于刘今方正在上海为癌症患者的报道,仿佛暗夜中看到光明,急如星火地一路追踪而来。“真不巧,”了解刘今方行踪的人告诉他,“刘主任刚刚离开上海。”患者又马不停蹄地追到南京。真诚的寻访,终于使前后几个月的奔波有了结果:病人在玄武湖畔找到了刘今方。在现代化的诊室内一检查,人们无不倒吸一日凉气——这位患者的肿瘤大得惊人,足有155厘米X6厘米,像一…  相似文献   

5.
他已经一筹莫展了。 连续五年报考重点大学,结果都落榜了。 因此,他对那份突如其来的、离奇古怪的宣传广告极感兴趣:“特别向您出售最新开发的划时代的新旧记忆相互交换的记忆器。”  相似文献   

6.
报考国家公务员职位,参加每年一度的公务员录用考试,现已成为许多大学毕业生的首选志愿。但是,能够通过笔试而有幸参加面试者毕竟占少数。为何多数人被淘汰了呢?其中,除每年报考公务员的人数众多,招考人数有限,竞争异常激烈这个主要原因外,就是考生在准备“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与“申论”两门考试科目时,备考的方法有误  相似文献   

7.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93级学生唐均,人称“语言奇人”。他通过自学掌握了日语、缅甸文、印地语等16种语言、精通其中的英语、法语、俄文、德文、阿拉伯文等。这个来自四川宜宾一个小县城的贫困学生对语言有特殊的兴趣和天赋。上高中时,就跟着电视学习德语。上大学一年级时,满文成了他自学的第一种少数民族语言。在学女真文字这类“死文字”时,缺少教材的唐均仅靠一本《女真语言文字研究》中考证女真文字的部分,并用一个寒假编出一本女真文小词典,收有500多个语汇。3个月后,他就能通读女真文献了。这个“语言巨富”,因为家庭经济困难不得不放弃报考研究生的打算,先找工作。但是,由于他有“白化病”,白皮肤、白眉毛,配上淡黄色的头发,整个一个“外国人”的模样,因此不少用人单位望而却步,不愿接收这个“语言奇才”,致使他就业困难,尽管满腹经纶、怀揣绝技却排不上用场。人们不禁要问,那些用人单位,究竟是选人,还是选美?  相似文献   

8.
高人冯谖在孟尝君家为客,因嫌 待遇过低,“弹剑而歌”,要求落 实政策,先是要吃鱼,后来要求出门坐车,孟尝君反正有钱,就一一满足他;谁知他不知足,又敲着剑唱起来,这回要求的是养家活口。孟尝君虽然有点讨厌他,但还是“好人做到底”,满足了冯谖的最后一个无礼要求。说先秦的养士制度有意思,也许就在于当时不像现在,“不见兔子不撒鹰”,一定要有了“突出贡献”之后才给人授奖,一定要等到人家还剩一口气了才授予称号,而更多的就不得不“追认追授”了。当时冯谖到益尝君门下,什么还没做,按二连三地要求提高待遇,得寸进尺,不…  相似文献   

9.
兰洁是为音乐而生的。他的同学和朋友都这样评价他,他自己也认为:“我有一种演奏家的性格。”当他在北京的舞台上,演奏柴可夫斯基“罗可可大提琴主题变奏曲”时,观众们看到了一位大师级演奏家自然豁达的风采。他与琴浑然地融为一体;刚柔相济的运弓,飞越灵巧的指法,还有那强烈的震撼人心的音色。兰治分明用他的心在歌唱。兰洁爱大提琴浑厚沉稳的琴音,他说:“它酷似人类的歌声。”柴可夫斯基这部为大提琴而作的曲子,短小精悍,演奏起来不过18分钟。罗可可源于法文r。caille,意为“贝壳形”。指法国十八世纪中叶表现于庭园布置、室…  相似文献   

10.
有一天,古希腊圣人第欧根尼正在大街上晒太阳,自认为无所不能的亚历山大大帝见他只穿一件破衣坐在一个破桶中,就问他有何要求。第欧根尼客气地说:“只要皇帝您稍站远一点,不要挡住阳光,我就感激不尽了。”  相似文献   

11.
1956年1月,张幼怡出生在新疆的乌鲁木齐。张幼怡的祖父很希望他的后辈们做医生。然而张幼怡的父亲从中国医科大学毕业后,服从命令支援新疆医学院做了教师:姑姑虽然报考了医学院,但最后学的是生物学专业。张幼怡是在医学院大院儿里长大的.很自然就报考了医学院.当了医生。“可现在我搞基础研究,也不当医生了,这是我自己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对于“一把手”而言,胸怀是一种境界,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修养。作为一个单位的“一把手”,无论这个单位级别的高低、规模的大小如何,他(她)都有一个对上又对下,对外又对内,承前又继后的问题。因此。“一把手”必须要有博大而宽广的胸怀,最起码要有三种胸怀,即:胸怀大志,胸怀大局,胸怀大众。  相似文献   

13.
去年初冬,笔者曾欲访林章申,但终因他特忙而让采访搁浅。今年国沃趁他来北京采访了他。他此次来京是作为海外旅美华人组织——美洲中国工程师学会的代表,接受我国政府为他颁发的“友谊奖”。在国际电子工业领域里,林章申和他的公司握有一张“COMS技术”王牌。正当世界奋起追赶时,30多岁的他已经率领上7一个“团队”。任何一位获奖者,当金光闪闪的奖章系挂在他的胸前时,都会勾起他对往昔的回忆。林章申先生也不例外O集成电路”尖端水平的一个代表。正当世界奋起追赶之时,30多岁的他已经率领上了一个“团队”,随后升迁为该公司生产…  相似文献   

14.
三十多年前,有个叫陈国昭的人曾说过一句名言:“人的一生应该在历史上留下痕迹,不能把名字仅仅留在粮本里。”当时,他不过是上海戏剧学院舞美系的学生。八年轻时,多有一种不甘平庸欲成大器的雄心,但随着时间流逝,最后不得不因主观或客观原因而“满足”于平凡,满足于当大海里的一滴水,高山上的一颗石子,而寄望于子女。但陈国眠不是这样,“留下痕迹”绝非一时心血来潮的空言,而是变作一股狂热,伴随了他一生。读大学时,他几乎不回家,因为学校里有图书馆,素描教室晚上定期有模特供画速写,时常还有展览观摩。他号称“拼命派”,…  相似文献   

15.
不许偷酒     
某人买了一坛酒放在走廊上。第二天他发现少了1/5,便贴了“不许偷酒”。第三天,酒又少了2,5,他又贴了“偷酒者重罚”。第四天,酒还是被偷,好友知道了此事,就对他说:“笨蛋!你不会在酒桶上贴上“尿桶”,看谁还偷喝?”他觉得挺有道理。就照办了。第五天他哭了。桶满了。  相似文献   

16.
过去,有一位22岁的年青人自从大学毕业后,一直找不到工作。尽管他有一所英国名牌大学新闻专业的文凭,但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上,他却四处碰壁。 为了求职,他从英国本地的北方,一直寻寻觅觅到首都伦敦,最后他走进了世界著名的《泰晤士报》的编辑部。 “请问你们需要编辑吗?”他十分恭敬地问。 对方看了看貌不惊人的他,说:“不要”。 他又问:“那需要记者吗?” “也不要”。对方回答说。 “那么,排字工、校对呢?”他毫不气馁。 “都不要!”对方显然已经不耐烦了。 他却微微一笑,从包里掏出一块制作精制的告示牌,交给对方,…  相似文献   

17.
专业考试的方法 专业考试是公务员考试的一个环节,它是测评考生专业能力的最有效的办法之一,最能体现录用考试“为用而考”的宗旨。 (一)专业考试的重要性。 由于职位不同,每一职位对人员的能力和素质要求也就不同,尤其是报考专门技术类和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职  相似文献   

18.
德国前国防部长舒尔茨学历虽然不高,名言却留下不少。在他担任国防部长时,有位记者调侃他:“部长先生、做国防部长与做水泥匠两者有什么共通性?”没料到部长轻松地回答;“两者都必须站在高处而头不晕。”其实舒尔茨最有名的名言还是用在选妻上。他担任水泥匠时,有一天他从高高的脚手架上看到一个妇人向地仰望,他觉得“肯向上望的女人一定贤德”,于是他娶了她。他的选择妻子的标准影响了很多年轻人。一般人都认为,名人因羽毛丰满,对自己的恋情守口如瓶。其实这只是一般人的错觉而已,名人中有许多像舒尔茨那样,敢于把自己的罗曼史…  相似文献   

19.
适度距离的管理人际关系上常常有“马太效应”的影子。有些人总是:密者,密上加亲;疏者,疏而又远。美国通用公司前总裁斯通却自有主张。他不主张亲密无间,而主张“人际关系保持适度的距离”。斯通认为,所谓适度距离就是密者疏之,疏者密之。工余时,他有意与高层人员...  相似文献   

20.
关于“沟通”,泰华土地开发公司总裁余世维用了一个很平常的词语”回报”来表述。余世维所言回报是“回头报告”的意思,具体说就是,甲对乙有要求,乙要对甲有反馈。管理不是单行道,而是双向的。所以,甲对乙一旦有要求,乙对甲要不断地回报。这样可以让上司放心你在做什么,万一有差错,来得及修正。余世维之所以能够成功管理企业,恰恰因为他在20多岁时就养成了回报的习惯。任何人对他有要求,他马上就对人家有回报。如果下属还没有养成这个习惯,余世维就一天到晚盯着他,让他养成这个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