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运用一个北方乡村的田野资料,从慢性病人照料的视角,考察疾病谱的变化对乡村孝道的考验。研究结果表明,老年慢性病人照料不仅影响了成年子女的家庭生活,还带来了家庭关系的变动,并进一步凸显了乡村老人的赡养问题。不过,乡村的养老危机主要不是因为"孝道的衰落"。沙村慢性病人照料的现实表明,尽管面临重重困难,绝大多数子女依然在尽力照料老人;如果过分强调"孝道的衰落",我们就会忽视上述事实,就会忽视农村养老问题的制度根源。  相似文献   

2.
人口老龄化的日益严峻,迫使我国传统家庭养老保障功能进一步弱化,不仅加大了老年人口抚养比,增重了养老保障基金的压力,而且挑战着老年人服务和精神保障的极限,对养老保障体系的改革和完善势在必行。通过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总结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透视了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障体系带来的困境,总结了存在的问题,并且对于相应的问题提出了笔者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沈茂英 《西藏研究》2023,(3):147-158+164
我国人口老龄化态势正在加速,民族地区也不例外且呈现为典型的“未富先老”样态。阿坝州是全国唯一的藏族羌族自治州,在2010年“六普”时就已迈入老龄社会,2020年“七普”时老龄化社会特征更加明显。阿坝州人口老龄化呈现出“老年人口总量持续增加,老龄化进程城乡不同步、市县有差异、县城偏低、乡镇极化、性别差异明显”等特征。独特的生态屏障地位、复杂多元的地形地貌、超低的人口密度与经济密度、偏低的财政自给水平、老龄人口的高比例文盲与带病生存、家庭主导的居住形态与供养支持,构成了阿坝州人口老龄化的自然—社会—经济—家庭文化支持模式。因此,应对阿坝州人口老龄化的重点包括:前置人口老龄化应对举措、推动分市(县)分乡(镇)的养老设施建设、完善家庭供养支持制度、开发灵性资本养老互助功能、发展乡村为老适老服务经济、储备养老护理人才。  相似文献   

4.
由于地理、文化、经济等条件制约,民族地区越来越多的青壮年移居到城市或到城市务工,他们的父母就成了留守老人。本文对湘、鄂、渝、黔4省市边区留守老年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从人性化的角度对民族地区留守老年人问题进行了思考,并在政策导向、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加强医保、心理慰藉等方面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5.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需要照料的老年人口迅速增长。由于传统的家庭养老支撑能力大幅下降,而机构养老又面临资金及床位不足等诸多问题,由此,社区居家养老成为未来普及养老方式的首选。本文借鉴了国外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先进经验,并依据我国社区居家养老的不足,探究了社区居家养老建设的改善方法。  相似文献   

6.
宁夏回族有着家庭养老的传统,受伊斯兰教敬老思想的影响,老人普遍受到后辈的尊重与侍奉,享受天伦之乐。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传统观念受到挑战,代际关系发生变化,两代户已成为农村回民家庭的主体,三代以上户的大家庭逐步减少,加之近年来回族青年中的敬老养老意识趋于淡薄,致使有些老人的生活无人照顾,他们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家庭养老遇到不少困难与问题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人口正处于急剧老龄化时期,城市养老问题形势日趋严峻。本文首先依据城市老年人生活的主要经济来源的差别,以长沙市天心区M社区为例,将其划分为若干社会阶层;然后,在揭示不同阶层养老需求的差异及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8.
本文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考察了不同居住方式对中国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不同居住方式下,农村老年人需求基本一致,即有子女支持,有养老金和健康水平较高的农村老年人在多种居住方式上都更容易感到满意。相较于与子女共同居住的老年人,农村独居老人中教育水平越高越容易对自己的生活感到满意。而对于与子女、配偶共同居住的农村老年人来说,则以上提到的因素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国家统计局农调队所作的农村住户调查资料,以1980-2003年为基本考察期,对西藏农牧民家庭经济的演化特征进行实证分析.分析表明,总体来讲西藏农牧民家庭收支都有结余,且有不断上升趋势,家庭经济活动仍然是西藏农牧民主要的经济活动方式;食品支出是最主要的方面,反映出西藏农牧民生活普遍处于比较贫困之中;工资性收入增长是西藏农牧民总收入增长的一个"亮点".最后,文章提出了加大缓解西藏农牧民贫困的政策力度;引导西藏农牧民从传统的家庭经济转向现代市场经济;进一步采取措施继续保持西藏农牧民工资性收入增长政策.  相似文献   

10.
崔哲浩  吴雨晴  张俊杰 《民族学刊》2023,14(1):87-94, 149
边境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边境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也决定了其具有一定的政治特殊性。“空心村”现象各方面的负面影响对边境安全中的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等造成了一定的威胁。本研究以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以下简称“延边地区”)的乡村为研究对象,首先对边境安全及边民的重要性进行理论梳理及阐述;其次从延边地区乡村“空心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和形成原因两个方面进行系统分析,认为,延边地区乡村“空心化”主要表现为人口大量流失、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农村产业及社会保障空心化、民族文化传承受到威胁等四种形式。其形成原因主要有城乡收入及生活条件多方面差距、产业及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基础设施及社会服务的影响、地缘政治的影响等;再次基于边境安全与“空心村”现象的影响关系,对延边地区“空心村”进行深入分析,认为,存在社会安全隐患问题加大、群众及基层组织防范意识及能力不足、社会资源难以整合、对边境地区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推进产生影响四个层面的问题;最后在边境安全视角下提出把边境地区“空心化”问题提升到边境安全的高度、发展壮大农村龙头产业,促进村民就业增收、优化边民财政补贴政策,实现“人心齐,泰山移”、进一步加强边境地区社会管控工作,增强群众向心力、凝聚力、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等五个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1.
王璐瑶  廖桂蓉 《民族学刊》2019,10(4):76-82, 122-124
鉴于虫草收入已成为很多高原人赖以生存的主要经济来源,本文试图通过对虫草经济的分析关注其背后的社会民生问题。通过对有虫草收入的398户西藏农牧民家庭的特征进行分析,进而考察虫草收入与农牧民家庭特征之间的关系,探讨了不同的农牧民家庭特征变量对虫草采集量和虫草价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虫草收入已成为398户农牧民家庭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抚养比越低的、物质资产(土地、牲畜)越少的、仅从事农牧业生产的家庭,规模越大的放牧家庭,采集虫草的数量会更多。抚养比越高的、物质资产越少的、规模越大的家庭,在牧区的家庭,销售虫草的价格会越高;另外,相对于仅从事农业生产的家庭,兼顾非农工作的家庭能获得更高的销售价格。最后,我们也指出,虫草资源给农牧民家庭带来的不只是可观的经济收益,还带来了生计脆弱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店所有馒头免费送给各种贫困人群,不对外售卖,请谅解。如果您是生活困难的下岗职工、收入低微的贫寒家庭、正在为找工作奔波的毕业生、无助老人、流浪者、拾荒者……欢迎您来免费食用。  相似文献   

13.
世居青海的穆斯林民族,主要指回族和撒拉族,其次是人数不多的东乡族和保安族等。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所提供的数字,青海省回族638847人、撒拉族77003人、东乡族1557人,加上保安族,共计717407人,约占全省总人口的15.8%强。 1990年7月至9月,我们对世居青海高原的穆斯林老人的生活状况进行了一次较为全面、系统的调查。调查以问卷式为主,调查地区有西宁东关、化隆回族自治县、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调查了穆斯林男女老人300名,其中男212名,女88名,农民148名,市民86名,工人18名,阿訇10名,机关干部24名,教师,个体户14名。最小年龄60岁,最大年龄91岁,平均年龄为71.3岁。调查内容涉及老人的年龄、性别、民族、籍贯、婚姻。家庭、子女、相处关系、家庭地位、受尊敬与否、子女赡养、日常生活料理、参加各种劳动、嗜好、爱好兴趣、主要所干、生活中的困难、经济来源、健康状况、主要疾病、精神状  相似文献   

14.
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客观上改善和提升了壮族乡村的生活质量,人们的衣、食、住、用等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与此同时,壮族乡村文化传统也受到了冲击,主要表现在:老人的传统地位下降,经济因素起重要作用;女性地位上升;传统文化活动迅速衰减,文化传承面临危机;互助范围缩小;传统养老模式面临挑战;乡村生活群体弱势化等方面.乡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有积极的作用也有负面的因素,对于负面影响,我们要做的是理性面对并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家庭内人际关系、家庭角色模式及亲属网络构成的社会资源三个视角,对甘肃穆斯林家庭的人际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析。甘肃穆斯林家庭的人际关系是在以个体农业经济或畜牧业经济为基础、以家庭为生活和生产单位的自足自给农牧经济,本民族固有的文化与伊斯兰文化、汉文化的文化整合体制约与影响下形成的。体现了以伊斯兰伦理观念与“孝”为核心的家庭伦理观念;与小农经济和父权家庭相适应的“主从型”和谐共生的家庭关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了实地调查法和问卷调查法,考察了刘家泰国和美国四代人的语言使用现状及其演变,并分析了不同国家及其社会文化对瑶族语言使用的影响。文章主要包括四部分:1.概括了世界瑶族的分布和历史迁徙,以及刘家四代人的居住地区;2.泰国和美国的刘家人的生活方式,以及泰、美社会文化对其语言使用的影响;3.刘家四代人的语言使用状况,包括:四代人的文化程度、年龄、家庭语言使用现状、周围的语言环境及四代人的语言使用条件和变化;4.刘家四代人的双语和多语言生活的发展和演变,总结了四代人母语与兼用语的关系。本文认为,刘家的前三代使用的语言形式是多语种类型,而第四代人的语言类型变为双语或单一语言,母语使用语言衰退,并转换成居住国的通用语;刘家四代人所使用的母语和兼用语相互竞争,但又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17.
对撒拉族家庭的民族社会学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庭是人类最基本的实体单位。它必须履行两个方面的职能 :一方面是适应外界对它的冲击 ;一方面是调整其内部的关系 ,使自身更完整、更充实地适应社会的设置。从这个角度上来讲 ,也可以说家庭是婚姻当事人个体活动的各种社会产物的总和。撒拉族家庭也具有个体单位与社会设置两方面的联系与互动。本文以韩热木赞老人一家的家庭生活为代表 ,通过对撒拉族的婚后家庭居住形式、撒拉族家庭的规模与结构、撒拉族的家庭关系等各个方面的民族社会学考察 ,揭示了撒拉族家庭在新时期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基于对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高秀侗寨的老人生活调查,论述了相对边缘的社会群体建构形成和实践养老经验的过程,并纳入现代互动的语境考察其对他们当下日常生活的价值。由此,从养老体验出发是考虑养老问题及地方养老政策的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围绕老龄问题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为认真贯彻落实,长阳县于2012年出台了《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自当年10月1日起实施.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高度重视下,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单位坚持老龄工作“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方针,围绕“五个老有”的目标,认真贯彻实施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切实履行职责,宣传老年事业法律法规,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助老的传统美德,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促进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为构建文明和谐长阳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0.
自治县成立20周年来,峨边宣传思想工作始终围绕全县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立足于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紧紧抓住营造开明开放环境、开发五大资源,突出理论武装、思想政治工作、对外宣传和精神文明建设四个重点,为全县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