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彪晓红  杨飞 《理论界》2007,(6):195-196
为了摆脱因国民党军队“围剿”和党内“左”倾错误危害而陷入的困境,红二十五军遵照周恩来的指示,开始长征。周恩来的指示,对于红二十五军坚定长征的决心、选择长征的方向、明确长征的目的、制定与长征有关的各项决策等,都起了重要的作用。周恩来为红二十五军长征的胜利立了大功,他对党和革命极端负责、对根据地人民与红军深切关心和实事求是的伟大精神,在我们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红军长征落脚陕北是历史的必然:红军长征始终高举“北上抗日”的旗帜,从目标和方向上为最终落脚陕北提供了可能;红军长征途中克服了党内王明“左”倾机会主义和张国焘分裂主义的错误,保证了最终落脚陕北;陕北革命根据地当时所具有的独一无二的客观条件是红军选择落脚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7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中华民族史和世界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是中国共产党85年波澜壮阔历史最惊心动魄的篇章。长征精神可谓中国共产党之魂。现在,我们国家正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朝着新的伟大长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使社会主义中国发展和富强起来,为人类进步事业做出更大贡献的目标阔步前进。我们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就是要继承发扬红军长征精神,向着新的伟大长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相似文献   

4.
关于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毛泽东在1935年12月27日《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中,曾作过形象而生动的论述。他说:“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长征是历史记录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这一论述无疑是正确的,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也是全面的和深刻的,并因而一直为我国史学界所长期引用。然而,红军长征作为中国革命史研究的重要课题,对其意义是否就  相似文献   

5.
周恩来在红军长征中的伟大贡献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一部长征史都围绕着毛泽东的活动进行演绎,人们看得多的是毛泽东的光辉,而其他领导人尤其是周恩来的重大贡献却有所忽视。本文从红军长征的全过程,详尽地论述了周恩来的重要活动及其历史性贡献,认为周恩来是长征的实际组织者、军事指挥者,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配合中国现代革命史的学习,适应党史研究和编写工作的需要,《贵州社会科学》编辑部与贵州省博物馆根据我省历年来调查、搜集的大量资料,共同编选了一本《红军长征在贵州史料选辑》。这本资料集约六十余万字,按资料性质分为“红军文献”、“历史回顾”、“故伪资料”、“其它”等四个部分。“红军文献”收录了中央红军自通道转兵入黔到四渡赤水后赴滇这段时间的部分文件、电令、布告等文献;“历史回顾”收录了参加长征的部分老同志的有关回忆录、日记和我省的调查访问材料,以及陈云、肖华等同志就红军长征在贵州的一些问题的复信等,还附录了原敌方将领的回忆录十一篇;“敌伪资料”收录  相似文献   

7.
中央红军长征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刘维菱红军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党全部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之际,本文试就中国共产党在长征中对红军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一历史的叙述。一、长征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长征胜利的实践,离不开思想政治...  相似文献   

8.
<正>六十年前震惊世界的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乃至整个世界战争史上的伟大壮举.回顾长征,总结其胜利之因,从中汲取宝贵的历史经验和巨大的精神力量,这是其历史认识和现实实践的根本意义与价值所在.一、长征的胜利是党正确领导的结果1934年,由于左倾教条主义者完全控制了党中央领导权,左倾冒险主义错误进一步发展,致使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0月初,国民党军队推进至中央苏区腹地,红军主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踏上茫茫征程.应该说,红军长征之初,行动是仓促的,方向只能往西,但落脚点不明,红军生死前途未卜.红军大规  相似文献   

9.
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曾把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称作“激动人心的远征史诗”①,翻开这部史诗,我们不可能不注意到红二十五军在这壮阔史诗中独具特色的光辉一页。1934年11月16日至1935年9月15日整整10个月中,这支不足3000人的队伍,在与中共中央失去联系的情况下,艰苦转战,独立完成了长征。红二十五军的长征不仅保存和发展了自身力量,还对主力红军的长征起了巨大作用,有力策应了主力红军的长征,与主力红军会师陕北后,又在坚持和巩固长征落脚点的战斗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从而对整个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一、红二十五军的长…  相似文献   

10.
长征在四川是长征史诗上光辉的篇章吴启权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衣红军,从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进行了震惊世界的万里长征。红军长征在四川的光辉历程,在整个红军长征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中共中央在四川境内多次召开关系党和国家命运的政治局会议...  相似文献   

11.
一九三四年十月到一九三六年十月,中国工农红军举行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甘肃,是红军长征到达的第十个省份。红军长征在甘肃从一九三五年八月红二十五军进入甘肃到一九三六年十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会师结束长征,前后历时一年多。从岷山到六盘山,从甘南草原到陇东高原,到处都留下了红军光辉的战斗足迹。在长征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俄界会议、腊子口战役、哈达铺整编、榜罗镇会议、会宁会师等等也都发生在甘肃广阔的大地上,因而,红军长征在甘肃的这段历史,在整个长征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它对于最后实现伟大的战略转移,到达革命的落脚点和出发点;对于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学习和研究红军长征在甘肃的这段历史是十分必要的。中国工农红军二十五军是长征期间进入甘肃的第一支红军部队。  相似文献   

12.
张闻天对红军长征胜利的杰出贡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闻天对红军长征胜利的杰出贡献张寿春(中共江苏省委党校教授南京210004)60年前进行的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奇迹,具有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为什么红军长征能够从初期的被迫转移到最后以胜利开辟革命新局面而告终,这不是任何个人单独的功劳,而是以毛泽...  相似文献   

13.
论中央红军长征过广西的历史意义●彭源重1934年,中央红军长征经过广西北部的灌阳、兴安、全州、资源、龙胜5县,进行了英勇悲壮的湘江战役,通过了桂北少数民族区,在广西人民心中播下了革命的火种,铸造了伟大的红军精神。中央红军长征过广西是中国红军史上也是中...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长征研究中两个问题进行再探讨,提出自己的观点:第一,关于红军长征前和长征中是否知道陕北有红军和根据地的问题,过去许多研究者认为中共中央在长征前和长征中就知道陕北有红军和根据地,笔者认为中共中央在长征前和长征中知道陕甘边苏区和红二十六军,但对陕北苏区和红二十七军却并不知晓,这主要与陕北苏区形成的时间有关;第二,关于红军长征战略方针转变的问题,有人认为是“湘西—川黔边—川黔滇边—川西—川陕甘—陕北”,笔者认为红军战略方针经历了“湘西—川黔边—四川—川陕甘—陕北”的转变,除此之外常常被研究者认为的“战略方针”,实际上只是一些策略方针。  相似文献   

15.
<正>6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以特有的姿态探索着中国革命的正确路线,胜利地完成了长征.毛泽东在1935年曾论述:“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今天,红军长征仍铭记在人民的心中,并在继续深化其印迹.一、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的转折点纵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曾经历两次历史性转折,“一次是由北伐战争的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一次是由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北伐战争失败后,我党从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相似文献   

16.
红军长征精神及其现实意义范书林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了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举世无双的英雄壮举的胜利完成。它为中国革命写下了一部激动人心的史诗。今天,长征已经过去了60年。但长征留给了我们巨大的精神财富,它的宝贵价...  相似文献   

17.
<正>六十年前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长征,是震惊世界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红军在极端险恶的条件下,离开原来的根据地,进行战略大转移,长驱二万五千里,纵横十余省,粉碎了敌人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越过人迹罕到的雪山草地,克服了说不尽的艰难困苦,终于取得了长征的胜利,谱写了“中共党史上最壮丽的一页”.中国工农红军在极其险恶的条件下,能够转败为胜,完成长征的伟大任务,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毛泽东在红军长征的若干关键时刻所起的挽救危局和正确导航的决定性作用,无疑是红军长征胜利的重要原因.一、“通道转兵”使红军避免了落入敌人陷井的危险,这是毛泽东对于红军长征胜利做的第  相似文献   

18.
长征初期国民党对中央红军的围堵及其失败王建科,刘守仁在现代史研究领域,红军长征史的研究是比较充分的。但也不无缺憾之处,诸如对遵义会议以前红军长征的情况、国民党中央军与地方军的围追堵截等方面的研究还很薄弱。过去我们常说,“左”倾中央实行退却中的逃跑主义...  相似文献   

19.
李巍妍  白雪峰 《理论界》2007,(2):188-189
伟大的红军长征,翻开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新篇章;伟大的红军长征,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伟大的红军长征,培育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革命精神;伟大的红军长征,形成了中国革命成熟的坚强领导核心。我们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就要继续弘扬长征精神,牢记长征精神的深刻启示和深远意义,深入挖掘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永葆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20.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全国各地红军在中央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万里转战,最后云集于陕甘革命根据地,在这里站稳了脚根。陕甘根据地之所以能够成为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是有其历史必然性的,它在政治、军事、经济、地理等方面具备了红军落脚的条件,分析探讨这一问题,对于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英明的战略决策、卓越的指挥艺术,都有一定帮助。 一、陕甘根据地本身的存在和国内形势的发展,为红军长征落脚提供了政治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