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今年1月16日《解放日报》报道,上海市转基因研究中心已经进入治疗性克隆研究这一前沿科学领域,并且取得了重要进展。他们预言,21世纪,人类将能动用治疗性克隆技术使人类更加健康长寿;用不了10年,治疗性克隆人体器官将有望出现。  相似文献   

2.
何小颜 《中外书摘》2007,(10):87-88
石油危机战争 人类的窝里斗事件层出不穷,故而1995年世界银行副行长伊斯梅尔·萨拉杰丁曾预言说:“20世纪的许多战争都是因石油而起,而到21世纪水将成为引发战争的根源。”  相似文献   

3.
2001年,英国圣安德鲁大学著名理论物理科学家乌尔夫·利昂哈特宣布他和其他英国科研人员将在实验室中制造出一个黑洞,当时没有人对此感到惊讶。然而俄《真理报》日前披露俄罗斯科学家的预言:黑洞不仅可以在实验室中制造出来,而且50年后,具有巨大能量的“黑洞炸弹”将使如今人类谈虎色变的“原子弹”也相形见绌,成为不足一提的小儿科——  相似文献   

4.
最近一百年里,人类思想对于不同宗教信仰的包容性大大增加了。手头有一本英文老书,是1904年美国“学生志愿传教运动”领袖穆特写的《本代人之内的世界福音化》(John Mott,the Evangelization of the World in This Generation)。“本代人之内的世界福音化”,穆特最出名的就是这句豪言壮语。他要把讲英语的美国、加拿大、英国、爱尔兰大学生组织起来,到全世界传教,在几十年内把亚、非、拉美人民都皈依为基督徒。当时真的是轰轰烈烈。但是,一百年后,21世纪最进步的思想却是“宗教对话”和“文化多样性”。  相似文献   

5.
“微”来源于关于微的哲学.20世纪90年代,“微乐队”主唱麦子最早提出了“微”这一概念,目的是通过微乐队传播其微文化理念.2006年,麦子在新浪开通“万物本微.人类微文化交流”的博客,不断向外界传递其微文化理念对中国乃至人类文明的重大意义.2008年麦子在中国大陆出版了专著《微的哲学》.2009年,新浪微博等中国门户网站的出现,使中国进入了以“微”为特征的时代.  相似文献   

6.
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1880—1936),德国著名历史学家,“文化形态史观”的提倡者。《决定时刻:德国与世界历史的演变》于1933年出版,三个月后被纳粹查禁。在书中,作者认为来自“东方的”十月革命将是对欧洲白人世界的威胁,并预言“第三帝国”必亡无疑。  相似文献   

7.
何桐森 《老年世界》2006,(14):29-29
过完21世纪的第一个元宵节,陈立夫走了。1999年9月,门生故旧及家人为他百龄高寿举行盛大庆祝,贺客盈门,冠盖云集,每个人都衷心向他请教:“您是如何活到一百岁的?”关于这点,陈立夫预先编好一本小册,题目就叫《我怎么会活到一百岁》。  相似文献   

8.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股“绿色主义”的风潮在欧洲大陆兴起。面对势力越来越大的新兴社会发展趋势,有人不禁感慨:难道100多年前有人预言的“21世纪的欧洲是绿色党人的天下”,真的会成为现实?而在这一“绿色主义”的风潮中,“绿色德国”是欧洲最热门的“第一话题”。  相似文献   

9.
古来,有一类以寻求长生不老为中心内容的民间传说故事。据《说文·释名》:“老而不死日仙。”因西这类故事被称为“仙话”。人们用幻想的胜利——升仙,来向威胁人类最大的恶运——死亡进行挑战。人类珍爱生命、寻求不死的观念,可能在原始社会时期就已经有了。《山海经》是中国原始社会的神话总集,其中不止一处出现了仙话的影子:如《海外南经》有不死民;《大荒南经》有不死因;《海内经》有不死山;《海外西经》有轩辕国“其不寿者八百岁”,白民国有黄兽“乘之寿二千岁”;《大荒西经》有“颇顾之子,三面一臂,三面之人不死”。《山…  相似文献   

10.
六六 《中外书摘》2010,(5):95-95
最近酣畅淋漓地读了一本好书,于是欣喜地推荐给朋友们。 最初,朋友们问我,这是怎样的一本书,我会答:“这是一本如何追求智慧的书。”发现市场不是很大,后来我修正了策略,我说:“这是一本如何保证你今生肯定会变成一个大富翁的书。”阅读者众(作者提到的这本书是一本美国人写的《穷查理宝典——查理芒格的人生箴言》,  相似文献   

11.
哈佛大学政治学教授亨廷顿在2001年10月20日《纽约时报》上答记者问时说,本·拉登等人显然想把“9·11”事件策划成伊斯兰教与西方文明之间的冲突,目前“文明冲突论”正在演变成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  相似文献   

12.
《炎黄世界》2009,(5):1-1
《炎黄世界》1994年1月份创刊时,两位文学世纪老人都题了词。巴金老人题词是:“讲真话!”,一针见血,十分尖锐;冰心老人题词是:“心之桥”,语短心长,寄意甚深。而这两句话六个字却实实在在地勾画出了《炎黄世界》的编刊指导思想,一直鼓励着我们,引导着我们走过这风风雨雨的十多年时间。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近代史上,“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句天演公式至少影响了两位学者的名字。一位叫胡洪驿,1910年留美前改名胡适;另一位叫张江流,1912年赴法后改名张竞生。后来前者名满天下,后者却因一部《性史》被赶出了学坛,与画人体画的刘海粟、唱《毛毛雨》的黎锦晖同列“三大文妖”,就连鲁迅也揶揄他:“张竞生的主张要实现,大约当在25世纪。”  相似文献   

14.
1999年7月,有人在长沙某监狱见到了原长沙县国道拆迁指挥部办公室主任粟大友,他痛哭流涕表白:“我不该钻进钱眼,不该以权谋私,现在,好悔哟!”然而,后悔太迟。知情人都说,粟大友这人贪心太重,他栽倒在发票上,完全是咎由自取。暗渡陈仓,废弃发票报销了公款今年61岁的粟大友,一生经历曲折,如果他能吸取教训,是不会到这一步的。他1956年6月参加工作,1959年6月入党,1991年9月因犯经济错误而被开除党籍,1997年5月重新入党,1998年9月退休。他的堕落,缘于“退休前捞一把”的念头,是从一张张发…  相似文献   

15.
李媛媛 《现代妇女》2014,(10):175-176
培养具有创造精神、创新意识的创新型人才是21世纪对高等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早在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的报告书《学会生存》中就提出: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培养创造性”,“人们不断要求把所有人类意识的一切创造潜能都解放出来”。我国也早已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本科教育法定的学业标准。1998年通过的《高等教育法》,第一章《总则》第5条就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师范英语专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如何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外语人才是广大师范英语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四、浅述官僚制的一些弊端 “官僚制”这一术语起源较晚,19世纪,这一术语的贬义用法遍布欧洲的许多国家。(参见《国际社会科学百科全书》第二卷,第206~217页,“官僚制”,本词条作者A.班迪克斯)  相似文献   

17.
文化宫     
《老年人》1997,(11)
片名联句某君对上级一刻《三笑》,对下级则一张《铁脸》。提拔干部,大喊《勿忘我》;接受礼物,总是《单独行动》;遇到困难,正好《今天我休息》;出了问题,是《他俩和她俩》。论吃喝要《三关排宴》,把玩乐当《甜蜜的事业》,在腐朽的生活方式《诱惑》下,他就像是《没有航标的河流》。陈彬半个人父:“这道数学题的结果,你说是多少人?”儿子:“0.5人。”父:“你在哪里看见过半个人?”外婆插话:“有!有!俗话说郎如半子,你这女婿不就是我的半个崽吗?”杨欣暑气浮,解郎炎夏忧。妾展芳容犹似月含羞,更效翩翩彩蝶弄风流。待到…  相似文献   

18.
1998年10月1日,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宣布:1999年国际老年人年开始启动。他说,我们目前所生活的时代,是“长寿时代”,“我们正面临一场无声的革命”。一、世界人口年龄结构的嬗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相对和平时间的持续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形成全球...  相似文献   

19.
陈春梅 《中外书摘》2008,(11):32-35
全国农业学大寨之始 1964年,毛泽东在一次中央丁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农业主要靠大寨精神,要自力更生。”据有关资料记载,毛主席的这一思路,可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就《美国和中国的关系》白皮书给美国总统杜鲁门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人民的吃饭问题是每个中国政府必然碰到的第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ANNA 《职业》2003,(5):34
据本书的主编——清华大学教授张德老师的自序所述,这本《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案例精选》源于他主编的另一本MBA教材。2001年,由他主编的MBA教材《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短短半年即发行了24000册,可谓大受欢迎。不过,很多买了教材的人都询问:“有没有配套的案例集?”经过张教授及其团队一年的紧张工作,这本《案例精选》面世。管理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案例教学在管理教育特别是MBA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MBA教学对案例的要求是:内容典型;涵义深刻;适合讨论;种类齐全。作为21世纪清华MBA系列教材之一,这本《案例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