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飘雪 《北京纪事》2013,(2):49-50
2012年五四青年节京剧演唱会上,北京京剧院青年团的新秀演员朱虹演唱了赵派《白蛇传》“合钵”一场的名段“小乖乖”。这段唱是京剧表演艺术家赵燕侠排演《白蛇传》时,请著名戏剧家田汉作词,  相似文献   

2.
"白蛇传文化"的人类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蛇传文化的呈现形态主要是传说故事,与之相关的戏剧、影视、旅游等则是其衍生物。《白蛇传》故事中蕴涵了大量的重要文化信息。本文从人类学视角对白蛇传中的核心文化符号进行分析,运用文化人类学相关理论对白蛇传文化的故事演绎模式、空间传播与纵向流传及其文化功能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3.
票友基因     
我对京剧之爱,是沁透骨髓的。我出身票友世家,6岁学唱京剧,8岁上台演出,10岁学拉京胡。直到现在我闭上眼睛就能回忆起第一次看京剧《白蛇传》时的情形:"剧场里的灯光一暗下来,这白蛇就从舞台的顶楼‘刷’地一下飞下来,直往舞台里边蹿,两条蛇身体里边还是有灯光的,我小时候  相似文献   

4.
京剧的角色中,尤喜青衣。 青衣属正旦范畴。例如《大登殿》里的王宝钏,《铡美案》里的秦香莲,《玉堂春》里的苏三,《白蛇传》里的白素贞……  相似文献   

5.
传说与景观具有互为生产的内在机制,景观变迁直接影响着传说的叙事与传播。峨眉山漫长的佛道相争历史与白蛇传传说的信仰变迁及核心情节演化高度契合,并为白龙洞景观走进白蛇传传说奠定了重要的信仰基础。峨眉山白龙洞是白蛇传传说中白蛇修仙情节的重要景观,其景观叙事经历了从连环洞到白龙洞的景观命名,从白龙洞到白龙寺的景观迁移。峨眉山信仰变迁致使白蛇传传说及其核心景观逐步走向淡化与遗忘,较大程度地影响了白蛇传传说在峨眉山及其周边的当代传承,同时也充分体现了信仰主导下的白蛇传传说峨眉山当代景观生产特质。  相似文献   

6.
白蛇传故事的早期文本《西湖三塔记》传达了劝诫禁欲的主题;冯梦龙拟话本《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虽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个体的自然欲求,但受其自身情教观的影响,宣扬禁欲依然是故事的主题;方成培《雷峰塔》传奇中白娘子由妖成仙变化的实质是宣扬封建社会的忠孝伦理观;田汉改编京剧《白蛇传》充分肯定了个体的精神价值,个体反抗社会压迫与爱情束缚的反抗精神。  相似文献   

7.
白蛇传传说的传播最主要得益于口耳相传的民间文学的主要流传方式,但也不可忽视白蛇传传说的非文学表达及其传播所起到的推波助澜的作用.以民间美术为例,从白蛇传民间传说到民间美术,再回到民间传说,既是对白蛇传传说的保护与传承,更是一种拓展与延伸.  相似文献   

8.
韩旭 《北京纪事》2015,(11):63-64
早在2015年年初,北京京剧院公布了年度品牌活动,其中就包括了为纪念裘盛戎先生诞辰一百周年而展开的各种演出活动,以及特别推出一部新编现代戏《裘盛戎》。《裘盛戎》也成了继《梅兰芳》之后,第二部以京剧艺术讲述京剧艺术家的戏曲。裘先生的地位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9.
程砚秋先生(1904—1958)是举世闻名的京剧大师,他在一生的演艺生涯中,创造并形成了独特的程派艺术,并成为“四大名旦”之一。2003年12月上旬,京中举行“纪念程砚秋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因与会者谈论的主题都在京剧方面,所以主持人指定我专论程先生与昆曲的特殊关系。为此,我在12月6日下午发言的题目是《程砚秋先生的昆曲演唱和曲学成就》(已载于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年12月版《程砚秋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  相似文献   

10.
白蛇传是中国家喻户晓的民间四大传说之一,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民间故事与传说只是关于乡土民间的叙说。本文从这个“美丽的误会”入手,以白蛇传为例,揭示古老传说与城市文化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白蛇传是一部关于城市的民间叙事作品,城市成为白蛇文化的重要载体。它在不断地演绎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如一地承载着民众对于杭州这座城市的想象,这些对城市的想象和表达,同时也构成人们对这座城市的文化记忆。  相似文献   

11.
陈佥文先生长期致力于民间传说研究,其新著《壮族风物传说的文化研究》以文化学为理论视角,系统、深入地研究壮族风物传说,开创了民间风物传说研究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2.
《天问》是一篇千古奇文,内涵丰富。从历史文化角度看,《天问》为我们保存了许多宝贵的资料。孙作云先生《天门研究》中专列《〈天问〉对于上古史研究的贡献》一节,林庚先生《天问论笺》亦附有《〈天问〉中所见夏王朝的历史传说》诸文,汤炳正先生《屈赋新探》有《试论〈天问〉所反映的周楚民族的两次斗争》文,萧兵先生《楚辞新探》有《“勋阖梦生”:〈天问〉里的逸史》等文。郭沫若先生对《天问》里的历史文化价值曾给予很高的评价,认为《天问》“是一篇很重要的作品。虽然都是以问题的形式提出,但我们只要把这些问辞去掉,就可得到…  相似文献   

13.
如何保护和传承祖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是在它濒临萎缩和消亡之时,我们的抢救策略、保护机制以及它的传承问题等,都是不容忽视的。镇江是《白蛇传》故事的重要发源地和《白蛇传》故事口头传承的中心地带之一,由于时代进程的日益加快,目前正趋于萎缩、消亡状态,如不及时抢救和保护传承,将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本文正是从保护和传承的角度,对《白蛇传》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镇江的历史渊源进行了考察,对其传承谱系以及保护机制等作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中国四大传说《白蛇传》、《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虽然人物、情节各异,但男女主人公之间的内在关系却颇为相似,那就是:1 男女主人公社会地位不平等,女富男贫;2 男女主人公角色错位,女方一反传统,主动追求,如白娘子之追求许仙,祝英台暗示梁山伯等;3 性格上女强男弱。这三方面都表现了与当时民众观念的相悖。四大传说的婚姻形态与民间文学中以团圆为结局的其他婚恋故事不同,与民众传统的婚姻观念更有着鲜明的距离,所以其悲剧结局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也是民众对与现行道德相悖的婚姻形态持否定态度的反映。  相似文献   

15.
韩旭 《北京纪事》2016,(10):54-57
由北京京剧院与中国歌剧舞剧院联手推出的大型交响京剧《大唐贵妃》将于2016年12月3、4日在天桥艺术中心大剧场隆重上演.众所周知,《大唐贵妃》是梅葆玖先生与杨乃林、翁思再、郭小男等戏曲界大家创作的极具创新意义的大型京剧舞台艺术作品.此次北京京剧院启动重排《大唐贵妃》,是梅葆玖先生生前提出并多次组织研究、着力推动的艺术创作项目.斯人已逝,梅韵犹存.在梅葆玖先生溘然长逝后,《大唐贵妃》项目团队化悲痛为力量,发挥剧院的一棵菜精神,将先生的新想法、艺术理念与遗愿凝聚作品之中.  相似文献   

16.
清代戏曲家方成培编写的《雷峰塔传奇》是一个富有神话色彩的悲剧,在舞台上长期盛演不衰。后又经田汉改编的京剧《白蛇传》,更是驰名中外在白蛇故事的流传中,作者们成功地塑了白娘子这个如花似玉,多情聪慧,斗志如火的鲜明形象。看后,使人久久不能忘怀,叫人深深地同情地悲惨的命运结局。然而白娘子从蛇妖嬗  相似文献   

17.
白蛇传故事在流传过程中,白娘子身上的恶性逐渐消失,善性越来越强.白蛇传故事情节的进展演变与水这一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白娘子品质和故事情节的完善可以溯源到古代的蛇神神话和蛇精传说.由此可以看出,白蛇传是在我国深厚的文化传统中孕育而成的.  相似文献   

18.
《白蛇传》是中国古代汉族民间爱情传说故事之,发生在宋朝时的镇江、杭州等地。白素贞是千年修炼的蛇妖,为了报答书生许仙前世的救命之恩,化为人形相报,后遇到青蛇精小青,两人结为姐妹。白素贞施展法力,巧施妙计与许仙相识,并嫁给了他。在后人演绎下,成为经典的爱情故事。如今的镇江以金山寺作背景,由金山湖水和40块升降舞台组成的大型水景《白蛇传》,采用360度高空户外威亚技术,让这千古神话再现实景舞台,使青年男女现场领略情爱的神奇力量。水景秀《白蛇传》精选了"雨中定情"、"端午惊变"、"盗取仙草"、"水漫金山"等家喻户晓的故事片段,在3D喷泉的作用下,打造了一个空间载体,激光在水幕上幻化出各种效果,营造出水漫金山波涛汹涌的景象。随着剧情的起伏,舞台前后的喷泉适时开放形成水幕,舞台上白娘子和法海斗  相似文献   

19.
正国剧——京剧"无声不歌,无动不舞"和"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艺术特点,被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继承、创新、发展到极致。他那妙曼娴熟的舞蹈动作和悦耳动听的雅曲歌声,倾倒国内外广大观众。歌舞剧《天女散花》就是他在齐如山先生鼎力协助下创作并演出的众多优秀剧目中的一出杰作。  相似文献   

20.
蒋非非 《社区》2008,(11):8-11
“半部《论语》治天下”一语流传甚久,相传出于北宋宰相赵普,《辞源》(商务印书馆1979年)引用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解释“半部《论语》”,称“典出于此”。《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年)“赵普”条称:“他少时为吏,读书不多,相传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近年来,随着“国学”热的不断升温,“半部《论语》治天下”一语经常出现在各类文章著作中,显然各位引用者并未注意到,早在1970年,文史大家洪业先生就已撰写长文详加考证,指出“半部《论语》”只是传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