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王满  李蕾 《河北学刊》2008,28(2):248-251
从多元文化视角及文化与社会的互动关系论述公共艺术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作用,具有独特意义。公共艺术作为社会公众艺术,对于建设和谐的社会文化生态,塑造和谐的社会生存空间,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整体和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公共艺术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着诸多不协调的现象,需要从体制、意识、内涵等方面寻求突破。  相似文献   

2.
在高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沟通与理解却越来越因难,这给人们带来了生理、心理和精神上的巨大损害,导致了新的生存压抑和孤独,也使社会失去了应有的平衡协调。寻求人与人之间沟通与理解的途径和方法,已成为社会的一大课题。音乐在这方面却能够发挥出重要的作用。音乐艺术之美,不仅体现在陶冶心情,美化心灵等方面,音乐更能促进社会与政治的和谐,塑造人格,促进经济、社会乃至政治的和谐,起到安邦治国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刘进 《船山学刊》2010,(3):71-73
《乐记》对音乐中的情感表现持"中和为美"的观念,音乐的中和不止是人与自然、人与他者的和谐,更重要的是音乐情感本身的和谐与情感生命的解放。《乐记》的"德音为乐"说主张审美情感和道德情感在音乐艺术形式中的融合无间,强调艺术的道德价值、社会使命与审美价值的合一。  相似文献   

4.
试谈音乐艺术对人体健康的积极作用杨国兴美在人的成长和生活中除具有认识、教育、感化、愉悦、交际等功能外,还具有增进人体健康、治疗人体心身疾病的功能,爱美、渴望美、追求美是人的本性。自古以来人们就十分注意发挥美在人类自身建设中的作用。音乐艺术的美与医学有...  相似文献   

5.
中华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主要关注的是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些和谐的确是今天构建和谐社会中应该着力解决的,但毕竟只是外在的和谐。和谐社会的终极目标应该是人的内心的和谐,人生的和谐。在这方面,中国传统道德家思想中的达观、宁静、自由、知常、知足等,无疑为我们提供了另一个思考问题的角度,对安抚当今一些浮躁、过热、功利的心,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需要依靠亿万人民群众共同奋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其中包括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博大精深的藏传佛教思想是具有浓厚藏族文化特色的大乘显密宗佛教,它的心性哲学,对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的认识和实践以及对现实人生的高度关注,都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马琼 《社会科学家》2007,(5):154-157
具和谐之美与教化之用的音乐,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有着独特的价值和作用,她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物质文明建设和提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助于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培育诚信友爱的社会公德、维护安定有序的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8.
道家思想对于女性创作和女性人生具有许多积极的指导意义,尤其是其中的和谐意识,为女性探索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包括女人与男人)的和谐以及女性自我身心的和谐提供了丰富的人文资源,也对当下女性创作的偏颇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同时,女作家也通过自己的创作反过来阐释、丰富了道家文化的内涵,赋予道家思想与时俱进的现代意义,显示了道家文化与本土女性创作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9.
宗教时构建和谐山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我们要加强对宗教的引导,以使其发挥积极作用,与社会主义相适应,与构建和谐山西相适应,并为构建和谐山西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0.
和谐人生: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以和谐人生为基础。本文论述了和谐人生的内涵与意义,认为和谐人生是一种理想,是一个过程,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对于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支撑作用,并且详细分析了实现和谐人生的基本条件以及需要克服的若干方面。  相似文献   

11.
朱平珍 《云梦学刊》2004,25(6):67-70
人生与文学的目的都是为了完善人、塑造人,陈昌本将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既注重其各自的独立性又将其组成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在人生的舞台上,他塑造好自己一生中不同的人生角色;在文学创作中,他创造出有着自己独特体验的艺术形象。陈昌本的创作与人生形成了和谐之乐。  相似文献   

12.
音乐是有规则的震动产生的声音或者乐音,能够提供人类听觉上的享受,用以表达人类的情感,是一种抽象的灵动的艺术。法律是一种公平规则,一种社会规则,以正义的存在作为存在基础。法律由一个国家制定再认可,规定了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同时法律这种社会规范是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如此看来,法律与音乐处在两种截然不同的境地。法律是严肃理性的,而音乐是飘渺变化的。如果将音乐与法律"融合"在一起,这两种风马牛不相及的概念能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变化"呢?是琴瑟和鸣地奏出高山流水袅袅余音还是导致一种无奈的最终裁判?  相似文献   

13.
论中国古典音乐“天人同构”艺术精神的文化情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关学思想精髓可谓是从现实生活立足的、具有实用体征的、内容与形式融合贯通的哲学思辨体系,更注重艺术理应遵循于特定的伦理学和美学的价值规范。可以说,“天人合一”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潜质”,也是华夏审美文化的“中坚思想”,它在人类文明历史长河中成为艺术精神流变的一种支配力量与文化底蕴,始终渗透于中国古典音乐审美的诸多时空。因此,中国古典音乐崇尚“天人同构”的自由、和谐、恒定、隽永的生命状态,并成为东方艺术苑囿中一朵靓丽的文化奇葩。  相似文献   

14.
人与自然和谐的科学观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孙彦泉 《齐鲁学刊》2005,(4):144-147
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全面和谐是21世纪人类关心的主题。和谐社会倡导生态文明,强调可持续发展。确立和谐社会的科技发展观,将有助于克服科学技术的“负面”作用,使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井华  孙科 《北方论丛》2007,(4):13-16
在唐代,东西方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丝绸之路传来的西域音乐如一股股清泉融入了当时音乐艺术的各个领域,统治者的提倡和时尚的引领,塑造了大唐诗人独特的生活态度和内在的艺术气质,创作了无数描绘当时社会音乐活动的精美诗歌,成为千古流芳的传世佳作。音乐的高度发展提升了诗歌创作的审美境界,同时,诗词的盛行也促进了音乐的发展,优美的诗歌乘着音乐的翅膀,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  相似文献   

1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人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7.
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人与自然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与自然和谐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重要基础,和谐思想源于“和合”精神。人与自然和谐是内在和谐与外在和谐的统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人与自然协同进化的发展模式,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科学合理地确立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观与伦理观,是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要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作为我国社会转型期一种社会发展的目标选择模式,是一个由众多目标要素构成的、全面系统的有机体系。从和谐社会的内容上看,其目标要素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的和谐,社会各阶层和各利益群体的和谐,人自身的和谐,各个子系统的相互和谐;从和谐社会的表现形式上看,其目标要素反映在两个层面:一是完善有效的社会和谐机制,二是有序稳健的社会和谐状态。  相似文献   

19.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境内藏族地区的社会文化事业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音乐文化事业在各民族音乐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也迎来了欣欣向荣的局面。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政治、经济的蓬勃发展,藏族音乐事业更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开创了藏族音乐历史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