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活态文化,合理的旅游开发是在保护的前提下发挥其经济价值、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有效途径。本文分析了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优势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旅游开发策略,旨在促进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  相似文献   

2.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保护、开发利用的必由之路。石林县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依托石林旅游产业已经显示出强劲的文化生命力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3.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保护、开发利用的必由之路。石林县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依托石林旅游产业已经显示出强劲的文化生命力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4.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存,承载着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基因和民族记忆,对于人类文明的传承文化的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三台山德昂族乡为例,从有关旅游开发中"真实性"的研究视角,结合我国人口较少民族的德昂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试图探寻出一条适合少数民族村寨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5.
石屏彝族海菜腔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其独具特色的原生态音乐是人类的宝贵财富。但在传承中依然面临着严重失传危机,亟待保护。本文从旅游开发的角度,提出海菜腔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规划、协调各利益相关者、构建海菜腔旅游文化生态系统、建立保障机制等对策,以加强海菜腔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6.
石屏彝族海菜腔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其独具特色的原生态音乐是人类的宝贵财富。但在传承中依然面临着严重失传危机,亟待保护。本文从旅游开发的角度,提出海菜腔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规划、协调各利益相关者、构建海菜腔旅游文化生态系统、建立保障机制等对策,以加强海菜腔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加强和旅游业的大发展,呼伦贝尔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旅游开发已初见成效;受历史文化、自然条件和地理地域等方面影响,呼伦贝尔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与开发存在着理论研究不足、政策法规不健全、传承后继乏人以及开发利用不尽合理等问题;考察分析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与发展的症结因素策,以期更好地促进呼伦贝尔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与合理开发。  相似文献   

8.
桑植民歌于2006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桑植民歌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张家界文化旅游发展起到了导向性的作用,促进了张家界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本文从桑植民歌的发展演变历程及文化特征、桑植民歌的开发应用与张家界旅游品质的提升及内涵的扩充、桑植民歌在张家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的开发与利用的困惑、桑植民歌保护与张家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对策分析等几个方面,对桑植民歌的保护、开发、利用与张家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进行了探讨,围绕建立生态文化旅游区,提了出桑植民歌的保护、开发、利用与张家界文化旅游产业品质的提质与内涵扩充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传承、营造传承空间的文化气息、丰富传承主体与客体的精神与物质生活,是当下值得关注的热点与重点问题。本文以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生产性场域研究,通过社会学、人类学、旅游学、文化学等多角度学科的研究方法,结合"文化再生产"与"场域"理论,深入研究司家秋千会与旅游的关系,分析出现存的问题,并找到对应的解决方案,促进文化与旅游的有机结合、传承空间与文化的互动交融,以此推动司家秋千会的弘扬与发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提供有意义的方法与形式。  相似文献   

10.
以蒙古族马头琴音乐文化为例,从生态文明视角探讨了旅游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希望通过构建生态文明的旅游观,使马头琴音乐文化得到良性、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不同人群共同体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时的文化产物,有着自身特定的属性:主体性、整体性、活态性以及无形性等,在文化旅游盛行的情境中,如何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问题一直都是焦点问题。本文试图从文化生态区的理念出发,探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道路,为非物质文化能够继续活态的、原真性的存续提供一种方法论视角。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民族博览》2022,(3):前插1-前插2
2月5日,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落成开馆暨"中华瑰宝——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工艺美术展"开幕仪式在京举行.文化和旅游部党组书记、部长胡和平致辞、宣布展览开幕,并与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卢映川、饶权,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徐永军,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莫...  相似文献   

13.
进入21世纪,中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开展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普查,建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选定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启动"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建立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日,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展等,中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上,实施了理论与实践的突破创新。  相似文献   

14.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们从祖先那里获得的一笔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有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可持续性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促进人类的发展和进步方面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随着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非物质文化的作用也在不断加大和延伸,但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现状并不是很乐观.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现状、阻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因素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策略四个方面展开讨论和分析,为今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们从祖先那里获得的一笔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有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可持续性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促进人类的发展和进步方面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随着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非物质文化的作用也在不断加大和延伸,但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现状并不是很乐观。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现状、阻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因素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策略四个方面展开讨论和分析,为今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指的是流传民间文化艺术的表现形式或文化空间,存在于居民的日常生产生活中.是他们习以为常的民间活动.但现代化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同时也让人们看到了它的另一种价值,作为一类具有旅游价值的文化资源而存在,故而对其进行旅游开发意义重大.本文在详细论述了融水苗族系列坡会群的发展沿革及其文化内涵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其发展现状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推动融水苗族系列坡会群保护性旅游开发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何文海 《民族学刊》2011,2(2):82-82
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川音绵阳艺术学院、四川省羌学学会和北川羌族自治县文化旅游局共同举办的“首届中国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灾后重建研讨会”,于2010年11月2日在四川绵阳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顺利召开。与会专家围绕如下主题作了精彩的发言和讨论:  相似文献   

18.
文章运用实地调研所获取的资料及相关文献资料,详尽论述了旅游开发对广西三江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正、负面影响,据此提出实现三江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良性互动发展的具体对策建议,以期为当前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与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9.
论黑龙江省鄂伦春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黑龙江省共有18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鄂伦春族就占5项;做好该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工作,是传承与弘扬中华各民族文化、提升黑龙江省旅游品质的关键所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为切入点,介绍了黑龙江省鄂伦春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情况,在客观认识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保护与利用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式保护框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鉴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性,单纯的记录、保存和隔离的做法,不能有效地保护。本文提出引进旅游市场机制,调动政府、商家、学者和文化主体的积极性,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生存的土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