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琳 《社区》2004,(12):22-23
我退休4年了,64岁的我,身体素质、精神状况还不错,眼睛也没花,晚上看报写文章不戴眼镜。我是从重庆市铜梁县巴川镇政府退休的。为了便于同社区居民扎堆,我退休时就将党组织关系转到社区党支部。有朋友劝我:“你是国家干部,共产党员,把组织关系转到居委会,同老百姓打交道,真傻!”我却认为,退了休,我就是一个居民,回到居委会,正合适。退休后,我写了几篇文章,《退休好补课》、《退了休我更忙》、《退休当楼长》等都刊登在重庆市《老同志生活》杂志上。到了退休年龄,该退下来休息了,可我是共产党员,国家干部,退了休总得为人民办点事啊!从我的身…  相似文献   

2.
杨夕暮 《山西老年》2012,(12):57-57
虽说我已年过花甲,可每天生活得都很阳光。不少人问我:"你都退休了,怎么还像年轻人一样,身体那么结实,每天都欢声笑语,到底有什么养生妙招?"听到这些,我便笑着说:"我始终坚信一条,那就是心态好才是健康的法宝。"要保持一个好心态,最要紧的是心简。人与人之  相似文献   

3.
为啥这样忙     
正我今年已经七十有三。俗话说,人过七十古来稀,按理说我应该颐养天年,十分悠闲。而我现在每天十分忙碌,有时恨不得一天有二十五个小时。我每天在忙什么呢?忙读书、忙讲课、忙旅游。我不但自己学,还组织他人一起学,而且我越学越感到要继续学。忙储备知识"活到老,学到老",这是古训,也是我的座右铭。人活在世上不能不学习,脑子空,生活就没意思了。而要使自己思想常新,就得多读书、多看报。读书学习可以使人视野开阔、生活充实、精神愉快、延年益寿。人从年轻变老,那是自然规律,但是我们的头脑不能空。我从科研工作岗位上退休后,并没有退出社会生活,而是继续学习,用知识充实生活。  相似文献   

4.
我是一位退休老人,今年75岁。退休前从事宣传工作二十多年,常和文字打交道。所以,读书、看报、写稿成了我生活的第一需要。退休后,怎样搞点创意打发自己的晚年生活,过好人生  相似文献   

5.
黄亚东 《老友》2015,(4):68
我是一名小学教师,已退休14年。读书看报是我的一贯爱好,我自费订了各种报刊,但最吸引我的还是《老友》,其原因是:一、《老友》开设的栏目多,所刊载的文章都与时俱进,对老年生活很有指导作用。如2013年3月《养生保健·保健问答》中《对老年性耳聋需要知道些什么》一文对我帮助很大。2014年7月,我耳朵突然嗡嗡作响。我  相似文献   

6.
胡朝节 《老友》2015,(1):40
我和老伴"享受"空巢生活已近10年,对如何安度空巢生活深有体会。我感觉,即使子女不在身边,只要我们保持好心态,安排好作息时间,空巢生活也会过得很充实。我感触最深的是,要过好空巢生活,精神饱满最重要。每年,我都要订阅七八种报刊,充分利用电视和电脑了解外面的世界。我把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和上网当做每天的"必修课",以此了解国内外大事,获得新信息。同时通过操作电脑,我还掌握了新技能,锻炼  相似文献   

7.
我是1995年退休的。退休后我的生活是在“乐”中度过的,怎样乐呢? 一、以“锻炼”为乐,身体健康。我每天早上坚持活动二小时,慢跑400米左右后,再自由活动。下午打二小时台球,晚上散步约一小时。通过多年的锻炼治好了我的胃病和关节炎。从锻炼的实践中,使我认识到“生命在于运动”的真正内涵,所以,我坚信坚持锻炼,身体必康,寿必长。 二、以“劳动”为乐,延缓衰老。我出身于农民家庭,自小养成了劳动的习惯,工作后还不断参加劳动。退休后我就主动承担了采购做饭、搞卫生、养花等家务劳动。劳动后身体感觉很舒服,心里也很高兴。同时对身体新陈代谢,增强体质,延缓衰老是大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8.
饶华浪 《老友》2010,(3):24-25
我于1999年从万年县大源镇人民政府退休。10年来,由于"五乐"相伴,我的退休生活过得多姿多彩。一曰知足常乐。退休时我的月工资是610元,现在退休金每月1841元,是过去的  相似文献   

9.
任放 《老友》2008,(4):62-62
我退休11年来,手脚灵便,身体硬朗,这大概都得益于我的"五乐"养生法。志趣之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离退休老人生活处于由忙到闲的转变之中,如果整天无所事事,不仅生活感到空虚,而且也影响身体健康。我退休  相似文献   

10.
谢玉清 《老友》2013,(12):45-45
老爸退休后,每天看看报,和老朋友下下棋,倒也怡然自乐。有个周末,老爸突然打电话叫我回家一趟。  相似文献   

11.
我的婆婆是一位退休教师,退休后她的生活非常丰富,每天都到老年曲艺社唱戏,而且婆婆还懂得上网,虽然不懂"回贴"、"灌水",但对网上的新鲜事物倒也接受得很快。  相似文献   

12.
读写伴晚年     
杨先涛 《老友》2012,(5):17-17
漫漫人生路上,拥有健康爱好的人是幸福的,因为爱好可以陶冶性情、怡神养心、丰富人生涵养,生活也会因此多姿多彩。我自1997年退休后,根据自己的爱好,转变角色,从繁忙的工作中转入以看报、读书、写作为内容的平静生活。解放前因家里贫穷,我断断续续地读了4年半书,之后忙于工作,静下心来学习的时间也不多。退休后.我充分利用充裕的时间,争取做到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原来,我在单位有看不完的报纸和杂志。退休回家后,我没有放弃阅读报刊的习惯,自费订了9种报纸和5种杂志,每天除了锻炼身体外就是阅读书报、写稿。  相似文献   

13.
徐厚发 《老友》2008,(9):65-65
退休以后,我订了一份《老友》。正是这位良师益友伴随我欢度晚年,使我勤劳、快乐享高龄。家乡解放以后,我走上革命征程,先当兵后从政,每天上班下班忙碌奔波。退休以后,无所事事,倒觉得郁闷。这时,我翻开《老友》的"养生保健"和"老友信箱"栏目发表的文章细心地读,认真地琢磨,  相似文献   

14.
退休生活不可信马由缰,过一天少两晌。而要天天读书、看报长知识,学会设计、谋划、创新生活,这样,日子定然过得津津有味。18年前临退休那阵子,我懂得生活将发生重大变化。我想退下来就是玩,玩要玩个高兴,玩出  相似文献   

15.
我的退休生活是"动""静"结合:"动"是体育锻炼和操持"自留地","静"是到老年大学和图书馆看书看报、家中写作和看电视。先说说"动",我所在的住宅小区去年经过环境整治,面貌焕然一新,铲除了菜园,铺垫了碎沙石,告别了脏乱差,体育运动器材又能用了,房屋周围的树木早已成林。  相似文献   

16.
《老友》2014,(2)
正2006年我退休后,第一次收到单位给我订的精神食粮——《老友》时,立刻被她图文并茂的版式、丰富多彩的内容所吸引。经过两个晚上的挑灯夜读,我把一本《老友》从头到尾读了个遍,连广告都没漏掉。读后,我顿觉神清气爽,对退休后的生活充满了信心。8年来,每期《老友》到手,我都是一口气读完,  相似文献   

17.
韩学政 《社区》2012,(3):38
"小区是我家,居民要爱它"的横幅就挂在辽宁锦州城南社区"中老年读书阅览室"的墙上。我有事没事就过去看看书报,和社区的工作人员混得很熟。2009年的一天,我在阅览室看报,一上午室内仅仅有3个人,这么大的阅览室,这么多的报刊,每天都"睡"在那儿没有多少读者。突然间我冒出一个念  相似文献   

18.
我是一名中学高级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35年,于1997年离岗退休。非常幸运,2009年上级领导给我们订了一份《山西老年》。当时因为是刚刚接触,没有引起重视,随便看看就扔在一边。后来,每月一本陆续给我寄来,这时我才认认真真阅读起来。在阅读中我发现《刊首寄语》写得很精彩。其中,《不为"境"困》对我启发很大。因为当时我已退休,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我的心里不可避免地产生这样那样的失落感和自卑感。我就是在这种精神压力下反复地、细心地阅读了这篇文章。文中用实例和深刻的哲理启  相似文献   

19.
《老友》2014,(4)
正我从2006年开始订阅《老友》。8年来,《老友》伴我度过退休生活,成为我每天的必读之物。我从《老友》中学到了许多知识,收获很大。我觉得《老友》有四大特点:一、及时传递党中央的声音,使读者了解国家大事。《老友》始终坚持把传递党中央的声音放在重要位置上,《时事纵横》栏目刊登的新华社记者撰写的《十年党建成就辉煌》《十八大开启新征程》《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等文章都体现了党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传递了党中央的声音。读者学习后,精神振奋、受益匪浅,进一步明确了方向,认清了形势。  相似文献   

20.
"的卢跃檀溪,打一《三国》人物名。""是张飞!不对,是马腾!""对喽,是马腾!哈哈哈哈……"每天,小区的老年活动室里总是传出爽朗开心的笑声——这是我们的"老年谜语沙龙"在摆"擂台"呢。退休后,我和数十位喜好谜语的老友成立了全县第一个"老年谜语沙龙",大家每天在一起切磋制谜、猜谜技艺,玩得不亦乐乎。谜语是一项雅俗共赏的娱乐活动,它既能锻炼大脑思维,又能增添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