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代诗学专著严羽的《沧浪诗话》以禅喻诗,倡导“妙悟”为核心的审美认识论,以“兴趣”为重心的审美特征论,以“入神”为极致的审美标准和“优游不迫”与“沉着痛快”的审美趣味共存论,构建了严羽《沧浪诗话》的美学思想体系。《沧浪诗话》所总结的宋代诗歌的经验和教训,对明清诗坛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对于当代诗歌美学理论的发展也具有借鉴意义。   相似文献   

2.
蔡厚示 《阴山学刊》2003,16(1):35-38
据现有材料考察 ,严羽的卒年大致在 12 5 5年左右 ,严羽的《沧浪诗话》在宋代诗话中为最有理论价值的著作 ,其“别材”、“别趣”说 ,“妙悟”说等 ,都表达了他卓越的理论建树和艺术创见。  相似文献   

3.
论禅宗思维方式对中国传统诗学美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艳芬 《船山学刊》2004,(2):126-129
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尤其是唐宋时期,禅宗与诗学、美学的交融互渗现象极为突出.其中的奥秘,宋代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辨>中说:"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从思维方式这个角度,揭示了诗禅相通的根本.本文依此为契机,拟通过考察禅宗思维方式对中国传统诗学美学的影响,寻绎出传统诗学、美学某些特点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妙悟论     
妙悟论吴建民(复旦大学博士生)“妙悟”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范畴。它实际是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形式,作为艺术思维活动,它的功能在于创造审美意象。在古代文论中,“妙悟”包括两方面内容:创作之悟和欣赏之悟。如严羽《沧浪诗话})云:“大抵禅道惟...  相似文献   

5.
《沧浪诗话》是南宋诗坛上一部自成体系的理论著作。它所涉及的范围很广,而要着重讨论并解决的基本问题只有两个:一是什么样的诗才算好诗,二是怎样才能产生出这样的好诗来。对前者的答案是“兴趣”说,它构成了《诗话》鉴赏论的核心;对后者的答案是“妙悟”说,它形成了严羽诗歌创作论的基础。关于“兴趣”说,我已撰文论述,这里想进一步探讨其“妙悟”说及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明七子派对《沧浪诗话》相关命题的论述为材料 ,以七子派为视角 ,认为严羽的“妙悟”说指的是对诗法的透彻掌握和灵活应用 ;其“兴趣”说指的是作品以作者的审美情趣为对象 ,以因物作喻为表现手法而形成的一种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7.
佛、禅美学二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佛、禅宝藏中有着丰富的美学资料,本文仅掇拾二题.严羽<沧浪诗话>标举的"妙悟"说,是中国古代诗学中可通于西方诗学的灵感说,其源自汉译佛教典籍和东晋僧肇、竺道生等的佛学论著.唐代诗境理论创立之后,"境生于象外"说,亦是佛、禅"以指指月,而月非其指"的发挥.禅宗高士们对这些富于美学意蕴的命题,以他们内心的体悟,以禅诗,作了极佳的表现,从而印证玄妙的命题亦具有审美实践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严羽审美思想简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羽审美思想简论原波严羽《沧浪诗话》在中国文艺美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严羽审美思想对后世的诗歌创作及理论思想的发展都产生过很大影响。本文拟运用比较的方法,以对严羽《沧浪诗话》中的美学思想和理论观点的阐释,即以结构主义的文学批评为主,结合中国古代文学思想...  相似文献   

9.
严羽所著《沧浪诗话》是有宋一代最为重要的一部诗话,也是最具有理论体系的一部诗话.正因如此,后世对《沧浪诗话》的评论也很多,态度上也褒贬不一.这里并不准备对《沧浪诗话》作一全面评论,而只想就其中严羽自称的“莫此亲切”的也是最为后人诟病的问题,作一番深入探究,以洗严羽所蒙恶名,以还严羽在这一问题上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0.
张颖 《船山学刊》2013,(1):143-147
张戒的《岁寒堂诗话》和严羽的《沧浪诗话》是宋代诗话中的两部杰出著作,且两部诗话都对苏黄诗风进行了锋芒毕露的批判,强调了诗歌作为中国传统抒情文化的载体所应具备的审美品格和艺术特征。但两者也存在显著的区别,张戒继承了儒家传统的雅正诗教观,注重诗歌的伦理价值而兼及艺术,严羽则喻诗以禅,唯艺术为尚,摆脱了传统道学的束缚,对诗歌美学的超越性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黄昌年 《船山学刊》2006,(1):108-110
在对严羽《沧浪诗话》的评论中有一种很流行的观点,即认为严羽的诗论旨在“提倡复古”。这是很值得商讨的。我以为,《沧浪诗话》以禅喻诗,以悟论诗,推尊盛唐,以为师法,其主旨不在“提倡复古”,而在于反对江西诗派的流弊与提倡一种新的诗论标准。  相似文献   

12.
高迎刚 《船山学刊》2005,(2):141-144
本文通过对《沧浪诗话》关于诗歌的特殊材质和审美特质之认识的分析,说明严羽的“别材别趣”说其实是对中国古典诗歌本质特征全面的、总结性的阐述,因而主张对之做出新的认识和评价。  相似文献   

13.
北美汉学界的《沧浪诗话》研究在主体构成上包括华裔族群和本土学者两个群体。华裔族群的代表人物是刘若愚、叶维廉、叶嘉莹、欧阳桢等人,本土学者的代表人物是加拿大的林理彰,美国的宇文所安、费维廉等人。整体上看。华裔族群的研究凸显出如下四个主要特点:一是注重影响研究,包括严羽诗论对前代文论的承传及其对后代文论(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影响;二是对严羽诗论系统中“以禅喻诗”批评方法及“兴趣”、“妙悟”等概念进行了阐释:三是方法上移西释中和中西对话并用;四是注意吸纳中国和日本“严学”家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4.
伏涤修 《东南学术》2003,(4):136-144
后人对《沧浪诗话》采用以禅喻诗方式、倡兴趣主妙悟等指斥颇多 ,同时对它宗李杜而不宗王孟也提出质疑 ,本文认为严羽以禅喻法论诗、推崇杜甫、追求诗歌入神境界 ,正是宋代禅学盛行、宗杜已成定论、人们不满当时诗坛风气的反映  相似文献   

15.
支运波 《船山学刊》2011,(3):129-133
《沧浪诗话.诗辨》"以禅喻诗",用禅道之悟类喻诗之优劣,此论受到明清及近代诗学之士质疑。以冯班为代表提出的"小乘禅之外,又有声闻辟支"和"临济、曹洞有何高下"两个疑问。版本之误和严羽受宗杲禅学思想影响是当代学界所贡献的解决策略。以"妙悟"说为根基和核心,则是开启临济、曹洞高下论疑团的钥匙。  相似文献   

16.
关于《沧浪诗话》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羽的《沧浪诗话》产生在南宋后期,是宋代诗话的尾声,也是宋代诗话的翘楚。它总结了当代诗歌某些重要经验教训,对明清两代诗坛有深刻的影响。在它产生以后的几百年间,历来就有不同的评价。有人把它弄得声势喧赫,比之如“达摩西来,独辟禅宗。”也有人把它骂得声名狼藉,称之为“(?)语”“热病”。至于围绕着它而进行的具体论争,则就更多了。本文不打算对这些不同的意见进行过多的评述,只想就《沧浪诗话》的几个重要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清代以来就有人说严羽的《沧浪诗话》“论诗虽归宗李、杜,……亦是王(维)、孟(浩然)家数”(黄宗羲《张心友诗序》),名为学盛唐,准李(白)、杜(甫),实则偏嗜王、孟冲淡空灵一派,故论诗唯在兴趣,于古人通讽喻、尽忠孝、因美刺、寓劝惩之本意全不理会”(许印芳《<沧浪诗话>跋》)。这些说法在当代学界中颇有影响,如敏  相似文献   

18.
王宏林 《殷都学刊》2008,29(4):67-70
王安石晚年创作在宋代即深受推崇,但两宋所论各有侧重。北宋人强调其风格的深婉不迫,南宋人则特意强调绝句这种体裁的典范意义。严羽《沧浪诗话》以“王荆公体”来代指王安石晚年绝句,乃是立足于南宋习论。“王荆公体”的诗学渊源主要是老杜和晚唐诸家,由此导致严羽认为“王荆公体”不如唐人,这也体现出严羽诗论“宗唐贬宋”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论谢榛的诗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棒论诗尊唐抑宋,除了深受严羽影响外,也是由他的审美标准决定的。谢榛在严羽“妙悟”的基础上提出了“神气”说,主张以琢句来表现妙悟。他首先把情景两个范畴固定为对待关系,即现代美学中的主客体关系。把情景的“相因偶然”看作诗歌创作的天机,诗的最高境界是入化。因而不满意宋诗“先立意”的作法,而推崇唐诗重在情景适会,殊有天趣。  相似文献   

20.
一、“别材、别趣”说的开创性在众多的宋人诗话中,严羽的《沧浪诗话》(以下简称《诗话》不失为一部有特色的著作,具有开创性。它的开创性表现在要探讨诗与文“别”的内容。“别”指的就是诗歌的特性。《诗话》说:“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别材”之“材”是什么?《诗话》没有正面解释,但可以从它所反对的诗风来作推论。《诗话》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