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历来十分重视哲学的作用。马克思认为,哲学是无产阶级解放的“头脑”。恩格斯曾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称作“最好的劳动工具和最锐利的武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39页)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称作“伟大的认识工具”,他说,“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列宁选集》第2卷第443页)并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比喻为“革命的代数学”和政治上的“解剖刀”。毛泽东同志也非常强调哲学的作用,他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比喻为“政治上军事上的望远镜和显微镜”,他还说,马克思主义有几门学问,但基础的东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145页)因此,不论斗争如何复杂,工作如何繁忙,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在研究哲学方面都倾注了巨大的精力。  相似文献   

2.
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毛泽东同志使哲学真正成为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特别是他论述中国革命战争问题的重要著作,提供了在实践中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的最光辉范例。”这是对毛泽东军事著作的哲学思想的中肯的评价。毛泽东军事著作中的认识论思想最可贵之处,在于把哲学理论从哲学家的课堂上和书本里引入社会实践,使它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改造世界的强有力的工具。毛泽东的认识论代表作是《实践论》。然而,早在《实践论》发表之前,他已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提出了认识论的许多基本观点。《实践论》发表之后,他又  相似文献   

3.
<正> 邓小平同志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这是他为我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基础。他特别注重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早在一九五七年,毛泽东同志在一次讲话中就指出:“要照辩证法办事。这是邓小平同志讲的。”(《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361页)粉碎“四人帮”以后,邓小平同志多次提倡全党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邓小平文选》(以下简称《文选》)中收入的四十七篇论著,虽然没有专门谈论哲学问题的篇章,  相似文献   

4.
《艾思奇文集》的一个明显的特点,是既反映了时代的需要和人民的要求,又把马克思哲学用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形式,送给了争取解放的人民大众。 许多青年,把《大众哲学》当作自己的启蒙老师,绝不是偶然的。 ’ 回顾建国三十二年来,我们的哲学工作,大多是贯彻毛泽东同志倡导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和“哲学解放”的思想原则,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思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具体实际相结合,是我们党一贯的优良传统。早在1930年的《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毛泽东同志就提出了这个思想。他说:“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第51页)毛泽东同志在1941年5月写的《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更明确地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一经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753—754页)了解中国革命历史的人,对于这一点都有深切的体会。  相似文献   

6.
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马克思、恩格斯创立新世界观时,最重要的一点是把唯物主义贯彻到底,指出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阐明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从而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批判了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马克思、恩格斯都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认为“无产阶级能够而且必须自己解放自己”。(《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第四五页)列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强调了马克思彻底发挥唯物主义的重要意义,歌颂了群众的历史主动性精神,指出:“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立的”。(《列宁全集》第二六卷第二六九页)毛泽东同志继承了马克思列宁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新突破——读冯契的“智慧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契(1915—1995)教授不仅是中国哲学史家,而且是哲学家,不仅是一般的哲学家,而且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他的“智慧说”(《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逻辑思维的辩证法》、《人的自由和真善美》三篇)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传统哲学和西方哲学于一体,自成一家之言,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形态。“智慧说”为当代中国哲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和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化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社会科学》1991年第5期发表了唐家柱同志的《实事求是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意义》一文,该文开宗明义:“毛泽东哲学继承和发展了实践的唯物主义哲学,其集中表现就是‘实事求是’的哲学命题的提出。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对实事求是解释说:‘‘实事’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论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个是它的阶级性,公然申明辩证唯物论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再一个是它的实践性,强调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261页)毛泽东同志这一科学论断,是我们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掌握的准则,也是我们据以识别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同于其他一切传统哲学和当代各种哲学流派的标志。但是,由于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特别是在“文化大革  相似文献   

10.
在长期的建党实践中,毛泽东同志坚持并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提出了包括从思想上建党学说在内的、具有独创性特点的建党理论。本文仅就学习毛泽东同志从思想上建党的学说,谈一些粗浅的体会。(一)从思想上建党的理论根据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从建党开始,就重视革命理论的重要作用和党的思想建设,主张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工人运动结合起来。马克思在1843年底1844年初写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就明确说过:“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马克  相似文献   

11.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称之为“实践的唯物主义”(《马恩选集》第1卷第48页)。这就是说,全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为出发点和归宿的。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根本不同于以往一切哲学的本质所在。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实事求是原则正集地中体现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2.
张江明同志的哲学小册子《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是毛主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大发展》(广东人民出版社一九七八年版,以下简称《发展》,引文只注页码),对毛泽东同志关于“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以下简称“两变”)的思想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地位,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提出了“编写哲学”的新体系,又据以指导编写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部分)》(以下简称《哲学》)一书,作为我省干部读物和高等院校教材,在哲学界引起了注意和争论。争论在很大程度上涉及如何看待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大问题,我们对此有些看法,提出来参加讨论。希望能通过自由讨论,弄清问题,提高认识,坚持和发扬“实事求是”的学风。  相似文献   

13.
刘海泉 《东岳论丛》2002,23(4):60-61
正当的个人利益 ,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马克思早就指出 :“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毛泽东同志也说过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 ,就是使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 ,并且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就必须“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 ,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马克思主义道德科学认为 ,在社会主义的条件下 ,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必须坚持集体主义道德。《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指出 :“集体主义作为公…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认识的源泉?学术界尚存在着分歧意见。我也想就这一问题谈一点看法。在哲学认识论中,认识源泉所要说明和揭示的是人们反映什么、认识什么,亦即人们认识的内容是从哪里来的问题。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认识的内容只能来源于、始发于认识对象、认识客体。恩格斯指出:人们的认识、思维是从外部世界中得来的(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74页)。列宁说:“感觉是我们知识的唯一泉源。”而“客观实在是人的感觉的泉源。”(《列宁全集》第14卷,第124页)毛泽东同志也指出:“任何知识的来源,在于人的肉体感官对客观外界的感觉”(《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265页)。由此看  相似文献   

15.
<正> 早在一九四五年,毛泽东同志说过:“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1060页)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四十周年了。 在这个纪念和学习的日子里,回顾中国革命和文艺的发展历程,我们不能不感到,这个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著作既是文艺理论的创新,又是文艺实践的纲领。 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里说得好:“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讲话》确实是正确地,透彻地“解释”了客观世界,“解释”了文艺与生活、文艺与革命、文艺工作者与人民群众的关系等带根本性的问题;《讲话》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从分析这些事实中找出方针、政策、办法来,并由此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来解释世界和说明问题的,因而能够启人心智,决人疑难,动人感情,促人奋起。  相似文献   

17.
实践本体论的提出本来就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是什么”的讨论,但王金福同志却在《实践本体论还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一元论》一文(载《哲学研究》1989年第12期,以下简称“王文”)中说:“实践本体论者一定会感到,要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范围内论证实践本体论,那是困难重重、四处碰壁。要使实践本体论说得通,至少要跳出这个圈子才行。”这就把实践本体论的理论列入非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范围之中了。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同志的《矛盾论》是中外著名的一篇哲学论文.但是《矛盾论》这个题名是何时有的呢?学术界的说法并不一致,有的说是原来就有的,有的说是后来改加的.据查阅有关文献获知,《矛盾论》原先并不是一篇单独的文章,而是毛泽东同志一九三七年在给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上哲学课时写的《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第三章中的一节,当时的标题叫“矛盾统一法则”,即现在所说的“对立统一规律” 或  相似文献   

19.
列宁说:“我们多少学过一些马克思主义;懂得在什么时候用什么方法可以(而且应当)把对立面统一起来。”(《列宁选集》第四卷第411页)。毛泽东同志也说:“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就是对立面的统一”(《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406页)。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我们党积累了把对立面统一起来的丰富经验,我们经常采用的互相协调、互相适应、互相兼顾、互相妥协、互相让步、同时并举、交替发展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把对立面结合起来的方式。毛泽东同志曾非常成功地运用对立面统一的方法正确地处理了我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一系列矛盾,这是毛泽东同志遗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有待于我们去探索。  相似文献   

20.
在毛泽东哲学思想中,人的问题占有突出的地位。他有一句名言:“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毛泽东选集》一卷本,第1401页)这句话不仅仅表达了一个具体理论观点,而且深刻反映了他整个哲学的重要特点。可以说,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运用和发展,主要是集中于解决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他讲唯物论、辩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