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语言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沟通中的基本要素和手段,它丰富了人们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具体理解和总体把握。全媒体时代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沟通面临新的挑战,这要求我们要进行语言建构,创新话语理论和话语方式,着重在注重语言引导性、加强语言融合性、体现语言实时性这三个方面进行语言体系框定。  相似文献   

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是教师传导、输送、转换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或信息的基本媒介和重要载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的类别和质量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为了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符合大学生接受规律和心理、情感、利益需要的教学话语体系.该体系主要包括创新话语内容、转变话语方式、重视情感话语和汲取网络话语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青年思政教育话语更加侧重于对青年进行政治层面的教育和指导,从而真正构建起一套立体化的政治语符号系统。在新媒体环境下,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在内容建设、话语语境、话语传播以及话语倾向上都存在很多问题,这在根本上阻碍了青年政治修养的提升。文章立足于媒体视域下青年思政教育的话语困境,深究其背后的成因,并对青年思政教育话语困境的化解提供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以数字化和互联网技术为标志的新媒体改变了人们创造信息、接收信息、传播信息的模式,建构起了一个全新的虚拟信息环境。传播环境变迁,话语场域切换,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主体、言语语境、表达特色也随之而变。但“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初心”,其育人导向、话语属性、叙事主线不变也不能改变。“变”为“不变”提供挑战与机遇,“不变”为“变”提供基础与遵循。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要在“变”与“不变”的内在张力中立主导、谋发展,需要在把握话语主体变化中增强育人实效、在适应复杂语境变化中坚守话语底色、在缕析表达特色变化中强化价值引领。  相似文献   

5.
话语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话语接受的有效性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密切相关.话语发出者要全面把握并合理满足接受者的话语需要,优化话语环境,并在此基础上准确表达教育信息,话语接受者才能准确理解并有效接受发话者的话语意义和话语意图,才能给发话者以语言或行为的反馈,使发话者能及时调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接受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中国社会正向便捷、高效、扁平化为特征的“微时代”迈进.西方消费主义思潮借助互联网广泛渗透到大学生的头脑中,发挥意识形态功能,消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应对消费主义的冲击,叙事话语所具有的价值传递功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思路.叙述话语创新是破解“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难题的关键所在,也是维护主流意识形态安全、避免思想危机的有力杠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实现叙事语话内容创新、叙事话语表达创新、叙事话语载体创新.进行叙事话语创新,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消费主义的本真意义,维护主流意识形态的“一元化”主导地位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亟需全社会共同努力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在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面临两种境遇,即在全球化话语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可以广泛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话语资源,在国际舞台上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在全球化话语的冲击下,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滞后性导致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种出现失语、话语失效等现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正视当前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积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作用,积极推进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现代性转换,积极汲取国外的话语理论和话语实践经验,在这个基础上不断推进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创新。  相似文献   

8.
从网络流行语看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网络化时代传统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面临剧烈的冲击与挑战,以网络流行语为窗口,观察当代青年的社会心理需求与语言喜好特点,是有针对性地提高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实效性的重要路径与前提.分析近年的网络流行语发现,当代青年在调侃、戏谑等娱乐化表象背后实际传达了渴望宣泄情绪、获取娱乐快感、争取话语权、展现个性、寻求群体归属以及寻爱求暖等多面需求,网络流行语的创造和传播折射出当代青年对简洁性与快捷性、内涵性与可再造性、幽默性与解构性、现实性与通俗性的语言风格的喜爱.契合当代青年的时代特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创新与转型应注意调整话语格局、关照现实问题、吸收流行话语资源、转换话语表达方式,不断推进教育话语的理念创新、理论创新、内容创新与形式创新.  相似文献   

9.
为显著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有必要对教育主体、教育内容和教育环境进行创新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效表达形式,是有效应对西方话语霸权挑战的话语体系。将这一话语体系合理运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助于打破西方话语霸权的局面,增强教育主体的认同感,提升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发挥教育环境的积极作用,推动教育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中国梦"作为一个特定文化符号,它在构建中国政治、哲学、文化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过程中,既展现出宏大叙事层面的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战略意义,又在平民叙事的语境中传达出民生幸福、愿望成真的现实追求;在宏大叙事与平民叙事两种不同话语序列生成和全民传播的过程中,既总体上展现出积极向上的契合精神,也不可避免地在局部呈现出消极背反的现实效应,在全民传播过程中必须要处理好宏大叙事与平民叙事的话语转换和链接。  相似文献   

11.
在"万物互联"的"后机器学习"时代,人工智能以增强人类认识与改造客观世界能力的生命样态而存在,搭建起了主流意识形态直接起作用的媒体环境.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型创新,必然要主动契合这一智慧生态语境的现实变化,全面剖析人工智能融入教育生态的合理性,理性研判拟人智慧融入日常生活场景和思想教育活动的时代意义与技术困境;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生态的智慧化发展趋势,充分观照人工智能生态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所体现的学理意味,科学重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场景、主体关系、传播层次与伦理关怀,确保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育人与"智慧育人"科学性和时代性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数字化媒体时代的到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面对新挑战,认清现状,把握时代特征,创新工作方式,掌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坚持效果导向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既是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新要求。文章认为,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需要坚持系统观念,打出理路"组合拳"。一要坚持"理念为魂",牢固树立正确思想观念;二要坚持"教师为本",全面提升教师综合素养;三要坚持"内容为王",着力加强内容精准供给;四要坚持"方法为要",优化组合教学方式方法;五要坚持"环境为重",积极营造良好育人生态;六要坚持"协同为基",系统建构"大思政"格局。  相似文献   

14.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的建构既是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题中之义,也是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必然要求,更是实现网络文化引领、占领网络意识形态高地的必然举措.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的建构,就要把握网络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现状,还要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的生成机制,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的特质,最终探索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的建构策略.  相似文献   

15.
融媒体在当下社会中的“本体论”意义赋予其对于社会文化生态、大众话语、交往关系及主体文化心理的建构性力量,且使得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发生机理与作用机制实现了“文化渗透”转向.对融媒体与意识形态运作同构性的忽视,导致当前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面临一系列现实困惑,如后现代语境下主流意识形态生存空间愈渐窄化、微观叙事话语与主流意识形态宏大叙事话语极易陷入“二元对立”的境遇、新型文化景观的隐性意识形态属性鲜获关注等.优化两者之间的张力关系,应当通过聚焦文化心理,在情感对接中形成意识形态的共情体验;赋能媒介话语,在微观编码中凸显意识形态的生活观照;依托仪式场景,在具象互动中实现意识形态的主体询唤等,实现主流意识形态的“生存论”转向,有效提升融媒体时代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认同度和话语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析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数据的出现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给人类社会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和改造世界的行为方式带来了巨大改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也呈现出契机与挑战并存的局面.从大数据的内涵和大数据时代的特征研究出发,以把握厘清大数据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与变革为牵引,以研究剖析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与挑战为导向,提出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素质、建立大数据专家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合作共建机制、加强高校运用大数据的法律风险防控和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伦理约束四个方面,探索大数据时代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与实践.  相似文献   

17.
智能手机具有交往流动化、参与普适化、表达个体化、形式多样化等传播特征,为手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与机遇。一方面,智能手机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了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时空,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思维转向,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体系;另一方面,智能手机思想政治教育也容易陷入技术驯化、交往异化、消费异化、传播异化等困境。二者之间的相互博弈为智能手机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充分利用好智能手机传播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福利和优势有利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从而在新的时代背景和技术发展前景下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化、大众化和社会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