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叶烨 《学术交流》2008,(4):167-170
阿英不仅是新文学史料工作的前驱者,还是新文学史料学的开拓者,在这一学科的发韧期,其编著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和涉及面之广是首屈一指的.他的<中国新文学大系史料·索引>(1917-1927),是最早反映第一个十年期间新文学历史全景的具有较为完备体系的编著,尤其是在创作总集中他撰写了按语,从学术上给研究者以重要的指引;在史料编辑和钩沉上,给后学者以方法上的示范.他的<中国新文坛秘录>是一部很重要的历史掌故书,资料珍贵,利用价值高,资料对举的客观明晰,同样为后学者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高丽及其后的朝鲜王朝作为中国的属国,定期派遣使节出使元、明、清王朝,逐渐形成了特殊的"燕行录"文献.这些文献资料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广泛性和真实性,所以日前得到很多国家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得以大量开发、利用、出版与研究,并逐渐形成一门新兴的专门学问"燕行学".又由于特殊的区位关系,朝鲜"燕行录"文献又大量地记录了中国东北地区的所见所闻,是研究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历史文献.这些文献不仅记载了中国东北地区以及整个中国的历史社会状况,同时也记录了矿产、森林、山川、地形、河流、水源、建筑等自然状况.同时,这些文献还可以给我们反观中国提供新视角,通过"他者"来认识"自我",形成了"会通"研究.总之,通过对"燕行录"文献的"多视角"、"长时段"、"全程性"的收集、整理、利用,有利于中国东北地方史研究,也有着极强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于昆  高军 《学术交流》2004,(3):97-100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对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对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和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也为新形势下中国现代优秀人才培养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我们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把握规律,拓宽思路,扎扎实实地做好现代优秀人才培养的各项工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相似文献   

4.
方华刚  任俊华 《探求》2001,(3):17-19
"三个代表"思想将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与其他两个"代表"统一起来,明确建设先进文化在全党工作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位.这既是对我党80年来文化工作的总结和概括,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5.
蜚誉文坛的萧军,从他和萧红的短篇小说合集《跋涉》出版以来,已经在中国新文学的崎岖路程上跋涉了五十年。五十年来,他历经坎坷,始终怀着对人民的忠诚、对祖国的热爱、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和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孜孜不倦地探索、追求,辛勤地创作,对新文学做出了多方面的贡献。他的长篇小说(包括历史小说)、戏剧、散文和诗歌创作,都为新文学园地增添了奇葩。他的短篇小说也以强烈的时代精神、深切的思想内容和现实主义的艺术特征,在新文学的途程上深深地留下了他的跋涉者的足迹。 斗争的文学以作家驰名的萧军,却并非名门世家子弟,“也没有受过书…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具有支配性影响的"马克思学"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做了偏重"物化"观的解读,在实践上产生一系列偏颇和失误.实际上,马克思在阐发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时,有一个"生活的生产"的重要理论预设和理论命题,强调了"生活"的本源性和生活与生产的互动生成关系,从而把社会发展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统一起来.因此,生活、生活方式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范畴,"生活的生产"命题构成最具解释力的社会发展理论的核心架构.发掘马克思"生活的生产"这一重要理论思想,对于重构科学的社会理论、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建构中国的新型现代性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7.
迄今为止,在中国哲学和思想史研究中,对陈亮思想的特质及其意义的认识仍然很不够.本文通过对陈亮思想中的"理欲统一"的道德观和"义利合一"的价值观等几个基本特征的阐述分析,表明了陈亮作为浙学史上的著名思想家,其事功之学不仅具有地区性的意义,更具有普遍性的意义,而且它也已超越了传统儒学泛道德主义的化约论立场,因而不能简单地归入到传统的儒学系统中去.陈亮之学开创了在宋儒注重道德心性修养的价值关怀之外,构建新的思想范式的途径,同时又以其所具有的丰富蕴涵和思想特质,极大地丰富了浙江固有的历史文化精神,形塑了浙学的优秀传统.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文学史"以不言自明的时间逻辑,获取了文学史长河中1917-1949这一个时段的管辖权,却以经意识形态过滤的"现代"标尺清除异己,把许多重要的文学现象排除在文学史体系之外.现行的文学史通过贬低晚清白话文运动,省略同时代非"新文学圈"作家的贡献,漠视北洋政府的作为,来建构新文学的发生地图,达到纯化、神化新文学发生史的效果.把现代文学史笼罩在新文学的霸权话语下,以新文学的"独家逻辑"来阐述1917-1949的文学发展,文学史多元共生的格局被肢解、简化,最终使得文学史的叙述仅仅成为一家之言.  相似文献   

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君如 《探求》2004,(2):4-1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世纪之交我国面临着世情、国情和党情一系列重大变化的情况下提出的,是以江泽民同志为首的党中央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重大发展,是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学习、研究和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要了解"继承和发展"的成果,而且更要总结"继承和发展"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扬雄评司马迁之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丁 《求是学刊》2007,34(4):128-134
扬雄作为汉代思想家,他对司马迁评价甚高,将其与孔子相提并论,但他并非完全赞同司马迁的观点。扬雄评价司马迁的意义在于:其一,扬雄标举司马迁在史学上的突出地位,实际上是公认其在史学的独立性,将史学与儒学并列起来;其二,他评司马迁"爱奇"、"多知"而"杂",首先是抓史学思想,以儒家思想为批评的标尺,在传统史学领域具有代表性,也反映了司马迁史学的丰富性及其思想的特异性;其三,他评司马迁《史记》"实录",注意史学之记事行文的最基本问题是很重要的。但仅以"实录"而称"良史之才"失之片面,应当加上史学思想;只有思想性与艺术性都好,才可谓"良史之才"。扬雄的看法与评论在中国史学史上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