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9 毫秒
1.
独特的士林文化品格造就了独特的晚明文人,而他们情有独钟的小品文,恰如一面镜子,反映出他们独特的心态.山水小品清新隽永,追求真趣,想象奇特,融俗于雅.闲适小品澹泊从容,富有闲情雅趣.追求闲适,是晚明文人崇佛向道、淡泊避世的一种方式,是晚明个性解放思想影响下的一道人文风景,也是他们掩饰其内心失意和焦灼的自我安慰.香艳小品放荡不羁,纵情声色.打破了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传统道德之后,晚明文人一反常态,恣意纵情声色.这与个性解放思想和"尊情说"的影响有关,也与文人士大夫根深蒂固的风流"雅好"不无关系.但无论如何,在他们放浪行骸的外表之下,隐藏着的仍是一颗颗抱负不得施展的焦虑、困惑的心灵.  相似文献   

2.
周作人等关于五四文学革命是历史的言志派文艺运动之复兴,晚明小品与英国随笔合成现代散文源流的主张,在现代散文研究中影响至深.近年随着闲适、抒情小品热的出现,这一观点更是经常被人称引细化.但是,从五四时期的历史语境、文化心态、文学观念以及阅读接受看,晚明小品的影响极为有限;而从散文品种的丰富繁多,风格体式的多样化看,晚明小品至多影响小品散文,严格讲只有言志派小品散文.五四散文以中国优秀的散文传统为基础,在承续清末新文体的同时,自觉吸取以英法随笔为主的外国散文观念,主动借鉴外国散文作品,从而完成了自身的理论建设和文体尝试,并由此获得了现代品性.  相似文献   

3.
明人小品述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品文发展到晚明而盛极。明人小品受个性解放思潮和在样之风的影响,从文以载道的传统向消遣自适转变,从复古摹古向师心自运转变,形成一种最为自由的文体。明人小品追求“真”“趣”,并把诗歌体制融入散文之中。从传统古文的”以气为主”转而追求意境情韵,是古代散文的重大转折。明人小品受宋代散文的影响最大。明代作家对于小品文有自觉的美学追求。明人小品在现代社会仍有其价值。  相似文献   

4.
苏轼小品兼有魏晋之洒脱和六朝之隽永,而自成一家。这些优秀的作品,为晚明小品文创作提供了艺术上的借鉴,晚明小品文作家在其中吸收大量的精华。苏轼小品文在题材的生活化、语言的简练畅达、幽默与讽刺、自然成文不拘格套等方面对晚明小品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5.
晚明小品是中国散文史中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文体,王阳明心学的哲学理论、性灵派的文学主张蕴涵了其精神,士林文化、市井文化与老庄、禅悦思想的相互交融,构成了晚明小品的文化品格。17世纪中叶的明清易代暂时中断了中国迈向近代的步伐,从而也令具有近代意识的小品精神衰落,最终走向了末路。  相似文献   

6.
宋懋澄是晚明尺牍巨子.他对晚明尺牍小品的兴起与发展均有开山之功.从内容方面看,其尺牍小品明显体现于三个方面:宗教哲理的思辨和调适、摆脱羁绁的努力与挣扎、狂夫之狂的追摹与自恋.宋懋澄的尺牍小品,表现出独特的价值取向和审美特征,是深具"晚明习气"的文学典范.  相似文献   

7.
晚明小品打破了“道统”对散文的长期统治,具有创作目的的娱乐性、题材内容的世俗性和表情达意的灵活性等独特的审美价值。究其形成原因,主要有三点:政治环境的黑暗,社会风尚的冲击,还有文学渊源的深厚,等等。  相似文献   

8.
晚明小品使用《世说新语》事典与语典的频率很高,晚明小品中的《世说》精神无所不在。相对于《世说新语》以类相从的短章小语而言,晚明小品有着更为灵活的机制,相对于《世说新语》展现魏晋名士的玄心、洞见、妙赏、深情而言,晚明小品表现的是晚明文人的童心、智识、奇癖与真性,相对于《世说新语》的韵味而言,晚明小品的整体风格更近趣味。  相似文献   

9.
晚明小品是中国古代散文发展史上一种完全独立的自由文体,汤显祖创作了大量的小品文,成为晚明小品创作高潮中的重要作家之一,为古代散文体的创新作出了重要贡献。其小品文创作是在他的文学主张和艺术情趣的指导下进行的,崇尚灵感,顺应潮流,具有融理趣、情感、章法、语言为一体的特点,在晚明文坛上别树一帜。  相似文献   

10.
周作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能够独树一帜、自成风格的散文大家。以周作人二十年代小品散文为本 ,研析其学者式的知识园地、“逸趣”盎然的艺术品格、舒缓自在的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艺术特色 ,探讨周作人二十年代的小品散文的独特的精神内核及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11.
小品的美在于独特的艺术个性。本文试图对《雅舍小品》的艺术个性及其形成的源流作一番探索,从而领略梁氏散文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2.
从关学追求、选材、艺术手法等方面论述了梁实秋的《雅舍小品》对晚明性灵小品的继承和超越。梁实秋在美学追求上讲究闲适和情趣,但他能保持学者本色;在选材上讲究“小”和“近”,但更注意表现普遍的人性;他行文简洁,却又借鉴了西方随笔写法。  相似文献   

13.
论幽默小品的社会作用及其美学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幽默小品是散文家族中的一个独特成员。它既可干预生活,进行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又能娱人身心,活跃生活。在艺术结构、人物刻划和语言运用上,也有自己的鲜明特色。本文在研究考察了中外众多幽默作家小品的基础上,较深入地探讨了幽默小品的社会作用和美学意义,并肯定了这些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他人对张岱的论述,大多以"晚明小品大家"为定论,通过分析认为,张岱的散文主要创作于清初,主要有小品文和纪传体散文两种文体形式,故称其为"晚明小品大家"不妥。小品文通过对明亡以前生活的追忆,表达了眷念和负责的心态;而纪传体散文以史家态度写前朝遗事,表达了忠义的心态。由于所表现心态及其所承载文体的不同,文风也各异:小品文文风空灵晶映,纪传体散文文风沉郁厚重,但二者殊途同归——均表达了作者的真挚情感。  相似文献   

15.
他人对张岱的论述,大多以"晚明小品大家"为定论,通过分析认为,张岱的散文主要创作于清初,主要有小品文和纪传体散文两种文体形式,故称其为"晚明小品大家"不妥.小品文通过对明亡以前生活的追忆,表达了眷念和负责的心态;而纪传体散文以史家态度写前朝遗事,表达了忠义的心态.由于所表现心态及其所承载文体的不同,文风也各异小品文文风空灵晶映,纪传体散文文风沉郁厚重,但二者殊途同归--均表达了作者的真挚情感.  相似文献   

16.
郁达夫散文小品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郁达夫早期的散文小品较为浮躁,有极强的感伤色彩,表现的感情偏重于个人的孤独苦闷。1927年后的则较为平静深沉,表现的感情也偏重于社会、国家。1933年后的一段隐居生活又使其散文小品带上了闲适情调。但闲适中不免有苦恼,是一种忧郁的闲适。郁达夫非常重视感情的抒发方式,或直抒,或触发式的倾诉,或蕴含式的显露,使用自如,恰到好处。对景物的描绘和人物的刻画,郁达夫注重抓特征,注意运用具有表现力的细节和情感的化入郁达夫散文小品的语体是“家常闲话”式的,行文舒展自如,语言清新纯朴,语调平和徐缓,有谈话风,给人以亲切感。  相似文献   

17.
《陶庵梦忆》(下称《梦忆》)是明末散文家张岱明亡后追忆昔日繁华之作,它多侧面反映了晚明社会生活,艺术上融公安、竟陵之长,代表小品的极高境界。研究它,对认识晚明社会、晚明文风及中国散文发展有重要意义。对《梦忆》主旨,历来学者重视其寄托故国之思的倾向,三...  相似文献   

18.
以《雅舍小品》为代表的散文作品,奠定了梁实秋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雅舍小品》简洁明了,大朴不雕,大巧若拙,开创了散文小品的特殊风格,令人爱不释手。文章从三方面探索《雅舍小品》的艺术特征:一、小中见大,生活琐事皆成妙文;二、心灵感悟,人文精神熠熠闪光;三、快乐人生,幽默调侃入木三分。总体而言,可谓“绚烂之极趋于平淡”。究其原因与作家旷达乐生、幽默风趣、从容优雅的人生态度有关,与作家“两脚踏中西文化,一身处新旧之间”的人生历练有关,更与作家学养思想有关。  相似文献   

19.
祁彪佳是晚明园林小品的代表作家,他的《寓山注》和《越中园亭记》,是自然和人文的巧妙融合,有限景物和无限时空的和谐统一,历史和现实的有机结合,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具有独特的美学品格,成为晚明园林小品文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仅就散文家的周作人,论述其突出的创作个性,考察评述其小品散文独特的思想内涵和独具风采的审美追求,以及对我国现代小品散文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