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近来我国报刊上,展开了对杨坚白、何建章等同志提出的“生产价格”和“平均利潤”問題的討論。这一个問題的爭論是社会主义和資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爭在經济学上的反映,是一个大是大非的問題,不仅經济学界有重視的必要,經济工作人員,亦应該充分重視。我想从以下几点来談一談。一、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不存在“生产价格”和“平均利潤”的經济范畴生产价格和平均利潤是資本主义的經济范畴,而不是什么社会化大規模經济共有的經济范畴。因为在資本主义的条件下,价值規律和剩余价值規律在起着調节生产,調节流通的作用,那一部門投資少,生产少,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利潤  相似文献   

2.
一問題 馬克思主义的中国国民經济史是一门新建設的科学。几年来,在这門科学的建設上已經取得很大的成就,特別是中国近代国民經济史部份;随着这門科学的建設,許多有关的基本問題都提到討論的日程上来了。这些問題,有的已經在公开討論,如对象問題;有的虽未公开討論,但不同的意見都以各种方式提出来了,如中国近代經济史的分期等問题。很明显,这些問題的討論是有助于这門科学的发展的。本文企图对后一問題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經济理論的学习和研究要貫彻理論联系实际的方針,这已經是众所周知的。但是在实际的活动中,严格地、切实地按照这个方針的要求去做,却不是那么簡单的事情。在我們的学习和研究活动中,在涉及方法論的問題上,确实存在一些值得我們提出来共同探討的問題。我想就这些問題发表一点个人的感想。研究問題,当然也包括研究經济問題,首先应該从客观实际出发,在研究經济問題的时候,就是要从客观的經济条件出发,从大量的客观的經济现象出发,来研究隐藏在现象后面的本质,从而揭发出客观事物的本质的矛盾,认識它的规律。客观經济规律是社会經济运动过程中的必然的现象,而不是偶然出现的,它是能够被人們所认識和掌握的。但是不經过人們的反复实践,不具体研究客观經济运动的过程,就算对經济规律的表述或概念背得烂熟,也不能說对經济规律有絲毫的认識。馬克思在《資本論》初版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同志的《关于农业合作化問題》已經发表十周年了。这是一部在农民問题上发展了馬克思列宁主义的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著作。十年来,毛泽东同志关于农业合作化問题的理論,已經掌握广大群众,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它把我国五亿农民动員和組織起来,迅速地实現了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在农村中消灭了富农經济制度和个体經济制度,使全体农民走上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的道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了巨大的农田水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議中指出:“在商业方面,由于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經基本完成,在我国已經形成了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場。为了適合于新的經济情况和人民的需要,这种社会主义的統一市場应当以国  相似文献   

6.
一增产节約的重大意义和主要内容上海的工业生产和国民經济各条战綫,經过了第二个五年計划前三年的大发展和近几年的調整、充实、巩固、提高,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推动下,广大职工的社会主义觉悟大大提高,群众性的增产节約运动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工业产值、产量大幅度墳长,品种、质量以及各項技术經济指标全面跃进,生产技术水平大大提高,經济效果十分显著。现在已經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就在这样建国以来从未有过的一派欣欣向荣的大好形势下,我們滿怀信心地迎接发展国民經济第三个五年計划的新任务。第三个五年計划期間,上海这个工业基地必须大力支援全国各地工农业建設;全面  相似文献   

7.
农业是国民經济中最基本的生产部門之一。自中央提出:“农业是国民經济发展的基础”的指示以后,各地理論工作者已經多所闡发,因而这一指示在理論上和实踐上的重大意义,越来越为人們所理解了。然而,是不是随便一种农业都可以成为国民經济发展的基础呢?在什么条件下农业才能成为国民經济发展的基础呢?要回答这  相似文献   

8.
把我国的农业建設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大农业的根本路綫是:第一步实现农业集体化,第二步在农业集体化的基础上实现农业现代化。现在我国农业已經由主要地实行社会改革进到主要地实行技术改革的新阶段。有步驟地实现农业的技术改造,实现农业的现代化,保証农业在技术不断进步的条件下实现扩大再生产,已經成为我国經济建設中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問題。关于这方面有許多理論問題需要探索,现就以下三个問題,提出一些初步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針,是我們党指导經济建設的一个根本方針。加速农业的发展,是高速度、按比例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經济的中心环节。党的这一方針是依据农业是国民經济发展的基础这一客观規律而制定的,所以“理論战綫”就党的这一方針的理論基础展开討論,显然是必要的,富有意义的。这个問題涉及的面很广,在一篇短文中很难面面俱到。这里,我們仅針对黄永軾先生的基本論点,提出一些不同看法,以供討論和参考。黄永軾先生在“农业怎样成为国民經济发展的基础”一文中,一开始就提出了他所研究的主題,卽“是不是随便一种农业都可以成为国民經济发展的基础呢?”他解釋說,在封  相似文献   

10.
一武汉市的资本主义商业在1956年上半年的改造高潮中,实行了全行业公私合营,小商小販也絕大部分走上了合作化的道路。到1956年6月份,武汉市场社会另售商品的經营比重为:国营和合作社經济占56.73%,国家资本主义及合作化經济占37.49%,私营經济只占5.78%。这說明社会主义經济性質的商业,已占了絕对优势,社会主义的統一市場已經形成。但从人数上来看,特别是在許多副食品行业中,个体商販仍然很多。例如在蔬菜行业中,已参加供銷合作社、组的有2千多入,而单干的菜贩却有3千多人。并且,在手工业、农业、和商业的合作化組織中,还有一部分是各負盈亏的初级社、組,如在全市蔬菜供銷社中,各負盈亏的約占10%。  相似文献   

11.
我国过渡时期經济制度的基本特点,就是全民劳动和各种财經政策都是經过統一的計划來实現的。國家的經济計划是各項財經政策的具体体现,而基本建設計划又是整个國民經济計划的主要組成部分。在編制上它的总依据是过渡时期总任务和我國發展國民經济的第一个五年計划。在內容上它規定國家在一定时期內对固定资產投資的总規模和增長速度,規定了國民經济各部門、各地区的投资此例关系,規定了国家建設的程度和工作内容。因此,它决定着社会主义工業化和社会主义建設的前途。  相似文献   

12.
湖北大学經济系財政信贷教研室最近就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貨币是否具有劳动券性質的问題,举行了两次讨論会,对以下的問題作了初步討論。劳动券存在的經济条件大家認为,馬克思、恩格斯在談到劳动券的时候,是指商品貨币范畴已經不存在的社会而言的。因为有商品生产和交换存在,就必須要有价值表現,要有貨币存在。貨币是一般等价物,而一般等价物是和劳动券对立的。但在談到劳动券存在的具体条件时,却有不同的意見。有些同志認为:劳动  相似文献   

13.
关于如何理解农业是国民經济发展的基础这一馬克思主义原理的問題,我国經济学界比較一致地认为,这是由农业本身的特点和它在国民經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即(一)农业是人們衣食的主要来源;(二)农业是工业的原料基地;(三)农业是工业品的銷售市场;(四)农业是資金积累的重要来源之一;(五)农村人口是工业和国民經济其它各部門劳动力的主要来源;此外,在我国条件下,农业和对外貿易的发展也有极密切的关系。另一种看法认为,“农业只有前两点作用才构成农业成为基础的原因”。我基本上同意前一种看法。根据馬克思列宁主义經典著作的有关闡述,我认为农业是国民經济发展的基础这一原理,应当包括如下互相联系不可分  相似文献   

14.
(一) 作为实行經济核算的国营工业企业,在一系列經济核算指标体系中,应当以哪个或哪些指标为中心来反映出企业的經济效果?近年来,在我国經济学界中层开了热烈的討論。在討論中,此較多的意見認为,企业經济核算不能采用实物指标和工时指标,而必須采用能够綜合反映企业劳动消耗和經营成果的各种价值形式的綜合指标。成本、資金、利潤等就是这样的指标。也只有通过这些价值形式的指标,才能进行綜合的、全面  相似文献   

15.
經济系于1962年12月27~29日举行了全系科学討論会。这次提交全系討論的論文共6篇,其中政治經济学方面有“关于《資本論》的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关夢党)、“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費品分配規律的研究”(林皇杜)、“略論农、輕、重次序安排国民經济发展的方針与国民經济綜合平衡”(曹明国)等三篇;統計会計、經济思想史、中国經济史方面有“試論社会主义企业經济核算中成本核算的几个問題”(陈冠华)、“魁奈《經济表》对馬克思再生产理論形成的作用”(高貴荣)、“鴉片战爭前后东北官田旗地的經营和民佃以及民地的发展”(孔經緯)各一篇。現仅將部分问題的討論情况簡介如下。  相似文献   

16.
馬克思列宁主义教导我們說,每一种生产方式都有它特有的基本經济規律,而这个規律是决定于各該生产方式的主要方面和本质。 斯大林同志发現了社会主义基本經济規律,并予以科学的論証。这个規律的主要特  相似文献   

17.
于凤村同志就商品經济問題写了不少文章,其中《申論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和《論商品經济》两篇文章,强調了必須很好地利用商品生产为社会主义建設服务的意见,我基本同意。但是在这两篇文章中提出的关于社会分工是商品生产的唯一条件、“商  相似文献   

18.
赵德馨同志在《学术月刊》第4期上发表了“关于中国近代国民經济史的分期問題”一文。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比較全面地概括了当前学术界对中国近代国民經济史分期問题的各种意見,并且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赵德馨同志主張将中国近代国民經济史的下限断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主張在同一个社会經济形态內部以国民經济变化的重要表現作为分期标准;在具体分期上主張1895年及1927年应該作为分期的界限。这些見解,我个人認为是可以采取的。但是,正如作  相似文献   

19.
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換,是历史的經济范疇,这是大家都公認的事。因为,“商品是社会經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必然产物,也只有社会經济发展到另一必需的水平时才会消亡,它不以人們的喜欢或不喜欢而产生或消灭的。”那么,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为什么还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換呢?我認为,这仍然是由当前生产力的水平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20.
杨坚白同志和何建章、张玲同志都力主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应直接以生产价格作为价格形成的基础。杨坚白同志說:“以生产价格为依据的价格形成,是内在于社会主义經济本身的客观要求。”何、张二同志則說:“社会主义經济中存在生产价格的必然性。”按他們說来,这是由社会主义經济的属于社会化大生产或“社会化大規模經济”所規定了的。杨坚白同志把資本主义制度下生产价格的形成,解释成是由于“社会生产已不再是簡单的商品生产,而是社会化的大規模生产”,同时认为,社会主义經济同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