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果不是近代以来台湾、香港特殊的历史遭际,中国文学中大概不会产生以区域命名的台湾文学和香港文学;如果不是全球化程度日渐加深,海外华文文学大概不会如此汹涌地出现在我们眼前。历史和现实的共同作用,营造了一个新的文学领域: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 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相关历史十分复杂(台港均有被殖民的经历),覆盖范围极为广泛(海外华文文学涵盖四大洲),此一特性决定了对它的研究,须涉及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社会、政治、历史、文化诸多方面的知识,故而真正深入的研究,实非易事。而任何简单化的处理,都可能损害对这一文学的真正认识。  相似文献   

2.
<正>汕头大学台港及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中心是1984年2月由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批准设立的处级建制科研单位,主要从事台港及海外华文文学研究,同时负责《华文文学》杂志的编辑出版工作。该中心是中国大陆最早招收台港及海外华文文学方向研究生的单位之一,曾承担  相似文献   

3.
“世界华文文学”在学术界无疑是一门新兴学科,即使从七十年代末“港台文学研究”发轫时算起,也只有短短十几年的历史。回顾学科发展的轨迹,从“港台文学研究”到“台港文学研究”,到“台港文学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到“海外华文文学暨台港文学研究”,到1994年11月,中国“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学会筹备委员会在昆明成立,每隔二、三年就要更换学科的名称,在学术界几乎找不到这种先例。然而,这决不是标新立异的文字游戏,因为每一次改换旗号,都意味着观念的更新和研究视野的调整,是学科建设上突飞猛进的标志。  相似文献   

4.
本文是对第三届全国台港及海外华文文学学术讨论会的综述。国内外对香港文学的研究日益重视,引人注目。对台湾文学的研究,也在向纵深发展,发人深思。对海外华文文学的研究则如奇峰突起,出人意料。此次学术讨论会带有国际交流性质,中外学者济济一堂,相互切磋,对台港及海外华文文学的研究,是一次促进。  相似文献   

5.
书讯     
▲汕头大学“2 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中国语言学学科学术丛书一套 6册 :《广东方言与文化论稿》 (林伦伦 潘家懿著 )、《电视审美文化研究》 (於贤德著 )、《史记中的历史人物与文化意蕴》 (弋言著 )、《中国文化与海外华文文学》 (彭志恒著 )、《菲律宾华文文学史稿》 (吴奕 赵顺宏著 )、《赵淑侠的文学世界》 (刘俊峰著 ) ,已于 2 0 0 0年 9月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全套共 88元 ,单册 15元 (含平寄邮费 )。邮购者请直接与作者联系 ,地址 :广东省汕头市汕头大学文学院 ,邮编 :5 15 0 6 3。▲由汕头大学台港及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中…  相似文献   

6.
台港澳及海外华文文学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初在中国大陆兴起以来,至今 已有近20年的历史。本文以历届学术年会及其论文集为主要依据,具体考察了这一学科从 “台港文学”到“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到“世界华文文学”概念的确立,从初始的作家 作品研究到各种题材/体裁的多向拓展,从传统、单调的研究方法到研究方法研究观念的不 断更新的历史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7.
跨文化视野中的海外华文文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跨国别、跨地区的世界文化视野中考察海外华文文学。认为海外华文文学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学现象 ,必须把跨文化的理论和方法投射于海外华文文学这个特殊的空间 ,在文化的层面上诠释海外华文文学所蕴涵的内在丰富性。从而为比较文化和海外华文文学提供一个共同的文化与文学相结合的研究新视点  相似文献   

8.
海外华文文学的跨文化、跨国别、跨民族和华裔文学的跨语言特点,与“四个跨越”特点的比较文学有几近相通之处,因此在近年来的比较文学研究中,海外华文文学已成为比较文学学科研究新拓展的领域和讨论的热点。这不仅见诸于越来越多的相关论文,在杨乃乔主编的《比较文学概论》中,海外华文文学成为该书的一个专节。与此同时,比较文学  相似文献   

9.
“第四届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4月1日至4日在复旦大学召开。这届讨论会是由新近成立的复旦大学台港文化研究所具体组织筹办的。出席这届讨论会的海内外作家、诗人和学者计有106人。其中17人来自台湾、香港和美国、日本、南朝鲜及新加坡。从提交本届讨论会的学术论文以及会议上的报告、发言来看,本届讨论会明显地反映出台港文学的研究领域已大大拓宽。台港及海外华文文学研究是一个广阔的学术天地,但以往的研究工作却基本上限于较仄狭的范围。这届讨论会证明目前的情况已有明显的改变:就地域而言,以往主要是对台湾文学和美国华文文学的研究,现在扩展到了对香港新加坡、南朝鲜以及整个美洲华文文学的全面研究。就作家作品而言,以往较集中于对大陆去台作家和旅美的华裔作家作品的研究,现在扩展到了对台湾本土作家、香港专栏作家和其他海外华文作家作品的全面研究,被研究的作家作品也不再集中于少数几个已为大陆  相似文献   

10.
2005年6月1日—3日,“问谱系:中美文化视野下的美华文学国际研讨会”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会议由复旦大学中文系世界华人文学研究中心主办、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协办。美国、法国、加拿大、中国(包括香港、台湾等地区)的五十余名中外学者应邀出席了会议。复旦大学副校长蔡达峰,中文系主任、世界华人文学研究中心主任陈思和、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院长柴明等出席开幕式并作了讲话。在主题发言中,陈思和教授指出:从早期的“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到“世界华文文学”,再到此次会议提出的“世界华人文学”,学科主…  相似文献   

11.
由江苏省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会主办、盐城师范学院文学院承办的江苏省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于lO月16日-18日在我校胜利召开。来自省内外多所高校、研究机构和杂志社的30余位专家学者及我校党委书记成长春教授、副校长温潘亚教授、文学院领导、中国现当代文学教研室的教师、文学院学生代表共300多人出席了17日上午的开幕式。  相似文献   

12.
在上世纪 80年代到 90年代 ,大陆对台港海外华文文学的接受心理是复杂多变的 ,但却显现出一些总体倾向。最初普通读者对武侠言情文学的关注 ,以及稍后对异域风情及物质神话的惊羡 ,分别可以找到某类相似的心理诱因。文学研究者则历经了从关注相似性到理解相异性的过程 ,他们以“身份”问题为焦点的研究折射出转型期人文知识分子的身份焦虑。同时 ,大陆的接受心理反过来又对海外华文文学创作产生影响 ,一些创作甚至为迎合大陆的特定心理需求而写。当某种接受心理成为创作时的思维惯例时 ,海外华文文学可能会远离审美领域。  相似文献   

13.
江苏的台港海外华文文学研究团队,实力雄厚,成果丰硕.九月问的年会,集中研讨了在这一领域中出现的新现象,并进行了富有创意的新思考.省学会还进行了换届选举.  相似文献   

14.
评王春煜的《尤今评传》周伟民海外华文文学是引人瞩目的世界性的文学现象。对海外华文作家及其作品进行全面深入的的研究,是我们文学研究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主要课题。以大陆来说,近年来在报刊上发表过不少关于海外华文文学的研究成果,也出版了一些研究专著,但由于资...  相似文献   

15.
海外华文文学的第一个文学实体———南洋地区华文新文学,既是中国五四新文学运动在国境之外的第一个文学分支,又开始具备自己独特的人文品格和文学特点;既吸收继承了其母体的文学与文化传统,又及时积极地学习借鉴了西方文学的先进经验与艺术手法。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中期的具有意识流手法雏形的作品,就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注意和研究的文学现象。  相似文献   

16.
近百年来中西遭遇的历史,决定了海外华人的生存经验具有天然的流散性和跨文化特性。因此在多元文化时代,积极地倡导华文文学研究的诗学理论建构,寻求如何在跨文化语境下,重新确立学科目标、学术话语和学术规则,建构一种能动适应于多元文化时代华文文学研究需要的灵活而丰富的、带有开放性和交融性的学科理念和学术范式,显得相当迫切。有鉴于此,驱使我们有必要站在更为宏阔的视野中,探寻海外华文文学的关键性问题、整合东西与内外资源及寻求解决问题的理想途径,并把海外华文文学纳入到世界移民潮和移民史视野中,即抓住作为问题的历史图景,逾越中西与文明进程,展开一番新的学术思考。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国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发起人之一、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鲁迅 ,其作品和精神不但在 2 0世纪中国文学现代化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而且在 2 0世纪海外华文文学的第一个文学实体———南洋华文文学的滥觞过程中 ,也充分体现了他无可替代的影响与作用。直到战前 ,乃至当代 ,这种影响仍然存在并延续着。这一点 ,对于我们分析、研究海外华文文学的滥觞、发展及其与中国 2 0世纪文学之间的血缘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华文文学教学是中国当代文学教学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一个难点部分,因为内地学生对华文文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及作者生活的社会环境缺乏了解。所以,对以下三个成为热点的文化现象进行深入的解读十分必要:首先是华文作家文化身份的认定;其次是金庸、琼瑶、三毛这三位台港作家走红大陆所给我们带来的深刻启示;再次是被称为"龙卷风"的台湾女作家龙应台以其深刻的思考、批判的眼光,揭示社会现实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9.
由汕头大学和汕头市政府联合举办的“第十一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内外潮人作家作品国际研讨会” ,于 2 0 0 0年 11月 2 5— 2 7日在汕头市金海湾大酒店召开。来自美国、澳大利亚、菲律宾、马来西亚、韩国、日本、泰国、新加坡、新西兰、台湾、香港和中国大陆等近 2 0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人作家及专家学者 15 0余人出席了会议。本次会议的主要议题一是对近 2 0年来的台港及海外华文文学创作和研究进行总结 ,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与探讨 2 1世纪的世界华文文学研究的前景与途径 ;与此同时 ,作为对 2 0世纪 90年代初期召开的“第一届海…  相似文献   

20.
文章回顾了近40年海外和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研究“海外华文文学”的状况,提出了在20世纪世界文学和中国文学的背景上,打通不同板块、国别的华文文学,探寻其内在联系,展开百年海外华文文学的整体性研究的课题,并强调了其方法论原则,从经典“筛选”、文学传统、母语写作、汉学和文论等方面论述了百年海外华文文学的整体性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