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9 毫秒
1.
媒介教育与媒介融合趋势密不可分,当前高度发达并持续发展的数字技术使得依托于此的媒介在互联网平台上得以源源不断的整合;同时,随着新闻传播业正经历从新闻传播到公共传播的转型,社会对公共传播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如何培养媒介融合背景下的传媒人才,该类人才应该具有何种素质和能力,成为了当前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关注的重点和焦点。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新闻摄影的跨媒介传播、如何整合拍客摄影资源、怎样体现新闻摄影的和谐价值理念三个方面论述了新闻摄影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责任与作为。在新闻摄影报道中,应注重主题价值取向、主客体间的融合,图文互补的有机组合,实现新闻价值和现象价值的有机统一,做全方位、立体化的摄影报道。  相似文献   

3.
[摘要]新的传媒业态使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特别是网络媒体的深度开发,手机报的兴起,微博的方兴未艾,使新闻传播的门槛越来越低,记者普民化。在有手机就能发布新闻的“全民记者”语境下,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既要坚守该专业的根基,这是大学教育有别于职业技术教育的根本点,同时开阔专业视野,又是大学新闻人才培养的特点和方向所在。要让更多的新闻学子适应社会发展,必须张扬专业理想和职业精神,构筑坚实的文化基础,并拓宽专业视野,打破常规的人才培养模式等,只有在这些方面多下功夫,才能在全民记者语境下培养出合格的新闻传播人才。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新闻传媒业蓬勃发展,新闻传播教育日益兴旺与繁荣.作为中国西部人口大省的四川省,这30年来高校的新闻传播教育也呈现出蓬勃兴起和发展的大好局面.这30年四川高校新闻传播教育蓬勃兴起与发展,其根本原因在于党的改革开放的英明政策.从当前四川高校新闻传播教育的情况看,发展还很不平衡;所办专业点虽然较多,但质量有待提高,特色也有待进一步形成和鲜明.办好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关键在于人才.从四川高校新闻传播学科的师资队伍看,加快中青年师资队伍的培养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后川渝新闻传播教育兴起和发展到2015年9月的今天,已经进入了第35个年头。总结三十多年来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出有以下几个比较明显的特点:一是从办学规模上看,从数量上零的突破,由无到有,由小到大,发展到了质量上的不断提升。今后,要进一步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把新闻传播学等理论知识的教学工作与新闻传播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着力培养既能文又能武、既有较高新闻传播学理论素养、又有较强驾驭新闻传媒各种实际运作技巧的新型新闻传播人才。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后高校扩招,新闻传播教育专业也急剧升温,然而教育资源短缺,师资落后,学生量多质差等因素造成就业困难等一系列问题。新闻传播教育发展的关键是提高新闻采写人才的质量,因此,新闻传播教育应该适当控制规模、科学设置专业和课程,并合理配置高素质的师资、增加师资建设投入,在教学环节上更需要重视新闻实践。  相似文献   

7.
以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学生工作实践为例,论述了根据本学科专业特点培养高素质新闻传播人才,以及围绕人才培养总体目标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途径,认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全面素质教育应配合专业教学,注重新闻传播人才特质的培养,并认为学生的社会实践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培养方式。  相似文献   

8.
王安平,李 智加入WTO对我国高校人才工作的挑战与对策思考G4 高等教育(1)黄作良美国高等教育体制与本科教育特点G4 高等教育(1)杜学元浅谈美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及其成因G4 高等教育(8)王 艺,付君清论负面新闻信息传播的正面引导G6 新闻与传播(2)蒋晓丽,王 东,孙 勇 从公共危机事件传播透视传媒公信G6 新闻与传播(2)杨志顺论报纸版面引导阅读的几种方式G6 新闻与传播(2)宋建国WTO与中国的电视传播业G6 新闻与传播(2)王 彬主持人:电视节目的文化身份G6 新闻与传播(2)邹威华,冯 毅,唐晓红 汉英商标词的跨文化解读H1 语言文字学(2…  相似文献   

9.
融合了新闻学与传播学理论的新闻传播学在20多年前就已出现,新闻传播学这一新的学科在中国经过了长期的孕育与发展。新闻学可以利用传播学的相关理论重构体系,以推动新闻传播学科的发展与创新;传播学理论对新闻实践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新闻传播学纳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教育的通识课程,有利于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从新闻教育的现状看课程修订的目的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新闻人才?中国新闻教育的问题出在哪里?大学在新闻教育中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这些问题是新闻传播教育首要的问题。然而落脚到办学环节,涉及问题太多,师资、设备、管理是一个方面,课程、教材、教学又是一个方面。本文以新闻教育现状为背景,从新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角度,分析课程修订的目的和意义,以此探讨地方、民族高校新闻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的措施,并对新闻传播教育的走向提供一些适时性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早期中国的记者被称为"访员"、"访事人,"19世纪后半期,上海的报刊均称记者为"访员"。1905年郑贯公已经使用了"记者"这一称呼。从"政论报刊时期"到"新闻消息报刊时期"的过渡,是"访员"成为"记者"的新闻业界背景。从"访员"到"记者"称呼的变化,反映了中国社会对记者职业认识水平的变化和这个职业社会地位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北洋政府时期是中国社会一个十分动荡又孕育重大变革的时期。这一时期,新闻业尤其民营报业空前繁荣,民营报人的思想异常活跃,这为他们探寻新闻伦理奠定了物质和思想基础,也促进了中国新闻伦理思想的基本成型。北洋政府时期民营报人的新闻伦理思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优良的道德品格是记者从业的首要资格;二是记者应当秉承独立自尊的核心价值理念;三是记者应当以客观公正为报道原则。这些思想为中国新闻从业者提供了基本的道德遵循,推动了中国新闻业的职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新闻专业主义理念的建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闻专业人员的职业伦理道德作为对从业者自身的一种自觉的规范和约束,是新闻专业主义不可缺少的内涵。在职业社会学的层面,职业伦理道德属于确认行业范例的内部规范和行业组织的自律。我们通过对各种新闻采写方法的接受程度、新闻职业伦理道德形成因素的重要性评价、对新闻工作者某些行为的认可程度、对采编人员职业追求各要素的重要性评价等四方面不同内容的调查分析,发现我国新闻媒体的从业者正在逐渐形成新闻专业主义的理念,但是仍有很多不尽如人意之处,需要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化的语境下,我国民族地区新闻教育面临着巨大挑战。全新的发展格局要求民族新闻教育必须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充分利用网络新闻资源,拓展民族地区新闻实践教学视野;深入挖掘民族新闻资源,造就民族地区本土新闻传播人才;大力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具有真正新闻精神的从业人员。  相似文献   

15.
新闻工作者为提高新闻舆论监督水平,一要走出两种认识误区,即舆论监督无限制论和舆论监督绝对独立论的误区;二要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具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正确的出发点,并严守新闻纪律和职业道德;三要讲究策略艺术,求真求实,业务熟练。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任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通过多层次路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优势路径,已经成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的主要渠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给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做到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内容唯实性与手段唯美性的统一、评价中社会本位与个体本位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方式的深刻变革给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带来了新的挑战,具体表现为话语传播多元化加剧了意识形态甄别的难度、信息内容多元化增加了教学内容筛选的难度、信息交互方式扁平化增加了教学方式的难度、信息技术的专业化增加了教学的技术难度。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转变教学理念、拓展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构建以全媒体为平台,课程资源和网络资源共享、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互动、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互补的育人过程,打造学生终身受益、真正喜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价值引领和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教书和育人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8.
美国匿名消息源:使用规范与伦理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体从业者对匿名消息源的运用一直是美国新闻界探讨新闻伦理问题时一个无法回避的难题。由于复杂的原因,匿名消息源有时扮演天使传播正义的声音,有时又是幕后“魔鬼”制造事端,他们的出现使媒体从业者在实践过程中遭遇到诸多新闻职业道德与法律上的问题。媒体从业者做出的选择是试图通过制定相关的行为规范以正确运用匿名消息源。  相似文献   

19.
对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科学内涵和评价标准的正确把握是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实现的重要前提。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是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效益和效率的有机统一。依据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效益、效率这三个纬度去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评价标准。其中从效率的角度来论证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评价标准是本文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20.
新闻教育与新闻专业主义理念的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受文化、社会体制和个人教育等因素的影响,新闻从业者现今并没有形成牢固一致的专业理念,新闻离严格意义上的专业还有较远的距离.和新闻专业主义联系甚密的新闻传媒教育虽然在中国有很大的发展,但还没有从新闻从业人员处获得足够的尊严和较高的评价,目前来看其对新闻专业主义的贡献也是有限的.因此,在加强新闻教育中的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新闻从业者对于新闻专业理念的追求,将是新闻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