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代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特殊时期,商品经济高度发展,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强化,达到了历史的顶峰。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明代广告的发展受到商人阶层社会地位变化、全国统一市场形成、白银货币大量流通等经济因素的影响而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2.
本文选取1987年3月至2016年12月伦敦金属交易所的四种贵金属(黄金、白银、铂金和钯金)现货价格数据,基于time-varying AR模型构建有效性程度指标对适应性市场假说(AMH)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四个贵金属市场的有效性均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改变,并且经济政治环境的变化是造成贵金属市场偏离有效市场的重要原因。在偏离有效市场之后,市场有逐渐回复到有效市场的趋势。进一步研究发现,黄金市场有效性程度指标的均值和波动幅度相对最小,而钯金市场的均值和波动幅度则相对最大。  相似文献   

3.
中国货币史研究中一向有白银进步论一说,主张白银能够而且必然取代铜钱,是因为贵金属如金、银的规范性特质更适合较发达的商品经济。该说认定明代中后期银进钱退是唐宋以来中国货币经济史划时代之发展,即所谓从铜钱经济向白银经济的过渡。明代的钱退其实和白银丰沛与否无直接关系,直接原因是明代基层市场交易对铜钱的庞大需求推动私铸钱的盛行。铜钱因为币面价值低廉,便于作伪,所以私铸就成为弥补铜钱不足的重要渠道。但是其解决之道是劣币驱逐良币,频繁的货币更新和投机导致钱币信用不高、流通范围狭窄,不同市场之间也因交易媒介不同而出现隔离,这无形中都大大加大了交易成本,严重制约了明代全国市场的发展。白银进步论不仅在逻辑上有重大瑕疵,在实证上也颇成问题。明代白银的流通,实际上是伴随货币供应的大幅滑落。盗铸钱对规范铜钱的排挤才是白银"取代"铜钱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4.
试析白银在中国货币制度中的历史沿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银从明朝中后期被大量使用,到民国初期成为中国的本位货币,白银在中国的货币发展史中起过重要作用。1933年,随着西方国家放弃金本位币制,以黄金为标价单位的国际白银价格开始急剧上升。受此影响,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中国的货币金融遭受沉重打击。为了摆脱国际银价对中国经济的严重影响,国民政府最终于1935年11月实施废除银本位的货币改革,从而结束了白银统治中国货币市场数百年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5.
1930年年初爆发于上海、持续时间超过一年半的"金涨银跌"风潮,导致白银价格下跌50%以上,白银的国际购买力大幅减弱,引发国内经济一系列的连锁反应.继上海之后,天津、汉口、广州等国内主要商业城市贸易萎缩,物价上涨,工商业倒闭,金融风潮演化为全国性经济危机.究其原因,一是由于1920年代印度等国转为金本位,大肆抛售库存白银,英、法、澳、德等国也纷纷降低本国银币含银量,导致国际市场白银过剩,白银货币功能萎缩,以伦敦标准银价为代表的世界银价持续下跌;二是白银兼具货币与商品的双重属性使中国银价受制于世界白银供需和市场波动不能自主,加剧了中国银本位货币体系的国际风险;三是近代中国金银并存、两元并存的货币体系格局使银价危机可以轻易地通过金银比价和两元洋厘向国内市场传导,波及中国所有存在白银交易、汇兑或以白银为核算单位的行业和领域.由于央行制度缺失,金融市场被外国资本把持,南京国民政府缺乏应对经济危机的有效金融工具,尽管采取了打击投机、限制金银流动、关税征金等一些管控举措,但无法从根本上阻止银价危机在国内蔓延.银价危机在造成中国国内经济秩序混乱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剧了国际市场上的银价恐慌,形成中外银价危机相互传导与共振的局面.此次中外银价危机的传导与共振,既是1920年代以来西方金本位国家经济博弈的国际反应,也是中国独特的货币体系因应外来经济危机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6.
在明代捐纳制度中,捐赀包括实物和白银。在捐纳推行初期,捐赀主要是粮食、马匹、草等实物,随着捐纳制度的广泛推行,实物捐纳存在携带不便和损耗等弊端,报捐人逐渐减少。随着白银的逐渐流通,为鼓励人们捐纳,明廷将白银纳入捐赀之中,嘉靖后出现实物和白银并行之局面。在捐赀的具体操作中,实物和白银各有优劣,明延从解决时局危机出”发,采取灵活之策。另外,从捐赀的多样性可窥知明末千疮百孔的财政状况。  相似文献   

7.
继高盛集团日前向投资者发出减持大宗商品的警告之后,据报道,知名投资者索罗斯和伯班克等人所率领的对冲基金开始大量卖出黄金白银等贵金属,加剧了商品价格的跌势。5月11日,国际、国内商品期货市场全线下挫,原油期价也回调到100美元以下。  相似文献   

8.
在北宋钱荒形成的过程中,始终存在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的干预,政府的干预一方面是钱荒形成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钱荒的强化因子;而在市场的自然调节下,纸币出现了,白银也开始货币化,钱荒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相似文献   

9.
投资日历     
统计数据显示,5月中国进出口总值3435.8亿美元,同比增长14.1%,当月贸易顺差187亿美元,大大高于市场预期。澳新银行中国区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认为,中国5月贸易数据远超市场预期,表明中国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开始企稳,也预示着中国经济将很快出现反弹。由于中国的贸易顺差仍然较高,同时外汇储备仍在增加,相信中国未来的政策重...  相似文献   

10.
明清时期银钱比价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考察了明清时期(1368-1911)白银和铜钱这两种金属货币的比价变动情况及其主要原因。笔者认为明清时期白银和铜钱的比价一直是变动不居的,而中后期银钱比价波动尤为剧烈。从总体来看,明清时期一两白银所能兑换的铜钱数有不断上升的趋势。白银和铜钱的数量及其本身的价值、海外贸易以及当时的政治、经济等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银钱比价。市场上劣质铜钱的大量涌现则是导致银钱比价剧烈变动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CTR媒介智讯的最新研究显示.2014上半年,中国广告市场增长4.1%.户外视频媒体、互联网对整体市场的拉动作用更为明显。传统广告市场增长0.9%.一季度持续低迷,在4月和5月略微上扬后.6月份又转而下探。  相似文献   

12.
掐指算来,贺岁档是从1998年《甲方乙方》卖出3000多万的票房开始记起的,从那时起每年1月到2月底都会出现群英车轮大战冯小刚的局面。但随着春节市场的不断扩大,仅仅一个月的时间显然无法满足院线对真金白银  相似文献   

13.
2014年5月,传统广告市场同比增长4%,单月涨幅是前五个月最高的。同比增幅渐稳之势是否可以维持,还有待后续观察。  相似文献   

14.
《国际公关》2015,(3):72-73
在地产进入十年黄金期后的白银期,传统意义上的公关思路在历尽辉煌之后,在很长一段时期的模式化运行下,已然无法满足地产品牌所需。突破传统思路的瓶颈,如何用创新的手法服务品牌,传播品牌,是每一个人公关人需要思考的问题。如果没有生命力,品牌永远只是一个LOGO什么样的品牌才是好品牌?行业认可、资本市场认可、市场认可,  相似文献   

15.
2011年5月22日,齐白石的《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在中国嘉德以高达4.255亿元人民币的天价创造了艺术家个人书画拍卖纪录,同时也刷新了中国近现代书画拍卖纪录。齐白石书画创造了如此的天价,其市场发展历程及走势是如何的呢?  相似文献   

16.
论白银在宋代货币经济中的地位高聪明白银在宋代社会经济中地位的上升已是不争的事实,加藤繁著《唐宋时代金银之研究》一书考察了白银在公经济方面和私经济方面的各种用途,但是这些用途尚不能明确表示出银与货币经济的关系及银在货币经济中的地位问题。关于宋代用银发达...  相似文献   

17.
江苏盐都县步凤镇中南村村民柏林,早在三年前一次在城里朋友家里作客,听人说市场上野生的荠菜每500克高达1.50元,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柏林抓住这条信息,到市场上一了解:野生荠菜不仅价格高,而且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于是,当年5月份在荠菜种子成熟时,  相似文献   

18.
来自实物白银的供需格局不足以支撑银价重返高位,中、短期白银价格的走势主要取决于投资需求。  相似文献   

19.
鸦片战争前的银贵钱贱产生于乾嘉之际,而鸦片输入引起的白银外流则是19世纪30年代以后的事,银贵钱贱已持续了30余年。因此,传统的所谓银贵钱贱是由于白银外流,而白银外流是由于鸦片大量输入的结论是错误的。钱价暴跌不在于银贵,而在于制钱本身。银钱比价不仅是两种货币之间的问题,而是有另外一只看不见的手在起作用。鸦片输入只是加重了银贵程度,加速了中国货币危机的到来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起步阶段,市场交易的扭曲行为严重阻碍着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市场泡沫、灰色市场、市场三角债、市场欺诈、市场垄断过度、权力经商、市场无序竞争、走私市场、非盈利组织的市场化等是市场扭曲的主要表现。矫正市场扭曲,须正确定位市场主体、保障市场公平竞争、建立市场中介体系、强化市场法制、加强市场监督管理、对市场进行必要的行政干预,使市场交易公平、竞争规范,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