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入伏天,许多人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腹胀等不适。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伏天养护好脾胃,不仅能安度伏天,还能防冬病,对其他老年病,如关节炎、呼吸道疾病、脾胃病等的治疗,也有实质性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朱蒂 《社区》2009,(9):38-39
“春困”来者有因 从纯中医的角度来说,春季天气相对潮湿,空气中含水量较大。当湿气通过人的呼吸等途径进入人体后,容易湿困脾胃,造成整个脾胃的运作失常,使人中气不足。当湿浊上扰清窍时,会使人疲劳、乏力、头晕和昏昏沉沉,这也是我们说的“春困”。  相似文献   

3.
马汉卿 《社区》2010,(30):48-48
一些人睡觉流口水,大家可能以为只是不雅的问题,但医生提醒,成年人睡觉流口水,其实是脾胃功能不好的一个身体反应。  相似文献   

4.
余操针悬壶,年逾半百,悟及养生,深感顾护脾胃十分重要。养生之道,贯穿人之一生。少弱之时,养护在于父母。成人之后养生在于自我。自我养生,除精神、营养、体育等方法外,重脾胃、节饮食至关重要。这是因为脾胃乃后天之本,身体生长发育劳作,全赖脾胃吸收饮食,故需胃能纳,脾能运。  相似文献   

5.
钱伟 《百姓生活》2014,(1):54-54
春节期间,大人小孩都是大鱼大肉的吃得很美,其实这种饮食习惯并不可取。特别是宝宝的脾胃娇嫩,突然间改变饮食习惯。会对宝宝的健康造成不利影响。要在过春节的时候让宝宝吃得健康吃得放心,可以自己动手给孩子烹制美食。  相似文献   

6.
服用保健品最好是在白天的两餐间隙,晚上尤其是睡前服用保健品并不可取。中医认为,"人动则血行于诸经,人卧则血归于肝"。老年人脾胃虚弱,在睡前进补会增加脾胃的负担,脾胃在消化补品过  相似文献   

7.
江雪 《百姓生活》2008,(9):55-55
在古药书里,芡实被称作是"防燥不腻"的粮菜佳品,有着很好的内敛、健脾功用。秋季进补时,来一碗香香甜甜的芡实粥是再好不过了。夏季天气炎热,脾胃功能也有所减退,进入秋凉后脾胃功能仍然比较差,不管进补什么都可能不易吸收。  相似文献   

8.
王荣华 《老友》2013,(7):61-61
夏季暑多夹湿,脾最怕湿,湿气阻滞在脾胃,就会出现没胃口、爱犯困、没精神等表现。夏季人体阳气最旺盛.用温水泡脚能更好地刺激经络,振奋人体脏腑机能,有助于祛除暑湿,预防热伤风,让人精神振奋,增进食欲.促进睡眠。从经络角度来说,双脚是人体穴位最密集的部位之一,存在与各脏腑相对应的反射区,脾、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年龄增长,身体里的血液垃圾会堆积,除了加强锻炼之外,还可以多吃一种家常食物强健脾胃,清血延寿。这种家常食物就是红薯,被称为菜篮子里的"冠军菜"。红薯本身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秋天吃红薯,能够清理血液垃圾,强健脾胃。红薯含有大量黏液蛋白  相似文献   

10.
周伟 《百姓生活》2008,(9):50-50
人们经过炎热的夏天,身体消耗大,体内的营养物质相对缺乏,故有体重减轻、倦怠乏力、食欲降低等体虚症状,此时调养一下身体是很有必要的。早秋时节,饮食调养最重要。调理脾胃:经历了漫长的酷热的夏季,人们由于频饮冷饮,常吃冰冻食品,多有脾胃功能减弱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临证指南医案》临证原则归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证指南医案》系清代名医叶天士的重要传世著作,其中临证原则的研究对于中医治则的进一步完善具有重要意义。试将该书中的临证原则归纳为"治病以体质为先"、"治病以胃气为重"、"治病以运气为参"、"治肝必理脾胃,治脾胃必调肝"以及"瘀深以虫蚁通络,秽重以芳香开滞"五大原则。  相似文献   

12.
中医对糖尿病的基本认识糖尿病属中医学消渴范畴。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尿有甜味为特征的病症。本病的病因病机是:1、饮食不节,醇酒厚味,损伤脾胃。由于长期过食肥甘,醇酒厚味,致脾胃运化失职,蕴成内热,化燥伤津而发为消渴。  相似文献   

13.
井超 《百姓生活》2012,(5):76-76
感冒类:板蓝根、感冒清热冲剂等。很多人一感冒,就找出维C银翘片、感冒清热冲剂、板蓝根等一大堆感冒药混着吃,认为吃得越多见效越快,但实际上这些感冒药通常都有至少两种以上的成分交叉重复,增大了药物过量的风险。专家提醒,板蓝根药性苦寒,虚寒体质的患者多喝容易伤到脾胃,引起胃痛、食欲不振等症状。  相似文献   

14.
再荐两方     
王豪 《老友》2008,(5):53-53
1、单味仙鹤草治疗痞满脘腹痞满,多属脾胃疾病,为临床所常见。本人早年也患有此病。采用一味既活血且消痞满之仙鹤草30克水煎内服,服药后肠鸣始作,矢气频频,顿觉轻松。此后,我以此治法用于临床,屡屡获效。点评:脾胃疾患,无论湿阻、食积都可导致气滞,气滞则血凝,造成瘀血。故治疗痞满,活血不容忽视。仙鹤  相似文献   

15.
黄存垣  李金华 《老友》2013,(8):61-62
长夏季节,是指公历7月下旬到9月上旬的这段时间,包括大暑、立秋、处暑、白露这4个节气。大暑是全年最热时节的标志,其间雨水多,湿较盛,湿热交蒸,极易形成湿热病邪;而白露是天气转凉的象征,白天还较热,早晚已凉,温差较大,容易产生寒湿病邪。不论是由湿热病邪引起的湿热证,还是由寒湿病邪导致的寒湿证,其病位都是以脾胃为中心。因此在长夏期间,湿易侵入脾胃,从而发生消化道系统疾病。一、中医对湿的认识1.长夏湿与脾胃的关系。在"五行"中,脾属土,与长夏湿气相应,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运化,即对营养物  相似文献   

16.
论《养老奉亲书》的食疗特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养老奉亲书》的食疗机理 ,强调治疗疾病应以食疗为主 ,重视脾胃 ,顺应自然 ,因病、因人、因时的不同而选用不同的食疗方法及不同的食物制剂  相似文献   

17.
艾美 《百姓生活》2013,(7):50-50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苦味食品富含氨基酸、维生素、生物碱、甙类等,具有抗菌消炎、解热祛暑、消除疲劳等作用,对脾胃运动能力的恢复也有明显效果。因此,夏季适量吃些苦味食品,有利于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18.
翟边 《百姓生活》2014,(8):51-51
炎热的夏季到了,人们容易出汗。出汗会丢失水分、水溶性维生索及一些电解质。同时,高温还会使人体的消化液分泌减少,和其他季节相比,容易出现食欲下降。在夏季饮食中.应注意“三多二三少”。1.多饮水喝汤。少“冰冷刺激”。每日应少量多次饮用白开水,也可饮用绿茶水、绿豆汤或酸梅汤等饮料消烦除渴。夏季多喝汤能调节口味,增强食欲。有些人在天热的时候,喜欢来一大碗冰镇啤酒或冰镇饮料一饮而尽,这种刺激性降温的行为会刺激脾胃,影响胃液分泌而使食欲减退,造成消化不良、厌食、腹部胀痛、腹泻等胃肠道疾病。  相似文献   

19.
荣华 《山西老年》2012,(8):57-57
中医认为腹泻主要由于湿盛与脾胃功能失调所致。根据临床表现一般可分为寒湿腹泻、湿热腹泻、伤食腹泻、脾虚腹泻、肾虚腹泻、肝郁腹泻等征型。患者可酌情选用以下药膳食疗方进行调治。  相似文献   

20.
一年四季如何正确养生都是有方法的,无论在运动还是饮食方面,都相当重要。春夏饮食调理比如春天,有些人会血压升高,或者脾胃不好,这都和季节有关。春天"木气"很旺,五行之中木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