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伍振 《民族论坛》2011,(8):54-56
对桂河的了解是那部"二战"题材的荣膺奥斯卡七项大奖的经典影片——《桂河大桥》,当我知道马上有机会走在电影中的画面里,心中掩饰不住地激动。我自己都不明白为何一心觉得到泰国一定要见到这座桥,难道仅为一部电影?  相似文献   

2.
一九八○年八月,我和王云同志编了一本《大理五华楼新发现宋元碑刻选录》(油印本),一时颇引起大家的关注。关于这批碑刻发现的经过及其在宋元史研究上的史料价值,已略见《大理五华楼元碑的发现及其史料价值》一文,原文俱在,兹不细述。应当在这里提到的是:元碑中有一篇《故大师白氏墓碑铭并序》,是近年所发现的直接关系侬智高起义的新史料,不可多得。已故的黄现璠教授和其他几位同志,均在他们的有关论著里,引用过  相似文献   

3.
每当丹桂飘香时,我就想起远在北京的几位朋友.想起民族团结杂志社.1990年10月,我接到一封北京来信,拆开一看,原来是民族团结杂志社全国第二次宣传通讯会议在怀化召开的通知.这纸通知为我与《民族团结》的友谊拉开了帷幕,为北京——怀化架起一座感情的桥梁.在这次会议上,我大开了眼界,学到了不少写作方面的知识,更难得的是结识了一大批有头脑、有知识、有个性、很潇洒的朋  相似文献   

4.
庞白 《民族论坛》2004,(5):53-53
不知道别人什么感觉,在城市中穿行,我很容易想起这样一句话:别人的城市。每每打量自己与城市关系的时候,这个句子总不由自主地跳入我的脑海。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不能在内心深处把自己融进城市,把城市看成也是自己的。事实上我也曾这样努力过。脚下这座城市,我也生活了将近二十年,比在老家生活的时间还长,但至今对这座城市却常感觉陌生。真有点莫名其妙。因此,我很佩服,也很羡慕一种人,那种人有这样的本事,好像处处都是他们熟悉的自小长大的地方,每处地方他们都能迅速融入其中,在其中交朋结友、打牌、郊游、逛街、工作、生活,如鱼得水。只是偶…  相似文献   

5.
一、解题凉州广善寺,俗称大佛寺,据清康熙刻本《五凉考治六德集全志》卷一,《武威县志》,“寺观门”大佛寺条:“城东南一百里,有石佛像,高九丈,贯楼九层,又名广善寺”.此即大佛寺所在地,在今甘肃省武威县南乡百里处天梯山下的黄羊川地方。又据《五凉考治六德集全志》,卷一,“山川门”,天梯山条:“县正南八十里上古城南”。黄羊川条:“县东南七十里,地多水草宜畜牧.该地原有一座古刹,内有一尊石佛,高达九丈,  相似文献   

6.
结婚1953年在我15岁的时候,逊河一带的鄂伦春人正式下山定居。到1953年6月为止,新鄂乡一共盖了6O多栋房子。人口少的两家合住一栋,人口多的一家住一栋。我们莫氏家族开始分家单过,两个当过土匪的堂哥(莫东生、莫金生)也都从山上回来了。房子的窗户都镶着玻璃,屋里的桌椅板凳都是现成的,人搬进去就能住。但很多鄂伦春人习惯住仙仁柱,不愿搬到房子里住,一是怕房子倒塌砸着人,二是房子里忽冷忽热,容易生病。其实这些担心是多余的,因为当日寸的鄂伦春人眼界不宽,根本不了解房子的构造,“容易倒塌”的想法只是他们的…  相似文献   

7.
编读往来     
《民族论坛》2007,(5):4-4
<正>你们的宝贵意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和方向。——《民族论坛》编辑部我是一个普通的茶客,闲时捧上一杯茶是我最大的享受。在贵刊2007年第3期上,我有幸看到了《茶香氤氲》专题,让我对茶叶的文化地理一饱眼福,受益匪浅。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该专题绝大多数的图片怎么看起来都比较模糊,像是有点儿损坏了的老照片一样?  相似文献   

8.
位于新疆天山南部的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是史诗《玛纳斯》的主要流传地域。阿图什是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首府,它又是南疆的一座文化名城。我曾多次去过阿图什,但是,其中比较重要的有三次。 第一次是1965年,那年我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中国文联民间文艺研究会工作。到单位后接受的第一项任务,就是到设在万里之遥的新疆阿图什的《玛纳斯》工作组报到,参加《玛纳斯 》的翻译工作。那年,我24岁,刚走出校门。7月底到单位,8月底便提着一个装满春夏秋冬衣物和书籍的大箱子启程。我坐了5天4夜的火车,到了乌鲁木齐。在那里停了一…  相似文献   

9.
天使的光芒     
江航 《民族论坛》2006,(1):60-60
两年前,我和太太从北方的一座小城辞职来到杭州。太太在一家报社做编辑,我则继续做着我的老本行——电台的DJ。我们借住在朋友的一栋老宅里,很老的房子,在离西湖不远的一条小弄堂里,已经有3年的时间。里面还有四五户人家,叽叽喳喳讲着软软的南方方言,我们之间少有往来。院子里有一个大大的铁门,上面有一把巨大的锁,院子里的每一户人家都有一把铁门钥匙。我们家的钥匙一直都在太太手中。也不知道是怎样形成的习惯,每一个住在院子里的人,从外面奔波回来,把自行车推进院子后,哪怕是在大白天,也要顺手把院门锁上。有时我想,这是否是因为南方人…  相似文献   

10.
去海拉尔吧     
正海拉尔和海兰察有本书叫《我们都去海拉尔》很幽默,可是忽悠到最后也没到海拉尔去,够遗憾的。看这本书时,我还没去过海拉尔,可那边哥们姐们倒不少,都是少数民族,都是豪爽性子,大碗喝酒大块吃肉,高兴起来载歌载舞,绝对痛快。平时,我唱歌没调,跳舞抽筋,从不敢在人前献丑,只有和海拉尔的同胞相聚,虽然自己还是别手别脚,却从无扭捏感。海拉尔人的乐观热情大方很容易把人带进歌和酒的情绪里,一起欢笑歌唱。这个城市有个名人,当然不是现在多了点沧桑和深刻的白岩松,而是一位几百年前的将军。这位将军在小说中常常出现,塑  相似文献   

11.
电影《农奴》最近在全国上映了,这是我国第一部反映西藏农奴翻身的故事影片。我刊编辑部邀请了部分同志举行座谈。参加座谈的人,有西藏少数民族参观团的藏族团员和中央民族学院的藏族学生,他们过去都是身受压迫的西藏农奴。下面发表的就是他们在座谈会上的发言。  相似文献   

12.
声明     
近来,不断有作者来电向我刊反映,网址http:∥www.gxmzyj.cn冒充我刊官网,并利用电子邮箱gxmzyjbjb@163.com冒充《广西民族研究》编辑部的名义,收取审稿费,欺诈投稿人,严重损害了我刊名誉。在此,我刊特严正声明:《广西民族研究》编辑部官方邮箱地址为gxmzyjs@163.com,联系电话0771-5589053。除此之外的任何邮箱地址、联系电话均与我刊无关。同时,要提醒广大作者注意的是,《广西民族研究》是首批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是不会以任何名义收取任何费用的。对  相似文献   

13.
王艳 《中国藏学》2015,(2):136-141
乾隆四十三年(1778),六世班禅大师自西藏起程进京为乾隆皇帝庆祝70寿辰。为迎接大师的到来,乾隆皇帝颁旨雍和宫改扩建班禅楼和戒台楼两座殿堂,供大师讲经传法和休息之用。本文根据《清代雍和宫档案史料》《国朝宫史续编》等史料,研究考证了两座展堂改扩建时间、施工主持人,以及内部装饰等诸多细节,探讨了这两座殿堂敕建背后所蕴含的政治意义:既彰显了乾隆皇帝在处理西藏问题上的高瞻远瞩、对藏传佛教及其领袖人物的重视与厚爱,也凸显了六世班禅爱国爱教的高尚情操与崇高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4.
我是《民族团结》的老通讯员了,我在学习写作的艰难道路上,由于不断得到未见面的编辑老师真诚坦率的指导和帮助,使我不断取得进步。翻开过去的剪报,一则加花边的哈萨克谚语映入眼帘,虽只有8条,却排印得美观大方,这是1956年我第一次给《民族团结》投的稿。当时那高兴的心情真是难以形容的。随即,编辑部写来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鼓励我继续写稿,并吸收我为通讯员,还提出了报道要点。我读着来信,心里涌起一股暖流。从此,我结合自身的工作,不断给编辑部  相似文献   

15.
当我再次把沸腾的生活关在窗外,独自重温纸如蝉翼的《清太宗实录》以及其他清初史籍时,令我慨然系之的并非是扑面而来的墨宝幽香,而是一幅幅沉寂已久、渐渐远去的历史画面。清太宗皇太极自天命十一年(1626)深秋始登汗位,直到崇德八年(1643)八月九日(公历九月二十一日)溘然长逝的那个秋风萧瑟的夜晚,其间整整十七个春秋。十七年,在整个人类历史长河里不过是个瞬间,然你一旦进入这个瞬间,就会发现历史的每个瞬间都是一  相似文献   

16.
在湖南株洲铁路机务段和烟山口居民生活区,谈起退休的湘西籍火车司机彭延庆,真是妇孺皆知,大家都夸他的根雕绝活出色,是一位化腐朽为神奇的土家人。 金秋十月,我慕名前往拜访,想一睹老彭的根雕艺术品。他知我登门,便提前走出楼栋相迎。挽袖卷裤,浑身沾满了木屑,看得出他是放下根雕工艺活来接我的。已年满6旬的老彭,看上去只50出头样子,周身透着湘西土家人豪爽和好客。老彭居住的是一栋陈旧楼房,他家住在二楼。我刚步入楼下院坪里,便见到楼梯口空坪隙地上,堆满了千姿百态的树根树蔸。在二楼过道的工作坊里,也摆满了根雕半成品…  相似文献   

17.
编读往来     
《民族论坛》2007,(3):4-4
<正>你们的宝贵意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和方向。——《民族论坛》编辑部现在难得有一份刊物能对国计民生、民族文化进行持续的人文关注与解读,这样也许不容易成为最红火的市场刊物,但爱上了它的读者会把它当作自己恒久的朋友。感谢《民族论坛》全体工作人员,愿刊物越办越好!  相似文献   

18.
白牡阿姨     
郎生 《中国民族》2008,(8):41-42
直到今天,我还记得24年前的拉萨,那些寂静的午后和傍晚。1984年秋,我大学毕业后自愿进藏,在自治区文联《西藏文学》编辑部工作。我不善交际,开始的那一年,在拉萨几乎没有朋友。原本有个旺秋,但他从北京回来后又出国了,而且一去不返。1985年元旦,单位里的藏族姑娘玉珍带了两个女友,约我和同事小陈一起去自治区歌舞团跳舞。由此,我结识了白珍和卓嘎。  相似文献   

19.
花篱     
马霁鸿 《民族论坛》2003,(11):49-49
“物理学家可以说,给我一个支点,给我一根杠杆,我就可以把地球举起来———而我说,给我一个解释,我就可以再相信一次人世,我就可以接纳历史,我就可以拥抱这荒凉的城市。”(张晓风散文《给我一个解释》)热闹的都市,本质里透出的却是彻骨的冰凉;朋友不多,有大智慧能对这荒诞世界作出圆融解释的“好人朋友”更少;于是不甘麻木、死灭的心儿逮着任何可能的机会,循着任何可能的路径,寻找———  相似文献   

20.
一曲《回娘家》唱红中国半边天,一纸离婚协议书满眼泪涟涟,去国七载风风雨雨……乐耶?苦耶?《歌星人生》里朱明瑛倾诉衷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