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1 毫秒
1.
崔淼  苏敬勤  王淑娟 《南开管理评论》2012,15(2):128-135,142
本文采用探索性嵌入式单案例研究,以北车集团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八类复杂产品系统的技术发展历程为分析单元,研究发现:后发复杂产品系统制造企业的技术系统包括架构、元件和测试技术,测试技术是联接架构与元件技术的纽带;从技术获取到自主研发,三类技术分别经历了引进、消化吸收、系列化,引进、国产化与周边元件改进、核心元件研发与元件改进,以及匹配性测试、周边元件性能与匹配性测试、元件性能与匹配性测试三个发展阶段。最后通过与"简单"产品制造企业技术演化特征的比较,提出后发复杂产品系统制造企业的技术演化具有架构与元件技术并行消化吸收、测试技术促进架构与元件技术发展、核心元件技术研发模式多样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刘云  郭栋  黄祖广 《管理世界》2023,(3):140-158
高档数控机床作为“工业母机”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基石。本文基于复杂产品系统的视角,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档数控机床技术追赶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探讨了重点领域加快技术追赶的主要机制,提出了优化创新生态系统的发展策略。本文发现:(1)我国高档数控机床技术追赶历经3个阶段,即以“引进—消化—吸收”为主导的技术学习、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相结合、创新链与产业链加快融合,创新生态系统由初创到不断优化,关键核心技术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产业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国产化率和市场竞争力明显提升;(2)我国高档数控机床重点领域加快技术追赶的主要机制是: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应用需求,实施重大专项加大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引导和支持、主机牵引推动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用户参与并主导新技术新产品应用示范、打造共性技术创新平台促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3)为适应新形势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需求,需要加强以“双链融合”为切入点,进一步优化创新生态系统、提高主机企业前沿技术研发能力、培育大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改进重大专项组织实施方式、加强协同创新平台建设,以加快技术追赶,解决“卡脖子”问题,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和国际竞...  相似文献   

3.
后发企业最终实现技术追赶得益于能力重构.然而,在技术追赶动态过程中,后发企业如何进行能力重构演化机制尚不明确.通过对圣龙的案例分析,本研究发现:市场动态性从外部为后发企业的技术追赶提供机会窗口,主导逻辑则从内部为后发企业的技术追赶提供认知引导.具体而言,初始追赶阶段的市场动态性低,后发企业通过定位逻辑实现能力演化;超越追赶阶段的市场动态性中,后发企业通过杠杆逻辑实现能力转换;行业前沿阶段的市场动态性高,后发企业通过机会逻辑实现能力替代.本研究强调了不同程度市场动态性的重要性,引入了主导逻辑视角,揭示了能力重构演化机制的内在规律.本研究既丰富了技术追赶理论,又为后发企业追赶实践提供了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4.
江鸿  吕铁 《管理世界》2019,35(5):106-125
复杂产品系统的技术追赶难度远高于大规模制成品,其成功与系统集成能力的发展和政府主体的影响紧密相关。高速列车是中国技术追赶最为成功的复杂产品系统产业之一。本文采用演化理论,突破了传统的"制度安排—企业能力"分析范式,将政府与企业视为两类能力主体,通过对该产业技术追赶的纵向案例研究发现,政企能力表现出鲜明的共演化特征,且这种共演化是产业技术追赶的基础机制。具体而言,政府能力塑造了企业能力的变异方向、选择标准与复制概率,企业能力又影响了政府能力的选择标准和复制难度。政企能力经历了替代、互补、分化的共演化过程,在产业层次上相互迭加,形成了完备、先进的系统集成能力结构,进而实现了技术追赶。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后发企业正逐渐从追赶向超越追赶甚至创新前沿演进。机会窗口视角整合了技术、需求、制度多层次情境因素,是解释后发企业成功追赶的重要理论基础。本研究通过两家中国安防行业后发企业追赶过程的纵向案例对比分析,探究了后发企业在以国内领先为目标的追赶阶段与以国际领先为目标的超越追赶阶段,机会窗口与企业创新战略的匹配关系对后发企业追赶绩效的作用机制:(1)技术机会窗口与技术探索性创新战略的匹配,在追赶和超越追赶阶段都会更好地促进后发企业追赶绩效的提升。(2)需求机会窗口与市场探索性创新战略的匹配,在追赶阶段会更好地促进后发企业追赶绩效的提升;需求机会窗口与市场利用性创新战略的匹配,在超越追赶阶段会更好地促进后发企业追赶绩效的提升。(3)制度机会窗口与技术利用性创新战略的匹配,在追赶和超越追赶阶段都会更好地促进后发企业追赶绩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中国本土汽车企业的技术追赶经常陷入"落后—引进—再落后—再引进"和"自主创新局限于非核心技术"这两个怪圈。北汽集团历经近60年的汽车制造历史,拥有轿车、越野车、轻卡、重卡等丰富的产品线,其技术进步经历了自力更生—产品引进—技术引进—自主创新的演变过程。本论文旨在以北汽集团汽车技术追赶为案例研究对象,深入探讨后发国家汽车企业技术追赶动用、演化路径与过程模型。在理论层面,多层次解读技术进步内涵与驱动因素,归纳了不同情境下后发企业的技术追赶路径:跨越式技术追赶、局部式技术追赶、高起点技术追赶,揭示了技术追赶路径演化与驱动因素、决策逻辑的内在关联。在实践层面,为后发汽车企业选择合适的技术追赶方式,提供重要的实践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化速度的加快和跨产业价值网络的形成,中国后发企业迅速崛起,进入快速追赶阶段。追赶过程不仅具有中国情境的特殊性,而且在商业模式和新兴技术的共同作用下为后发企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对6家中国后发企业的技术追赶进行了探索性案例研究,得出商业模式设计及其与技术创新战略的匹配对后发企业技术追赶的作用机制:(1)效率和新颖主题的商业模式设计能够通过发挥后发企业优势、克服后发企业劣势从而有助于后发企业技术追赶绩效的提升;(2)商业模式设计与技术创新战略的匹配对后发企业技术追赶绩效有显著影响,不同的匹配对绩效的影响结果不同。  相似文献   

8.
商用客机被公认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皇冠”,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科技、工业与经济发展的综合实力。后发国家企业如何实现此类复杂产品的技术追赶,是管理学术界迫切需要研究的复杂问题。本文基于复杂系统管理视角,以商用客机技术追赶过程为研究对象,探究复杂产品技术追赶模式。结论如下:(1)运用复杂系统思维,辨析了商用客机技术追赶的复杂特殊性问题与特征;(2)运用复杂系统的整体论与还原论,构建了以解决关键问题为导向的技术追赶模式。本研究首次将复杂系统思维引入高端装备技术追赶的研究领域,提炼了复杂产品技术追赶的特征与模式,既拓展了复杂系统管理理论的应用边界,也丰富了技术追赶理论,并对指导中国复杂产品企业的技术创新具有重大启示。  相似文献   

9.
排斥性创新:一种适合发展中国家的创新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发展中国家进行本土技术创新和追赶发达国家的过程中,他们自然而然会关注重大的突破性创新(Radical Innovation)方法.但是近来的研究表明,突破性创新的失败率很高,而且它要求公司或国家在培养重大的创新方法时投入大量的时间、金钱,还需要高层领导的持续关注.本文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指南性的回顾,并且讨论了另一种方法--排斥性创新方法.我们应该关注排斥性创新,因为它更有可能获得成功,特别是对那些新兴的本土企业.它还是一种为发展中国家开发新的、市场能接受的产品/服务的有效方法.排斥性创新之后,公司就可以运用维持性创新(Sustaining Innovation)(渐进的和/或突破性的),为本土市场和国际市场提供高端产品.本文还列举了5个中国的案例来证实在发展中国家进行排斥性创新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姚正 《管理学报》2005,2(Z1):171-173
着重对e-SCM中的技术链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与传统SCM一样,e-SCM由4个并行的分链组成物流链、信息链、价值链和技术链.其中,技术链在e-SCM中为其他3个分链的管理提供支持,是实现e-SCM最终目标的基础保证.技术链是围绕核心企业,将供应链上各企业的信息系统整合成为一个功能网链结构模式的系统.它由多种信息管理技术组成,可以保证整个e-SCM的信息精度、及时性和共享性,提高供应链绩效.对e-SCM中的技术链的组成,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如何打造e-SCM中的技术链进行了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1.
考虑由一个制造商、一个零售商及两个独立市场(高端市场和低端市场)组成的供应链,针对零售商可能窜货而形成的灰色市场问题,构建了制造商RFID技术策略(采纳与否)和零售商窜货行为(窜货与否)的博弈模型,分析了RFID技术对灰色市场、企业收益及社会福利的影响,得到了博弈的纳什均衡策略。研究表明:1)窜货总是零售商的占优策略,而制造商RFID技术采纳策略取决于对零售商窜货的惩罚成本和RFID技术成本的高低;2) RFID技术和零售商窜货均会降低社会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12.
本文考虑零售商主导的分别由一个供应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两条竞争型供应链中,当两个供应商都未投资RFID技术、只有一个供应商投资RFID技术以及两个供应商同时投资RFID技术时,考虑供应商成本结构的差异,对比分析供应链的投资决策。由于模型解析解过于复杂,本文通过算例分析,着重考虑产品的替代率、RFID标签价格以及库存可获得率三个因素对供应链成员利润的影响。结果表明两条供应链对RFID技术的投资决策会因成本结构和产品替代率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其中在两个供应商生产成本差异较大且产品竞争强度较低时,生产成本较高的供应商更愿意投资RFID技术,而生产成本较低的供应商不愿意投资RFID技术,两个零售商则希望使用RFID技术,所以此时仅会有一条供应链上的成员达成一致,决定投资使用RFID技术。  相似文献   

13.
Rapid technological change and increased competition are forcing firms to compress the time it takes to develop product families and rapidly realize innovations among successive family members (models). Competition in rapidly changing high-variety markets requires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design information across successive generations of products as well as in the same product generation. This paper considers two complementary approaches to desig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virtual design and modular design. Virtual design describes the abstraction hierarchy used to represent product function. Modular design describes the hierarchy of physical realizations of the product and leads to a group technology approach to manufacturing. An analytical model is used to describe the impact of design management strategy characterized by investment in tools and infrastructure for virtual design and group technology on product development costs. This model provides insight into the impacts on costs of the mix of standard and revised parts in a product family. Virtual design has greatest impact on cost when there is a large proportion of parts revision, while group technology has most impact on cost when large numbers of standard parts are re-used. Effective management strategy for high variety rapidly changing products should combine both of these approaches and emphasize compatible organizational methods and technology integration.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单制造商和单零售商组成的两级供应链为研究对象,基于链上成员是否投资RFID技术,考虑四种情景:供应链成员均不投资RFID,仅零售商投资RFID,仅生产商投资RFID及供应链成员共同投资RFID。采用Newsvendor模型建立四种情景时链上成员的收益模型,得出Stackelberg均衡解和供应链成员的最优期望收益,探讨了RFID技术投资对各情景时链上成员收益的影响,得到了供应链成员共同投资RFID时的协调策略。研究表明:当RFID标签成本和零售商库存不准确率在相应的阈值内,零售商或制造商单独投资RFID技术均能提升自身收益,同时对链上其他成员的收益存在"正外部性";此外,收益共享契约能够有效地协调链上成员共同投资RFID技术后的供应链,并且该协调思想丰富并拓展了供应链投资RFID技术的协调研究。  相似文献   

15.
在高新科技领域,制造商往往需要面对技术优势与需求优势的选择问题,技术策略(开放/封闭)逐渐成为选择的关键。在产品需求理论的框架内,研究了制造商的技术策略问题,通过构建制造商技术策略模型,分析产品的网络外部性、规模经济效应以及新制造商对于制造商不同技术策略下最优利润的影响,进而得出制造商的技术策略、新制造商的市场进入策略及相应的市场结果。最后,文章进行了拓展,分别研究了存在多个新制造商和市场进入成本两种情况下各方策略及市场结果的变化。研究发现:(1)制造商数量对于潜在市场总需求的影响系数越大,制造商越倾向于选择技术开放策略;(2)适中的网络外部性强度和规模经济效应强度有利于制造商选择技术开放策略;(3)当新制造商数量增加时,制造商技术策略的变化方向由其初始技术策略所决定;(4)市场进入成本不会影响制造商的技术策略,却会改变技术开放策略下新制造商的市场进入策略,进而使得市场结果发生分化;(5)专利授权费会激励制造商选择技术开放策略。  相似文献   

16.
In this paper, we examine the suggested link between product architecture (i.e., the extent to which a product is modular vs. integral) and supply chain configuration (i.e., whether the product development is done internally by the manufacturer in an integrated supply chain or in collaboration with a supplier in a decentralized supply chain). Our model suggests that the choice of product architecture depends on firm, market, and product characteristics in addition to supply chain structure. In contrast to other studies, we find that the optimal mapping from architecture to supply chain structure is not always one‐to‐one. A decentralized supply chain may be associated with a more integral product when the technical collaboration penalty is not excessive and suppliers have significantly superior product development capabilities. Furthermore, in a decentralized supply chain, the natur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 and its supplier (adversarial or collaborative) plays a role in the choice of product architecture: modular architectures are more likely when the parties have adversarial relationships, while long‐term trust‐based relationships facilitate more integral product architectures.  相似文献   

17.
在碳交易和消费者具有低碳偏好的环境下,通过分析体现成本和减排效率的低碳技术特征,建立供应链低碳技术减排投入与合作的动态优化模型,采用微分博弈方法,求解产品碳排放和供应链利润的长期轨迹, 并且推导出实现双赢的低碳技术特征条件。鉴于现实中可选择的技术特征有限并考虑到零售商减排意愿合作水平,推导出促进零售商低碳合作的市场条件,并证明了将生产和使用两个环节排放同时纳入碳交易有利于激励供应商减排。  相似文献   

18.
供应链式产业集群具备集群和供应链特性,这类集群的技术创新活动存在两种类型: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创新活动和供应链间企业创新活动。从技术创新视角出发,将集群创新过程分成研发阶段和产出阶段,并引入技术溢出系数、研发资金、技术创新成功概率等变量,用动态博弈方法分别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及供应链间企业的技术创新进行分析,推导出企业利润均衡函数,最后得出如下结论:①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不创新或同时创新的情况下,双方将共享利润;②由于存在技术溢出现象,供应链内某一企业进行创新,该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利润都将提高;③供应链内上下游企业采取合作创新的利润大于未创新和独立创新情况下的利润;④供应链核心企业间的竞争激烈,链间技术溢出程度变小,不创新的企业市场份额将降低,利润减少。  相似文献   

19.
RFID作为“物联网”的核心技术,其应用已扩展至供应链领域,为供应链管理带来极大的便利。然而目前RFID技术的应用几乎都是上游投资、下游受益,这极大地损害了上游企业投资RFID技术的积极性。为了采用RFID技术有效地管理供应链,其成本的合理分摊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适合不同行业的几种典型供应链契约--批发价格契约、收益共享契约、回购契约,分别建立了相应的RFID技术应用的成本分摊模型,通过严密的数学推导,得出了链上企业可承担的RFID技术成本阈值、成本分摊系数区间以及合理的收益分配方案,并获得了相应的管理启示。该研究为供应链企业投资RFID技术提供了科学的成本分摊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技术转移中的技术知识的基础上,从产品技术知识系统、生产技术知识系统、研发技术知识系统3个方面的静态角度和动态角度分析了技术转移中的技术知识系统,期望对引进技术的企业技术能力提升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