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9 毫秒
1.
西方二十世纪初发生的表现主义创作思潮传入中国后,在文学领域具有了一定的中国色彩,相应的表现主义文学意义发生了一定的改变,本文试图大致的描述出在那几个方面二者产生了差异。  相似文献   

2.
刘晓冬 《南方论刊》2007,(1):56-56,58
西方二十世纪初发生的表现主义创作思潮传入中国后,在文学领域具有了一定的中国色彩,相应的表现主义文学意义发生了一定的改变,本文试图大致的描述出在那几个方面二者产生了差异。  相似文献   

3.
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女性文学现代性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婷 《人文杂志》2002,(3):93-97
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女性文学 ,第一次在中国文学史上以一个整体的面目 ,形成了与主流文学既分庭抗礼又融汇合进的态势 ,成为中国文学富于开创性和自我生成性的崭新一翼。本文以人文主义的价值立场梳理、界定了女性文学概念内涵的现代性 ,并以现代性为特定角度 ,尝试较为深入地分析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女性文学的特质 ,力求公正评价这一时期的女性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4.
唐际虹 《文史哲》2006,(2):114-119
诗人歌德不仅属于最早学习和写作中国诗歌的西方文化名人之一,而且早在1827年就提出了“世界文学”这个概念。《中德四季朝暮吟》与《西东合集》正是他学习东方文化的硕果。对18、19世纪中国文化与哲学思想在德国的传播与影响这一背景的研究,也引起我们对翻译与阐释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性以及宽容与客观态度在跨文化研究时的必要性这两个问题更深层的讨论与反思。  相似文献   

5.
中国文学散文的自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现代文学理论来作历史考察与文本分析 ,可知赋与骈文都不属于散文范畴 ,而属于诗歌范畴 ,中唐以前文学散文尚未形成独立形态。中国文学散文的自觉是在发生了古文运动的中唐时期 ,其主要标志是理论的成熟与创作的繁荣。文章围绕散体和感情两个重心 ,对韩愈、柳宗元的文以明道、气盛言宜、不平则鸣、文有二道等著名理论给予新的诠解 ,并对韩柳“放恣横从”、“快意累累”的美学追求和“舒忧娱悲”、“自嬉”、“自释”的纯艺术观念作出新的分析。最后指出了苏轼“文起八代之衰”说的理论缺失 ,阐发了刘熙载“实集八代之成”说的实质内容 ,揭示了中国文学散文自觉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底层叙述”呈现出三种方式:“底层”被视为待启蒙的对象.“底层”被作为民族生命力的源泉或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底层”被当作政治动员的对象和推进革命的主体。这三种方式的交织构成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基本发展脉络之一。  相似文献   

7.
方志敏的“文学情结”得益于五四新文学的影响和源于自己的文学阅读与创作实践。方志敏生前留下的绝唱《可爱的中国》,同伏契克《绞刑架下的报告》,是二十世纪亚欧大陆同时绽开的两朵鲜艳的无产阶级文学奇葩。独树一帜的方志敏狱中文学,在中国二十世纪文学史上应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8.
一批来自欧洲、中国和美国的学者通过本书表达了一种共同的学术意向:在研究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与社会的关系时尝试运用皮埃尔·布迪厄关于文学生产的理论方法,以期对这一课题有更加深入的了解。编者米歇尔·霍克斯(Michel Hockx)在引言中对布迪厄的文学场概念作了直观概要的说明。  相似文献   

9.
文学史是文学时空的再现,其变动主要源于文学观念的改变;1980年代中后期“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出台本意是对过去政治意识形态干预文学史书写的反拨,它带来了现代文学史书写的历史转型与巨大飞跃,这在文学史书写中具重要历史意义;站在21世纪的今天,从时间的视角进一步反思“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会发觉它照样建筑于意识形态之上,这是一个带矛盾、悖论的文学观念,它所深具的文学史书写的历史积极意义与消极性相伴相生.  相似文献   

10.
表现主义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盛行于德国、奥地利和北欧等国的一个现代主义文艺流派,中心在德国。表现主义强烈反对文艺照相式地复制现实,要求从内心世界出发,透过表面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表现主义尚在德国方兴未艾之时,作为现代主义思潮,它就匆匆地登上了中国新文学的舞台,对一些现代作家文艺思想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捷克学者M·嘎利克认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思想有一大特点,即文学理论批评中渗透着“某些表现主义的思想倾向,某些对表现主义表示同情的言论以及促使它易于被接受的努力”。根据表现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情况来看,这个说法是比较可信的。我们先来考察一下表现主义与鲁迅文艺思想的某种联系。  相似文献   

11.
对于文学的发展演变,很多研究者大都是从文化发展、文体更迭、文学思潮等文学的外在流变来展开论述的,这就忽略了文学内部发展的规律.文学发展历史上雅俗文学分界的现象随着社会和人性的发展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出现了趋于合流的景象,雅俗融合,两翼并举,成为中国文学发展的新拐点.从纪年的视角来研究文学是近年来文学研究的新拓展,但都没有看到1943年在整个文学史中的重要地位.我们在对中国文学发展历史的梳理中,针对1943年文学现象,从该年文学发展的外在场域和内在律动来分析其不同以往的文学发展嬗变,凸显1943基于整个中国文学史的历史转折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时尚文学与杜拉斯、村上春树、日本动漫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忠顺 《河北学刊》2005,25(3):192-196
当前中国时尚文学最热衷于追逐和效仿的,莫过于法国作家杜拉斯和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了,而后又有日本动漫的强劲影响显现出来。时尚小资女性文学对杜拉斯的效仿,一是其《情人》成为这些作家“身体写作”的师从文本;二是其叙述方式及语言成为这批作家的艺术追求。村上春树以其令人心旌摇曳的忧伤传达西方消费主义的文化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从而对青春文学造成广泛影响。以《幻城》为代表的奇幻文学的出现,显示了在铺天盖地的日本动漫熏染中成长起来的郭敬明们一代所享有的与前辈完全隔膜的文学影响资源。而由村上春树、日本动漫的影响所呈现的,是一条应予重视的西方→日本→中国之时尚大众文化影响的国际航线。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的国内环境和世界全球化格局,使近三十年中国文学的"世界性因素"不断加强.一方面,我们不断吸纳世界各国文学营养,以激活中国文学自身的创造力;另一方面,我们的文学也逐步走出国门,得到外国文学界更多的认可.从时段特征来看,它呈现出由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粗放挪移,到九十年代的调整变异,再到二十一世纪沉淀寻觅的发展轨迹."世界性因素"拓展了中国文学的艺术表现空间,带来了文学观念的深层变革,为中国文学参与世界对话,提高艺术水平注入了"造血干细胞".如何使文学的"世界性因素"转化为本民族内在的创新动力,写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仍然是中国文学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燕世超 《江淮论坛》2008,1(2):126-130
全球化对于中国文学与中国先进文化的作用表现为一种悖论.在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文学与中国先进文化将与他国文学与文化在互动中发展,表现在:一是有利于吸收异质文学与先进文化,二是有利于输出自身文学与先进文化,三是与他国文学与文化在互动中产生新质.但全球化又与先进文化和文学精神相背离,表现在:一是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自由与民主精神,二是全球化与文化的丰富性和文学的多样化相矛盾,三是全球化与文化的丰富性和文学的多样化相矛盾.中国文学与中国先进文化应对全球化的挑战的基本战略应该包括以下几点:一是提高人民群众对先进文化的认识和文学修养,二是维护文化与文学的生态平衡,三是发展文化与文学产业.  相似文献   

15.
二十世纪俄罗斯侨民文学是世界文学中的一束奇葩,其侨民文学传统之悠久、作家人数之众多、创作成就之伟大以及世界影响之广泛无国能敌.我国学术界对俄侨民文学的正式介绍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对其关注和研究则在九十年代并持续至今.一些优秀侨民作家的作品渐次闪亮引入,一批颇具质量的研究论文和著作不断问世,俄侨民文学在中国的研究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成就.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了有别于赛义德与其他带有西方殖民色彩的另一"东方主义"概念,斯拉夫文明与中华文明均包括于其中.在此基点上,讨论了20世纪中国文学对俄罗斯文学积极接受的三个方面内在的情感需求;现代化运动中的文化选择;传统审美方式的内在沟通.这体现了东方主义在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的追求,显示了中俄两国文化相似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17.
现代巴蜀作家通过具有“地方色彩”的文学书写,率先展示出区域文学在中国的现实发生,继而对抗战时期中国的文学区域化进行了大力推进,书写出典范之作,直接影响着二十世纪的中国区域文学发展。  相似文献   

18.
自古中国文学的东西差异一直存在。然而从古代到近现代,东西文学并未像南北文学一样成为中国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这里有复杂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族群等原因。西部文学在历史上长期被遮蔽,到当代才得以"完形",俨然与东部文学对立。东西文学是从地理空间角度对中国文学的审视,有助于我们在日益同质化的时代呼唤和维护中国文学的地域传统和多元特性。  相似文献   

19.
苏勇强 《江汉论坛》2007,3(7):110-112
中国文学的自觉与否,不可能是某人的某句话确定下来的,它应是一段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事实上,中国文学获得自己独立发展的地位其实与三方面的因素有关.一是文学需从其它艺术形式中得以分离出来;二是有一批符合文学定义的创作成绩;三是在大量创作实践基础上,文论上对文学有所自觉与总结.由此, "魏晋文学自觉"的定论就很值得我们重新思索辨析.  相似文献   

20.
苏丽杰 《理论界》2010,(1):152-153
伴随着大变革、大动荡的二十世纪俄罗斯文学艺术的异彩纷呈,出现了三次大的俄侨文学浪潮,三人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更使俄侨文学卓有成效地扩大了俄罗斯文学在世界文学之林中的影响。90年代苏联解体以后,随着"侨民文学"的"回归"与其遗产的发掘,中国的俄罗斯侨民文学也得到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中国俄罗斯侨民文学也必将成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