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郭小香 《理论界》2011,(3):89-91
马克思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蕴含着丰富的理论大众化思想,是指导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真理。艾思奇是中国引领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以《导言》的理论大众化思想为指导深入分析艾思奇的哲学大众化运动,发现艾思奇取得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运动巨大成功的原因是他在开展哲学大众化运动时做到了《导言》中理论大众化思想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黑格法哲学批判〉导言》的批判性具有双重向度——革命性和建设性。马克思以宗教批判为切入点,层层递进,批判的矛头依次指向德国的政治制度以及德国的国家哲学——黑格尔学说,这体现了批判的革命性。在革命性批判的基础上,马克思进一步阐述解放全人类的"心脏"和"头脑"是无产阶级及其哲学,这体现了批判的建设性。导言的双重批判精神给予当代中国如下启示:消灭一切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建设当代中国的的国家哲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3.
《新文学大系》及其《导言集》自出版以来,因其对新文学运动各方面全面评价被封为经典。鲁迅所作的《小说二集导言》,对各流派进行归纳梳理,阐发了“为人生”的文学思想,表达了对于“真实”的文学追求,在众多导言中具有独特的风姿。  相似文献   

4.
学习马克思的“具体——抽象——具体”的科学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57年八、九月间,马克思写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以下简称《导言》)一文,这是一篇他计划中的“总导言”的草稿。在这篇遗稿的第三节专门论述政治经济学的方法。马克思论述的虽然是政治经济学的方法,但实际上远远超出了政治经济学的范围,它对任何科学(尤其是哲学社会科学)都有指导意义。因此,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在《导言》中提出的方法,对于科学工作者是十分重要的。过去,国内学术界曾经对马克思提出的科学方法展开过讨论,但是理解很不一致。这里,谈谈我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有学者对马克思的《问题》和《导言》这两部早期著作中的"人类解放理论"作了详细论述,以此为由对"《问题》、《导言》不成熟论"提出了质疑,并试图从"五个方法论原则"对"《问题》、《导言》不成熟论"进行驳斥。事实上,这五个驳斥都是经不起推敲的。足够的证据表明:《问题》和《导言》作为马克思的早期著作,尚未摆脱"旧哲学"的影响,仍带有明显的人本主义旧哲学的"痕迹",的确具有"不成熟性"。该学者的"质疑"和"驳斥"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6.
对环境的态度及文化背景:广东之观察薛添信黄秉坤导言中国青少年环境观念的因素具有不同的特质,而且反映了国内和各地区内不同的社会、经济及政治状况。本篇论文会论及帮助建立环境知识和观念的力量,尤其是中国南面的广东省。中国是极多元化的国家,从中国比较富裕的沿...  相似文献   

7.
读《小逻辑》札记朱德生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一《小逻辑》前面的《导言》,本是《百科全书》的《导言》,不仅因为《小逻辑》是《百科全书》的第一部分,所以此导言即放在《小逻辑》前面了,而且从内容上说,放在这里也特别合适。黑格尔说:"哲学缺乏别的学科所享有的一种...  相似文献   

8.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以下简称《导言》),是马克思1844年2月发表在《德法年鉴》上的一篇重要文章。该文是马克思在世界观上实现两个转变的重要标志,也是马克思主义宗教学发展史上一块崭新的里程碑。它科学评价和总结了德国宗教批判运动的优秀成果,深刻揭示了宗教的本质及其社会作用,把宗教批判同共产主义革命联系起来,第一次全面阐发了马克思关于宗教问题的基本理论。《导言》作为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奠基之作,它的基本思想至今仍然闪耀着真理的光辉。 对宗教的批判是其他一切批判的前提 针对19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德国的思想理论状况,马克思在《导言》中开宗明义地指出:“就  相似文献   

9.
达尔文学说传来我国的最早年代,学术界似乎已经有了定论——是严复在他译的《天演论》中,第一个把达尔文介绍到中国来的。因为严复在《天演论》的《导言一·察变》文末所加的按语中,扼要地介绍了达尔  相似文献   

10.
正一、导言中韩两国的文学往来渊源已久。新罗时期,中国文学便已传入朝鲜半岛。高丽和朝鲜时代,在中国文学的影响下,韩国的古典文学逐渐发展、成熟和繁荣。进入十九世纪后,在日本的殖民统治下,朝鲜半岛开始接受美国及欧洲文学的  相似文献   

11.
无产阶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基本内容。国内外学界有一种流行观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的“无产阶级”不是由马克思“发现的”而是由他“发明的”哲学概念,马克思对无产阶级及其历史使命的论证没有完全摆脱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影响,《〈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关于无产阶级的思想“不成熟”“不科学”。事实上,这种观点带有明显的主观臆断色彩与武断性,是不合理、不宜采纳的。通过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文本考察和对学界流行观点的批判性分析,可以发现,《〈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对无产阶级的形成过程、精神品格以及历史使命作了全面论述,这一思想具有延续性、经验性、超越性和人本性。正确认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的无产阶级理论对科学评价该著作的历史地位以及青年马克思未来社会学说的理论性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目录一导言二「南北宗」的旧说三我们的怀颖点四山水画是怎样成立的五李思训书法探源六王维书法的真相及其地位的升降七真正的北派八真正南派的来源九南宋四家的渊源问题十「宋书」与「元书」十一南派的完成十二「浙派」与「吴派」十三伪书史说的批判一导言中国山水画南北分宗说新考  相似文献   

13.
《理论界》2017,(10)
批判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革命的理论品质,它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的应用使马克思产生丰富的理论创新思想,并提出系统的彰显批判性理论创新意义的命题,具有浓厚的理论创新意蕴。《导言》作为马克思世界观转变的开篇之作,为理论创新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基础;它初步形成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规定了理论创新的方法论指导;它首次明确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规定了理论创新的阶级基础;它以问题为起点,以批判为主线,规定了理论创新的基本路径,这些映射出《导言》重要的理论创新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中国乡村现代化的回顾与前瞻》(湖南出版社),是陈光金博士对于“中国乡村的现代化何以可能、如何进行以及目前的进展”这一课题多年探索的力作,这一选题的重大现实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全书分为导言、上篇、下篇。在导言部分,作者从评述各相关学科对于“现代化”的界定和论述人手,提出了自己对现代化进程的见解:“……在这个过程中,政治的现代化,经济的现代化,社会的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互为前提,互为因果,互相促进。”进而,对于国际上先后出现的乡村现代化模式——美国模式、日本模式、东亚模式进行多层面的分析和比较,从中提…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宗教仪式上的青铜器──来自商代和西周墓葬、窖藏的考证杰西卡·罗森著郭旭东译当今,中国铸铜以其色彩艳丽、规模巨大而驰名。只要考察器表的装饰,探寻器物的本来特性,对于任何等级的青铜器,我们均可通过研究今日所见来了解当时的社会面貌。导言中国古代青铜...  相似文献   

16.
《哲学史讲演录》,是伟大的德国哲学家黑格尔(1770—1831)留给人类的一份珍贵遗产。这部著作的导言,是一篇关于创立科学哲学史的重要文献。它立足于辩证法的基础上,揭露了当时哲学史研究工作中存在的弊端,摧毁了束缚哲学史实现科学化的形而上学藩篱,提出了一系列处理哲学史的重大原则和方法,为哲学史走上科学化的道路作出了重要贡献。 《导言》的内容十分丰富。它几乎涉及一般哲学史方法论各方面的问题。本文不打算对《导言》作全面的论述,而是主要根据其中“哲学史的概念”部分,着重对哲学史上各个哲学体系之间的关系问题进行述评。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诞生,使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但至今对马克思给政治经济学所确立的研究对象的内容,仍有着不同的理解。有的认为是生产关系;有的认为不仅限于生产关系,还有生产力。究竟怎样理解才对?我感到可以从马克思在1857年所写的《导言》里找理解的根据。因为这篇《导言》是马克思为当时计划要写的政治经济学巨著(后来成书为《资本论》)明确指导思想和结论而写的。下面我们领会一下,马克思在《导言》中是怎样针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局限性,来科学地确立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的。  相似文献   

18.
该著为美国籍学者张孙康怡(Kang—i Sun Chang)所作,由新疆师范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赵鑫虎翻译。对后唐到北宋这一期间中国“词”的诗体演变进行了详尽论述,这为那些对中国古代诗学有兴趣的爱好者提供了有益的参考。该著约有十几万字,本刊从本期开始陆续发表。本文为该著的导言部分。  相似文献   

19.
有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已经几十年,没有人追问过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新旧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一文关于"消灭哲学"都被翻译错了,应为"扬弃哲学".事实上,不是"主体不知不觉地受到了中国小资产阶级激进主义思想倾向的驱动",而是相反,<首次出现应用该文全称>一文存在着对马克思"人的解放"的彻底意识理解的不充分.  相似文献   

20.
一、导言1、问题提出位于珠江中下游出海口的珠三角地区,是一个包括广州,香港,澳门,佛山,中山,珠海,深圳等大城市在内的地理区域。珠三角地区是我国最先改革开放的地区之一,至今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依然走在中国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