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鄂尔浑—叶尼塞碑铭文献是公元6-9世纪期间古代突厥民族使用如尼文记录其可汗、王子、大臣生平事迹的珍贵文献,具有很高的语言学、文学和历史学价值。本文以《暾欲谷碑》《阙特勤碑》《毗伽可汗碑》《阙利啜碑》《磨延啜碑》等碑铭文献为基础材料,从中找出48个古突厥语和蒙古语共有词汇,总结其语音、语义和结构等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曾巩对于碑传的理论认识不仅有着深厚的史学渊源,且与北宋诗文革新紧密相关.在《五朝国史》的纂修过程中,曾巩秉承中唐以来的史学传统,在历史书写中发掘可资借鉴的"史义".在《南齐书目录序》《寄欧阳舍人书》等文章中,曾巩主张"析理明道"是碑传价值所在,择人立传是作者应遵守的基本原则.在《洪渥传》《徐复传》等作品中,曾巩提出"人之所易到"是解决纪事征实问题的关键,"平正中和"对于包括碑传、行状在内的传体文书写具有导向作用.曾巩碑传理论由史而涉文,并不局限于作家、作品之一端,对于扭转碑传好奇虚妄之倾向,提倡平易简淡之文风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鲜于璜神道碑是一九七三年五月在天津市武清县兰城村发现的。璜于东汉安帝延光四年(公元125年)六月壬戌卒,碑以桓帝延熹八年(165年)十一月十八日立。碑圭首,高2.42米,宽0.83米。篆额阳文,二行,共计十个大字:“汉故雁门太守鲜于君碑”。碑文十六行,行三十五字,共计五百零八字。前为叙,记述璜之先世、生平事迹、卒年及刊石立碑情况。后为铭。碑阴十五行,行二十五字,共计三百十九字。前为诔,后为世系。全部碑文(包括碑阴)为隶书,阴刻,共计八百二十七字。《考古学报》于一九八二年第三期刊载了天津市文物管理处考古队《武清东汉鲜于璜墓》简报(以下称“简报”,引文不再注),并发表了该碑的照片和释文。  相似文献   

4.
清代人物传记总集,已有钱谦益《碑传集》、缪荃孙《续碑传集》、闵尔昌《碑传集补》及汪兆镛《碑传集三编》等四种,素以收录广博、资料丰瞻而被视为文献渊薮。但以上四书尚有不少欠缺,如漏选重要人物和重要文献,失收大量明遗民、农民起义军领袖、艺人百工的碑传,以及体例烦琐等。  相似文献   

5.
郑嘉惠,字孟秋,号草木堂,现年76岁,正处级,1995年退休。自幼嗜好书法,退休后常年苦练书法,十几年从不间断,从颜真卿《勤礼碑》《多宝塔碑》入手,又临《麻姑仙坛记》、赵孟頫《胆巴碑》、柳公权《玄秘塔》及《圣教序》拓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长兴县相继发现有明代著名古文家归有光撰文,《西游记》作者吴承恩书写的碑文《圣井铭并叙》、《长兴县令题名记》、《梦鼎堂记》三石(下面分别简称为《圣井铭》、《题名记》、《梦鼎堂》),撰写时间同在明隆庆元年(一五六七年)十月十日。《圣井铭》是横碑,高92、宽147、厚25厘米,文21行,行16字,四周刻有花边。碑原树在下箬寺(又称广惠寺,今在下箬公社杨湾大队,距离县城东五里)。据长兴县志记载:下箬寺原是陈霸先的故宅,陈霸先即南朝陈武帝,在位三年,庙号高祖,年号永定,是“吴兴长城下箬里人”。因此,历代封建统治阶级都为其大兴土木。宫内还有一井,相传陈霸先出生时,井水突然沸涌出来,陈家里人以此水为他洗浴,因此做了皇帝,故日圣井。这当然是无稽之谈。到了明  相似文献   

7.
由于历史的原因,流传下来的西夏文献,犹如凤毛麟角,十分稀少。明代《嘉靖宁夏新志》(简称《嘉志》),转录了两篇西夏佚文,《夏国皇太后新建承天寺瘗佛顶骨舍利碑》(简称《承碑》);《大夏国葬舍利碣铭》(简称《碣铭》),甚为难得。这两篇西夏文献,是研究承天专(在宁夏银川市)营建历史的第一手资料,尤其是研究西夏的宗教、文化历史不可多得的资料。  相似文献   

8.
清代进士登科录存世较少,查阅不便,北京孔庙的进士题名碑经风雨磨蚀,字迹漫漶,这使《国朝历科题名碑录初集》成为考察明清进士群体的重要资料。房兆楹、杜联吉吉的《增校清朝进士题名碑录.附引得》和朱保炯、谢沛霖的《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都是根据它编纂的。然而《国朝历科题名碑录初集》本质上却是一种以新闻宣传、市卖盈利而非保存文献为主要目的的出版物,在清代还存在着坊间盗刻本。该书在记载进士的姓名、籍贯方面存在数量不少的误刊,其中部分误刊也被“引得”和“索引”所延续。  相似文献   

9.
林晓鹏,本名林天民,字晓鹏,号子默。系辽宁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辽宁本溪冶专书法专业副教授、本溪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其书以《散氏盘》、《张碑迁》、《广武将军碑》、颜真卿《祭侄稿》和张旭《古诗四帖》为基础,后广泛取法,甲骨、篆、隶、楷皆有所得,于草书尤见功力。他参加全国三、四、五届书法展、首届行草书作品展览的获奖作品者是草书。苍茫厚重,古朴自然是其作品的总体风格。  相似文献   

10.
一幅名将《蓝精台新故事》的受卷,畏12.3米,是一位少年所作。颧摩者在美麓富面上可以看到作者的思考及情感乃至黑比望富的想象力,然而,便是想借作者的想象力也摊以想象得出警作者报众是洞段重的猎瘫患者。他没有生活能力,没有结言,甚至控制不了自己的五官。由放速动神梁失调,痤拳和抽搐特有荣生,因此强众连题倏也受不好,他只是青黜,也只能各黠。天津市第四届少见青会大赛上适一幅蓝精雷贯卷,就是一黜一黜,一黠又一黠的黠黠相连,是由高科技也然法计算的黠连缀而成的。蓝精庚辰卷捱此届大赛的特等奖。在此以前,造没有人给报众…  相似文献   

11.
古代突厥碑铭文属于中国少数民族作家文学范畴,是中国古代突厥汗国时代第一批文学作品。古代突厥民族碑铭文具有醇朴尚实的体裁特征、强烈的情感特征以及植根于本民族文化土壤中的题材特征。  相似文献   

12.
大业十一(615)年爆发的雁门事变是隋与突厥关系史上的重大事件。突厥与隋由和睦转向对抗的原因是其力量逐渐强大和隋炀帝治国策略的失误。事变得以解决的因素,从突厥方面来看,是因其骑兵不擅攻城,隋援军已逼近,季节将要变换,后勤补给又不充分。事变后隋因内外交因而灭亡,东突厥成为东亚霸主。  相似文献   

13.
撒拉语祈使式具有非常显著的特点,如第一人称单数和第一人称复数排除式以及第三人称单、复数形式没有差别。第一人称复数有排除式(我们)与包括式(咱们)之分。这些特点的形成与动词祈使式的来源直接相关:撒拉语保留着远古突厥语的一些形态,如撒拉语动词祈使式没有表人称的词缀。撒拉语身处多种语言接触环境,受非亲属语言的影响,吸收了蒙古语、汉语的一些成分。撒拉语还保存了同属乌古斯语组语言的土库曼语、土耳其语的某些共同特点。  相似文献   

14.
现代哈萨克语与《突厥语词典》名词格之间的同多于异 ,而且这些共同点在同语族的其它语言中是罕见的  相似文献   

15.
《突厥语词典》中的新疆史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根据《突厥语词典》中的有关记述,论述了同创建哈刺汗朝有关的部落,考证了这一汗朝完成于阗"圣战"之后,还曾爆发过和仲云之间的战争,以及同萨曼尼王朝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突厥作为北方草原的一个游牧民族,它在公元六、七世纪时在欧亚大陆北部和东部建立了强大的游牧政权,即突厥汗国,曾对西域的历史发生过重大影响,其中突厥人"重兵死,而耻病终"的特征对突厥汗国的兴衰败亡起到了重要作用。该文试从历史学、民族学角度对它进行分析,并阐释古代突厥人这种习俗所体现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了唐太宗李世民对河西走廊一带的经营方略和具体举措,以及围绕这一经营活动在朝廷内部所展开的论争。文章认为,李世民着眼于经营河西、开发西北的政治实践,表现了他高人一筹的远见和智慧。  相似文献   

18.
试析古突厥文中Sir的族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突厥文Sir一名长期存有争议。根据文献对勘、史地考证、语音演变和语言对比,可以发现:古突厥文《暾欲谷碑》中Sir当属异姓突厥,Turk-Sir地更是后突厥圣地中心;《毗伽可汗碑》《阙立啜碑》中Sir实指思结部;《铁尔痕碑》中isig=isik=izik=izig,即为思结一名的对音形式;古藏文《北方若干国君王统叙记文书》中Pal(或Bal)-Sil意为种田或富有的Sil,而Sil=Sir,这与思结部在8世纪的经济状况是相吻合的;和阗塞文《使河西记》中Siqar=Siq+ar,即思结人,8世纪下半叶迁往河西的思结部在9世纪初成为回鹘核心属部;回鹘文文献中的Silig亦即思结的,意在指称融入沙州回鹘的河西思结部。依照Saqs=Sqr=Siqir可以推测:河西思结部在并入沙州回鹘之后,又成为裕固的主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阿史那献生平辑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史那献乃唐代突厥族名将,唐朝首任伊西节度使与首任碛西节度使,所主持的定远道行军乃是唐与大食全面较量的开始,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地位,而两唐书所记事迹简略,文章广泛收集有关汉文与粟特文史料,钩沉、索隐,基本上复原了其生平活动。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蒙古语的词组能够辨别出蒙古语中的一些突厥语借词,我们称其为词组分析法。使用词组分析法对蒙古语中由同义或近义的两个词构成的词组进行分析,发现通过此方法可以辨别出蒙古语中的一些突厥语借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