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0 毫秒
1.
依据古代文字史料,学术界判定南戏最早源起于温州。通过对南戏早期代表作品《张协状元》中方言词的特征分析,从语言学的角度证明这样的说法是可信的;同时,《张协状元》方言特征词的层级分布情况也表明,古代闽南戏对早期南戏的形成与流传也有贡献。  相似文献   

2.
《张协状元》作为南戏早期成熟戏曲的代表,是如今仅存不多的能真实反映早期南戏真实面貌的剧本.具有重要的戏曲学、语言学及文化学价值,值得加以关注和加大研究的力度。  相似文献   

3.
南戏的发展过程,一直是古典戏曲研究界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永乐大典戏文三种》进行考察,认为《张协状元》、《宦门子弟错立身》、《小孙屠》分别代表南戏发展的三个阶段。早期南戏具有明显的宋杂剧特征。南戏的发展过程,就是它在与元杂剧的交流中,努力发挥自身的优越性,吸收元杂剧的长处,削弱宋杂剧的影响,从而使自已在体制形式和文学水平上不断提高和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张协状元》作为南戏早期的作品 ,其中大量产生于宋代的口语副词生动地反映了一个时代语言的某一侧面 ,为《汉语大词典》的编纂和修订提供了宋元时期戏文方面的语料证明  相似文献   

5.
宋南戏《张协状元》是现存最早的完整南戏剧本,具有多方面的价值认识宋代社会生活,特别是由科举制度带来的婚变;认识早期戏曲表现戏剧冲突、塑造人物形象、安排戏剧结构、提炼戏曲语言的艺术经验;认识南戏的戏剧形态,并通过剧本中留存的宋杂剧片段,探索宋杂剧的艺术形态;认识当时剧作家、演员和观众的戏剧观.  相似文献   

6.
胡明伟 《南都学坛》2005,25(5):65-71
《张协状元》产生在1202年之后。具体理由为:第一,《张协状元》作者使用北宋末期产生的[烛影摇红]词调、南宋初期的[唐多令]等词牌;第二,《张协状元》作者引用曹豳“山南山北梧桐树”诗歌;第三,《张协状元》的词牌涉及南宋时期的一些特殊技艺,“大影戏”、“刮鼓戏”、“赚”;第四,《张协状元》作者标榜“教坊格范,绯绿可同声”;第五,《张协状元》与之后的南戏作品的形态体制有别。《张协状元》代表着戏剧家的戏剧观念:追求故事的市民情趣与干预生活的创作态度;“戏剧”是“别样门庭”和“别是一家风”;重视娱乐的戏剧功能作用论;滑稽调笑角色与歌舞类角色的混合;初步确立了时空自由处理原则与演员虚拟表演观念。总之,《张协状元》确定了南戏的干预生活的创作态度、市民审美趣味以及虚拟表演观念,是中国戏曲史上的重要作品。  相似文献   

7.
《张协状元》作为现存最早的南戏作品,真实地反映了宋元时期的语言面貌,是研究宋元语言的第一手资料。选取《张协状元》中的数例近代口语词,溯源讨流,描写它们在近代汉语中的使用情况,以此体现出《张协状元》在近代汉语语料中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宋元南戏剧本流传于世者甚少,给今人的研究造成极大的不便。然而,在被誉为“宋元南戏活化石”的福建古老剧种莆仙戏中,却完整地保留了一批佚失已久的南戏剧目。比如《王魁》、《刘锡》、《陈光蕊》等剧目,与早期南戏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是研究南戏十分宝贵的资料。通过对其考察与辨析,将为南戏研究提供一些新的材料,也可为南戏研究开拓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试从宋元南戏中“婚变戏”的演变探讨“张协拒婚”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协状元》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宋元南戏剧本之一,代表着南戏草创期的艺术成就,对研究南戏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人们至今对《张协状元》这样有重要价值的南戏的研究还很不够,对其中“张协拒婚”剧情的评析更欠妥当。周贻白先生认为,“若论剧情经过,其间颇多不甚自然之处:如张拒娶王胜花,而又将贫女打出,甚至将其砍伤,实为一大矛盾”。钱南扬先生认为“张协拒婚”与张协的“自私自利、向上爬的思想相反,使剧中人的性格前后矛盾,处处感到不真实,”“破坏了人物形象的完整”,“在艺术上也具有很大的缺陷”。而笔者则认为,“张协拒婚”是其自私自利、虚伪性格发展的必然,它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给剧本增添了色彩,标志着南戏中“婚变戏”发展到了一定的高度。  相似文献   

10.
<张协状元>是南戏早期的代表作品.它大量使用方言土语、常用谚语和近代汉语时期的口语词汇,生动地反映了早期戏文直白浅露、通俗易懂的语言特色,在早期戏文语言特色研究上具体重要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