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莫卧儿帝国是印度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就是从它手中英国攫取了印度的统治权,使印度人民蒙受了近二百年殖民统治的厄运。印度人民遭受残酷的殖民征服和统治,英国殖民者有其罪,而莫卧儿王朝的统治者则应负其咎。从莫卧儿帝国的灭亡开始,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深渊。研究莫卧儿帝国灭亡的原因,对印度民族和世界被压迫民族来说,是有重要意义的。在印度历史上,莫卧儿帝国实质上是一个外族王朝。十六世纪初期,印度是一个分裂为许多小公国的国家。当时的罗迪王朝(1450—1526)为阿富汗人所建,名据德里,却没有鞭及印度南部领域,北部则长期处于混战状态。  相似文献   

2.
莫卧儿帝国统治晚期,印度次大陆最终沦为英国殖民地的教训极为深刻.本文结合印度史实以及学习马克思关于印度历史的两篇经典性著作的体会,从印度社会政治结构存在的弊端和莫卧儿帝国政府内外政策的失误两方面,对印度之所以沦为英国殖民地的内在原因进行了尝试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印度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之一,随着14世纪莫卧儿王朝的建立,印度原有的正统造园艺术逐渐改变其旧有形式而与伊斯兰文化融为一体,形成了印度伊斯兰式园林,即著名的莫卧儿造园。本文分析和阐述了印度伊斯兰园林产生的历史背景、造园条件,并通过对其园林类型和名园实例的着重介绍,总结出该类园林的造园特征,最后,以莫卧儿花园为实例阐述了印度传统伊斯兰造园艺术在20世纪初期被赋予的新生命力。  相似文献   

4.
莫卧儿帝国统治晚期,印度次大陆最终沦为英国殖民地的教训极为深刻。本文结合印度史实以及学习马克思关于印度历史的两篇经典性文章的体会,从印度社会政治结构存在的弊端和莫卧儿帝国政府内外政策的失误两方面,对印度之所以沦为英国殖民地的内在原因进行了尝试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莫卧儿帝国是印度历史上统一的封建王朝,从帝国建立到18世纪初,社会经济发展,国内外贸易繁荣,城市数目众多,城市人口稠密;这一阶段城市的繁华源自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既基于城市自身的优势,也与当时帝国发展形势、国内外贸易交流密切相关;莫卧儿帝国城市体现出自身特点,城市功能突出,讲究布局和规划,建筑精致美观。  相似文献   

6.
帕尼帕特位于德里以北约五十英里,是印度历史上一个著名的古战场。从十六世纪到十八世纪,在这里发生了三次重大的战争。一五二六年,巴布尔在这里打败了德里苏丹的十万大军,结果建立了印度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莫卧儿帝国。一五五六年,阿克巴的首相培拉姆·汗在这里打败了觊觎皇位的赫穆将军的军队,巩固了莫卧儿帝国的统治。一七六一年,马拉塔和阿富汗的封建集团又在这里进行了一次规模巨大的战争,以马拉塔封建集团的失败而告终。本文研讨的就是一七六一年发生的第三次帕尼帕特之战。  相似文献   

7.
阿克巴经济改革述论丁瑞忠十六世纪下半叶,印度莫卧儿帝国第三代皇帝阿克巴(1556—1605年在位)曾在经济领域实行过一系列改革。这一改革,在印度和世界历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为进一步探讨阿克巴的经济改革,本文试图对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作一概略的介绍...  相似文献   

8.
四指的距离     
郑衍文 《可乐》2010,(7):23-23
一日朝毕,莫卧儿帝国皇帝阿克巴突然给群臣出了一道智力测试题:谁能用最多三个字来告诉他真理和谬误的区别? 群臣听罢,纷纷交头接耳,窃窃议论。阿克巴见无人出来应对,便对首辅大臣伯博说:“伯博,你怎么也沉默不语?这倒是很少有的事呀。”  相似文献   

9.
帖木儿帝国和莫卧儿帝国的编年史上常说他们的政体、施政方针、社会行为准则,来源于“图拉”或“札撒”。我们看一下14—15世纪中亚的蒙古传统,就足以说明它在察合台统治过的领土上确有某种程度的残存。在谈这个问题之前,应先研究一下是否确实有一部叫作“  相似文献   

10.
□肖禾2月27日,一列满载印度教徒的列车在古特拉火车站突然遭到不明身份人的袭击,57人丧生(其中有15名儿童),数十人受伤。愤怒的印度教徒马上将此事归咎于穆斯林,并立即对当地的穆斯林群众展开了大规模的报复行动。4天之内,教派骚乱席卷整个古吉拉特邦,直到3月15日局势才暂告平静,至少800人死于非命。此次印度教派冲突的核心,是罗摩庙的重建问题。位于印度北方邦的阿约提亚市,始建于16世纪莫卧儿王朝巴卑儿大帝时期。据说印度教大神罗摩出生在那里。印度教徒认为,古代那里有一座罗摩庙,1528年,当时的穆斯…  相似文献   

11.
红堡红堡是一座红色砂岩筑成的城堡,17世纪中叶,由莫卧儿王朝第五代君主沙贾汗修建。红堡长915米,宽518米,主门为拉赫尔门。虽然几经战乱,巍巍的红色城墙,还有部分基本结构完好的宫殿依然昭示着昔日的辉煌。门票:250卢比开放时间:日出开放,日落关门。周一不开门。  相似文献   

12.
一 关于印度莫卧儿王朝的柴明达尔,在近年来国内出版的世界史中,都是这样说明的:在帝国势力不易达到的边远地区的王公或部落首领,保留土地的世袭所有权,成为帝国的附庸,向皇帝纳贡。这种世袭领地的占有者称为柴明达尔。柴明达尔不仅在所辖地区征收租税,而且还强迫农民服劳役。在阿克巴统治时期,柴明达尔土地占有制还不占统治地位,到十七世纪以后,才广泛流行。有的书中具体指出当时最大的柴明达尔领地是在孟加拉、比  相似文献   

13.
莫卧儿帝国是欧亚大陆近代早期历史中著名的陆上帝国,其早期的专制帝王依靠传奇的军功、个人魅力和高超的统治技巧,使帝国的军事扩张与国家繁荣并存、社会秩序与宗教包容并立,然而在帝国走向强盛的顶点后,盛世的表面下隐藏着巨大的社会矛盾与隐患:印度教与伊斯兰教信仰方式的差异、制度性国家治理方式的缺失、陆上帝国对海防的忽视、内卷的村社经济,这一切造成的结果是一个包容却并不团结的社会依然延续对外来入侵麻木不仁的传统。  相似文献   

14.
泰姬陵,位于印度首都新德里以南约200公里处的阿格拉近郊,被称为世界七大建筑奇迹之一,198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泰姬陵,其实就是一座印度的古陵墓,它的魅力就在于其建筑规模宏大,风格独特,还有一段动人的故事。泰姬陵是古印度莫卧儿帝国第五代皇帝沙贾汗为其爱妃阿柔曼·巴纽所建造的陵墓。爱妃名叫泰姬·玛哈尔。泰姬美貌多情而富有才华,她和沙贾汗形影不离,出入相随,就连沙贾汗大帝出征作  相似文献   

15.
16、17世纪,坎大哈因其在商业、军事等方面具有的重要战略意义,成为伊朗萨法维王朝和印度莫卧尔帝国长期争夺的对象.双方前后长达一百多年的争夺,导致坎大哈在两个国家之间数次易手.直到17世纪中叶坎大哈最终为伊朗牢牢控制,双方的争夺才宣告结束.  相似文献   

16.
蒙古族民间故事的搜集出版和研究赵永铣(内蒙古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蒙古人一向有述说家谱世系、祖先传说掌故的传统。《蒙古秘史》中关于孛儿只斤家族历史的传说就是这样一代一代传承并最后形诸文字的。这一传统到17世纪以后形成高潮。据众多蒙文典籍记载,著者们莫...  相似文献   

17.
一、原文校释 ·去(却)谷者食石韦,朔日食质,日驾(加)一节,旬五而[止,旬]六始銧,日□[一]节,至晦而复质,与月进退。为首重足轻(月豊)(体)轸(胗),则昫(呴)炊(吹)之,视利止。食谷者食质而□,食□者为昫(呴)炊(吹),则以始卧与始兴。凡昫(呴)中息而炊(吹)。年廿[者朝廿暮廿,二日之]莫(暮)二百;○卅者朝卅莫(暮)卅,三日之莫(暮)三百,以此数谁之。春食一去浊阳,和以[銧]光、  相似文献   

18.
卧箜篌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弦鸣弹拨乐器——箜篌的一种,在宋代退出历史舞台。目前国内外对于卧箜篌起源及发展的研究较为成熟,而缺少卧箜篌消亡原因的探究和系统性总结。立足国内外研究成果,采用文献调查法、分类法、比较分析法、历史研究法等方法,一方面,提出卧箜篌的兴起时间尚不能肯定、需考古实证佐证的观点;另一方面,与朝鲜的玄琴相对比,从文献及考古材料出发,总结提出卧箜篌在中国消亡的原因,即宫廷的垄断、其他乐器的冲击和市井文化的兴起。并在此基础上,为传承传统文化提出了“民族交流、不断改进、加强重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兴起于唐宋并大盛于其后的“洗儿”习俗,不仅在汉族聚居的中原地区流行,还影响到了边疆地区和其他兄弟民族。流风所及,朝鲜亦有洗儿习俗。因洗儿而生的洗儿诗,是一种为新生儿祈福、祝愿的诗歌样式。朝鲜洗儿诗中,对新生儿的期许主要表现在追求寿富、仕宦顺遂与诗书传家三个层面。洗儿之时还常有赐名之举,它与洗儿一道成为敬念先人、和睦亲族的重要方式。由洗儿习俗到洗儿诗、洗儿文化,反映出中华文明对朝鲜的影响,经由最初的民俗最终上升到了文化层面,这是东亚汉文化圈形塑过程中的鲜活案例。  相似文献   

20.
对于从事油画艺术创作的人来说,意大利画家乔治.莫兰迪的名字毫不陌生,人们往往是将他的名字与他画的瓶瓶罐罐联系在一起。莫兰迪在一个极为普通的物质视域中津津乐道地追求一生,从未有感觉枯燥和无奈。当我们今天静心去观看其尺幅不大的作品时,仍会感动、吸引并引发震撼。莫兰迪到底在追求什么?又是为何使我们深深着迷?在这里,它涉及到一个画家眼睛,直面一个客体的视觉之思。这是我们研究莫兰迪绘画艺术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