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美国众多少数族裔中,非洲裔是人口众多、影响力巨大而最具典型意义的少数族裔之一;简要回溯了美国非洲裔"从奴隶到总统"的社会历史发展进程,概括阐述了非洲裔文化的一些精粹内容,重点介绍与分析了近年来美国对于非洲裔历史文化所采取的多种保护举措,尝试思考美国经验对于我国保护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具有哪些积极的启发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Hispanic译谈     
众所周知,当今美国社会的主体仍然是占总人口74%的欧裔或白人。按种族划分,除欧裔外,美国共有4个少数族裔或少数种族,即非洲裔、西班牙裔、亚洲裔和原住民(美国印第安人)。美国普查局对非洲裔、亚洲裔和原住民的界定和称呼虽然不能说完美无缺,但大体上还是可以接受的。而对西班牙裔(Hispanic)的界定和称呼则有片面性和不够确切。长期以来,美国媒体和公众将移居美国的拉美人士通称为Hispanics。美国华文媒体及我国国内刊物将Hispanic译为西班牙裔。这一译法妥否,值得商榷。“西班牙人(裔)”这个字…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时代族裔民族主义兴起所引发的族群间暴力冲突是当今世界冲突的重要特征,民族/族群认同的回归与国家认同的"去中心化"所引发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矛盾和张力是观察这一现象的重要视角.族裔民族主义的复兴在西方国家和后发展的多民族国家有着不同的内涵和表现形式.重新解释、塑造和建构具有包容性的民族国家认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地域和民族间的平衡,最大限度地控制强化族群认同和族裔民族主义的外部因素是多民族国家维护国家的和谐、稳定和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4.
美国少数族裔优惠政策肇启于国内广泛存在的种族歧视和种族发展不平衡,以及由此诱发的社会动荡和国家撕裂。为纠正这种社会不公,美国在"肯定性行动"中实施了包括就业扶助、教育促进、企业扶持和政府合同支持等一系列扶持少数族裔的优惠政策,客观改善了少数族裔的处境。但这些政策中基于族裔身份的区别对待,冲击了美国所追求的"无肤色社会"、"无(民族)集团宪法"的自由主义社会价值,受到了来自社会与国家的双重牵制而几近消停。在有关少数人保护不断加强和少数人身份特殊对待已成为国际人权共识的后"肯定性行动"时代,美国"色盲"族裔政策面临着价值困境和制度转型。  相似文献   

5.
严庆  周涵 《民族论坛》2012,(12):5-10
族裔认同与国家认同是跨界民族认同的基本组成部分,族裔认同与国家认同分别忠诚于不同的对象,并在不同的族裔群体成员中形成不同优先性组合,从而导致认同差异。厘清和认知跨界民族的认同组成与本质,是正确施以认同调控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6.
城市是社会分工多样化及人口聚合的结果,并在社会发展中承担着重要的职能。聚集和流动的特性造就了城市空间的丰富多彩,也带来了城市族裔成分的多样化。不同的族裔在城市中形成了不同的社会网络与居住格局,从而影响着城市的族裔关系和社会整合。新加坡以公共住房政策推动族裔混居,实现了各族裔和谐共处。虽然国情迥异,但这种由国家推动的"族裔互嵌"方式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7.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美国民俗学拥有大量与移民—族裔及其民俗传统有关的研究成果。在移民研究的早期阶段,美国民俗学者主要以关注遗留物与口头传统为主,而在美国民俗学成为独立学科前后,逐渐形成了以"经验"、"过程"与"认同"为关键词,以及以"什么是美国的民俗"为核心问题意识的研究传统。本文通过对美国民俗学移民研究成果的梳理,一方面肯定了民俗学在移民研究方面具备较强的解释力,另一方面也提醒中国民俗学应加强对包括美国民俗学在内的世界民俗学界的移民研究的借鉴与反思。  相似文献   

8.
族裔一词,在中国文化语境里,可以理解为宗族或家族;在西方语境里,族裔指的是以种族、语言、宗教、部落或阶层等要素为归属性的群体;族裔民族主义是民族主义的延伸,其对当今社会具有重要影响,其研究应得以重视.  相似文献   

9.
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来华外国人数量倍增,在一些贸易热点城市形成一些外国人社区.本文以广州的小北非洲人社区为例,探讨该社区生成的原因及演进逻辑.非洲人社区形成及演进的逻辑路径体现为:基于族裔性的链式迁移和聚群居住而形成的群体聚居;基于族裔熟人网络而形成的族裔经济共同体;以及族裔共同的生活、文化等前提下形成的生活、文化共同体;并在这一系列共同体基础上,非洲人在广州的小北地区形成了社区共同体.  相似文献   

10.
玛丽玛萨人自20世纪初开始了民族文化的积极认同和构建,重新定义和诠释了自己的文化和文化身份,为散居族裔实现边缘文化与主流文化间的积极对话,建立多元文化的和谐共生环境探索出了一条新路。从散居族裔的视角出发,阐释了玛丽玛萨人近年来开展一系列文化重建活动的原因,并对其现状和前景做了尝试性的探讨。认为,在全球化语境下,以玛丽玛萨人为代表的散居族裔,对自身文化的现实处境和发展机遇所具有的自觉把握能力的强弱,将成为他们在全球化过程中能否避免丧失自我,实现自身文化顺利转型的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11.
一直以来,我国学术界主要从世界民族问题研究和美国国别问题研究两种视角出发,观察和分析美国复杂多变的族裔现象与族裔问题。通过回溯与梳理我国学者在上述两大领域中所取得的重要进展,我们认为,现阶段我国对美国族裔问题研究,仍需要从深度和广度拓展研究领域,尤为需要加强对美国族裔最新情况的追踪了解、调查美国形形色色的族裔社区个案以及开展深层次地分析美国的移民和族裔政策等工作。  相似文献   

12.
当代美国西班牙裔人口的变动特点及其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奕平 《世界民族》2002,16(5):37-49
当代美国人口变动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少数族裔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不断上升 ,其中西班牙裔人口的增幅尤其令人瞩目。西班牙裔人口的急剧增加不但极大地影响了美国社会与经济 ,也强烈地冲击着美国政坛。根据美国 2 0 0 0年人口普查资料及美国政府和民间机构一些有关西班牙裔人口的报告 ,本文分析了当代美国西班牙裔人口的变动特点及其对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西方学者通常把近代民族主义理论区分为公民民族主义和族裔民族主义,并把法国民族主义作为前者的典型.事实上,这种对近代法国民族主义理论的界定只适用于近代前期(1789-1870年),而在近代后期(1870-1914年),法国则经历了一个从公民民族主义向族裔民族主义过渡的理论蜕变过程.在这一蜕变过程中,"我"族裔与"非我"族裔的对立逐渐成为近代法国内政、外交的主题之一,最终导致法国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  相似文献   

14.
探索一种行之有效的城市融入模式对于当前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而言殊为迫切,族裔特色经济模式是一种值得关注的模式。本文梳理国内外研究,在界定族裔特色经济概念内涵的基础上,依据田野调查资料,总结族裔特色经济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经济融入中的现实表现,并基于此探讨族裔特色经济对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经济、社会、文化、心理层面实现城市融入的作用。本文认为以族裔特色经济为核心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城市融入模式对于他们实现城市融入确有其效且广泛适用,并且有助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实现城市融入中保护其民族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15.
徐峻  罗薇 《世界民族》2012,(4):44-56
美国黑人和白人在选举投票上的差异性一直备受学界关注,但是亚裔美国人参与投票率低这个问题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利用"当前人口调查中关于投票和登记的附录",笔者分析评估了对于亚裔美国人及其他少数族群投票率低的四种解释,即社会经济(socio-economic)解释、文化适应(acculturation)解释、差异性回报(differential return)解释、制度障碍(institutional barriers)解释。笔者运用一种统计学模型,能够同时对登记和投票进行评估,得出了四点结论:第一,社会经济解释在解释白人与亚裔美国人的差异性时,没有像解释白人与其他少数族群的差异时那么有说服力;第二,作为文化适应的两项重要指标——移民身份和居住时间——直接影响到亚裔美国人和拉美裔美国人的选民登记,但对其投票的影响甚微;第三,教育通常对参与投票有积极的影响,但是教育对亚裔美国人参与率的影响相对低于其他族群,尤其是白人;第四,制度障碍,尤其是对于选民登记的各种要求,不同比例地屏蔽了很多亚裔美国人,其次是拉美裔美国人,去参与最后的投票。本文的反事实分析(counterfactual analyses)表明,如果没有选民登记这项要求,亚裔美国人和白人在选民投票上将没有区别。  相似文献   

16.
姬虹 《世界民族》2006,(4):60-65
民权运动以来,以黑人为代表的美国少数族裔的生活状况有了很大改善,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另一方面,种族主义的阴影始终笼罩着他们,影响着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在司法领域。1996年10月,纽约白人警察利沃提杀害波多黎哥裔青年贝兹后被判无罪,贝兹的父母在得知判决结果后对媒体说:“司法对于我们少数族裔从来就不是平等的”。①本文拟从执法、司法的各个层面分析种族主义的种种表现,以此折射出美国当今紧张的种族关系。一、“种族形象定性”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种族形象定性”(racialprofiling)这个词就频频出现在美国的各种媒体上,专指…  相似文献   

17.
南非荷裔白人民族主义者有一句口头禅,硬说种族隔离是“南非的生活方式”。要考察数世纪之久的错综复杂的黑白关系,或许必须承认,这句口头禅清楚地表明了白人一贯立场的高级阶段。南非当局置非洲人的抗议和联合国决议干不顾,一意孤行地实行种族主义威胁和镇压非洲人。“阿帕特黑特”(apartheid)一词可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使用起来的,  相似文献   

18.
正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政治生活规则的发展,政治参与开始成为民主的重要表征,它赋予了普通民众政治表达的机会与管径,也有效缓解了政治格局中的对抗与紧张。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非裔美国人在美国开始了反对种族隔离与歧视的政治行动,旨在争取族裔民主权利。法院斗争、城市骚乱、街头示威等形式一起汇成了推翻种族隔离制度藩篱的力量,最终民权运动获得胜利,种族隔离制度退出历史舞台,非裔美国人开始进入美国的当代政治博  相似文献   

19.
当今美国越来越重视对族裔问题和多元文化问题的研究,少数族裔心理研究也受到越来越多的美国心理学家的关注。一、美国少数族裔心理学研究中的几个概念在美国,“族裔心理学”(ethnic psychology)研究是指对具有文化差异的个体在社会中所产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美国华人中文学校和华裔辅助性教育体系的研究,论述族裔特性如何创造社会资本,使族群在一个有利的环境中形成积极的态度、采取有效的策略对抗不利的社会环境,并解释族裔特性以及由此派生的社区力、社会资本对华人移民的社会适应及后代教育的影响方式和溢出效应.本文的重点在于揭示族裔组织对华人移民后代教育的功能,这种功能不但在于推崇教育价值观,还在于使这种价值观得以实现.笔者认为对族裔特性不应只从结构或文化方面去探讨,而应围绕族裔特性、族裔社区的内在因素以及主流社会的结构性因素之间的互动过程和结果去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