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非谓语动词包括不定式、分词和动名词,是英语语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也是英语区别于其他语种的一个独特的语言现象。使用非谓语动词写作,能使句子显得明快、简捷和生动。弄清非谓语动词的用法,可帮助我们阅读、写作和教学。本文拟将非谓语动词分为时态、语态形式及其意义和它们在句中所充当的句子成分两大部分,用表格的形式进行阐述,然后,将四种非谓语形式的用法差异加以辨析。一、 非谓语动词用法一览表说明: 1.现在分词主动完成式和被动完成式只在句中充当状语; 2.动名词的主动完成式和被动一般式在句中充当主语、宾语和表…  相似文献   

2.
英汉被动句的对比与翻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景芝 《中州学刊》2004,(6):200-202
英汉两种语言都有被动句,这是一种表示主语和谓语之间关系的形式和手段,但同一语法术语在两种语言中所代表的内容并不完全相同.英汉被动句有不少相同之处,二者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第一,英语被动句的谓语动词是被动语态,而汉语没有被动语态;第二,英语主要用被动语态表达被动概念,而汉语的被动关系有更加丰富灵活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3.
古汉语动量成分位于谓语动词前和谓语动词后时的表义重心是有所差别的,动词前动量成分侧重于表示完成动作行为所需要的量,而动词后动量成分则倾向于单纯的计量。这种表义焦点的差异是由于语用上的需要造成的。  相似文献   

4.
试析英语“虚动词+事件宾语”结构霍曙霞1.“虚动词+事件宾语”结构及其修辞效果英语常用have,take,do,make,give等谓语动词引出描述主语的宾语,谓语部分的主要语义落在宾语上;汉译时,大部分谓语动词的语义不需译出。因此,这类动词被称为虚...  相似文献   

5.
李谨香 《云梦学刊》2002,23(4):119-120
俄语中简单动词谓语的繁化形式是非母语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语法点之一。因此,俄语研究和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动词+动词、动词+名词、动词+副词、语气词+动词等几种类型的简单动词谓语的繁化形式。  相似文献   

6.
英语情态动词的时态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岳好平  莫友元 《云梦学刊》2001,22(5):114-115
针对英语情态动词有无时态形式,这一语言学界存在着较大争议的问题,从形式表征和语义表征方面入手,借助语言学历时及共时的观点,提出并论证了情态动词在形与意都具有时态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动词不定式作为一种非谓语动词在句子中可作谓语以外的任何句子成分,是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重要考点,也是英语学习的难点,有必要对其中的秃头不定式的用法进行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自建语料库与BROWN语料库中语料的对比分析,从中发现渤海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写作中高频动词get的使用特征,进而了解到学生习作中高频动词的过度使用、动词时态分布不均、短语分布不平衡等问题,从而为本校及同等水平学校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歇后语是汉语中颇具特色的一类熟语,具有鲜明的形式特征。本文结合内黄话从更微观的层次着重讨论了歇后语中"引子"的形式特点,具体表现为:句法上以动词短语充当谓语的主谓结构为主;形态上分两类情况,动词短语倾向使用无标记结构,名词短语则必须使用结构助词"嘞";语音上必须大于三个音节。  相似文献   

10.
"将"本意为"扶持、带领",是一个实义动词。在古代汉语中,"将"常以实义动词在句中作谓语中心语。南北朝后期,"将"后往往连接一个名词性成分构成动宾结构。由于在语义上"将"不是句子的谓语中心语且"将"及其所联系的客事成分主要用于说明谓语中心语的状态,因此"将"的动词词性相对较弱。到了近代汉语时期,有些句式中"将"所连接的名词性成分既是自身的客事成分又是谓语中心语的宾语。在这样的句子里,"将"的作用是将受事成分位置提到谓语中心语之前,进而完全丧失动词词性。可以说"将"动词词性的虚化过程就此完成。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各时期代表文本中"将"用法的词性特征,从而描绘出"将"动词词性虚化的脉络并分析原因。  相似文献   

11.
《史记》的叙事成就最鲜明的体现在它的动词上。在单音节动词为主的历叙体语句中,史公多采用一些延续性动词来贯串动作主体与行动对象。这类动词元音突出,音调铿锵,动作持续时间长,动感强烈,较好地传达了动作运行的空间、时间及产生的动作效果。复杂谓语历叙句主要有并列的单音节动词谓语句,多个动词并列组成的谓语句,并列的动宾短语谓语句,连动式动词谓语句等四种情况,这些复杂谓语句把特定情境下的人物动态、心理细致入微地描绘出来,具有强烈的现场效果。  相似文献   

12.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名词、形容词和不及物动词活用为“致使性”及物动词的一种文言语法形式,属于词类活用的范畴;而“双宾语”是一个谓语动词同时带有两个宾语的一种句式,属于句型结构的范畴。南开大学教材《古代汉语读本》早已打出了“为动双宾语结构”的旗号,而应用更为普遍的“使动双宾语结构”却一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作为附加语的介词结构自《马氏文通》以来,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热点。介词结构在现代汉语中虽呈现出一定的漂移,但并不是任意的。研究发现,如果介词结构后面修饰的是并列的几个分句时,介词结构只能位于句首,不能处在主谓之间;如果介引对象为一个小句或者带有关系从句的名词性成分,介词结构也通常位于句首;介词结构与其核心动词一起构成动词短语,当整个动词短语受某些副词修饰时,介词结构只能位于主谓之间;当介词结构受能愿动词修饰时,介词结构也不能外移至句首;当句子中谓语动词为光杆动词时,介词结构一般放在主谓之间。在语义方面,受事主语句中的漂移介词结构通常要放在句首;谓词性结构充当句子主语时,介词结构也不能位于主谓之间;主语与介引成分有“整体部分”语义关系时,介词结构也只能位于句首。  相似文献   

14.
多项选择题是现代外语测试中运用得最多的题型之一。本文就这种题型产生的背景及其构成做了综合性的阐述;并对设计这种试题应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此外,本文还针对多项选择题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吴峥嵘 《学术探索》2012,(1):163-166
作为指示代词,"是"最初指代的是时间,相当于"这时",后泛化为一个确指代词。正因为"是"的确指性,它在先秦时期有一系列的特殊用法。并最终发展成为系词。当用于判断句的主谓之间复指主语的时候,"是"逐步语法化为近乎强调确认的标记。当判断句中必须出现"是",并且"是"的出现不带有任何强调的意味的时候,它就发展成为系词。  相似文献   

16.
科学家社会责任之缺失探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小华 《兰州学刊》2006,(8):173-175,184
科技成果的应用导致了日益增多的负面后果,科学家的社会责任问题也随之凸现。在现代“大科学”的背景下,造成科学家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科技行为主体的扩大造成了科学家社会责任的模糊;科技成果应用后果的难以预测影响了科学家对其社会责任的履行;当代科技经济功能、政治功能的不断强化,使科学家面临行为选择的困惑;社会责任的道义本质无法形成一种强有力的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7.
力量 《北方论丛》2006,(6):52-56
汉语词的叠音现象,自古有之。在古诗词和古代散文(古代汉语)中出现的,大多是叠音词,而且基本上是形容词,也有少量的是象声词、叹词。在古代汉语中,也有词的重叠变化现象,但为数不多。唐宋以后的古白话(近代汉语)中,词的重叠变化现象大大增多,不仅有形容词、量词的重叠,也有动词的重叠。近代汉语中词语重叠变化情况大体上和现代汉语相同,所不同的主要有两个方面:1、有些词,按现代汉语的习惯没有重叠形式,而在近代汉语中却有重叠形式;2、动词重叠与现代汉语有不同情形。  相似文献   

18.
以本族语笔语语料库LOCNESS为参照,对比分析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CLEC中不同水平英语学习者的语料,考察不同水平英语学习者非词汇化高频动词搭配使用的发展特征以及变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英语水平的提高,非词汇化动词搭配与本族语者趋于接近,但中国EFL学习者中仍存在典型搭配缺失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感受动词通过与动作动词相同的形式表示感受义,它既不同于一般的动作动词,也不同于表感受义的形容词.感受动词作为非自主动词的感受义,同动作动词作为自主动词的自主义,二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准确地识别它们往往有赖于具体的语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