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世纪之交,我国家庭道德建设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代际关系失衡;平等尚未真正走入家庭;婚恋道德观念混乱;攫取心态笼罩一些家庭;子女教育重智轻德;邻里关系冷如冰。这既有经济原因,也有文化、教育原因。为此,必须加快市场经济建设步伐,加强文化领域的清理整顿,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调整道德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2.
社会转型时期我国行政道德建设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行政人员行政道德失范现象依旧严重。行政道德失范既与行政主体自身素质有关,也与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行政体制和法规制度不完善等外部因素相联。行政道德建设,不仅要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其重要性,而且要加快行政体制改革,加快行政伦理立法,加强群众监督.加强思想教育,同时整顿与道德建设有关的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3.
重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文化体系,一要找准这一道德文化体系构建的现实基点,明确这一道德文化的基本要求;二要妥善处理好相关的五种关系;三要积极建立市场经济主体的行为调控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变革时代的道德文化建设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4.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社会主义情神文明建设,需塑造道德理想人格.道德理想人格有丰富性、层次性、指向性等特点;其基本特征是:主体超越性、自我同一性、意志自由性、主体完整性、每个个体应在挺立自己“做人”的基本道德人格的同时,弘扬道德理想,不断追求崇高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5.
道德暴力可以说是道德评价中的“暴政”,其实施者站在道德制高点,以道德的名义鼓动人指责、诘问甚至打击他人,给他人造成难以承受的精神压力。而产生道德暴力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的道德评价出现偏差。因此,完善道德评价标准对于遏止道德暴力显得极其重要和紧迫,而建设道德评价标准应坚持适度公正原则和融合性原则。  相似文献   

6.
略论人的主体性活动的道德制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体的自由能动的创造性活动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但主体的活动并不是绝对自由的,它要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包括道德制约。道德制约一方面表现为道德理想对主体性活动价值目标和方向的引导,另一方面表现为道德评价或规范对主体行为的调整。作为一定社会价值观的衡量尺度和人文框架,道德制约使主体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活动中自由而不逾矩,能动又不随意,德是主体性活动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关于道德价值的五大流行定义:“需要”说、“应该”说、“情感”说、“意义”说和“关系”说等。分析发现,这些观点均具有真理性,也有进一步完善之必要;如果把道德价值界定为:“道德事实与人之间特有的社会关系,它标志着道德事实对人的本质之确证和完善”,或许会更加接近道德价值的内在特质。进而认为,道德价值是以实践-精神、功利-道义、个人-社会、自律-他律、相对-绝对相统一的方式来把握,并通过认可正确道德价值、实现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的互动转化、形成内在道德素质与外在道德习惯、坚持个体道德价值取向与社会道德价值要求相统一等途径实现。  相似文献   

8.
论道德的本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首先介绍了目前国内伦理学界在道德本质问题上存在的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社会本质论伦理学,一种是主体论伦理学,并且评价了以上两种观点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得与失。其次作者提出自己关于道德本质的新见解。指出实践是分析研究道德本质的唯一正确的出发点,说明道德就其本质而言既是社会关系的调节方式也是人类自身自我实现的方式和人类把握世界的方式,道德最终是要在和谐的社会发展和个人自我实现间确立一种平衡机制  相似文献   

9.
道德权利是道德主体在道德生活中所享有的权利,是道德主体选择和认同某种道德价值标准的权利、进行道德行为选择的权利、要求正确评价自己品质和行为的权利、见义勇为给自己带来损害后要求受益者和社会给以适当补偿的权利以及追求德福统一和道德公正的权利。  相似文献   

10.
道德建设法制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加强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是实现法治社会的有力支撑.文章提出了道德建设法制化的根本途径:建立健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道德立法对道德“失范”行为的惩罚力度;加强道德法制化的宣传和教育,加大执法力度.  相似文献   

11.
转型时期的大学德育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所提出的新要求 ,根本问题在于德育主体价值的丧失。德育创新的根本出路在于培养德育主体 ,这是道德本质及教育规律的内在要求 ,也是社会和大学生自身的现实需要。德育创新应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着重唤醒并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和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  相似文献   

12.
在实质先验主义的基础上,通过区别善的事物和价值、目的和价值,论证善恶价值的特殊性质,确定了价值领域是个先验实质的领域。道德价值既不是“善物”也不是“价值物”,而是一种具有实质性或非形式性内容的善恶性质或关系,个人才是道德价值的真正主体,道德价值也只有在个人的价值情感中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13.
深入阐述了有关道德的3个基本概念,即道德自信、道德信仰与道德变迁;认为应在准确把握道德变迁的基础上,坚持正确的道德信仰与道德自信;道德信仰的重心应是道德价值、道德精神与道德规律等;道德自信应是一种具有包容开放、与时俱进、自我批判等精神品质的道德自信。认为应正确处理三者的关系,以适应现实社会道德发展与道德建设的需要,有力地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道德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价值趋向是道德顺从的教育,原因有:伦理本位的思想传统;群体本位的教育倾向和道德教育的政治统治功能强化。当代道德教育的时代背景的变迁即社会结构的转型和多元化社会的形成以及当代道德教育人本倾向,标示着道德选择教育成为了道德教育的内在要求和价值趋向。  相似文献   

15.
在道德权利的本质规定中,蕴涵着普遍性原则、合理性原则、社会性原则。普遍性原则强调道德权利中权利主体的普遍性,合理性原则强调道德权利中利益的价值合理性,社会性原则强调道德权利的社会本性。只有合乎三方面价值原则的权利要求,才能上升为道德权利。  相似文献   

16.
康德在其一生的著作中很少把道德与教育放在一起连用,但事实上他曾进行过从道德哲学进入道德教育的尝试。其道德教育思想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是进行道德教育的前提,包括肯定一个人类的性状和一个道德感受性;二是道德教育的过程,包括道德感受性的培养和动机的纯粹道德兴趣的激发;三是全人类的道德教育,包括道德的类似化学方法的“解剖式”认识和人类道德教育的“分工”。  相似文献   

17.
文章论述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规范的基本内涵,探讨了道德规范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以及如何加强道德导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非理性因素可以外化为人的行为,影响着人们的道德选择.而转型期人们道德情感的冷漠、道德意志的弱化、道德信念的迷失、传统道德习俗的影响,使非理性因素不能发挥其积极作用,导致道德失范现象的大量发生.为此,有必要激发人们的道德情感、强化人们的道德意志、坚定人们的道德信念、扬弃传统的道德习俗.  相似文献   

19.
传统人际德育本身存在的缺陷及其低效度,需要在德育过程中加强生态德育的渗透。它可以培养学生对环境的忧患与责任意识,培养学生学会感受自然美、在自然中陶冶情操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提升人际道德境界,培养学生个体卓越精神与能力。生态德育要面向实际生活,采取各种措施引导学生参与环境保护、生态实践活动,使其达到知与行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当前学界关于著作人身权性质的认识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著作人身权与民法意义上的人身权并无二致,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著作人身权实为财产权。事实上,著作人身权与民法意义上的人身权并非同源,但著作人身权中的发表权和修改权与著作财产权有着天然的紧密联系从而使其体现出一定的财产性。面对著作人身权保护的诸种新模式,重新界定著作人身权的性质成为关键之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