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蒙古族的雕塑艺术是蒙古族民族性和民俗性融聚的代表,本文力图从蒙古族雕塑的艺术特征、雕塑的材质方面入手来分析其所体现的民族性,从蒙古族的生活用具、宗教信仰为切入点来阐释蒙古族雕塑艺术所体现的民俗性。蒙古族的雕塑艺术是蒙古族文化艺术的集中表现,从这些物化的文化符号中我们可以洞察蒙古民族的民族心理和审美意识。蒙古族雕塑艺术是蒙古族思维观念的物化表现,也是蒙古民族为世界雕塑艺术做出的可贵贡献。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自治区的蒙古族普遍信仰藏传佛教,但是有一小部分蒙古族信仰伊斯兰教,被学术界称之为"蒙古族穆斯林".其法定民族成分是蒙古族,在日常生活中,讲蒙古语,使用蒙古文,主要从事牧业生产活动.  相似文献   

3.
蒙古语“库伦”的文化释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古语“库伦”(圆形 )的文化涵义非常丰富。本文从语言入手 ,结合蒙古族历史文化、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思维逻辑、政治经济、社会环境、自然条件等诸多方面 ,阐述了业已形成的具有蒙古族特点的库伦文化。文章指出 ,蒙古族库伦文化从平面的圆形开始逐渐发展到立体的圆体及球体 ,这是与蒙古族自然环境、经济社会相适应相协调的 ,从而促进了蒙古族对圆形的合理利用及形态化认识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青海蒙古族从迁徙到青海高原以来,相对于蒙古族主体独立生存,于青藏高原这个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中,在传承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丰富了蒙古族文化的内涵。本论文从青海蒙古族历史文化形成的特点入手,对青海蒙古族古代文学的发展特点,从古代蒙古语书面文学、用古代藏文撰写的蒙古族书面文学、古代蒙古族民间文学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探究青海蒙古族古代文学发展的基本规律,分析归纳其独有的特征,从而,论证青海蒙古族文学在蒙古族古代文学中所具有的独特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基于教育发展水平与地区现代化发育程度的正相关关系以及多元文化背景下双语教育的流行趋势,笔者认为,大力发展蒙汉双语教育对加速蒙古族聚居区现代化进程具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不仅因为双语教育是蒙古族民众科学素养教育的最佳途径;是维护文化生态平衡、促进"双语人"形成并进入主流文化社会的重要通道;而且还是传承和发扬蒙古族文化、促进蒙古族聚居区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  相似文献   

6.
现代化进程中,蒙古民族传统文化的变迁是一种必然现象。这是其顺应时代发展的结果;是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带来的结果;是蒙古族聚居区人口大量流动的结果。具体表现传统服饰、传统饮食、传统生产方式、宗教信仰等方面。随之衍生出的一系列消极影响,比如,使用蒙古族语言文字的人数在大量减少;蒙古民族的民族特征开始弱化;蒙古民族的一些优良风俗在淡化等等要认真对待。为此,必须要对蒙古族传统文化变迁怎样与现代化顺应的问题进行思考,在增强保护蒙古族传统文化的意识使其发扬光大的基础上,变革蒙古族传统文化使其顺应现代化要求。  相似文献   

7.
蒙古族传统宗教文化是蒙古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蒙古族传统宗教文化的当代价值,积极引导蒙古族传统宗教文化发展方向,对于丰富蒙古族宗教信徒的精神需求,促进内蒙古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维护内蒙古地区的稳定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青海蒙古族饮食文化着手,对海西蒙古族肉食文化、乳食文化、面食文化的演变和特点进行了探讨,认为海西蒙古族饮食文化的结构及其文化内涵在现代文明进程中,将成为蒙古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蒙古族是我国北方著名的少数民族之一,从1213年起实际控制天津地区达154年之久。这就使天津城市文化在早期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受到蒙古族的极大影响,并融汇了众多蒙古族文化的成分。本文以蒙古族与天津城市发展的历史关系为切入点,从漕运、储粮、屯田、商业、民俗等方面来阐述天津城市文化中的蒙古族因素,揭示蒙古族文化对天津城市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神话最能浇铸一个民族的心灵和智慧。本文从天、神、动物、人四个方面分析蒙古族神话所构制的文化模式 ,并且认为蒙古族文化模式是由上述四者组成的一个三角形  相似文献   

11.
蒙古族信仰习俗与生态观浅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蒙古族古老信仰和传统法律思想两个方面对蒙古族“天人合一”的朴素的生态观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作者从宏观上透视蒙古族传统饮食文化的协调性特点,证明蒙古族的饮食文化和环境,与蒙古族其它文化已构成一个生态文化系统,各系统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达到一种动态平衡,反映出蒙古族传统饮食文化是一种发展比较完善的文化系统,同时,也间接证明了人类文化是环境与文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本文使用<蒙古秘史>等蒙语文献史料和手抄本,借鉴中外学者的相关成果,同时利用现代田野调查资料,研究元代蒙古族萨满教信仰,分析蒙古族原生态宗教的内容、形式和发展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14.
佛教文化对于蒙古族文化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但是对于蒙古族神话和佛教文化的相关研究少之又少。本文旨在总结一些相关研究,分析不同学者从佛教文化层面对于蒙古族神话深度和广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蒙古佛教史》是蒙古族学者固始噶居巴·洛桑泽培用蒙藏两种文字撰写的一部蒙古佛教史.自藏文本以《霍尔却穹》为名刊行后,先后有德文译本、日文译本问世,国内则有陈庆英、乌力吉的汉译本.《蒙古佛教史》是记述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传播的早期著作,其史学价值:一是开启了蒙古族学者以藏文撰写蒙古族史的先河;二是承袭了藏族史学传统,以藏传佛教史为主线记录蒙古族历史,续补部分增入的则是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的传播业绩及蒙古高僧大德的弘法活动,由此可见蒙藏文化交流的基础在于共同信仰.  相似文献   

16.
赤峰市喀喇沁旗曾经在蒙古族教育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现在,全旗的蒙古族学校教育成了普通教育的翻版.这引起了很多学者的思考.本文就如何保持喀喇沁地区蒙古族学校教育的民族性,如何振兴蒙古族学校教育,提出几点建议:蒙古族学校教育要发展,就必须传承蒙古族文化,坚持蒙古语文的学习,并且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同时,必须有党的政策支持,差异性的学校评价体系的建立,以及多元文化社会氛围的营造.  相似文献   

17.
清代蒙古族地区比较大的藏传佛教寺庙,均设立各种扎仓(即拉省、学部、学院、学塾、僧院),这些扎仓是蒙古族喇嘛们学习经典的学校、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专业机构。通过这些专业的学习和研究,把印度、西藏和内地的文化传播到蒙古族地区,对于交流各民族文化、丰富和发展蒙古族地区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蒙古民族同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一样,拥有其独特的习俗和方法认识自然、规范自然和改造自然。本文将从蒙古族传统长度测量、传统时间计量和传统空间方位测量等三个方面介绍蒙古族传统计量。早期蒙古族对长度测量与时间的计量方法主要从实践经验中总结得来,因此在早期其实用性很强,然而对空间与方位测量的表达主要蕴含象征与寓意色彩,因而其实用性较弱,但可促使人们更深刻的了解蒙古族传统文化与习俗。蒙古族传统计量呈现出的少数民族原生态特色,为研究少数民族传统计量提供了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19.
格斯尔是藏族和蒙古族史诗<格(萨)斯尔>中所塑造的英雄人物.随着<格斯尔>在蒙古族地区的广泛流传,格斯尔形象在蒙古人心中也深深地扎下了根,成为他们崇拜的人物.蒙古人对格斯尔英雄的信仰崇拜,集中体现在风物传说、寺庙、敖包、祭祀、那达慕、家教等诸方面.这些崇拜既熔铸了蒙古人的审美情趣,又蕴藏着蒙古人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蒙古族是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素有"马背民族"之称,以马为载体和象征的蒙古族马文化渗透在蒙古人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更是融入了蒙古人的精神世界。文化是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产生变化,蒙古族马文化也不例外。本文将以蒙古族马文化为研究对象,探讨蒙古族生产生活变迁下的蒙古人与马的互动变化,试图指出以马文化为代表的蒙古族传统文化逐渐趋于减弱或消失的原因、影响以及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