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琼州学院学报》2017,(6):54-59
《玉堂禁经》为唐代书论大家张怀瓘的重要理论著作,篇幅相对简短、文字精练却语意深刻,以书学法度为立足点,从总体上对书法学习提出了若干重要的思想观点和法则,围绕着关于学书的阶段、任务、工具和具体技巧方法等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系列解决的办法,既论述了具体方法又强调了善用方法的重要性,客观上蕴含着一个关于书学的具有相对独立体系的方法论,对于学书者具有重大指导作用。其主要内容构成有:首要条件论、关键性技法论、总括论。《玉堂禁经》以唐书"尚法"的时代特征为指向,对方法论的思想来源、具体内容、功能效用和学术价值进行了探究,在书学实践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几乎所有的关于中国史学史的论著,在谈到这门学科的源头时,都是从商代(有个别学者主张从夏代)讲起,从史官讲起,从《尚书》《春秋》讲起.在这些论著的作者看来,(1)、至商代才有(我们至今所知的)文字可考的历史,有文字才有文字记载;(2)、商、周两代的史官就是最早的史家;(3)、《尚书》《春秋》是我们所知的最早的两部史籍,当时“左史记言,右史记事”言为《尚书》,事为《春秋》。笔者认为,上述观点与中国史学早期发展的实际情况是不相符的。事实上,史学不是到商代才有,它的起源比商代早得多;商、周两代的史官不是史家;而且,《尚书》、《春秋》两部典籍也不是史著。  相似文献   

3.
戚荣金 《南方论刊》2011,(8):85-87,82
苏轼与欧阳修、黄庭坚、米芾等人频繁而深入的交游形成了一个文士群体,他们互相讨论切磋,各种观点相互碰撞激发,汇成了一股巨大的文艺思潮,形成了许多艺术理论经典,其中书为写意、书乃乐事、书重人品、书有余韵是苏轼及其师友的几个重要书学命题。这些命题,不仅影响了宋人对书法艺术的批评,而且成为了宋代独特的书学审美理想,在中国书画和文艺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我们伟大祖国南方的广西、云南、广东、湖南等省(区)内,居住着一个历史悠久而古老的民族——壮族,人口约一千二百万。她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关于壮族的族源问题,古今学者曾写过不少论著,提出了许多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壮族是从岭南以外地区迁来的民族;(刘锡蕃《岭表纪蛮》一书,马长寿《中国西南民族分类》《民族研究专刊》第一期;梁钊韬《西瓯族源初探》1978年《学术研究》第一期)有的认为是本地的土著民族;(徐松石《粤江流域人民史》;黄现  相似文献   

5.
<正> 鞠茂勤、赵延庆主编的《山东革命传统研究》一书(山东人民出版社1991年12月出版),是一部研究文集,收论文25篇,这些文章是从山东省委宣传部和山东社会科学院联合召开的山东革命传统讨论会所提供的40余篇文章中精选出来的。全书主要内容有:(一)山东革命传统的内涵;(二)山东革命传统形成的背景条件;(三)山东革命传统的主要内容;(四)如何继承和发扬山东革命传统。综观全书,有三个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6.
关于吉文元与林凤祥、李开芳率军北伐时的官职,在太平天国史论著中有二种说法。牟安世《太平天国》及苑书义主编的《中国近代史新编》等书中,都认为吉文元是春官正丞相,而《太平天国兴亡史》等书中,却说是春官副丞相。究竟哪一个正确呢?  相似文献   

7.
邓肃为宋南渡时期著名谏官和爱国诗人,有《栟榈集》25卷传世。他诗、词、文兼善,又长于书法。《论书》阐明了他对笔墨纸砚的认识与取用法则,并对唐宋几位书法大家及其书法特点进行了品评鉴赏;由其书迹题跋,可以洞见其以人论书的书学思想及尚晋崇王的书法趋尚。邓肃《论书》及其书迹题跋,皆精到语,既充分体现了他的书法造诣,也折射出宋季书学的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8.
《琼州学院学报》2019,(4):72-75
周汝昌的书学思想体现于《书法艺术答问》《永字八法——书法艺术讲义》《兰亭秋夜录》三部专著及一些论文中。他在20世纪上半叶开始研究书法,后来写成专著,并继续深入研究。他在笔法、书法审美、书法定义等方面都有精到的见解。周汝昌的书学思想对当代书坛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正> 近年来,我国关于黑格尔哲学研究的论著颇丰,但着力于探索黑格尔哲学常青问题的专著并不多。王树人同志《思辨哲学新探》(1985年10月人民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新探》,引文只标页码)一书在这方面作了有价值的探索,提出了许多富于启发性的新问题新观点,令人耳目一新。 绪论是全书最精采的一个部分,而其中谈黑格尔哲学的现实意义,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0.
陈寅俗虽无研究《红楼梦》的专文,但在其他论著中,特别是在《柳如是别传》、《论再生缘》等红妆研究论著中却反复提及《红楼梦》。他关于《红楼梦》的论述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是在整体评价方面,认为《红楼梦》是大事均有所本的写实之作,后四十回亦为曹雪芹所写,全书结构不够精密等。二是在红校研究方面,经常以《红楼梦》作为参照系,将其所赞颂的历史上的真实女性(如柳如是及《再生缘》的作者陈瑞生)与《红楼梦》所塑造的女性形象(如林黛玉)进行比较,从而寄寓自己追求个性自由和精神独立等诸多情怀。  相似文献   

11.
《太史公书》著录在《汉书·艺文志·六艺略·春秋》家。前人对此多有解说,或认为“刘氏之世,史书甚寡”,或认为当时“史家亦未别为一类也”,或认为“经史同源”“六经皆史”。然三说均不得其要。《太史公书》著录在《春秋》家之下,本质上是因为《春秋》与《太史公书》是源与流的关系,《太史公书》的写作理念继承自《春秋》,司马谈的临终嘱托和自身经历也是司马迁继承《春秋》写作理念的重要原因。《太史公书》的写作方式继承自《春秋》,司马迁在写作中使用了《春秋》事、文、义相结合的方式。《太史公书》的春秋时期的史料继承自《左传》,但是《左传》是为解说《春秋》而作的,显然《太史公书》也间接继承了《春秋》。著录在《春秋》家下的其他史书,它们与《太史公书》也具有源流关系,散在其他门类下的史书则与《春秋》并无源流关系。  相似文献   

12.
李汉兴 《学术探索》2014,(9):103-108
刘熙载是晚晴一位涉猎很广的美学家,其书法理论收在《艺概·书概》及《游艺约言》之中。刘熙载的美学思想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其书法美学思想也不例外。刘熙载将儒家的"中和""狂狷""乡愿"引入其书法美学思想,使得其理论极富文化底蕴。细细品味《书概》、《游艺约言》,能够使读者深入到文化的层面去领略中国书法艺术的意蕴。  相似文献   

13.
宋斌 《理论界》2014,(5):134-136
鲜于枢是元代"复古"书学思想的主要提倡者,这一点无论从其书法理论和书法批评中都有所体现,尤其在他的书法作品中更是显露无遗。  相似文献   

14.
宋太宗曾仿唐制设置过翰林侍书一职,任职者为王著。王著在当时是一位对宋初书法做出过贡献的书法家,有一定的名望。可惜的是,王著在宋以后人编著的书史性文献中地位不显,而且目前的研究还存在很多不足,比如对王著的生平与卒年、王著"善于规益",以及王著书法的评价等问题的认识,仍有深入探讨和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黄忠慎 《云梦学刊》2010,31(1):95-99
宋儒戴溪的《续吕氏家塾读诗记》自我标示为吕祖谦《读诗记》的续作,《诗经》学史也将之归为宋代《诗经》学中的“旧派”作品,若从书名观察,我们会说,戴书的写作目标不外是在为吕书进行补充、修订,或者是延伸的工作,不过,其实栽溪游走于新旧两派之间,《续读诗记》与吕书从里到外,同其血脉精髓者不多戴溪对新旧两种不同的解经路线与观点表现出的是折衷的立场;面对《诗序》,他采取部分接受的态度,《诗序》擅长以美刺说诗,戴溪在这方面的接受度如何,是本文所要考察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明清小说评点的书法入思方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明清小说评点用语借用了书法术语 ,诸如犯笔、起笔与结笔、顿笔与挫笔、实笔与虚笔、接笔与转笔、正笔与旁笔、重笔与轻笔、直笔与曲笔、奇笔与呆笔等。小说评点从书法入思 ,具有和书法艺术共同的文化意识。除了诗书同笔同字同时空外 ,还有更深层的认识论原因。中国古人思维方式重具象 ,抽象化程度不高 ,在抽象的批评概念中 ,暗示读者用图像的眼光去审视作品的空间结构和空间性能  相似文献   

17.
蔡子谔 《河北学刊》2004,24(3):188-191
黄绮书学美学思想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睿智的哲思、敏锐的艺术感悟和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在《黄绮论书款跋》中,他对书法性质、形象美、真和美、风格的阐释,对笔法、墨法、结构的解悟与表述,对书法创造活动如何创新、提高修养等的会心与倡言,较为集中地体现了他书学美学思想的认识论、方法论和实践论。这成为黄绮书学美学思想的主要和重要内涵。  相似文献   

18.
张书宁 《北方论丛》2022,(1):153-164
林纾译笔即林纾的翻译文笔,是林译小说译介方式与文学表达的文本显现。为达到译文与原文的信息对等,林纾在借鉴"言文合一"观念的基础上,有意在文言译文内添加大量的白话俗语。这种"文白相融"的语言策略不仅打破了古文笔法的诸多禁锢,同时也呈现出书面话语的近代变革之势;译介层面的双语转化夹杂着欧式语言的渗入,林纾译笔对于欧化词法和欧化句法的吸收,改变了文言原有的书写特性与语句框架,进而表现为"新"与"旧"的叙述叠合;新旧交融下的译介活动又催生了"注"与"评"等译笔补充形式。这类注评以副文本为表现,从而成为林纾针砭时弊、宣扬爱国保种之情的文本场域。林纾译笔既吸收古文之典雅,又融合今文之新奇,在中西文化的交流碰撞中促进传统小说文笔的现代嬗变。  相似文献   

19.
书院在元代因受到了政府的重视 ,而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程朱理学在元代的书院教学中受到崇拜 ,达到了至尊至贵的地位。朱熹的《四书集注》成为当时法定的教材和参考书 ,各书院的讲授内容和研究也就形成了以程朱理学为中心的基本模式。程端礼在朱氏教学和读书的方法上 ,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 ,写出了著名的《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江东书院讲义》作为《日程》的附录  相似文献   

20.
周越是北宋仁宗时期有名的书法家,时任国子监书学一职,教授国子生书法,在当时是有一定名望的。可惜的是,周越在宋以后人编著的书史性文献中地位不显,而且目前的研究还存在很多不足,比如在周越书迹的著录、周越书法的真实影响,以及周越书法的批评和评价等方面,仍有深入探讨和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