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随着我国"六大林业工程"的全面启动以及城市绿化面积的增加,市场对苗木的需求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尽快推进林木种苗产业化发展,是适应现代化林业工程造林的需要的,本文通过对重庆市林木种苗生产现状的分析,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重庆市种苗产业化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江苏林木种苗生产经营及科技发展的现状,认为要实现江苏林木种苗科技产业化的高速发展,必须建立起林木种苗科技创新体系;政府应转变职能,发挥宏观调控和监管的作用;建立健全林木种苗科技产业化社会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3.
从良种的供应和使用、育苗及造林、市场和营销体系、科技投入和成果转化等方面对江苏省林木种苗总体现状和科技化程度进行了分析,并对良种和良苗价格倒挂、种苗科技成果转化静态上技术供给线路不畅、科技与经济分离和体制上产生的种苗科技成果集成化动态上供给不足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研究,认为实现江苏省林木种苗科技产业化发展的关键在于解决现代林木种苗集成化的科技成果的培育,林木种子和苗木的生产、市场的规范引导,以及由整合产业链和技术链带来的资金问题。  相似文献   

4.
德国森林经营与林木良种建设的经验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德国林业基本情况、森林经营政策和林木种子的科学采集与贮藏、种苗的集约化生产等林木良种建设的经验。这些经验对我国在森林政策制定、修订和实施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小康生活》2005,(4):F004-F004
国家林业局林科发[2000]273号文件批准在合肥市大杨镇建设国家林业高科技创新基地,占地1500亩。第一个进园是省级林木种苗项目,总投资2459万元,其中中央国债1475万元,地方配套984万元。第二个进园是省级林木良种繁育中心项目,总投资1211万元,其中中央国债727万元,地方配套484万元。  相似文献   

6.
简单介绍重庆市目前实施的 10个农业产业化百万工程 ,对每个百万工程的市场竞争力水平进行了定量分析 ,分析预测了其发展前景 ,提出了百万工程未来发展的 7点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国家林业局林科发[2000]273号文件批准在合肥市大杨镇建设国家林业高科技创新基地,占地1500亩。第一个进园是省级林木种苗项目,总投资2459万元,其中中央国债1475万元,地方配套984万元。第二个进园是省级林木良种繁育中心项目,总投资1211万元,其中中央国债727万元,地方配套484万元。第三个进园是优良生态树种快速繁育及推广示范建设项目,总投资135万元。上述三个项目合计投资3805万元。  相似文献   

8.
北京地区森林资源损失额的价值计量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资源与北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及人文、生态环境建设之间有着密切的依存关系。然而,由于自然、社会和历史原因,北京地区森林资源的人工性、人为干扰性十分突出,即森林资源易遭受各种自然灾害侵袭和人为破坏,这些都会给森林资源带来重大损失。在北京地区的林业执法实践中,对这种森林资源损失案件损失额度大小的计量,始终缺乏科学、合理的计量标准和客观、系统的评估方法,也没有一种科学的衡量尺度和处罚依据,妨碍了林业执法的公正和公平。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和计量标准,运用到林业案件实际处理中,从而满足林业管理及林业执法实践的需要。该文根据不同类型森林资源损失所具有的不同特点,依据总评估中“分类评估”的思路与原则,形成了不同森林资源损失类型,包括林木损失、种苗损失、野生动物损失、野生植物损失以及林地损失的具体的评估思路,相应地形成了森林资源损失的5大类16亚类的分类评估体系。并进一步建立了不同森林资源损失类型的评估结构和计量模型,包括林木损失额及野生植物损失额的总评估结构与总计量模型,种苗损失额、野生动物损失额、林地损失额的总评估结构、总计量模型与分计量模型。该文提出的评估思路、评估结构以及最终建立的一系列计量模型,不仅可以为不同森林资源损害的经济赔偿提供参考,而且可以为林业执法及处理林事纠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林业物权是权利人对森林、林木、林地等森林资源享有的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森林、林木、林地所有权,以及与森林、林木、林地有关的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物权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和<森林法>是构建我国林业物权制度体系的主要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选择9个样本村进行林地林木转出调查与统计分析,评价林农林地林木转出行为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其中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分为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2种方法。研究表明,林农年龄、家庭劳动力人数、求学子女个数、林地面积与林农林木林地流转与否存在显著关联。因此,从林农林地林木转出行为出发,提出政府施行林业税费减免、建立林业合作组织以及简化林地林木流转程序等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从森林城市的概念、内涵、以及建设森林城市的核心入手,文中介绍了森林城市的生态、社会和经济三大效益。通过比较国内森林城市的建设状况,分析了重庆建设森林城市的差距。最后提出了建设重庆森林城市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利用2009年重庆市武隆县天保工程区农户林业生产的实证数据,采用数据包络分析和回归分析,测度了样本农户的林业生产技术效率,并对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林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户主的受教育程度是影响技术效率的最重要因素。加强农户与企业的联合经营、提高农户的教育水平等措施能有效提高天保工程区农户林业生产技术效率。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农业科技思想刍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十分重视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科学技术。他认为农业的生机在于科学 ,他极力主张把农业生产置于科学技术之上 ,在农业生产中的化肥施用、种子选育、病虫害防治以及植树造林、保护植被、农产品加工、普及科学知识等诸多方面提出了科学见解。  相似文献   

14.
重庆是全国生猪生产的主要地区,同时生猪养殖也是重庆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促进重庆生猪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应该成为重庆市各级政府在推动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目标。文中通过对重庆市近年来生猪的生产情况、重庆生猪生产的比较优势、制约重庆生猪产业发展的相关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重庆市生猪生产发展与全国其它省市相比处于落后地位,生猪产业没有成为重庆的一个优势产业,竞争力不强。同时,还提出了一些旨在提高重庆生猪产业竞争力、促进生猪产业发展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国有林场非国有化经营模式案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案例研究方法剖析了重庆、山东、辽宁、湖北和浙江5省(直辖市)8个国有林场解困的具体做法,比较了不同改革模式的绩效。提出了国有林场改革的现实路径,即在现行体制框架内对具体经营项目先行采取非国有化的经营模式改革,进而推进基本体制的改革。讨论了国有林场非国有化经营模式激励机制的构建、经营模式改革与体制改革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后哥本哈根时代,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作为老工业基地的重庆,其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对中国减排目标的实现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对低碳经济的涵义进行界定的基础上,指出重庆抢抓中国向低碳经济转型和两江新区成立的机遇,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通过分析重庆发展低碳经济的优势和挑战,提出重庆可以从倡导低碳经济理念、加强低碳政策引导、推动产业低碳化、促进低碳城市和林业碳汇建设等几个方面来发展低碳经济,从而实现重庆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重庆是中国摩托车生产和出口的重要基地,摩托车产业是重庆市的支柱产业之一,其发展对重庆乃至中国的摩托车产业具有很大影响。但是随着重庆市摩托车产品出口的逐年增加,摩托车产品的出口利润却未同步增加。本文从技术创新的角度分析了重庆市摩托车产业存在的问题,指出重庆市摩托车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进一步提出了提高重庆市摩托车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若干措施,以便更好地增强重庆市摩托车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C—D生产函数模型探求了高等教育规模对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重庆经济的高速增长产生了对高等教育人才的大量需求,但目前重庆高等教育还不适应重庆市经济发展的需求,或者存在溢出现象。  相似文献   

19.
重庆与上海工业投资结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重庆与上海,同是全国著名的老工业基地,同是国家直辖市,自改革开放以来,工业经济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1997年重庆成为直辖市,老工业基地在改革调整中焕发出新的生机,正向着现代工业基地迈进.上海作为全国的经济中心,以重点行业为龙头,工业生产保持快速增长.但是,重庆与同处长江经济带的上海在工业效益等方面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两市在工业投资结构上还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中央南方局抗战时期在重庆培育的红岩精神,与日本军国主义这一时期对重庆的大轰炸有不可分割的联系。重庆大轰炸从反面教育了重庆人民,成为红岩精神产生的催化剂;重庆大轰炸极大地激发了重庆人民的革命精神,为红岩精神的产生增强了精神力量;重庆大轰炸使全体重庆人经受了严酷的考验,为红岩精神的产生拓展了精神氛围和群众基础;“红岩精神”的得名,也与重庆大轰炸有关。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红岩精神是南方局培育出来的,也是日本军国主义用炸弹炸出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