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象征人类学的"社会结构"范式出发,对土家族摆手祭进行了新的阐释,认为土家族摆手祭正是土家族社会结构,特别是土家族三元社会结构及其整合的象征表达.摆手祭的三神分别象征着权力、勇猛和财富,三者进而引伸为统治者、士兵和农民三元社会结构;摆手祭仪是土家族社会身份认同与社区结构的仪式化象征表达;摆手变迁实是从性隐喻到政治隐喻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2.
湘西土家族盛行的摆手风俗活动,有大摆手和小摆手之分,大摆手是指多村寨多个宗族共同举行的摆手活动,人数多,规模大;小摆手是指一个村寨一族人举行的摆手,规模较小。龙山县马蹄寨,则是湘西土家族大摆手活动最盛行的地方,这里摆手活动历史悠久,内容丰富,规模最大,在附近几县颇负盛名。  相似文献   

3.
“福石城中锦作窝,土王宫畔水生波, 红灯万点人千迭,一片缠绵摆手歌.”这是清代永顺县土家族彭雪椒(贡生)写的《溪州竹枝词》之一,这首诗生动地描述了土家族人民举行摆手活动和唱摆手歌的景况.你看,在土家族聚居的村寨里正举行着摆手活动,红灯万点、人山人海,真是盛况空前.缠绵动人的摆手歌正从摆手场中传来,令人陶醉.本文试从摆手歌与摆手活动的关系来对摆手歌的主要内容作一些介绍,并对摆手歌的美学价值作一些粗浅的分析,以帮助人们了解土家族这一传统的古歌.  相似文献   

4.
湘鄂渝黔边界地区及"五溪"流域土家族地区世代传承的"摆手"活动集艺术文化、民俗文化、农业文化于一炉,又融诗、歌舞、"戏"于一体,含宗教文化、稻作文化于其内,是我国南方亘古以来"蛮夷"文化的瑰宝,具有重要的文化学价值.  相似文献   

5.
湘鄂川黔边界武陵山区流行的"摆手"活动,是土家族及其先民世代传承的重要风习之一,具有民俗学的重要价值.主要反映在祖先崇拜;祈求丰收--土家"调年";充满农耕风情.  相似文献   

6.
摆手歌,土家语曰社巴歌(Se~(35)pa~(51)ko~(55)),是土家族人民在进行摆手活动时所唱的一种古歌。摆手活动土家语社巴日(Se~(35)pa~(51)zi~(51)),是土家族传统的祭祀活动,又是土家族特有的文艺盛会,摆手活动在每年古历正月元霄节举行,在进行摆手活动时,人山人海,载歌载舞,盛况空前。清代湘西土家族诗人彭施铎在《溪州竹枝词》中有一首写道:  相似文献   

7.
土家族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民族,在漫长而又艰辛的历史进程中,土家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在土家族绚丽多彩的文化艺术宝库中,原始戏剧“毛古斯”便是其中一颗引人注目的艺术明珠,与傩堂戏一起被誉为中国戏剧史上的“活化石”。 一 丰富的历史积淀 毛古斯,土家语叫“故事拨铺”,亦即祖先的故事,演毛古斯又叫“装故事帕帕”。由于毛古斯的扮演者浑身要披上茅草扮“毛人”,所以得名“毛古斯”或“茅故事”。毛古斯是穿插在土家族传统的祭祀摆手活动中表演的艺术形式,其表演内容和表现形式与摆手歌舞有着紧密的联系而又相对独立,演出风格及呈现的艺术氛围与摆手活动古朴、粗犷的巫文化总体气氛相和谐,是摆手活动中相对独立并且极具特色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摆手活动是土家族最具代表性的民俗活动,再现了土家族先民早期生产生活和宗教信仰。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土家族摆手活动的功能逐步发生变化,最初的祭祀功能、娱人功能、教育功能逐步淡化,而艺术表演功能、民族象征识别功能、民族认同功能逐步增强。这些变化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9.
本文借用文化层次理论,通过对一个土家族村寨20世纪思想文化变迁的考察,提出:培养"高层文化"是民族地区农村走向现代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1997年土家文化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纵览1997年的土家文化研究,不难发现有许多研究成果给我们耳目一新之感。为推动土家文化研究的深人,弘扬民族精神,也为有志于民族学研究乃至土家学研究的学者们提供参考借鉴,我们将1997年的土家文化研究作一些具体介绍。一、土家族宗教哲理、伦理精神的文化探讨1.土家族祭祀宗教文化剖析曹毅的《土家族原始意识形态的核心:生命原点意识》和《土家族的创世纪史诗》从不同的侧面剖析了土家族《摆手歌》的文化内涵。作者在文中提出土家族《摆手歌》是张扬生存繁衍主题所吟唱的最宏伟壮丽的诗篇,而生存繁衍这一主题产生的土家族原始意识…  相似文献   

11.
铜仁地区土家族是中国56个民族中土家族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具有多神崇拜和地域性的宗教文化特色,以及丰富多彩的宗教活动形式。铜仁地区处于贵州的东北部,是中国戏剧的活化石之地,土家族主要居住在松桃、德江、沿河、印江、思南、石阡等县。他们的民间文化与宗教祭祀是紧密相连的,许多文艺是通过宗教活动所表现的。从其特点来看,铜仁土家族的宗教文化未能形成固定化的宗教模式,而是以原始宗教为主的多神宗教,即除了祖宗崇  相似文献   

12.
土家族地区保留的许多姓氏、地名、建筑与土司制度有关,赶年、大摆手等则与军事活动有关,乡规民约中有"草标禁约",婚姻丧葬制度更是以复杂的程序表现出来。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那种用强调本土化来拒绝变革的态度是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  相似文献   

13.
摆手堂是土家族先民的宗教场所,其祭祀仪式包括:敬祖仪式、降祖仪式、颂祖仪式及茅古斯舞表演等。作为一种建筑符号,摆手堂具有祖先崇拜的文化内涵,它的产生是以万物有灵论为心理基础,以祖先的丰功伟绩为实践基础,并在政治权利对其的利用与祭祀活动过程中巩固与发展的。  相似文献   

14.
摆手歌舞,是湘西土家族最具民族特色的习俗文化,它随土家族悠久的历史而源远流长,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又有其不同的艺术形态,并始终与土家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因此,要探索摆手歌舞的源头,只能顺着土家民族的历史长河溯流而上,在领略其奔泻的艺术浪花的同时,去感受这个民族非同凡响的生命乐章。  相似文献   

15.
<正>土家族摆手舞(酉阳摆手舞)主要流传于重庆市酉阳县土家族人民中,是一种以摆手为基本特征的祭祀性舞蹈。土家族摆手舞(酉阳摆手舞)以祈求幸福吉祥为主题,是土家族人用以酬报先祖的重要形式,是一个庞大的艺术载  相似文献   

16.
五月采药、祭祀亡人、赛龙舟是中国民俗端午节的三大元素。其中赛龙舟是最具标志性和必不可少的活动项目,它传承和体现了与民族相同又各具特色的节俗文化和民族认同心理。将楚地屈原故乡--秭归端午赛龙舟与湘鄂西土家族村寨的端午赛龙舟节俗和民歌作一个比较研究,从中可见,同为端午节,同是赛龙舟,相连甚至相重合的土家族聚居地区与荆楚地区的民俗文化既相互影响、交融,又有着社会、文化等多种功能上的偏重和表现形式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摆手舞蹈是土家族民间最有影响的原始遗存舞蹈之一,起源古老,舞姿朴素,节奏鲜明。究其舞蹈形式与内涵,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的礼俗精神,是土家族民族礼俗精神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8.
改善民族生态环境抢救民族珍稀文化-以土家族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要文以土家族具有代表意义的文化事象土家语、吊脚楼、跳丧和摆手为例 ,对民族珍稀文化的抢救和民族生态环境的改善 ,进行了具体而深入的探析  相似文献   

19.
摆手歌的原型及其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摆手歌的源流摆手歌是土家族摆手(社巴)时所唱歌词,土家语叫“社巴歌”。摆手歌“民族迁徙歌”中云:“竹卦要带来,路上还要问神灵,王龙尺(神具)要带上,路上还要玩社巴(摆手)。”这是有关摆手最早的“口碑”资料,  相似文献   

20.
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灵魂,也是乡村振兴彰显地域性和文化性双重价值的重要资源。在现代文化冲击下,民族地区文化振兴面临村寨建筑文化城市化、传统文化失传、乡土文化主体缺失、村寨公共文化空间萎缩等多重现代性困境。根据云南民族地区文化资源禀赋,其乡村文化振兴应该以物质性文化、社会性文化和制度性文化为价值维度。云南民族地区文化振兴应该坚持以乡土性、选择性和公共性三位一体的价值选择为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