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拙政园是中国和江南四大名园之一,是中国古典私家园林的典范,由建筑、山水和花木等要素组成的一个综合艺术品。从设计布局,深入剖析拙政园的山石、水体、建筑、植物、道路等造园要素,阐述拙政园的意境营造,可由此领略中国古典园林中私家园林的精湛艺术,探寻文人园林的意境和园主人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2.
常德市园林景观的特点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以"三山三水"为骨架,构建山水相依的城市园林;以复层植物配置为主,突出绿量;充分利用常德乡土树种,营造地域性植物景观;造园手法上追求传统与现代风格的融合;结合常德地方文化、历史,建设文化园林。常德市园林景观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应在人本主义景观模式、多样化植物景观、园林景观的科技含量等方面加大建设力度。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中的大观园是曹雪芹用文学语言塑造出的古典园林形象,具有特定的主题思想,其园林艺术因地制宜,进行选址布局,在建筑、叠山理水、园林植物绿化等方面都有其特色,在景区处理上与所塑造的人物性格紧密结合,大观园的园林艺术继承并突破了传统造园理论,大胆创新,提供给读者一个令人神往的园林艺术典范。  相似文献   

4.
中国园林建筑作为景观建设最重要的方面,以叠山、理水、造屋、铺路和莳花、植木展现着传统的抱合自然的哲学观和入世乐生的民俗观。园林建筑的民俗观主要表现为:刚柔相济,阴阳和顺;时空流动,内外交通;除凶纳吉,入世乐生;统一变化,彰显个性。园林建筑的民俗观借助建筑构件、门窗雕饰、脊饰瓦饰、花木配置、花街图案、山岛设置、神话传说,以及对景、借景等手法而得到象征性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职业叠山家是我国古代造园家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我国古代尤其是明清园林艺术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分析了古代职业叠山家的基本情况及特点,使我们对职业叠山家及其所从事的职业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职业叠山家最早出现于两宋,它是由当时高度发达的园林文化所催生出来的一种职业,这种职业在明清伴随着造园风气的再度兴盛而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有着较高的文化素养,同时又不乏丰富的专业技能,这使得职业叠山家们常常成为整个园林的主要设计者和工程主持者。通过对职业叠山家的工作细节和生活状况的分析,我们甚至可以发现,从执业方式和社会地位来看,他们与如今的景观建筑师颇有几分相似之处。职业叠山家,尤其是计成、张涟、戈裕良等一批具有很高艺术修养的大家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叠山艺术的发展。另外,叠山的职业化,也推动了造园技艺在不同地域间的传播和交流。  相似文献   

6.
江南私家园林是我国古典园林中为数最多、艺术成就最高的园林类型,以典雅淡朴为主要特征;岭南私家园林以庭院与庭园组合见长,表现出浓郁的生活趣味。比较明清时期岭南私家园林与江南私家园林,可以从园林选址、空间布局、造园要素、艺术特征、文化特征等方面发现岭南私家园林的造园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7.
凿山理景在我国传统园林的营造中应用广泛,早在魏晋时就有相关记载,并在历朝历代不断发展成熟.基于现有研究缺乏对其的系统整理,将凿山理景的历史源流和主要特征进行梳理,并在整理文献资料中记载的凿山案例的基础上,将传统园林凿山理景的理法分为凿山作峰石、凿山作洞壑、凿山作溪谷、凿山作蹬道、凿山作壁刻,浅析其造园理法和匠意.凿山理景能充分利用真山原本的山势地脉,以较少的人力和物力对山体加以梳理与雕琢,人工与自然融合成景,体现了景观营造中的传统智慧.在当代风景园林的建设背景下,凿山理景在山水园林城市的建设中具有借鉴价值,尤其在山地园林的景观设计,以及由采石活动产生的棕地的景观修复等方面,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典园林山水并重,通过叠山理水的营造体现出园林的意境。这种意境的营造是比直观的园林景象更为深刻、更为高级的审美范畴,它通过眼前的具体景象,暗示更为深广、优美的境界,"景有尽而意无穷"。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对于叠山理水的处理有着独特的构成法则,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其美学思想的表达是对中国社会文化和哲学的表述,其表现的意境之美与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念和美学思想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9.
对株洲市植物景观营造的意义、绿化现状、景观营造原则进行了论述;对天元区城市道路景观效果进行了分析.其中天台路和长江路的植物景观简洁明快,层次分明,有季相变化,与周围建筑物协调统一,是株洲市的园林景观路,具有示范、样板作用;炎帝广场是株洲标志性建筑,植物景观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10.
著名古建筑专家、园林学家陈从周教授的《说园》问世已六载了,一版再版,广为传诵,众口交赞,被译成数国文字,畅销国内外及港澳台地区,为美国国家博物馆珍藏。之所以获此盛誉,正如该书内容提要所述:该书对造园理论、立意、组景、动观、静观、叠山理水、建筑栽植等诸方面皆有独到精辟之见解。谈景言情,说虚论实。“熔哲、文、美术于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