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版画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过辉煌的历史是任何画种所不能替代的,但是当代社会体制的变化与社会基础的丧失注定了它由辉煌逐渐走向低落;而教育的弊端、传播性的丧失、技术化的倾向和对社会现实的脱离是其自身的原因,加之电脑技术与网络经济的冲击、消费文化与大众审美的俗化,终结了版画的辉煌。  相似文献   

2.
版画的艺术表现对技法具有很大的依赖性。版画技法的独特性、技法产生的各种艺术效果的欣赏价值,是其它画种所不具备的。从传统版画到现代版画,技法和技法在版画艺术中的意义不断发展演变。形式可以脱离主题独立存在,但是技法不能脱离艺术表现。  相似文献   

3.
苏智伟是当代台湾一位优秀的青年版画艺术家。他的创作,既沿袭传统版画题材,又努力汲取现代生活元素,将传统和现代相融合,极大拓展了传统版画的题材范围和艺术空间。他的版画,以匠心独运的构图、细腻流畅的线条和生动别致的造型,始终贯注着浓郁的人文情怀,呈现出色彩瑰丽的艺术境界和妩媚动人的心灵世界,给人以永恒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4.
就艺术作品而言,由于时代因素、政治制度、历史条件、地域乃至山光水色、风土人情等种种因素的影响,每一幅都有其个性。徽派版画是劳动人民在徽州这块土地上孕育出来的产物,是徽州画家与雕版工匠师们在这里长期耕耘、创作的结晶。因徽州地区特定的地理条件、历史演变、经济状况、文化思想、风土人情孕育了徽派版画,它必然具有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5.
在版画教学与创作中,技术作为工具、手段和方法的载体,始终是一个重要的元素,而技术应如何正确有效地运用并呈现在画面里,更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版画艺术发展到今天,技术在创作中的作用依然很重要,但若纯粹就技术谈技术,会沦为表现上的形式主义,单  相似文献   

6.
7.
丝网版画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 ,具有六种基本特性。进入 2 1世纪 ,如何强化主体精神和攀升形式语言的当代文化语境 ,是当下丝网版画家的主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版画形态逐渐成为中国水墨画图式语言探索、创新的一种营养。这种情况在传统水墨画发展过程中甚少出现;反之,在中国传统美术史中,由于重道轻技的画学观的影响,水墨画往往是版画模拟、复制的范式。当下中国水墨画对版画形态的借鉴并非只是技术层面的变革,还是现实关怀、人文传统挖掘、精神价值重塑的共同需要,是文化多元化视域下中国水墨画发展探索的新尝试。  相似文献   

9.
有足够的理由让我们对张敏杰二十多年的绘画历程做一次回望。这么说是因为在当代画坛,很少有人像他那样保有着旺盛的创作力和艺术才能,他在版画、油画、雕塑、壁画四个艺术门类打通跨越,创作的作品足以构成一次饱满的展示,印证着张敏杰作为创作主题的精神自觉和具有的学术意义。确切的说,张敏杰的所有作品都是根据自己生命体验和视觉感受,...  相似文献   

10.
明时湖州有版画生成的主要条件,即私人刻书兴盛。其主要艺术特点有很多与同时代其他派版画相同,有些则不同。因为这些版画产生于湖州,又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故可称其为“湖州”派版画。这样才能较为全面地反映明代百花争艳的版画艺苑。  相似文献   

11.
版画作为绘画艺术形式的一种,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文思潮的冲击.多元化的艺术思想导致了版画创作的多元化呈现。随着东西方文化的日益交融,中国版画必将呈现出一个新的面貌。  相似文献   

12.
明时苏州是全国最大的私人刻书中心,产生了大量书籍插图版画。其主要艺术风格特点接近于新安派,但在版式版型方面又别于其它各派,故独立成派。这样才能较为充分地反映明代版画的繁荣景象和艺苑格局。  相似文献   

13.
金鉴 《北京纪事》2011,(6):33-33
我喜欢版画,喜欢版画中那种最为原始的木刻版画,因为版画是最为粗犷鲜明的艺术表现形式,在革命战争时期起过“匕首与投枪”的作用。随着艺术领域的深入发展,版画将以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征服整个世界。  相似文献   

14.
丝网版画从印刷行业角度来说,是被称为边缘的“特种印刷”。从版画角度来说,作为孔版,它与凸版、凹版、平版等都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性。从丝网印刷技法的角度阐述它的独特性以及在版画创作中空间的拓展,体现着艺术与技术的融和统一。  相似文献   

15.
传统"木版水印"起源于隋唐时的雕版印刷,经过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传承,最终演变成今天的木版水印.当代版画作者从传统"木版水印"受到启发,结合自身的艺术诉求,从中提取可用的技术因素,使作品以一种崭新的艺术面貌呈现在现代创作版画的艺术舞台.并在创作理念、审美趣味和时代特征上做到了师古而不泥古,结合传统走出个性化创新风格的道路.因此,今天的传统"木版水印"便不仅仅停留在原型的存续,而是有了深入到现代人的审美和精神世界的契机.  相似文献   

16.
徽州刻书约起于唐末至五代时期,盛于明中叶,明万历至清顺治年间为徽州刻书最为辉煌时期,至清中期渐渐衰微。徽派版画是源于徽州刻书中的插图艺术和墨谱,它由刻书和制墨的兴起、鼎盛、创新,逐渐形成独立的版画体系。徽派版画在我国版画艺术中,是一株引人注目的奇葩,无论其镌刻之精、遗存数量之多、艺术价值之高,皆精于其它派别版画。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版画的发展与演绎贯穿着复制性的观念,这种观念既与中国传统的艺术与哲学背景有关,也直接被印刷的本质与书籍出版的方式所限定,复制性观念犹如一把双刃剑,在成就中国古代复制版画的同时,也限制了版画艺术概念的拓展。  相似文献   

18.
在鉴赏版画作品时,不可忽视版画作品的艺术效果是由组成画面的各个艺术环节综合处理来体现的。预先对版画种类的基础知识有所了解,才能更深入地了解作品。印刷方式、技能、套色水平也是版画鉴赏的一个方面。只能单张制作的作品不能称之为版画,用复印机、电脑等制作的作品没经过制版印刷过程也不能称之为版画。  相似文献   

19.
新徽派版画根植于徽派版画,她在徽派版画富丽精工、典雅静穆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精益求精,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极高的艺术价值。从新徽派版画的历史沿革、地域特征、技法风格上入手,提出对新徽派版画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主要就目前的版画现状分析影响版画家创作的因素,即版画家自身的独特内心世界、影响中国版画家的传统人文因素以及近年来的科技进展,其中起到核心作用的还是版画家自己的心境.同时,这种心境必然受到当时社会条件的影响,版画语言也必然是多元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