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 ,我国仍会有大量国有经济从竞争性产业中源源不断地退出 ,研究国有经济如何从竞争性产业中退出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调整 ,是从整体上搞好国有经济的重要举措之一。鉴于当前国有经济职能过泛、覆盖面过宽且效率低下的事实 ,以及市场经济中国有经济应该扮演的职能 ,这种战略性调整在竞争性领域 ,主要表现为一种退出。国有企业在竞争性领域的退出 ,要把握好退出的时序与方式 ,以期优化国有经济的退出效率 ,降低其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安全的震荡程度。  相似文献   

3.
认为一般对国有经济的退出问题的探讨都是从体制内的角度出发 ,而在转轨期 ,这一退出方式面临层层壁垒 ,增加了退出的成本。因而试图寻求另外的退出途径——体制外的被动退出 ,以便实现同样的目标。体制外的被动退出是由国有经济的目标函数内生决定的 ,具有动态自发演进的特征 ,体制外的被动退出是一种卡尔多改进 ,并具有渐进性、与市场化进程的同步性和对资源配置的有效性等特点 ,决定了其退出的可行性 ,继而通过退出机制的设计 ,以消除体制外退出的壁垒 ,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4.
国有经济退出一般竞争领域的四大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世界范围来看 ,“国退民进”、“国有股减持”并不是中国独有的现象 ,很多国家都经历了相似的过程。但国有经济退出一般竞争领域不是一厢情愿的 ,不是政府通过一纸行政命令就能自上而下得以贯彻的 ,“国退民进”是一种市场化行为 ,其过程是长期而艰巨的。就中国目前的现实而言 ,国有经济退出一般竞争领域仍存在至少四个方面的困难 :国有资产的供求矛盾突出 ,国有资产本身缺乏市场交易性 ,国有资产的定价悖论和资本市场不健全。如果这些困难不加以解决 ,很可能使国有经济战略调整的改革举措背离既定方向而导致失败。鉴于民营经济目前承接国有资产的能力尚不足 ,提出了一个国有资产保险式授权经营的过渡性思路  相似文献   

5.
指出转轨时期社会主义政府之所以有必要“退出”,主要是因为政府如不“退出”,首先要承担很高的监督成本,其次难以避免因维持与国有企业的隐合约而承受的国有企业效率低下和国有资产的流失。因此,当“退出成本”低于监督成本和维持合约关系带来的长期利益损失时,社会主义政府的“退出”在经济上是可行的。在转轨时期,政府高退出障碍直接导致产业市场高退出壁垒,结果是加剧国有企业尤其是大中型国有企业退出的壁垒  相似文献   

6.
国有经济控制力战略论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 ,国有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需要通过自身的控制力来表现和实现。因此 ,在深化改革过程中 ,研究和制定国有经济控制力战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一战略的宏观层次包括所有制结构战略、区域布局战略、产业结构战略 ,微观层次主要是企业组织结构形式战略 ,包括独资型企业控制力战略、垄断型企业控制力战略、控股型企业控制力战略、自由竞争型企业控制力战略  相似文献   

7.
转轨时期 ,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也已经认识到原有的遍布于各个领域的国有经济与具有机制灵活、经济成本的自我约束力和经济发展的内在膨胀力较强的非国有经济相比 ,效率低下而明显的缺乏竞争力 ,并呈现出不断收缩的态势。针对这一情况 ,国有经济的退出问题成为理论界讨论的焦点 ,并提出了多种退出方式 ,但这些探讨多是从体制内主动退出的角度出发 ,然而由于体制内主动退出是一个公共选择的过程 ,且在转轨时期面临着层层壁垒 ,使得我们必须对这一退出路径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8.
在企业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唯一目标的前提下,构成企业的市场退出壁垒主要是经济性的。而我国国有企业由于制度性的原因,其退出壁垒不仅包括一般经济性壁垒,还包括许多非经济性壁垒。为促进我国国有经济的战略性改组,可采取为国有企业合理定位、积极发挥非国有企业的作用、实行产业结构调整援助等政策支持,降低国有企业退出壁垒  相似文献   

9.
一般竞争性领域国有资本退出难点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有资本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是调整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安排。国有资本的退出存在着资产专用性、资本规模、失业职工安置、企业债务负担、产权市场不完善等一系列障碍因素。对此 ,政府有关部门应针对国有资本退出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难题 ,加紧制定有关政策 ,并采取有力措施 ,积极推动国有资本的退出进程。  相似文献   

10.
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政府与国有企业的特殊关系决定了政府必须积极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并在改革中行使重要职能,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以前,国企改革主要是围绕着分配结构的调整进行的。在这个阶段的改革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关于国有企业的定位问题、关于国有企业的运行目标的问题、关于国企的经济利益问题以及关于政府与国企的关系问题。从实践来看,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抵销了国企改革的成效,而且影响到我国国企进一步改革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知识经济时代我国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以“知识”的快速传播、占有、使用、竞争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与挑战。从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以及我国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入手,对现阶段国企人力资源管理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当前国有企业资源的利用状况及方式的剖析,以及对企业资源的组合方式的分析,初步探讨了国有企业资源的利用战略。  相似文献   

14.
对国有企业经营者进行有效的监督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客观要求。目前 ,国有企业经营者约束机制还不健全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合理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存在不足 ,资本市场不完善 ,内外监督机制不配套。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经营者监督约束机制 ,必须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建立健全市场约束机制 ,实行各种监管方式的有效结合 ,形成监管合力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放宽非公有制经济的市场准入,给予非公有制同等国民待遇,这意味着非公有制将有个大发展.为了清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思想障碍,本文从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产生、发展、作用、地位及其发展趋势,阐述了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非公有制企业主收入分析中得出,非公有制企业主不是剥削阶级,而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  相似文献   

16.
从理解国有企业的财政补贴入手,分析国有企业治理中存在的问题,认为“政企不分”是当前国有企业治理的主要障碍,且导致了各类关系的错位及公司治理结构变形;并从政府治理和公司治理的角度分别提出一些见解,其目的是研究国有企业治理结构以及如何在中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相似文献   

17.
国家对国有企业的所有,是资本的所有。国家运用经济手段,通过对企业中国有资本的控制实现对国民经济的控制。而控制力是以资本及资本额的大小来进行界定的。国有经济的进退实质上是国有资本的进退。实施国有经济的资本控制必须为产权和国有资本流动创造条件,把发展资本市场作为国有经济战略调整的一个重要内容,实施国有资产证券化,加速国有经济的资本化和国有资本市场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西方混合市场经济国家的国有经济被定位为宏观调节的手段。从混合市场经济的内在机制和外在经济因素方面探讨这一定位的条件 ,指出国有经济的主要载体———国有企业对宏观经济进行调节的表现。  相似文献   

19.
现代激励机制与国有企业代理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代理问题是两权分离的现代公司制企业共有的特征。对于转制中的我国国有企业,由于体制性诱因,国有企业代理问题更为严重。因此,解决国有企业代理问题的思路是:通过实施现代激励制度,重构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20.
在经济全球化和外国跨国公司大举进入中国市场的同时,我国大型国有企业也开始了国际化经营和海外投资的战略转变。能矿资源、海外市场和技术创新应该是我国国有大型企业国际化经营三大战略。为实施这个战略,需要强调发展垄断型国有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发展跨国银行,建立战略联盟和加强政府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