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面花”被称为“花馍”、“花馒头”,是我国中原地区一种民间的风俗礼馍,既可食用又可观赏。陕西合阳县自古就有用面花送礼的习俗,几乎每一类民俗都有与之对应的面花形式,从结婚、做寿、送葬、祭祖、满月到逢年过节、走亲访友,甚至盖房上梁、开耕晒场也用面花祈愿。流传在台阳的面花,种类繁多,千姿百态,美不胜收,堪称农妇指尖上的艺术奇葩。  相似文献   

2.
我的奶奶不识字,没有文化,在家里却当着“财政部长”、“后勤部长”,最近又被封为“通讯部长”。她做“通讯部长”,就是每天把打到家里来的电话记住,等家里的人回来了再如实相告。要说我奶奶不识字,怎么记得下这么多呢?那就听我慢慢道来……一天,我放学回家,走进门就看到奶奶坐  相似文献   

3.
通宵茶座     
以前听北京人骂人,用得比较多的一个词就是“没文化”,尤其是北京居委会的老大妈骂起来,那才叫个回肠荡气。那时候我刚来北京,觉得北京人真是了不起,连骂人都与众不同。因为“没文化”是不好的,所以我发誓要做一个有文化的人。整整六年过去了,我却依然不知道文化是什么东西。我曾经给文化调戏了一把大概是一年半前我写文章评论卫慧的小说,那时候她的《上海宝贝》还没出版,也就是说她还没有从一个女作家变成一个色  相似文献   

4.
圆子信箱     
圆子 《现代妇女》2005,(3):58-59
花男人的钱我和女友的关系不错,只有在钱的方面她总是抱怨我,说我很小家子气,看到她喜欢的衣服总是躲得远远的;吃饭时,也不肯掏钱付账;还说她所有喜爱的东西,没有一样是我买给她的。其实她也不是缺钱,为什么非要我给她埋单呢?江西小米记得看张爱玲写过一段,写胡兰成为她买了一件袍子,她欢喜得不行,那是她第一次花他的钱,他很少为她花钱,仅有的那一次,她穿上袍子,看了又看,她说,花自己男人的钱,真是快乐。可惜后来再也没花过。其实女人再有钱,能自己赚钱买花戴,可还是愿意用他的钱,那是一种有点邀宠、也有些欢喜在里面的感觉。所有的女人都一…  相似文献   

5.
妻情如昨     
婚姻如鞋子、如围城。自以为高瞻远瞩的现代人,拼了力气花了精力去救那“受”苦”的“城”内人,结果仍旧是──当文夫原本是件极易之事,自打娶回她之后,她便“将夫比天”,对我,虽然与唐代《文论语》中所教导的“夫面霎语,侧目洋听”、“黄昏未归,瞻望思导”、“厚U偏饭  相似文献   

6.
手机     
年迈的母亲住在偏远的乡下。我每次往家里打电话,不是打不通,就是母亲不在家。我想给母亲买部手机,只要她学会了发短信,我们母女就可以经常保持联系,也能让在外做生意的父亲给母亲报平安了。那天,我真的买了一部三星牌手机带回家。母亲接过手机满心欢喜,仔细端详了一番,就认真地问“:这洋玩意儿咋用呀?”我说“:好学得很,一学就会。”母亲有高小文化,脑子好使,在我印象中是学什么像什么。比如,她年轻时学裁缝,三个月就出师,做的衣服还像模像样。果然,母亲拿过手机的说明书看了看,再由我稍稍指点,她就掌握了基本操作。我又告诉她手机有短信功…  相似文献   

7.
本来我在原单位做得挺顺心,成绩也算出色,但是我中学时期的好友肖娜创办了自己的文化发展公司,需要“自家人”帮忙,所以,她一开口要我加入她的公司,我就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可没成想,那段日子,却成了我的职场上的“黑色回忆”。  相似文献   

8.
情爱绿荫     
《女性天地》2010,(10):48-49
情人做“缩头乌龟”。我是把他夺回来还是要他赔偿青春损失费? 问:我是一个事业心很强的大龄未婚女,在一家公司做行政主管,一年前爱上一个已婚男士。最近地下情被他老婆发现,他老婆想法弄到我所有的信息,打电话辱骂恐吓我,说如果我再纠缠她老公,她就把事情捅到我单位去,并且找人来揍我。  相似文献   

9.
黄胜蛟 《老年人》2004,(6):31-31
我的奶奶勤俭朴素,从不讲究打扮,现在穿得还像个“老八路”似的,全家人都叫她“老革命”。奶奶是老牌大学生,也算是知识分子了。按理说,她月月拿退休金,又没有别的负担,并不缺钱花。我搞不懂她为什么那样节俭,穿得那么落伍?一次,我问奶奶为什么老穿那么土里土气的衣服,奶奶土气  相似文献   

10.
沉石 《现代交际》2002,(4):45-45
一家文化实业公司招聘文字编辑。曾在杂志社做 过编辑的我便带着作品和求职书,到这家公司 报了名。两天后,这家公司通知我去面试。给我 面试的考官是一位四十几岁的男人。 “你是学经济管理专业的?”考官看了看登记表格问我。 “是,我不是学中文或新闻专业的。”我如实作答。 “以前有没有做过编辑工作?”很显然他没有看求职登记表第二面中的“工作简历”一栏,否则不会如此问。 “我在杂志社做过两年时间的文字编辑。”我答道。 “你现在没有工作?”又是不痛不痒的问题,求职表里也能找到答案。 “你自己能解决住房问题?” “一个星…  相似文献   

11.
刘希 《老人世界》2014,(5):33-33
对门70多岁的老太太,精神矍铄,身体硬朗,她曾组织了一支舞蹈队。前阵子,她解散了自己苦心经营的队伍,投奔到一支新的广场舞舞蹈队,做了一名普通学员。我以为她是身体吃不消,她却笑眯眯地告诉我:“我的舞蹈都过时了,她们跳的舞既时尚又好看,我得学习她们的跳法。”然后,又听见她认真地说:“学习新东西,才会有进步。”刚开始,我看见老太太站在队伍后面,别人踢腿她叉腰,动作也不协调,过段时间去看,她竟然跳得有模有样,再后来,她主动站到队伍前面,做起示范来。可想而知,在跳新舞蹈这件事上,她必定是下了苦功的。  相似文献   

12.
大军 《女性天地》2014,(3):16-18
有这么一条微博:“老妈97岁生日,我回郑州看望。老妈现在仍坚持每天上午出诊,她让我下火车后去医院接她回去。她看门诊比我更累些。我大多坐着看门诊。她给患者看病,不但要问诊记录,还要站起来为患者做妇科检查,会更劳累、更辛苦。我想,她可能是目前坚持上班最年长的医生。她说还希望再干2年,工作到99岁。”  相似文献   

13.
慈荷 《女性大世界》2004,(12):66-69
关于靳东的道听途说 第一次听说“靳东”这个名字是在朋友参加完电影《秋雨》的首映式后。她兴奋地在电话里告诉我《秋雨》对她的震撼.更准确地说,是角色里的靳东对她的震撼。她用了重复的语法表现形式夸奖他:“太帅了!太帅了!”然后再对他如何的帅做进步的细解。  相似文献   

14.
张虎林 《现代交际》2003,(11):44-45
“婆媳学校” 在日本读书时有一个要好的女同学叫佐藤由美子,大学毕业后没多久就准备与相恋两年的男友结婚了。一天在路上碰见她,她喜滋滋地告诉我正在进行“花嫁修业”,即为准备出嫁而去上各种花道、茶道之类的家政培训班,包括上“婆媳学校”。我觉得新鲜,就满怀好奇地与她一道去‘婆媳学校”看了个究竟。  相似文献   

15.
母爱如棉     
前阵子,母亲喜滋滋地告诉我:"今年种的棉花一两都没卖,给你做了四床大棉被."我叹气,天远地远,做了我也拿不来.她却笑着说,总有办法的.我知道,她因为我出嫁那年,刚好没种棉花,为这事一直耿耿于怀. 我其实没少开导她,买的棉被轻巧又实惠,而且远隔数百里,棉被又重又占地方,搭车很不方便,等我将来有私家车了,您再帮我做两床.她却等不及,悠悠地说:"等我老了,就没力气种棉花了,还不如趁现在能劳动的时候,给你做几床.在农村,谁家姑娘出嫁不是十床八床棉被,全都是自己家种的."她觉得,她亏欠我.  相似文献   

16.
谣曲娘     
是夜,清月凝泪,悲声恸地。老家有人给我打来电话,告诉了我谣曲娘的死讯。我放下话筒,脑子一片空白,陷入深深的悲痛之中。谣曲娘不是我的生身母亲,是我的隔了一块禾场的近邻。论年龄,她和我母亲的生辰同年同月同日,我该叫她庚娘。由于她一直不曾生育,所以当我还在娘肚子里的时候,她就笑着指认了我这个庚崽。她天生一副好嗓子,最善唱民谣俚曲了,天上的星星,地下的猫儿,经她浅浅显显一唱,就变成“星星早上流口水”、“猫儿穿起绣花鞋”了,让人一听,好有嚼麦子粑粑、嗅南瓜花一样的瘾儿。 她的歌常在村里的田边地角回荡,村里…  相似文献   

17.
1.真诚考验 赵茜和路凌把“真诚”当作婚姻稳定的基础,结婚前他们商定:不能对彼此有所隐瞒.赵茜规定“婚后要相互透明,去向、收入、私生活互不隐瞒.”路凌满口答应:“我又不想做亏心事,对你没有见不得光的.” 工资卡相互都知道密码,手机微信电脑密码也是相通的,路凌外出会向赵茜报告去向,应酬花了多少钱也向她如实汇报,赵茜当然对他也事无巨细从不隐瞒. 一天,有女友告诉赵茜:“路凌的前女友离婚啦,小心她惦念你家那位呢,据说当初是她母亲强烈反对才导致分手的.”  相似文献   

18.
《中外书摘》2014,(12):90-91
“文革”中,编辑部失去了两位老同事。他们的影子有时还会出现在我渐变朦胧的记忆的边缘地带。我想,如果再不赶紧写下来,恐怕知道与记得他们的人会越来越少了。当然,我说的人里,并不包括他们的亲属。一先说周纪怡。她原来是协和医院的一位护士长,因为患有较严重的季节性气喘病,她丈夫沈天爵医生认为她人到中年不宜再做这样需值夜班的辛苦工作,便让她退职。  相似文献   

19.
从一季花开悟一世人生何田以手写心花儿与少年附近上学的孩子们常常抄近路穿过我父亲的园子,把里面的花摘走。一天早晨,当孩子们再路过时,一个男孩问:“我能拿一枝花吗?”“你想要哪枝?”我父亲问。孩子选了最洁白的一枝郁金香。父亲继续说:“它是你的花了。如果把...  相似文献   

20.
结婚以后,有了自己的小家,就很少回父母家里。其实回家,坐公车才两站路,走一走也无非十几分钟,可是我却很少回去。每次老妈打电话来抗议,我就厚着脸皮跟老妈耍赖,我的一贯借口是“:妈,这一段我很忙呢,等过了这一段时间就回家看您。”像那个喊“狼来了”的孩子,说得次数多了,老妈也开始不信,因此常常打电话骚扰我。平常花点钱,她老人家会心疼,可是打电话却从不怕花钱,用她的话说,是为通讯事业做点贡献。逮不着我,就在电话那头数落,我不敢回言,怕摊开了话题,老妈一路顺藤摸瓜,还不知要绕到哪里去。于是佯装听得认真仔细,其实手里依旧不停地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