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铜鼓是亚洲东南部青铜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器物之一。自奥地利学者黑格尔以后,对铜鼓的系统研究已进行了多年,但目前在不少问题,包括在铜鼓起源问题上,仍存有较大的争议和未解之处。云南早期铜鼓的起源与北方游牧文化之间可能存在历史的联系,理由是:由于古代气候的变迁,造成北方的草原游牧民族较大规模的南迁,游牧文化对于云南早期铜鼓的产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铜鼓上有种种纹饰,船纹乃是其中之一。对于船纹正象对于其他纹饰一样,曾有各种不同解释。解释尽管不同,却都从反映客观事物立论,但不能因此认为每种说法都是正确的。应当看到,解释的不同,在于研究者立论各有偏重,因而未能反映全面,甚至不能把主要事物摆在主要的地位,不过如此而已。本文除对铜鼓船纹的不同解释略作介绍外,主要目的则在谈谈自己的看法。壹、铜鼓船纹的不同解释和越海船说的根据对于黑格尔(F.Heger) 第一类型铜鼓上的船纹,大致有三种解释,即超渡船说、竞渡船说和越海船说。  相似文献   

3.
李静生 《殷都学刊》2013,(4):116-119
在海南铜鼓和铜釜独特的造型、精美生动的纹饰、铸造痕迹上存在着丰富的信息,而且在铜鼓与铜釜之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研究从铜釜转型到铜鼓的变化过程,为探索铜鼓铸造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而贯通铜鼓鼓面、鼓身、鼓足的缝线蕴含着铜鼓铸造方法的重要信息,研究缝线的用途和作用是揭示铜鼓铸造方法的关键之处。  相似文献   

4.
考察铜鼓艺术起源,可知实用艺术为铜鼓艺术之父,装饰艺术为铜鼓艺术之母,宗教是铜鼓艺术的助产婆,是祖先崇拜时代艺术的特色。铜鼓艺术对促进经济发展起着重要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5.
铜鼓,作为中国南方尤其是中国西南地区和东南亚若干民族古典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既反映了这一广阔范围各民族文化的某些特色,也反映了他们之间通过铜鼓文化的传播和影响的相互关系。一、古代中原华夏族对西南各族的影响与铜鼓的起源就古代铜鼓的分布而言,以中国西南地区最为广泛。在中国境内。铜鼓的分布包括长江中,下游流域及其以南的广大地区,在国外,印度支那的铜鼓较多,缅甸、泰旧、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爪哇、苏门答腊、甘尼安岛、卡伊群岛、土瓦岛、新几内亚的奎岛亦有铜鼓的使用或出土。古代铜鼓的分布如此广泛,说明锕鼓文化有着很强的生命力。追溯铜鼓的传播史,与这一广阔地区远古文化的相互影响与结合直接相关。笔者认为,古代铜鼓的产生和广泛传播是东亚大陆古老的青铜文化与  相似文献   

6.
北海铜鼓记载了北海市先民的精神文化、艺术、风俗以及社会发展诸方面极为宝贵、真实的实物资料。通过介绍北海铜鼓发掘调查情况 ,论述北海铜鼓的族属及用途。  相似文献   

7.
广西东兰铜鼓文化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璀璨之星,其传承保护可以助推乡村经济发展,提高乡村文明程度,促进乡村和谐安定,提升乡村生活水平,对实现乡村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东兰铜鼓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面临多重困难,应当通过转变发展观念,树牢铜鼓文化传承保护意识;完善基础设施,加大铜鼓文化村落建设力度;动员各方力量,凝聚铜鼓文化...  相似文献   

8.
陈文 《社会科学家》2000,15(1):86-90
岭南地区是古代铜鼓铸造和使用的主要地区之一,各类铜鼓都有发现。对铜鼓制作的过程、形状、时间,工艺过去研究得较少,本文对此作了略考。  相似文献   

9.
铜鼓是一种富有传奇色彩的民族历史文物。它从公元前七世纪左右产生,一直流传至今,上下贯穿2600多年。铜鼓的足迹遍及我国云、贵、桂、粤、川、湘6个省(区)及东南亚许多国家,覆盖了一大片民族成分相当复杂的土地。研究铜鼓,无异于研究中国南方和东南亚地区的民族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是世界上保存铜鼓最多的国家,也是拥有铜鼓历史文献最丰富的国家。我国从很早的时候起就注意搜集和研究铜鼓了。但自十九世纪下半叶以来,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学者运  相似文献   

10.
黑格尔的艺术哲学所具有的本体论意义,由于其所述对象的感性形式而易为人所忽视;然而离开其内在的主体性原则,黑格尔艺术哲学的种种议论便失其所据。因此,澄清其本体论原则,尤其是通过对两种流俗的艺术哲学倾向的批判而达到黑格尔的基础,便成为理解黑格尔艺术哲学的必要前提。同时,黑格尔本体论内部同样包含着超越其自身的可能性,这一点尤其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当代哲学所洞悉。  相似文献   

11.
从理论自身传承的角度对黑格尔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进行了重新读解和诠释 ,认为理论自身的发展使得黑格尔哲学只能以实践唯心主义的方式反映时代精神。并且黑格尔为自由而自由 ,为真理而真理的“实践反思”哲学为马克思现代实践唯物主义哲学的产生提供了直接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12.
中央民族学院闻宥教授在50年代曾说过:“假如有人问,祖国南方一带兄弟民族古文化的遗留,最重要的是什么呢?我们可以毫不踌躇地回答,是铜鼓。”现在如果有人问,广西古代兄弟民族最有代表性的文化遗物是什么?我们同样可以肯定地回答,是铜鼓!铜鼓作为一种民族民间乐器,大约从公元前8世纪起,就在我国云南中部地区产生,嗣后随着民族的迁徒和民族间的文化交流,沿着大江大河分布到我国南方的广西、广东、海南、贵州、四川、湖南等省和东南亚地区许多国家。广西是铜鼓最重要的分布地区。广西之有铜鼓,至少也有2千多年的历史了,田东县锅盖岭战国时代墓葬中所出的铜鼓  相似文献   

13.
罗久 《天府新论》2013,(6):28-33
近二、三十多年以来,黑格尔哲学的研究出现了一种全新的诠释进路。与海姆、波普尔等人把黑格尔法哲学视为复辟哲学、普鲁士的官方哲学和法西斯主义的源头不同,新的诠释进路试图将黑格尔纳入到以霍布斯、洛克、卢梭和孟德斯鸠等人为代表的近代政治哲学传统中,努力将黑格尔塑造成现代自由民主国家的理论先驱。然而,不论是新的诠释进路还是传统的解读其实存在着共同的局限性,它们对黑格尔的理解更多地源自于政治的或历史的兴趣,而忽视了黑格尔那些引人注目的社会政治学说本身所具有的哲学或形而上学旨趣。要想真正理解黑格尔的法哲学,就必须首先对过去诠释黑格尔法哲学的诸进路进行一个系统而全面的批判性考察。  相似文献   

14.
中国南方古代铜鼓立体塑像研究陈文铜鼓研究自本世纪初以来,已经涉及源流、分布、类型、花纹、宗教、艺术功能、合金成份、音乐性能等诸多方面。但迄今为止,学术界还没有人对铜鼓的立体塑像作过专门的描述和探索。本文意在已有材料的基础上对铜鼓立体塑像依类阐述,并就...  相似文献   

15.
田昶奇 《理论界》2023,(2):51-57
黑格尔的家庭观被认为与当代社会脱节而失去讨论价值。这种脱节体现在两方面:首先,黑格尔的家庭概念无法适用于当代的新型家庭形态,其次,黑格尔的家庭分工也与当代男女平权的价值观冲突。为回应这两类质疑,辩护黑格尔家庭观的合理性,有逻辑学路径和非逻辑学路径的承认理论两种策略,但二者各有其不足。为此,需要从目的论视角辩护黑格尔的家庭观。个体从自然状态进入社会状态需要漫长的教化过程,而家庭是实现该目的不可或缺的环节,家庭内部分工也是实现该目的的必需手段。在这个意义上,如果承认黑格尔国家观的合理性,那么就需要承认黑格尔家庭观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徐博 《理论界》2011,(11):86-89
辩证法是黑格尔哲学的逻辑方法,而"否定"则被视为辩证法的中心,但却少有人对黑格尔关于"否定"的论述进行过分析,本文通过对黑格尔大、小《逻辑学》具体文本的解读,力图将黑格尔所说的"否定"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17.
《黑格尔的自然美论》载《美学》第六期, 上海文艺出版社,一九八五年九月。陈望衡黑格尔一向抬高艺术美,贬低自然美,这造成了人们对於黑格尔自然美论的忽视。其实,黑格尔对自然美是有专门论述的,而这种论述对人们是有启发的,出於这个原因,作者著文以期引起人们对黑格尔自然美论的注意。作者首先介绍和评述了黑格尔对于自然美的本质的看法,指出:黑格尔把自然美看成是理念的外化,看成理念化的自然。这是用颠倒的形式提出的自然人化的观点,这对马克思从历史唯物  相似文献   

18.
黑格尔“圆圈运动”考察——读列宁《哲学笔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很难找到一种哲学思想象黑格尔“圆圈运动”那样平凡而又那样神奇,那样随处可见而又那样高深莫测。它象万花筒一样竞以几片碎石的组合而使人眼花缭乱。怎样揭开这个哲学万花筒的谜底呢?首先要看看黑格尔自己对它的说明。一黑格尔对“圆圈运动”的说明  相似文献   

19.
张东辉 《江西社会科学》2023,(9):51-59+206-207
黑格尔的法兰克福时期是其思想处于迷茫和朦胧的阶段,在这一阶段,黑格尔带着比较忧郁和矛盾的心情进行理论探索。卢卡奇将黑格尔这段经历称为“法兰克福危机”。这种思想危机主要表现为:如何解决自由而全面的人与追逐私利的市民社会之间的矛盾。黑格尔暂时性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借助个体的生命体验,即爱和命运,来与现代社会达成和解。在批判康德道德义务的实定性,在面对各种彼此对立的矛盾的过程中,黑格尔发展出辩证法的基本雏形。黑格尔寻求摆脱法兰克福思想危机的途径终究是以宗教为归宿的。  相似文献   

20.
黑格尔在近现代世界哲学史上是一位有深远影响的哲学家。但是,自从恩格斯揭示黑格尔的哲学体系“包含着不可救药的内在矛盾”以来,论者多认为黑格尔哲学的辩证法是革命的,其哲学体系是保守的。然而,人们却忽视了在这里存在着一个尖锐的矛盾:内容和形式只有对立,没有统一。存在的内容和形式不是对立的统一,是违反事物存在的逻辑的。本文一反百年成说,揭示出这个矛盾。它指出:黑格尔的哲学体系是由辩证法构成的,其辩证法势必扩展为哲学体系,二者有机地结合为统一整体,是一致的;其辩证法和哲学体系都具体有二重性,都有革命方面和保守方面,这正是黑格尔辩证法和体系一致性的表现。文章进而指出,过去人们之所以认为黑格尔的辩证法有革命而无保守性,其哲学体系有保守性而无革命性,是因人们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革命地改造过的辩证法看作黑格尔的辩证法。因此,我们要:认识黑格尔的辩证法及其体系的一致性,必须区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和黑格尔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