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字字形的混误与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字从古至今在其发展演变的历史上,出现字形讹误是客观存在的普遍现象。本文列举大量字例进行分析论证,认为讹误字可以分为“混误”与“讹变”两种。混误是由于字形相近造成的。在具体的文章词句中,字形的混误对词和词义在不同程度上都是有干扰的。字的讹变是由于误解了字形中的部分笔划和部件的来源造成的。讹变字不是汉字字形的合理的演变,但由于长期使用而积非成是,一般的并不会影响人对词和词义的正常理解。文章还对混误与讹变的产生原因、类型以及进一步研究字的混误与讹变的规律的重要意义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浅谈词语的感情色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浩瀚的词海里,词语是纷繁复杂的.但它不是七拼八凑的乌合之众,而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完整的体系.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做不同的分类.一般地说,词语除了理性意义、语法意义之外,还具有色彩意义.词义中蕴含着人们的思想感情,我们称之为词语的感情色彩.词义给人一种具体、生动的形象感觉,我们称之为词语的形象色彩.词义体现不同的交际情趣或格调,我们称之为词语的风格色彩.词义表现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我们称之为词语的民族色彩.词义反映不同时代的精神或风尚,我们称之为词语的时代色彩.词义体现不同阶级的思想或爱好,我们称之为词语的阶级色彩.总之,词义系统如下:  相似文献   

3.
关于词义古今演变中词的义项增加和减少的问题,语言学界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看法,即认为词汇中这种词义的古今变化有一个总的趋势,就是词的义项不断增多。例如有的说:“在语汇的发展过程中,词语的义项有增有减,……从总的趋势来看,是义项的不断增多”。①再如有的说:“词义演变的三种结果(引者按,指词义的扩大、缩小  相似文献   

4.
关于汉语词义的演变方式,一般只提引申和假借。但有很多词义演变现象,无论是用引申还是假借都解释不了,本文将要研究的“相因生义”现象就是一例。一所谓“相因生义”,是指这样一种词义演变现象:一个词由于受另一个与之相关词意义的影响而产生新的义项。这种现象叫“相因生义”,这个新产生的义项就叫“相因义”。汉语词汇中各个词是通过一定的关系集合在一起的。它们可以通过意义上的关系而被集合在一起(如同义词、反义词等),构成一种聚合关系,也可以通过造句时各个词的联系程度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词语是语言的重要构成因素.词语所表达的意义--词义,对人类交际,传承文化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词义会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并且呈现出一些规律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词义发展演变是一种复杂的语言现象。本文以戏曲行业语为研究对象,以新旧词义为比照,通过观察分析戏曲行业语词义演变的两种类型,发现第一种是增加新义项,即通过多种引申方式在特定语言环境中所形成的意义约定俗成而产生词的新义项;第二种是新义取代旧义,即通过词义扩大、词义转移等在特定语言环境中所形成的意义约定俗成而产生新义,旧义随之消亡。  相似文献   

7.
汉语中的某些词由于词语的简缩使用而获得原本没有的义项,也就是说词语的简缩使用有时会导致词义的衍生。笔者对《现代汉语词典》中简缩衍生词义的情况进行了穷尽性统计,并在此基础上讨论现代汉语中词语简缩衍生词义的内涵、过程、规律以及原因等,认为词语简缩也是词义衍生的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8.
训诂锥指     
古书当中的词语,其意义有的与现代汉语相同,有的根本不同,而有的古今意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读书过程中我们感到,最易被今人误解、误读从而误注的是第三种情况。人们往往以今度古,或以讹传讹,或指鹿为马,这都给传承古代优秀文化、探讨古人思想造成不利。选取常见古籍中部分较为典型的词语为例,运用训诂学基本方法加以解释辨正,一方面观察词义演变过程;另一方面分析误解原因。  相似文献   

9.
许多语言学著作在阐述词义的性质时,都谈到了词义的概括性,却不谈或很少谈词义的具体性.其实,词义是概括的,也是具体的.词义的概括性和具体性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它们作为矛盾的双方,是同时统一于词义这一现象当中的.如果我们只看到词义的概括性的一面,无视或忽视其具体性的一面,不但无助于对词义性质的正确理解,而且也会给具体的词的意义的掌握和运用带来弊端. 词义是概括的,也是具体的.这是由词的意义本身的性质决定的.我们知道,词义就是“语言中所表示的意义,也就是说话的人和听话的人所共同了解的词所反映的事物、现象或关系.词的意义是由客观事物或现象在人们意识中的概括的反映,是由应用这种语言的集体在使用过程中约定俗成的.人们对词义的相互了解是体现语言交际功能的重要条件.”(《辞海》1978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因为词义“是由客观事物或现象在人们意识中的反映”,所以词义是概括的.(本文谈词义并不局限于“词”的意义,还包括语素和词语等的意义)所谓“概括”,不外乎是指(1)对客观事物或现象的属性进行分析综合、抽象归纳等加工;(2)在这种“加工”中,保留相同事物或现象共有的一般属性或本质属性,放弃其个别的  相似文献   

10.
大连话有一些特色词语,在人们口语交流中使用频率极高,如歹饭、赖塞、徐儿等。但是由于语音的变化,词义的变化,人们多不知其所以然。考释方言词语方法主要是探源和比较。探源是从古籍中寻求词语的源头和书证。考察发掘每一词语的源流演变。这是纵向的研究;比较是方言词语同普通话或方言间相关词语的比较。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知道词义发展的异同。这是横向的研究。此外,还可结合地域文化角度研究词汇发展演变。  相似文献   

11.
一词多义现象在语言中普遍存在.它是指一个词语有多种不同却又互相关联的意义.利用原型范畴理论、认知隐喻和转喻角度分析一词多义现象,认为一个词的多个义项是从原型义项演变而来的,并且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家族相似性,同时又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原型义项身份;词义延伸又主要通过转喻和隐喻的认知思维结构,即转喻的邻近性和隐喻的相似性思维特征来实现.  相似文献   

12.
一词多义现象在语言中普遍存在。它是指一个词语有多种不同却又互相关联的意义。利用原型范畴理论、认知隐喻和转喻角度分析一词多义现象,认为一个词的多个义项是从原型义项演变而来的,并且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家族相似性,同时又表现出不同度的原型义项身份;词义延伸又主要通过转喻和隐喻的认知思维结构,即转喻的邻近性和隐喻的相似性思维特征来实现。  相似文献   

13.
汉字讹变三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讹变与简化汉字字形在演变过程中,突破六书原则,失去结构原意,并不就是讹变,其中绝大部分都是改造,而简化,是字形改造的主要内容之一。分析汉字讹变现象,应防止误认简化为讹变,否则,就会夸大讹变的数量,就可能在具体的文字现象中,不自觉地低估了人对文字的控制作用。讹变与简化有表面相似之处,但原因和本质绝不相同。简  相似文献   

14.
无论是比喻还是借代,它们涉及的本体和客体在话语中最终都表现为相应的词语,因此,本体与客体之间的所谓"相似性"及"相关性"不可避免地会转化为相应词语语义间的特定联系。具体地说,构成比喻的本体词与喻体词的词义中要有相同或相近的义素(或义项),而借代中的代体词则是对本体词词义解释或说明的一个义项。区分借喻和借代,关键就在辨析清楚客体词与本体词之间这种不同的词义关系。  相似文献   

15.
语言学界一般认为词汇的发展主要表现为新词的产生、旧词的消亡和词义的演变。但在现代汉语词汇的发展变化中有一种特殊的现象是难以用上述观点概括的,即一些曾经在“旧社会”使用较为频繁的词语,在建国以后的相当长时间内,随着它们所标志的事物或概念的消失而消失了,近年来,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这些词语又得到了复活,重新回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本文把这种现象叫做“死词复活”现象,把这类词语叫做“复活词语”。文章对复活词语的范围、成因、分类、意义变化以及与词典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动量词的来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观汉语词汇发展历史,虚词一般都是由实词虚化而来的。通常会因某个词的组织结构变化和词义演变等因素影响而引发词性的变化,使其失去或淡化原来的词汇意义,在语句中只具有某种语法意义,这便是通常所说的词汇语法化过程。而动量词的产生正好与之相符。动量词的产生与动词密切相关,是由动词演化而来,并非也从名词中演化而来。动量义只不过是由动词义引申出的一个义项,动量词的产生其实就是词义引申的结果。由此也可证明词义的演变也是诱发词汇语法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文章中词语的具体意义常常在词典中查不到相应的解释义项。本文主要通过讨论词义的有关知识及词典释义的 方式,明确词典释义解释的是义项中心变体所具有的意义,而照顾不到非中心变体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词类活用”(有人称之为“实词活用”)是古汉语的一个突出的特点。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它不只是语法方面的问题,也同词义的发展演变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正确地分析和把握词汇在发展演变中构成的词义系列及其语法属性,才能正确判定“词类活用”,才不至于把词的一个固有义项或兼类词的一个固有词性误作“词类活用”。  相似文献   

19.
《汉语大词典》目前所采用的单一层级的单线型义项排列形式不能很好地反映词语的历史演变过程,应按照历史发展原则与逻辑联系原则,根据词义引申发展的具体方式,增加义项排列的层级。首先,将各义项分类归并,把相近的义项归为一个大的义项群,这几组大的义项群构成义项排列的第一层级;其次,把每个义项群中的各义项按照具体的引申发展的顺序列出,构成义项排列的第二层级;最后,根据词义引中发展的实际情况,还可以再增加义项的层级,以尽可能全面、完整、准确地反映词义发展的脉络,更清楚地展现词义间的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20.
《说文解字》舟部字舟、船、服、朕、俞以及舟部外的部分汉字前、受、朝、恒偏旁“舟”的形体从甲骨文到隶书发生了演变。利用出土文献研究舟的形体演变,可以得出结论:舟部字后世用法的核心义项仍与舟(船)有关的字在形体演变中大体没有变化,这部分字在现在依然从舟,作舟(般字除外),共13个;其他字讹变成从月,有服、朕、俞。讹变原因主要是隶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