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在构建语篇主题时,会对语篇的语音、词汇、句式乃至语篇结构等语言形式作一些特殊安排,其中包括语符数的选择,从语言形式上凸显所要表达的思想,即语篇的语言形式和语篇主题的构建具有象似性。对于简单的主题,作者倾向于选择简单的语言形式和少的语符数;而对于复杂的主题,作者则会选择复杂的语言形式和多的语符数,所以说,语篇的主题构建具有数量象似性特征。本文认为,语篇中的语音数量象似性、词汇数量象似性、句式数量象似性和语篇结构数量象似性从形式上具有凸显语篇主旨的作用,有助于读者对语篇主题构建的解读。  相似文献   

2.
名词性标记是一种词汇衔接手段,在语篇生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有别于其他衔接机制,在篇章中既体现概念意义,又传达程序信息。文章依据关联理论的框架,对英语名词标记的类型与特征进行分析和评述,旨在说明:此种衔接手段能够构思图式、策划语篇,具有很强的篇章组织功能。同时,名词性标记对外语教学也具有实践意义,它能使学习者从一个新的角度去把握词义,观照和理解语篇。  相似文献   

3.
哲学-逻辑学走向的词汇语义研究洞见了词汇意义的诸多规律。然而,这一研究范式持客观主义意义观,忽略人和语境因素,词义创新研究未受到应有重视。修辞学-民俗学走向的意义研究持经验现实主义意义观,认为意义发生发展于人与人、人与环境的互动。意义进化视阈的词义创新探究发现:词义创新是“划分”与“整合”结合的认知深化过程;文化差异导致自然语言之间的范畴精密度、模糊性、典型性不对应。语篇发生视角的词义语境化创新运用分析结果表明,词义创新发生于语篇创造过程,源于作者的创新思维,在语篇意义构建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阐述语义场理论的基础上,以词义聚合关系、组合关系为主线,进一步分析了词义聚合关系语义场、词义组合关系语义场在语篇中所起的作用。分析结果表明,语义场的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对保证语篇语义衔接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程序性词语,或曰释义性词语,是一种非图式普通策略词汇,具有词义量少、语境依赖程度高的特点;程序性词语在语篇或话语中对实词之间各种语义性质或概念关系的构建、表述和调节,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掌握好程序性词语表达语言概念关系的各种功能,对提高语言学习者的语篇能力和交际能力很有裨益.  相似文献   

6.
诗歌中的意象是客观物象与诗人主观情致的契合,同时也是具有符号性特征的特殊意义系统。诗歌语篇是一种特殊的文学语类,一方面,同其他语篇一样是概念、人际和语篇三大元功能结构体;另一方面,诗歌的语篇意义和概念意义从属于人际意义的表达。诗歌语篇的人际意义是否在形式层面得到突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诗歌意象创造的成败。  相似文献   

7.
在科技英语汉译过程中,语篇在词义的选择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尝试通过一些典型的例子从语篇与异词同义的翻译、语篇与同词异义的翻译以及语篇与词义引申等三个方面对科技英语汉译时语篇在词义选择中的作用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8.
英语乏词义结构由一个不表达含义的动词加上一个名词词组所构成,而这个结构的主要意义由这个名词词组来传达。本文拟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角度来对这种极具特色的动词短语结构进行研究和分析,以期揭示英语乏词义结构在功能语言学中的特点以及为它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研究表明,英语乏词义结构具有构建语法隐喻、促进语篇衔接和连贯及其实现语言结构有界化的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语用标记语功能认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用标记语是人类语言"语法化"的结果,是语言"主观化"现象的类典型.语用标记语的语用意义和概念意义的规约化程度具有不均衡性、不对称性及动态发展的特征.英、汉语言中的一些常用语用标记语,如坦言性标记语、阐发性标记语、理据性标记语、断言性标记语、评价性标记语、警示性标记语和补说性标记语主要表达语用信息,具有人类语言元话语功能的一些典型性特征.即使是同一类语用标记语也可表达几种不同微功能.语用标记语对于话语的生成和语篇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0.
情态性因其意义的复杂,对情态性的研究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对判断的三种分类基础上,形式逻辑学、语言学对情态性的本质及其意义类型皆有各自的界定。以往对情态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表达手段的类别上,而对情态性的语篇建构功能研究较少。情态性作为功能语义范畴,是实现语篇形式和意义统一的手段,对语篇的建构功能主要体现在形成语篇基调、标示言语类型的转换以及影响语篇的结构布局。  相似文献   

11.
评价意义普遍存在于各类语篇中.不同语篇的评价性手段在多样性和数量上形成显著差异.动词的语法多样性特征是语篇分析中不可忽视的部分.通过对动词发展过程及其语法特征的考察,得出动词表达评价意义有三个理据:态度性动词、语法隐喻和标记性理论.同时,动词是一种特别的评价性手段,具有隐喻性评价功能.  相似文献   

12.
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是一种传递意义的交际媒介。它既是一种交际系统,又是一种可以表达和代替其他交际系统的超符号系统。不仅语言形式可以表达意义,在社会交际中,与语言交际有关的非语言手段也可以表达意义,所以语篇的整体意义不仅包括由语言形式体现的意义,也包括由非语言手段体现的意义,双方共同组成语篇的意义整体。文章拟从非言语表达手段与语境关系的角度来探讨语篇的连贯,目的是说明非言语表达手段同样在构建语篇的整体意义中起着重要作用并能促进交流活动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3.
英语政治演讲语篇中情态动词的人际功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情态动词是语篇表达人际意义的重要手段.政治演讲语篇包含丰富的人际意义.各类情态语义在政治演讲语篇中的分布情况表明,运用具有认识、道义、动力等不同情态意义的情态动词,有助于演讲者调节与听者关系并说服听者,从而实现演讲语篇所具有的"求取"等人际功能.  相似文献   

14.
词义是语言中的词所表示的意义,也就是说话人和听话人所共同了解的词所反映的事物现象或关系,词的意义是客观事物或现象在人们意识中的概括反映,是由应用这种语言的集体在使用过程中约定俗成的,人们对词义的相应理解是体现语言交际功能的重要条件。英、汉两种语言的词义结构和语篇结构在形式上有其本质特点和语用差异。语义上的差异是静态的,语篇上的差异是动态的。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发展和运用。在语义上,英语词汇意义灵活,含义范围宽,且丰富多变。它客观明晰,以多带少,但并不冗余,其语义是分解型的。汉语词汇词义范围较固定,伸缩性小,独立性大。它主观概括,以少带多,但并不短缺,其语义是浓缩型的,有一种多言不如少言,少言不如不言的精练言语传统。英语语篇衔接严谨,语句内外充满了衔接的逻辑词、语法词、功能词等。语义连贯诉诸理性,因而语篇较长,它具有科学型语言的特质。汉语连贯紧凑,语篇内的句子间直接组合,逻辑连接成分少,语义连贯诉诸意象,因而语篇较短,具有艺术型语言的禀赋。上述差异仅是英、汉两种语言的本质特点而已,并非是绝对的此有彼无,而是相对的此强彼弱。民族语言之间的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是过去、现在及将来的语言发展规律和趋势。认识它们的差异,对我们的英语学习和包括诗歌在内的英汉互译都有一定的启示和帮助。  相似文献   

15.
作为电影的广告,电影海报中有语言文字,有图像,属于多模态语篇。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角度来看,文字和图像两种符号系统具有独立的意义生成机制,它们都能表达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而且互为补充。电影海报不仅涉及语言和图像两种符号系统,而且包含字体、字体大小、颜色等符号变体,这些变体也表达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语篇结构运作中,意图性起着重要的作用。明示的意图表达与衔接手段密切相关;隐含的意图却与语篇连贯密不可分。因此,本文抛开传统的语法、语义分析模式,从语用角度对“形散而神不散”的语篇进行了剖析,指出语篇的交际意图是语篇连贯的基础与前提,并从会话体和书面体两个方面举例说明了意图性在语篇分析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语篇教学是相对于传统的词义、句子分析教学而言的。语篇教学探索把外语教学的重点从微观的词义与句法 ,转向宏观的语篇整体理解 ;把语言教学放到交际环境中去进行 ,以体现语言的基本功能是社会交际。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词义的不同导致了实际表达的千差万别。本文从多义词,同义词, 单词记忆和语篇理解等几个方面论述了词义的搭配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功能语言学将语言功能分为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即纯理功能.人们在交际时通过这三大纯理功能产生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每种意义都既有其非标记性的表达手段,又有标记性的表达方式.韩理德称前者为"一致式"表达,后者为"非一致式"表达,即语法隐喻表达方式.与三大纯理功能相关联的语法隐喻分别是概念隐喻、人际隐喻和语篇隐喻.  相似文献   

20.
一、语篇特征 语篇所表达的是整体意义,而要形成表达一定意义的整体,语篇必须具有语篇特征(texture)。所谓语篇特征,是指语篇中各个成分之间存在着语义连贯性。 (1)I have just received a letter from my brother,Tim.But Mr.Scott cannot get atelephone for his new garage. 例(1)中的两个句子都合乎语法,但两句间缺乏语义连贯性,因此,句子的结合缺乏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