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甜 《现代妇女》2014,(9):255-255
中国英语是有中国特色,产生于中国本土的英语中国英语。在文化交际过程中如何使用恰当的中国英语,涉及到中国英语的英语翻译问题,而生态翻译学,基于翻译选择适应论探讨中国英语的英译,为中国英语的英译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公关世界》2010,(8):13-17
2010,公关热浪,涌动北京, 2010,公关智能,点燃中国。 中国公关智士聚首, 中国公关精英会师。 向中国公共关系卓越人物授勋, 为中国公共关系出位人士颁奖。 提纯中国公共关系成长基因, 牵引中国公共关系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着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在讲述中国故事的实践中,我们离不开对中国故事内在逻辑的准确凝练与清晰表达.  相似文献   

4.
周文书 《现代妇女》2014,(2):213-213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点,它使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转变。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以大炮轰开了中国闭关、落后的大门,改变了中国社会的运动方向,它是中国近代化的起点。同时,它既对中国近代化起到促进作用,也对中国近代化起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但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及国际化交流,在某些方面,始终在低水平上徘徊,而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中国书法,尤其显得薄弱和缓慢.进行中国文化、中国书法文化融入全球化的战略研究,有助于中国文化、中国书法文化早日走向世界、融入全球化,也有助于国内外书法艺术家和人民大众,从更深的层面了解中国书法文化的本质内涵和艺术特性,感受中国书法文化独有的艺术魅力,提升中国书法文化在全球化中的品牌价值与艺术价值,形成具有中国书法文化特色的国际话语地位,这样才能与中国的经济发展同步,与经济大国的地位相称.  相似文献   

6.
部分优秀美剧进入中国,受到中国观众欢迎。通过美剧学英语,成为相当一部分缺乏英语习得环境,但具备一定英文基础的中国大众首选,同时可理性地认知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文化是什么样的。在传播手段日益发达的今天,中国文化逐渐面向全世界,令外国人神往。以中国的饮食文化为例,美国影视剧中也经常出现中国饭菜,其针对中国饭菜的翻译,从细节上对解决中国菜饭翻译准确性问题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有两大影响比较深远的中国化思想潮流,佛教中国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佛教中国化已成为过去时和完成时,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则正在进行时。由于这两次中国化思想潮流影响都比较大,又具有历史上的先后关联,因而,佛教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本文就是从提高翻译水平、发挥政治优势、坚持问题导向等几个方面分析佛教中国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更好的指导中国革命、建设与复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同样要求我们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找到两者的共同点。中国传统文化不是一个自我封闭的文化,马克思主义也不是教条。中国传统文化要在当代中国大放光彩需要在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前提下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与马克思主义结合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符合当代中国人民需要的新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结果,是当代的价值观,是中国人民的精神指南。  相似文献   

9.
中国具有悠久的文明历史,创造和传承下来众多的文化艺术,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元素",这些特色鲜明的"中国元素"被称之为"中国风"。"中国风"元素涵盖内容比较广博,重视内在神韵而非外在形式,是中国文化中的"骨血"传承。在平面设计中运用中国风元素,对于二者而言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中国传统元素出发,研究了二者融合的原则,并侧重研究了平面设计作品中"中国风"元素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不是宣传中国,而是解释中国,说明中国,通过客观冷静的学术讨论来接近—个真实的中国。  相似文献   

11.
中国需要世界,世界更需要中国,中国传统文化已近渗透到世界各个角落。不管是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展示中国魅力,还是外企进驻中国实现"本土化",都需要在文化上产生共识,这就要求现代广告创意必须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精髓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12.
进入新世纪,经济全球化蓬勃发展,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日趋紧密。一方面,中国商人到海外淘金不断升温,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如火如荼;别一方面,发达国家企业纷纷将生产基地转移到中国,享受中国廉价劳动力带来的低成本优势。毋庸置疑,中国经济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各项数据表明,中国正全面参与世界经贸合作。但世界上不少国家开始感受到中国廉价劳动力、廉  相似文献   

13.
文章首先介绍了话语研究的国内外现状,指出中国的话语困境及在中国推进话语研究的重要性,建议加强引进和评介国外话语研究先进成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中国化创新,推动中国话语研究,构建中国话语体系,掌握话语权,助力中国梦。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源",所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体性特征应首先追溯到马克思主义本身基本理论体系的整体性;其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艰辛,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文化、社会融合为有机系统的整体性特征;再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体性特征表现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上;最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影响不仅仅属于中国,而是遍及世界。本篇文章即从这几个方面探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体性特征。  相似文献   

15.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科学回答了"走一条什么样的革命道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的社会主义"等问题,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地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改革开放实际相结合,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以习近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相似文献   

16.
对于如何推介中国,目前有不少人一直强调要在国际上讲好中国故事。于是,一些人在国际国内讲坛上纷纷极尽赞美之词来讲"好中国"故事和把中国故事讲好。然而,尽管词美誉高,但西方人并没有因此就接受中国的"好"故事,反而觉得这些美词不过是在为中国辩护。并没有讲清楚中国故事,而纯粹为中国辩护,这恰恰让西方人听后觉得中国缺乏一个大国的自信。究其原因,这种辩护的方式并不是讲述中国故事的合适方式。那么,什么是合适的方式呢?在这方面还得向中国著名外交家周恩来学习。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交流已经有数千年,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如同手足,千姿百态,各有千秋。研究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流,并对中国文化内涵与西方文化内涵进行比较,具有至关重要的历史意义。进行文化比较能促进我们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早期至今,中国崛起在全球引发了激烈的争论,正面者如“中国机遇论”、“中国贡献论”,负面者如“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中国经济水分论”等等,不一而足。一时间,中国的未来走向似乎变得扑朔迷离。在相当长的时段里,中国回应乏力,凸现了中国国际战略的缺憾。这种不足随着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9·11”事件之后中国国际战略的调整而大有改观,中国在国际事务上负责任、积极进取的作为赢得了国际社会尤  相似文献   

19.
追溯中国茶道形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唐朝,茶圣陆羽是“茶道”创始者。封建社会的统治阶层是独尊儒学的,道教形成于中国封建社会时期,佛教在唐朝时从印度、天竺等国度传入到中国来,因此,从时间上看,中国茶道的形成也与佛、道、儒这三家思想有着密而不可分的联系。中国茶道处处体现着佛、道、儒三家的思想精华,这使中国茶道有着博大精深的内涵和文化底蕴。也就是说:把中国茶道比作棵树的话,儒家是中国茶道的主干;道家是中国茶道的灵魂;佛学则是中国茶道的绿衣,有这些精髓的思想贯穿于中国茶道的之中,使中国茶道成为佛道儒家思想的代表。  相似文献   

20.
“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我们每个人都是“中国梦”的主人公,也是“中国梦”的见证者。“中国梦”也是每一个中国女性的梦。在本刊2013年12期的卷酋语中,这样的表述引起编者与读者的共鸣:“‘中国梦’之于中国女性,是巾帼建功之梦,是男女平等之梦,是家庭幸福之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